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和怎么样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治经济学论文,用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14年7月8日,习近平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在听取专家学者对当前经济形势和做好经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时强调,实现我们确定的奋斗目标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是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不断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自觉认识和更好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不断提高推进改革开放、领导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能力和水平。①习近平强调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无疑与他个人的理想信念、理论修养、实践经验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基于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和我国几十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验的高度总结和对实现建成现代化国家宏伟目标的责任。 一、政治经济学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根本理论 习近平讲的政治经济学,是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包括马克思创立的政治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或称中国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虽然早在1615年法国学者就已提出,但真正成为理论体系的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提出了价值、剩余价值、劳动创造价值等包含诸多科学因素的政治经济学范畴和理论,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但它不可避免地具有资产阶级的局限性,所以没有也不可能成为揭示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的代表劳动人民利益的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批判性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成分,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了政治经济学,使之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剩余价值的来源和秘密,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必然性,揭示了商品经济、货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般规律,所以不仅成为代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根本利益并指导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武器,也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改革和发展的理论指南。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诞生后的西方世界尽管经济学流派纷呈,特别是在当代还形成了新古典综合派、凯恩斯经济学、新凯恩斯主义、现代货币主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公共选择学派、新剑桥学派、新熊彼特经济学派、激进政治经济学派,等等,但没有哪一种理论能够超过、取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历尽艰难曲折取得成功的。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尽管历尽艰难,走过弯路,甚至发生过计划经济一统天下、文化大革命否定经济建设中心等曲折,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确立并经久不倒,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确立并愈益宽广,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虽有曲折但愈挫愈励、成就瞩目。这说明中国经济建设和发展的主基调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在起作用。所以说政治经济学是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根本理论,这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已经反复证明了的结论。 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化建设不是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指导下取得的。而是在西方经济理论指导下取得的。这种罔顾事实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不可否认,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量地学习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包括学习和借鉴西方经济学的一些理论;但学习的目的不是照抄照搬,而是吸其精华,弃其糟粕,为我所用。从总体上说,西方经济理论尽管有的在经济运行发展层面上被借鉴和应用,但从来也没有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性指导理论。 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过人之处是善于总结长期革命建设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并找到了一条科学的道路,那就是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必须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为我所用,必须走自己的路。在新中国成立30年探索的基础上,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根本的指导理论不是西方经济理论,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当然包括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 如果实事求是地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在西方经济理论中有吗?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论在西方经济理论中有吗?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理论在西方经济理论中有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在西方经济理论中有吗?都没有。而这些理论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根基,是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设、道路建设的基本理论。既然如此,怎么可以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化建设不是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指导下取得的,而是在西方经济理论指导下取得的呢! 二、增强对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自觉和自信 坚持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自信,增强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自觉,是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的前提。如果对政治经济学不相信、不自信,那就既不可能自觉地学习政治经济学,更不可能自觉地用好政治经济学。 有一种看法认为,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已经过时,解释不了今天中国的现实,而真正的中国经济学尚未建立,所以谈不上对政治经济学自觉和自信,更谈不上自觉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这种认识也是不正确的。 