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一大于二——科技开发贷款工作十年回顾(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技开发论文,贷款论文,工作论文,一加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作为金融与科技结合的产物,科技开发贷款自开办之日起,始终不渝地为支持科学技术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服务,它以其产生的巨大生产力影响着整个经济生活。
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催化剂、粘合剂
从大江南北的科技星火,到催人奋进的“火炬”计划,从追踪世界尖端科学的“863”计划,到发展日新月异的高科技产业开发区,人们切实感受到科技带来的进步和恩惠,而这其中也包含着科技贷款的功绩,因为促成这些计划启动、发展的资金投入的60%来自科技贷款。
记者从国家科委了解到,从1988~1994年,“火炬”计划利用科技贷款120亿元,共组织实施国家级项目1900余项,省部级项目4700余项,1994年产值达1500亿元,利税240亿元,创汇达23亿美元,并支持了5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
自1986年开始实施的“星火”计划,至1994年利用科技开发贷款280多亿元,共组织实施国家级项目4400余项,省部级项目2万多项,1994年产值达1900亿元,利税425亿元;
成果推广计划,从1986年至1994年,利用科技贷款40多亿元,支持了1000多项重大科技成果向传统产业的推广;
军转民计划、“863”高技术研究计划成果和国家“攻关”成果的转化也不同程度地得到科技开发贷款的支持。
在国家经贸委,从1985~1991年,每年安排4亿元,1992年以后每年安排8亿元用于国家重点技术开发计划、新技术推广计划、重大引进技术消化吸收计划等。
从1986年至1994年,国家电子振兴应用推广办公室每年也安排2亿元的科技开发贷款用于电子化推广应用。
在科技开发贷款的支持下,一大批国民经济迫切需要、经济效益显著而靠科技拨款无法上马的科技开发项目脱颖而出,一些面临困境的企业焕发了生机。科技贷款犹如催化剂、粘合剂,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使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得到充分展示。
观念、机制改变的助推器
1985年3月13日,我国发表了《中共中央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这个“科技宣言”的核心就是推进科技经济一体化;其重要的内容就是引导促进大批科研机构,特别是技术开发型科研机构按照市场机制进入经济、长入经济,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国家运用了经济杠杆,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改革拨款制度、开辟科技贷款渠道。
在国家科委条财司提供的数据中,记者发现有这样一条信息:围绕“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战略部署,1990年至今,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累计发放科技贷款近13亿元,用于支持中央级开发类型科研机构的转轨变型,使相当一部分院所经济实力大为增强,初步具备了向良性循环、自我发展方向发展的能力。
这条信息告诉我们什么呢?决不仅仅是13亿元这个数字。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运作的科技开发贷款为科技引入的是一种竞争机制和制约机制,它所引发的是科研人员观念的改变进而是机制的改变。
在靠国家拨款搞科研时,钱多多搞,钱少少搞,而从银行贷款就存在着还贷压力,项目上不去,钱还不出,项目上去了,没有效益,同样还不了钱,这就逼着科研人员除了具备科技头脑外,必须树立市场的观念,竞争的观念,经济效益的观念,即投入、产生观念,在项目选择上必须以产品市场为立足点。这就是科技开发贷款的活力所在。
互为能源 优势互补
对科技和金融的辩证关系,中国工商银行行长张肖曾有过一段精彩的论述,她说,科技与金融的关系为双向启动,互为能源。经济与科技的结合要有金融的参与,科技的发展依靠金融的支持;而没有科技的发展,工商银行的资金就要积压,从这个意义上说,科技也是金融的能源和启动力,资金要想良性循环,不与科技结合是不行的。
据抽样调查表明,科技开发贷款的投入产出比达1(项目总投资)∶3(新增产值)∶0.7(新增利税),科技开发贷款按期还贷率较其它贷款高8个百分点以上。
国家科委条财司马锡冠副司长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轨,贷款投向技术含量高、效益好、信誉好的项目,而这也正是科技开发贷款的优势,所以科技与金融的结合是有生命力的。
前不久,在中国农业银行总行组织的科技开发贷款座谈会上也形成共识:农行必须在贷款投向上进一步向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和产品倾斜,只有这样才能有贷款的高质量和高效益,更有利于加快农业银行的商业化改革。
随着科技、金融改革的深化,科技与金融的结合也逐渐形成“融合优势”双方也在逐渐进入、熟悉对方领域。科技部门使用科技贷款注重的是发挥技术优势,把好“技术关”,金融部门则注重科技开发项目的经济效益,把住“效益关”,这使得项目既技术上可行又有较高的效益,同时又把科技开发贷款的投资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
人民银行计划资金司赖小民认为,科技开发贷款的开办还创造了良好的银企关系。有人形象地比喻银行与企业、科委、科研院所的关系为火、锅、水、米。企业的厂房、设备是锅,科研院所的成果是米,科委的协调是水,金融部门的资金是火,这四者结合起来,“生米”才能做成“熟饭”。
10年来,科技开发贷款工作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金融结合的道路,这一实践的意义已远远超出单一科技项目的具体效益,它对我国经济、科技、金融体制改革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目前,我们面临的形势还十分严峻。据统计,我国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现在仅为30%,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仍十分突出。记者在对人行、工行、农行和科委的采访中也了解到科技开发贷款除总量不定、渠道单一外,本身的管理办法也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1993年7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提出,国家金融机构应当在信贷方面支持科学技术成果商品化;近日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6号科学技术白皮书》又将其发展为,到“八五”末期力争科技贷款提高到100亿元以上,金融界已感受到一种压力。
我们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这条路还要继续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