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克思主义论文,地位论文,高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们只有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才能深刻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 ●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学校科学发展的体制,当好教育改革排头兵。 ●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实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党中央、国务院所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对做好新时期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做出了全面部署,是指导我们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西安交通大学将把学习贯彻落实好《意见》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和底线意识,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重要阵地。 一、从党和国家发展的全局高度,充分认识高校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高等教育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对于高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1.只有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才能在推进高等教育事业中找到坚持方向、承担使命的政治基准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号召全党同志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集中反映了党中央的执政理念、治国方略、工作思路和信念意志,既充分体现党的最高理想、最终目标,又充分体现党在现阶段的历史使命、行动纲领,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树立起了统一思想认识、保持步调一致的“帅旗”。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只有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理直气壮地宣传好马克思主义,才能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坚决同党中央保持一致,才能真正做到始终向中央看齐,才能真正做到政治上坚定自信、思想上同心同向、行动上高度自觉,才能真正做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动摇,切实肩负起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时代重任,用共同的理想信念团结和带领广大师生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自觉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 2.只有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才能在推进高等教育事业中找到武装头脑、提升素养的理论基准 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马克思主义,并不是僵化的教条、“公式”的堆积,而是一种随着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科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坚持、发展和继承、创新的关系。我们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应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当前,世情国情党情以及大学的校情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主客观因素相互交织,既躲不开,也绕不过。在此情形下,我们只有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科学理论武装,才能深刻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才能引导广大干部师生深刻领会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看问题,找到破解难题的可靠途径和正确方法。 3.只有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才能在推进高等教育事业中找到攻坚克难、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的实践基准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转型期、调整阵痛期、增长换档期、改革攻坚期和矛盾凸显期,“五期”叠加,矛盾和风险前所未有。长期依赖要素投入拉动经济增长的优势不复存在。依靠人力资本投资和科技创新驱动,才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化解各种社会矛盾、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所在。所以,核心就是要培育大批高技术人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我们深刻领会高等教育事业改革任务、增强深化教育改革的决心、推动学校事业快速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决定,为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开辟了广阔前景。值此关键时期,我们更加应该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既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提出科学合理的综合改革设计方案,又要坚持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精神,锲而不舍地推进各项改革,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学校科学发展的体制,当好教育改革排头兵。 二、把高校建设成为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重要阵地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战略任务。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我们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意见》的精神,在宣传思想工作中就是要牢牢把握“两个巩固”这个根本,认真抓好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学习教育,筑牢广大师生成长进步、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高校是传播知识、创造知识,具有创新能力的场所,聚集大量高层次高素质人才,同时拥有较高水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一批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的教师骨干队伍,拥有资源和平台优势,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拥有优势并不一定等于现实优势,更不等于优势的自然发挥,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也并非自然形成的。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成就、否定改革开放的杂音噪音时有出现,这暴露出高校在马克思主义阵地建设上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有的对宣传马克思主义缺乏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有的重视不够,投入不足,行动滞后,有的尚未形成合力;在某些高校领导干部中,有的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意识不强,有的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本领不够高,有的缺乏政治敏锐性,当面对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尖锐问题时,或缺乏警惕、听之任之,或畏首畏尾,办法不多;有的高校对青年教师的教育引导不够,师德师风亟待提高,有的因为学科差距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积淀,缺乏科学的理论武装;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中,有的高校学科建设水平相对不高,学术话语影响力较弱,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难以让学生“入脑”、“入心”;在阵地建设方面,有的在课堂、讲座、论坛、出版等阵地管理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校园传媒的影响力不强,良好校园文化氛围不浓厚。面对上述种种问题,高校党委不能等闲视之,既要下力气解决当前突出问题,也要力求建立长效机制,最终确保高校始终成为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 1.坚持党性原则,强化责任,切实担负起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政治责任 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高校是意识形态生产和交汇的重要阵地,在全社会具有很强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只有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才能进一步增强党在高知识群体中的凝聚力、号召力,才能赢得青年、赢得未来。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是高校党委的第一责任。高校党委要按照《意见》提出的各项要求部署,坚持党性原则、强化责任,在重大原则和是非问题上始终做到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始终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第一,高校党委必须充分认识到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坚持把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摆在意识形态工作的首要位置,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充分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书记、校长作为高校主要负责同志,要旗帜鲜明地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的第一线,带头抓意识形态工作,勇于担当、靠前指挥,牢牢把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第二,高校党委必须切实发挥好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牵头抓总作用,坚持意识形态工作与党的建设,与推动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工作共同谋划、共同部署、共同推动;坚持系统思维,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顶层设计,明确意识形态工作的目标和任务,既要通盘考虑、联动各方,也要科学规划,逐步推进;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分工负责机制,动员各方力量加强宣传思想阵地建设;坚持党建工作责任制,将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各级党组织的首要工作职责,将党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战斗堡垒,形成党委抓、书记抓、各有关部门共同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促进形成整体合力。 