马克思创立的政治经济学虽然主要是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但他运用的一些基本范畴如商品、价值、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剩余劳动和剩余价值、工资利润利息地租、资本循环周转、社会再生产等等,抛开其资本主义性质,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完全是可以应用的;他所揭示的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人类社会运动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和社会大生产规律,例如价值规律、资本积累规律、社会再生产规律等,在社会主义经济中也是完全适用的;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赖以建立的无产阶级、人民大众的立场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更是适用对包括社会主义社会在内的一切社会经济的分析。所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就其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而言,不仅没有过时,反而在今天具有重大的针对性和现实指导意义。 至于中国经济学尚未建立的说法,虽然可以仁者见仁,但说清楚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过程和现状会有助于对问题认识的统一。 早在新中国建立前的长时期内,中国共产党就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当然包括毛泽东经济思想,其中特别是关于中国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的思想、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的思想等,都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丰富和发展。在这一时期的经济学界,一批经济学家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借鉴西方经济理论的同时,从中国实际出发,提出了经济学“土货化”、“本土化”、“知中国,服务中国”等主张,并以此为基础研究当时中国的乡村经济、民族工商业经济、抗日战争时期的金融财政、编制物价指数,等等,取得了重要成果。 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我们走过弯路,但坚持探索适合中国实际的经济学的努力没有放弃并取得了一些重大进展,如从中国实际出发创造的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理论、妥善处理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各种重大关系理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发挥价值规律作用的理论,等等。所有这些探索和取得的进展,都为其后中国经济学理论的突破和中国经济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发展,对经济学理论的需求日益强烈,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和应用与日俱增。“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②在实践需求的推动下,我国理论界加快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与我国的实际相结合,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立场、观点、方法的同时,创新发展了的经济学理论,包括:关于改革方向、目标、道路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理论,经济发展理论,开放理论等。这些理论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来源,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形成做出了贡献。理论的创新推动了经济学学科和教材建设,一批新的体现中国风格、中国内容、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纷纷出版。这些事实说明,中国经济学的形成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且已经并将继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支持。我们对此应该充满自信。 当然,任何科学的形成、发展和成熟程度都是由实践所决定的。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间内将会处于经济体制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双重转型期,作为经济建设实践的反映并指导经济建设实践发展的经济学理论,不能不受这种条件的制约。所以,中国经济学虽然已经形成,但正如一个新生婴儿需要在精心培育中不断发育成长一样,中国经济学也需要在众人的努力下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为中国经济学的建设和完善做贡献,这是经济学理论工作者的历史使命,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责任感和理论自觉。 三、以科学的态度学习政治经济学 既然政治经济学已为实践证明是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根本理论,那么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就是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而要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认真地学习政治经济学经典著作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蕴含和集中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本源和基础。只有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才能完整准确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我们面临的实际问题,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③《资本论》等作为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典著作,经受了时间和实践的检验,显示出它的生命力。原原本本地学习这些政治经济学经典著作,无论是对于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还是对于指导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资本论》等政治经济学经典著作博大精深,要全部读完、读懂并准确理解并非易事,非下苦功不可。但这样的苦功会使人终生受益,必要且值得。有人为了省时省力,喜欢读经典著作解说、导读或一些通俗读物,这对于初学政治经济学的人们而言,当然不是不可以。从一定意义上说,这有利于深入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但必须明确,解说、导读或通俗读物类的作品毕竟是经过作者理解加工了的二手经典著作,或多或少都包括了作者自己的见解,体现了作者的水平。要全面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典著作,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思想精髓,不能停留于此,还必须专心致志地原原本本地读原著,努力掌握贯穿《资本论》等著作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学懂学通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 2.要以开放的态度学习政治经济学 所谓开放的态度,最重要的是要面向世界,善于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攫取剩余价值的秘密,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但并没有穷尽真理。它是马克思等经典作家智慧的结晶,但同时又是马克思等汲取人类探索真理的丰富思想成果,特别是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成果的结晶。今天以开放的态度学习政治经济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要在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同时,要以客观的态度对待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学。 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学对于现代化社会大生产和市场经济运行的许多分析及其得出的理论,包含有合理的成分,对于经济运行分析的一些方法,许多是自然科学方法在经济学中的应用,便捷可行。所以借鉴和吸取这些科学的成分和方法,为我所用,对于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丰富和发展中国经济学理论,是有益的。更何况,我们要摆脱后发的被动局面,赶上乃至超过西方发达国家,不学习西方先进的东西也是不可以的。 