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化学高考题中的“情商”测试论文_屠晓宇

(重庆复旦中学,400012)

摘要:本文就2018、2019年全国理综高考题(化学部分)的部分争议题目进行解读,旨在传达高考题目不仅“考知识”,而且“考情商”这一观点。引导各位教师和学生在解读题目的时候善于发现题目的隐含条件以及挖掘出题人的命题意图,分清主次,眼界放大,不可在高考题中过分地钻牛角尖。

关键词:化学高考;争议解读;情商

在很多老师和学生的观点看来,高考题是经过千锤百炼、反复推敲、文献考查和实验验证之后的高质量试题。但是近年来,化学高考题的权威性“貌似”开始动摇,不断有化学同行们甚至考生质疑考题的合理性,这不得不引发了我们对高考题重新的审视。下面笔者就近两年来出现的几个有争议的题目进行分析:

一、生物学得好,不如情商高

2018年高考题最大的争议就是全国卷Ⅰ的第八题。全题如下: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蔗糖、果糖和麦芽糖均为双糖

B.酶是一类具有高选择催化性能的蛋白质

C.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酯,能使Br2/CCl4褪色

D.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

本题的官方答案给的A,而多数考生认为B也是正确答案,他们的理由是“少数酶的本质是RNA,而不全是蛋白质,生物老师都强调过的。”从科学的严谨性上来讲,B选项的错误确实是存在的。但是,A的错误无疑是更明显的。与其去纠结酶的化学本质,不如抓住此题的核心知识,去选择A这样明显错误的答案,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笔者认为,如果连A的错误都判断不出来,那么化学知识就是有严重漏洞,本题就不应该得分。况且考生们都知道,这是一道化学题,化学教材上对酶的成分定义本来就很模糊,如果考生不能把握住题目的主要矛盾,不能抓住出题人的真实意图,非要去钻B选项的牛角尖,这是考生能力差、情商低的表现,也就违背了高考要选拔高水平人才的初衷。

当然,各省在这道题的处理上已经实行了“AB都给分”的方案。在这里说这个问题,是想说这个题目出的虽然很不成功,但却反映了高考试题“考情商”的一面。笔者反倒认为,这道题出的很好,因为这恰恰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新的思考。

二、Zn是否能还原Fe2+?

全国卷Ⅱ第28题的(3)问也出现了一个有争议的内容,原题如下:

(3)测定三草酸合铁酸钾K3[Fe(C2O4)3]·3H2O中铁的含量。

①称量m g样品于锥形瓶中,溶解后加稀H2SO4酸化,用c mol·L-1 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向上述溶液中加入过量锌粉至反应完全后,过滤、洗涤,将滤液及洗涤液全部收集到锥形瓶中。加稀H2SO4酸化,用c mol·L-1 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KMnO4溶液V ml。该晶体中铁的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题目叙述来看,采用KMnO4—Zn—KMnO4这一测定方法的目的是想排除草酸根对Fe(Ⅱ)测定的干扰,但这里有个问题,“加入过量锌粉”的目的是将Fe(Ⅲ)还原为Fe(Ⅱ),但根据初中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知识,理论上过量的锌是可以将Fe(Ⅱ)还原为单质铁的。那么这个实验还能达到目的吗?题目是否不严谨?

首先,能把题目读到这个份上的的同学基础都不差。我们先谈论下Zn是否能还原Fe2+这个问题。初中教材中虽然有这样的理论,但这并不是特别典型的置换反应,甚至没有权威的实验资料能证明这个反应能发生。另外,用于做滴定实验的溶液都是很稀的溶液,在锌和铁活泼性差异不大的前提下,这个反应发生的可能性就更小了。当然,学生不可能想到这个程度,但完全可以反过来想:假设Zn真的能将Fe2+还原为铁单质,那么这个题还有办法做下去吗?所以我们只能认为:Zn只能将Fe(Ⅲ)还原为Fe(Ⅱ),而无力将Fe2+还原为单质铁!(事实上,Zn与Fe3+的反应及其复杂)只有这样,题目才有做下去的可能,甚至这就是题目隐含的条件。高情商的学生能抓住这个实验的本质:直接利用第二次KMnO4用量与Fe2+配系数列关系式求解,这样就把问题简单化了,也是正常的考法。从这道题来看,如何从复杂的实验操作中抓住问题的本质,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更为明显。

三、“溶解度”是什么意思?

2019全国卷Ⅱ第12题出现了一个曾让笔者困惑不已的内容,原题如下:

绚丽多彩的无机颜料的应用曾创造了古代绘画和彩陶的辉煌。硫化镉(CdS)是一种难溶于水的黄色颜料,其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a和b分别为T1、T2温度下CdS在水中的溶解度

B.图中各点对应的Ksp的关系为:Ksp(m)=Ksp(n)<Ksp(p)<Ksp(q)

C.D.略

标准答案的B选项错误非常明显。m、p、n三个点在同一曲线上,Ksp的值肯定是相等的。但问题就出在A选项的“溶解度”三个字。

何为溶解度?初中化学教材上给的标准定义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按照这个逻辑,A就是错误选项!因为不管是从题干还是图像上都看不到任何有关“100g溶剂”、“质量”之类的表达,作为考生自然很有底气地说A就是错误答案,从而根本没看B、C、D三个选项。但这时候,考生一定要吸取2018年的教训,在两个都可以作为答案的选项中,选择一个最稳妥,最能得分的一个选项。结果无疑,B选项的错误就如同去年A选项一样明显,而且属于核心知识。而“溶解度”这个概念可以去较真,也可以模糊处理成“溶解的程度”。毕竟学生可能都知道,高考的命题者都是大学教师,有时无暇顾及一些低级的、可以有多重理解的概念。这样,考生如果从命题者的角度出发考虑,选择哪个选项最明智也就不言而喻了。

戈尔曼认为,情商由自我意识、控制情绪、自我激励、认知他人情绪和处理相互关系这五种特征组成。而在考场上,控制情绪显得尤其重要;而在试卷上,“认知他人情绪”和“处理相互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考生在面临纠结的选择时,一定要思考题目考查的终极目的,还要分清核心主干和边缘内容,这样就不至于考生在本来拥有足够知识的情况下,想得多却变成了累赘,反而不如那些头脑简单知识单薄的同学做题有优势。高考虽然更像是“智商”的测试,但不管从形式还是试题内容中,“情商”的测试也无处不在,这也是广大将来会面临各项重要考试的同学所要注意的。

参考文献

[1]九年级《化学》上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58

[2]2018、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理科综合试卷及参考答案

[3]刘怀乐著.中学化学教学实证与求索.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17-124.

论文作者:屠晓宇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  ;  ;  ;  ;  ;  ;  ;  

谈化学高考题中的“情商”测试论文_屠晓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