摘要:施工管理是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保证,施工管理水平决定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只有加强对建筑施工的管理,提升建筑施工管理的水平,才能使施工的质量得到保证。新形势下随着建筑工程的日益增多和结构的日益复杂,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必须针对有关问题采取应对措施,才能提升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本文对新形势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常见问题与应对措施进行了分析,以期对同行有所借鉴。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常见问题;应对措施
1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众所周知,建筑施工现场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危险源,这些危险源主要涵盖整体系统存在的潜在危险能量和物质、特定情形下会酿成事故的危险区域、场所和设备等。任何建筑项目管理层和决策人员都要高度关注个体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秉承着“安全生产,生命第一”的基本准则,有效统筹施工现场[1]。但是纵观很多建筑项目,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问题并没有得到重视,很多项目负责人为了提高生产进度,一味的追求生产,导致现场施工人员的作业安全受到威胁。与此同时,鉴于很多建筑项目现场施工人员缺乏一定安全意识,其自身安全和切身合法权益也没有得到充分保障,导致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层出不穷。
1.2建筑施工技术交底材料不过关
做为一个相对庞大的施工项目,建筑项目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多方面通力协作,相互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够和预期的目标相匹配。但基于施工项目的复杂性和多元化,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十分棘手。很多建筑施工项目缺乏系统科学的规划,导致开展初期的项目工作时可以得心应手,但是随着工程项目的进一步施行,一些突发状况和意外问题开始显现,导致中后期的项目进度受到了严重影响,很多管理人员甚至会在中后期牺牲工程质量来实现工程项目的进度目标。究其根源,与相关项目负责人的有效统筹管理有很大关联。与此同时,由于建筑施工项目的技术交底材料通常都是由一些非专业人员编撰而成,所以无法确保技术较低材料的质量。但做为建筑施工整体水平的衡量指标之一,其技术材料的质量高低与否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整体项目的有序性和完整性,因此要得到项目管理人员的重视和关注。
1.3建筑施工造价管理不规范
造价管理是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很多项目工作的漏洞和缺陷都和造价管理质量水平有很大关联。现阶段的造价管理问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是建筑造价市场的竞争环境没有得到有效规范,鉴于建筑项目市场的供求关系存在失衡现象,所以通常情况下项目投标环节会出现一些不规范、不正当的竞争问题,诸如有些个体单位会出现工程报价和实际的工厂造价不符现象,使得数据材料缺乏客观性和科学性。除此之外,有些单位甚至还会低价中标后高价转让给其他单位,使得市场良性竞争受到了很大的威胁[3]。由于建筑施工项目的变更频率较高,所以很多情况下项目造价都会因为与实际有一定出入,市场环境和人为因素等方面的变化对其造成的实际效用价值显著。这就为建筑施工的造价管理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设计单位忽视建筑造价管理的外部影响因素,导致相关的项目管理个体无法有效应对和处置突发状况,会为建筑项目的有序高效运营和建设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建筑施工管理的有效优化策略
2.1完善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制度
做为建筑项目工作开展的基础保障之一,个体职工的切身生命财产安全一直都是建筑项目高度重视问题,相关个体企业要进一步加强对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体制建设,要结合项目实际工程特性,区分不同种类、不同区域的危险源,制定全面、系统的安全管理制度,为项目工作运行开展过程中涵盖的每个职工人员的切身安全提供稳定保障。与此同时,在开展建筑施工工作过程中,还要打造系统化、规范化的职工安全保障体系,假设个体职工的安全保障受到威胁,那么就要向相关组织提出维权申请,相关部门要及时有效的解决这些特殊问题。最后,日常的防范培训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能够让建筑市场现场职工个体可以充分认知和了解到项目危险源,个体企业要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参与培训活动,从技术动作和日常习惯角度切入,尽早即时有效的打好安全防范预防针,最大限度的规避安全事故问题。
2.2加强对建筑材料的質量控制
做为建筑施工质量的主要保障,施工材料的质量把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体施工项目水准。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建筑施工材料包括水泥、钢筋、混凝土等,尽管我国对各种类型的施工材料规格和标准进行过明确界定,严格要求施工材料的质量标准,但是现实生活中不合规格的施工材料仍旧存在。一方面是由于很多个体商户一味追求经济效益,生产出很多伪劣产品;另一方面则是相关项目负责人没有能够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利欲熏心,购置了很多不合格的施工材料,损耗项目实际经济效用的基础上还对个体职工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2]。鉴于建筑施工材料合格与否不仅需要从表面进行识别,还要对建筑材料的实际质量水平进行进一步评估,对此,要利用较为可靠的供货途径来进行材料配置。定期的进行抽查工作,一旦发现质量问题,要严惩相关项目负责人,核查是在哪一环节出现的差池,以此来规范建筑施工材料的配置和应用。
2.3加强对项目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管理
相关项目施工人员的技能水平严重影响到项目的质量和效率,对此,一定要提高对项目施工个体的培训力度。无论是哪个岗位的施工个体,都要经由一定技术核查和培训之后才能正式上岗。与此同时,对于在岗员工的定期培训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确保个体职工技术水平的整体性和规范性。除此之外,相关建筑项目的负责人也要设置一些监督岗位,将一些安全意识较为突出,有着较高职业综合素养的员工个体挑选出来,监督整体施工项目的合理化和规范化。假设发现个体施工的技术层次没有达到预期目标,那么就要对其进行再培训,直到其个体技术水平达到标准之后。要打造更为细致化的施工质量检测体系,即时高效的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针对一些严重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和探究,减少因为返修工作而对个体企业产生的消极影响。
2.4加强建筑施工的造价管理
由于建筑施工项目设计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瓶颈,所以如何结合项目施工特点和现实状况进行预期目标调整也尤为关键。相关的建筑项目负责人和决策层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单位对相关成本的预估和评价,提前做好计划和预案,灵活运用成本变化对建筑施工项目进行成本和产出预估。在实际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应用高效便捷的分析策略来对工序的资金耗费状态进行预测。
2.5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是管理工作开展的基础性条件。而要想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首先应当明确工程施工的管理标准、管理流程以及技术标准,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套科学、全面的管理制度,从而为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制度与规范的保障。最后,管理人员还应当加大对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的管理力度,对那些不达标的施工技术,以及不符合程序的施工行为,及时做出相应的处理,避免问题的扩大化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使新形势下建筑施工管理更具科学性,需管理者依据施工需求做好施工前期、施工过程中及竣工阶段各项管理工作,提升管理科学性,达到提高施工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攀.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22):2748-2748.
[2]何珊.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优化浅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32):1972-1972.
论文作者:韩旭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1
标签:建筑论文; 项目论文; 个体论文; 施工管理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过程中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