但必须明确,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学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前提,它的一些基本假定并不符合我国国情,所以不可能成为指导我国经济建设实践的根本理论。我国目前对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学的学习引进既有不够的问题,表现在对多种学派的理论全面介绍特别是分析不够,一些学者对西方经济学知之甚少,由此导致不能够有效地批判吸收,也有盲目崇拜、照抄照搬的问题,表现在有的学者对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学囫囵吞枣,并未弄懂西方某种理论的针对性、假定前提而片面传播和应用,甚至以追求一些词句、套用一些数学模型为时髦。对这两类问题必须客观地分析,予以纠正。基本的态度是,对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学一是要学,要学懂、学通;二是“外国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绝对不能照搬。”④ 3.要以发展的态度学习政治经济学科学的本性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自身。恩格斯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⑤列宁说:“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做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主义者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向前推进。”⑥ 马克思创立的政治经济学是一个多世纪前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实践发展了,时代前进了,就要求我们既要把经典作家的论断放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来认识,同时又要紧密结合今天的实践,对马克思当时阐释的理论加深领会,防止生搬硬套,防止断章取义,防止片面理解,努力做到分清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哪些是必须破除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教条式的理解,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名下的错误观点。 以《资本论》中马克思阐述的劳动价值论为例。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基石,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马克思创立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工资理论、剩余价值理论、积累理论、资本循环周转和社会再生产理论、分配理论和周期危机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最终将为更加美好的未来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其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社会)所取代的必然趋势,同时对未来社会进行了预测和展望。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虽然是在对资本主义条件下商品生产商品交换的分析中得出的,但它包含了关于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市场经济发展最一般、最基本的理论。马克思在阐述劳动价值论过程中所阐述的商品使用价值的数量、质量的规定性,商品价值实体和价值量的规定性,特别是关于价值规律的理论,等等,都是对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市场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揭示。这些理论不仅适应于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市场经济,也适应于包括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在内的一切市场经济。这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产生以来虽然遭到攻击和否定,但依然放射真理光芒的根本原因所在。但是,实践在不断发展,人类社会在不断前进,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与科技革命相伴随的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使全球经济具有了许多新的特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转变,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历程与马克思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所进行的预期有很大的不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劳动的内容和社会财富积累的方式与马克思经典作家的论述相比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根据变化了的情况,深化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财富和价值创造中的作用的认识,深化对社会主义剩余价值的性质的认识,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等等,并在深化这些认识中继承、发展、丰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理论界的一项重要使命。 即使对于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也要以发展的态度加以学习。因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在不断深化,现代化实践在不断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在不断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必须在跟进这些实践的发展变化中才能不断丰富和完善,并在指导实践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以发展的态度学习政治经济学,就既要反对把政治经济学中揭示的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例如唯物史观和社会大生产规律等),当做过时的观点,否定政治经济学的当代价值和指导意义,又要反对把政治经济学当成教条,机械地照抄照搬。科学的态度应该是在坚持和继承中发展,在创新发展中坚持。 4.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在实践应用上下功夫 学习政治经济学的目的在于应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所以能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归根结底在于它能够适应实践发展的需要,指导实践的发展。所以,无论是学习政治经济学中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还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都要从我国实际出发,与我国的实践相结合,并在结合的实践中创新和发展。 我国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是史无前例的伟大实践,伟大的实践一方面需要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另一方面又会检验已有的理论,推动理论的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无疑可以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实践提供指导,同时也需要而且能够在实践应用中得到检验和发展。 以市场经济理论为例,鉴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导致的危机频发和社会劳动的大量浪费,按照社会主义在发达资本主义基础上诞生的逻辑,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曾预测未来社会可以由社会中心直接地按比例地分配社会劳动,而不再需要商品、货币插手其间。所以,马克思创立政治经济学时没有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更没有提出我国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在实践中,我们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不仅做出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判断,而且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发,提出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通过深化改革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既是对马克思创立的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的继承,又是对其基本理论的发展和创新,而实现这一发展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理论的应用和实践。