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兰炼一小 730060
摘 要:通过开展让学生写“我身边的数学”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写数学日记,去寻找、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把身边的一些生活实践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总能提出一些问题,如果再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加以解决,并加以整理,这就是我们身边的数学。
关键词:数学日记 寻找 发现 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针对这一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开展让学生写“我身边的数学”的教学活动,也就是让学生写数学日记,它是沟通“数学与生活”的一种绝妙途径。尽管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可是学生动手写的时候普遍存在没有内容写,不知如何去写的种种问题。因此,作为教师要在平时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多彩的世界,用一双数学的“慧眼”去寻找、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一、注重课本和生活的联系,合理开发使用教材
作为教师,首先要在教材的挖掘和整合方面下功夫,教师要善于结合教材内容,将课堂与生活巧妙地联系起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积极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解决生活问题,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在我们身边。
譬如,在学习梯形面积公式之后,教材中设计了一道有关计算钢管根数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在工厂随处可见,但是,对于学生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减少与学生生活的差距,我便在平时注重收集素材,努力给学生呈现一幅感性的画面。于是,我用数码相机将学校庆“六一”团体操的表演队形,“十一”祖国颂中学生的表演队形以一一拍了下来,精心制作成课件。如下图:
二、在具体的生活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数学
在教学到“有关计算钢管根数的问题”时,我向学生出示课件中的插图,由于课件中的场景是学生亲身体验过的,非常熟悉,仿佛这一切活动刚刚发生,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抛出数学问题,“你能从图中发现和提出哪些数学问题?”顿时,课堂活跃起来了,有的说团体操表演时,六年级的队形由三块梯形组合而成,像一艘乘风破浪的帆船;有的说五年级诗歌朗诵的表演队形也是一个梯形;还有的说,我们可以想办法计算出一共有多少人参加这项活动……在不知不觉中,我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很快融入到数学课堂的主题——梯形面积公式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课件的演示和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用转化的思想得出梯形方队的学生人数=(第一排人数+最后一排人数)×排数÷2,类似于梯形面积公式:S+(a+b)×h÷2。
三、在生活实践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引用
为了使数学课堂尽量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在数学教学中,我尽量利用学生经历的实践来丰富我的课堂教学。在教学有关小数的加、减法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场景:同学们一定购买过许多物品,那么,谁能说一句含有小数的话?甲说:“我去超市买了一支钢笔花4.5元”,乙说:“我在商店买了一瓶饮料花了2.5元”,丙说:“星期日我买了一本数学本花了0.8元”……然后,我将学生说的话挑了几句板书在黑板上,并让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提出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于是课堂内生成了五花八门的问题:买一支钢笔和一本数学本一共要多少元?一瓶饮料和一枝钢笔一共要多少元?等等。这样利用学生经历过的生活实践来解决新的数学问题,学生容易接受,容易理解。
在学习了比的意义后,我安排了一节欣赏活动课。师生共同收集一些照片并把它制作成课件。如下图:
展示一组来自生活的黄金分割实际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欣赏,并关注他们对黄金分割图形的感受。期望通过这一组图片,让学生欣赏数学的美,体验黄金分割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准确把握黄金分割的概念。
通过欣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原来生活中的美和数学中的比有关系。因为喜欢,学生接受起来就很轻松,学生都能踊跃地找出图片中的黄金比和黄金分割线。都想尝试用所学的黄金比去照一张漂亮的照片,这时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看着学生们洋溢着笑容的脸,我做了全课总结,上了这堂“美与比”,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们都说我会照相了。其实,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四、培养学生写数学日记,使数学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只要我们把身边的一些生活实践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总能提出一些问题,如果再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加以解决,并加以整理,这就是我们身边的数学,也就是一篇很好的数学日记。
参考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
论文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5月总第24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31
标签:数学论文; 学生论文; 梯形论文; 身边论文; 生活中论文; 黄金分割论文; 队形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6年5月总第24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