第三,高校党委必须树立法治意识,强化法治思维,坚持以法治方式推动工作,健全和完善意识形态领域的制度建设,坚持用制度管文、管课、管好媒体平台,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把意识形态工作贯穿到治校办学的实践中,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 2.强化科学理论武装,巩固宣传思想阵地,不断夯实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思想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第一,切实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看家本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看家本领。老老实实、原原本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我们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将理论学习作为领导班子建设的首要任务,将理论学习的转化效果作为各级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引导各级干部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看家本领”,既要有“守土”的本领,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也要有“亮剑”的本领,对于大是大非的问题、政治原则问题,要敢于发声、亮剑,勇于坚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阵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新时期我国教育事业,特别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推进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当前西安交大深化改革、推进发展正处于十分关键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将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学习摆在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深刻领会,并以此为指引,扎实做好学校各项工作。 第二,切实抓好宣传思想阵地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高校“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必修课,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这就要求高校要高度重视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重大意义,在发展规划、经费投入、公共资源使用中给予重点支持,切实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成为哲学社会科学的优势学科。高校要引导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自觉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应用于教育教学和学术研究的全过程;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的指导,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视阈和实践需要,能在现实、理论与历史的结合上,在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上,在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发挥意识形态引导功能的协同上,在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与人类文明进步的结合上,彰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理论特质,提升马克思主义的强大解释力、影响力和作用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励、正面宣传为主”,“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要完成好宣传思想工作,建设好、管理好各类宣传思想工作阵地是基础。高校应高度重视传统与现代媒体技术的有效融合,发挥各种宣传手段的优势,形成全方位广覆盖的媒体阵地。要在提高宣传的质量和水平上下工夫,加强宣传思想工作者的队伍建设,坚持围绕学校中心工作,面向教学科研一线,贴近师生学习生活,掌握传播规律,懂得宣传艺术,创新工作方法,加强危机应对,积极为学校的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第三,要努力筑牢全体师生干事创业的共同思想基础。 我们要着力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做好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坚定广大师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要不断深化对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使广大师生不断坚定深化改革的决心,进一步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要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净化学术风气,以师德师风带动学风校风;积极引导广大学生“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高质量的人才支持。 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强交大精神、交大文化的宣传和弘扬。西安交通大学近120年的发展历程,几乎浓缩了中国高等教育从萌芽到不断发展壮大的全过程,也形成了西安交大所特有的,以“老交大传统、西迁精神、钱学森道路”为内涵的基本文化形态,这是西安交大百年发展所积累下来的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我们一定要珍惜好、利用好、传承好,并用我们为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交大梦”的努力奋斗为之赋予崭新的时代内涵。要通过建设先进大学文化,切实增强师生对国家和学校的发展自信、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使“国家好、交大才能好;交大好,我们每一个人才会好”的理念,成为我们共同的价值追求。 3.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学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实践基础 在高校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就是要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学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从而实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并在新的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 第一,坚持立德树人的基本导向。我们要始终高度重视教育和帮助学生打牢思想基础、端正政治立场和前进方向、砥砺品德、陶冶情操、激发历史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个人成长成才与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紧密相连。我们要牢固树立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生命线的意识,坚持一切工作都要围绕人才培养,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忽视人才培养质量。要从领导精力、师资队伍建设、资源配置、经费安排和工作评价等方面都体现以人才培养为中心。要进一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落实全员育人、管理和服务育人的理念,紧密围绕专业和学科发展,抓好学生学业发展的同时,加强第二课堂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坚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负责,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 第二,加快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大学制度体系,既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要求的具体举措,也是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提高办学效益、激发办学活力的根本要求。一是要坚持依法治校,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高校发展的指示精神和法律法规,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快大学章程的落实力度,加强规范管理,不断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健全师生权利保障机制,夯实做好学校工作的法律基础。二是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不断完善校党委全委会及其常委会议事规则、决策程序,进一步健全完善各二级单位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规范二级单位内部的“三重一大”事项有关决策制度,确保在学校各个层面都能够严格按制度办事,按制度管人。三是要加强和改进学校内部管理。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学校,强化制约和监督体系,加强风险管控。 第三,努力激发学校各方面工作改革创新的内生动力。我们要坚持把学校发展纳入世界格局、国家发展、地方建设的大背景中思考谋划,加强学校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统筹推进招生与人才培养、科研体制、干部人事制度等各领域改革,明确改革任务、改革项目、改革目标,完善综合改革方案,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要深入调研国家和区域发展的重大需求,把握国家和陕西经济社会发展对学校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充分发挥学校的学科优势,争取为国家科学决策提出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可操作性的咨询服务,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更好地适应和服务于国家发展大局。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_科学论文
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_科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