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对马克思创立政治经济学的学习、继承和创新永无止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学习、继承和创新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不仅会使马克思创立的政治经济学永葆生机和魅力,而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一定会不断发展和完善,成为实现建设现代化强国目标的理论指南。 四、高校要为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做贡献 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高等学校是政治经济学学科、队伍最聚集的地方,是政治经济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主力军,对于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承担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过去的时间里,高校曾经产出了大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特别是政治经济学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与时代和实践要求相比,与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要求相比,需要改进的地方尚多,必须进一步加强改革和建设,努力做出更大贡献。 对于高校政治经济学的状况,早在2005年我曾经做过一些估计,指出:“政治经济学学科的发展,虽然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主要表现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但当前也确实面临严峻挑战,主要是:第一,高校中学习政治经济学的大学生在减少。许多学校管理类学科已不再把政治经济学作为专业核心课程,有的学校甚至经济学门类的专业也不开设政治经济学。第二,政治经济学对青年学生的吸引力在减弱,许多大学生对政治经济学学习兴趣远不如对西方经济学学习的兴趣高。第三,由于接受教育的背景、知识结构、学缘结构的变化,教师中不少人对西方经济理论和方法比较熟悉,而对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则不够熟悉,所以他们对西方经济学的偏好可能甚于对政治经济学的偏好。”⑦ 令人遗憾的是,近十年过去了,这种状况总体上看改观不大,在某一些高校甚至政治经济学的课时在进一步削减,而西方经济学的课时在进一步膨胀,课程门数从一门变成初级、中级、高级微观经济学和初级、中级、高级宏观经济学等六门。一个正在雄心勃勃为建设现代化国家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社会主义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地位和被重视程度怎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 对于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我也曾做过分析,指出:“从国际国内大环境看,20世纪80年代后,社会主义出现挫折,有人对马克思主义能不能指导社会主义走向胜利产生疑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如何,不少人也产生疑问。这样的社会思潮对高校,对大学生,不可能不产生影响,这种影响的直接结果就是降低了大学生学习政治经济学的热情。从政治经济学本身看,尽管经济学界和广大教师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推动了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和内容的创新,但这种创新还需要进一步深化、系统和完善。特别是要将理论创新转化为教学内容,还需要付出进一步的努力。毋庸讳言的是,在一些高校,由于种种原因,教材的水平、教师的水平还与同学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教学效果也还需要进一步提高。”⑧ 现在看来,这些原因大都依然存在,但不局限于此。在我们国家,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如果持续得不到矫正,一定是与领导重视与否和体制机制有关。从领导重视角度看,虽然中央领导非常重视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但有的下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干部不学、不懂、不讲、不用政治经济学,而盲目崇拜西方经济理论,对高校学生和教师也产生了不良影响。从高校系统看,本来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的设置和改革是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但我们有的领导往往只善于抓“大事”,而对于关系培养什么人的带有普遍性和趋势性的实事或者听而不闻,或者抓而不紧。从体制机制角度看,已经盛行多年的一些对人才、对成果评价的标准忽视甚至贬低政治经济学的地位和作用得不到纠正,更甭说主动建立有利于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的保障机制。 产生这些问题的后果是不言而喻的,今天在校的青年学生就是明天国之栋梁,青年学生的政治经济学根基打不牢,影响的不仅是他们本身,也会影响明天干部队伍的素质和民族的未来。 纠正这些问题的措施建议如下: 第一,以落实习近平关于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的讲话精神为契机,组织编写政治经济学干部读本和大众读本,在全社会普及政治经济学的知识,包括普及马克思创立的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知识,形成学习应用政治经济学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二,将政治经济学的教学纳入教育部正在组织制定的全国高校经济类、管理类专业国家标准,提出明确教学要求,保证其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必要学分。 第三,在政府各部门组织的有关学科、教学评估和人才评审中,强化对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和教学的要求。 第四,加强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深化政治经济学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在充分吸收中国实践经验、中华民族历史文明和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建设和完善中国经济学。 第五,加强队伍建设。培养政治经济学的名师和大家,充分发挥他们对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引领作用,对老一代政治经济学名师大家,包括健在的和故去的,采取出版其代表著述、推介其治学事迹和学术成就等措施,使他们的优良学风、优秀学识和著述能够传承并教育后人;培养政治经济学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创造良好条件发挥他们的引领作用和才智。采取培训、进修学习研讨等措施,使从国外学成归来的学者加强对政治经济学的学习,提倡并采取措施加强从事西方经济学教学的教师与从事政治经济学的教师的相互学习和融合。 ①《习近平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人民日报》2014年8月22日。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544页。 ③《习近平:领导干部要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2011年5月14日,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11-05/14/content_22562408.htm。 ④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一九八四年十月十二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584页。 ⑥中央编译局编:《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96页。 ⑦⑧逄锦聚:《政治经济学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人民日报》2005年5月13日。标签:政治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论文; 理论经济学论文; 社会经济学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社会发展规律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社会改革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西方马克思主义论文; 科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