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油画内部质量评价_油画论文

“80后”油画的内质审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油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80后”油画又被称作“新锐绘画”、“艺术新人类”、“新卡通绘画”等。尽管当下学术界已开始显示出对其研究的兴趣,但对其概念却没有达成命名上的共识。从广义上讲,所有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且大都在90年代后期开始艺术创作的年轻艺术家群体的绘画作品及与其有关的绘画现象都称为“80后”绘画。“80后”画家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松散的艺术群体,没有形成旗帜鲜明和彼此一致的艺术主张,正处在不断成长与变换中。作为中国油画的一部分,“80后”油画在全国美展和青年美展等主流展览中已崭露头角,在其他各种绘画展览中也热闹非凡:“卒子过河”、“七零八落”、“果冻时代”、“第四届全国美术院校油画展——应届毕业生优秀作品展”、“重庆立场”及“哈灭古哈”画展……足见“80后”油画的繁盛。

一、“80后”油画的概貌

全国各大城市都有“80后”举办的个展和参加各式艺术展的活跃身影。他们的绘画在社会急剧转型、都市消费文化与大众文化勃兴、网络时代的到来等众多社会因素合力影响下,及后现代主义思潮被动或自觉地接受下,彰显着勃勃生机和独特魅力。

在北方,以北京地区为代表,798艺术区和宋庄是“80后”画家人气最旺的地方。时下在网上点击率最高、最有争议的画家要数北京“80后”女画家艺洋了。她以“剩女别结婚,尽情糟蹋男人吧!”为个展主题,在白领活动集中地的CBD区域共展出以性为主要表现内容的夸张、性感、时尚、超现实主义风格的6幅油画作品。这实际上也是一种行为艺术展。虽然画家称展览目的是“重新认识婚姻的奴役本质、希望大家思考真爱”①,可这些作品在视觉上传达的分明是一种性娱乐的青春观,因难堪社会道德而在网上备受争议。同样表现男女两性主题的北京“80后”女画家伊慧,多以花为主要元素,在繁花彩蝶间穿插人物或动物对性进行影射表达。艳俗的卡通气息使作品具有广泛的视觉愉悦和传播功能。“80后”女画家姜鲲,因擅长画猫被誉为“摩登猫王”②。她的油画简单、纯净、纯粹,色彩明亮,色块对比鲜明,具有强烈的“波普”痕迹。邹跃从“5·12”地震后成为一位引人注目的“80后”画家。“记忆枷锁——献给‘5·12’地震的灾区人民和世界上所有热爱地球的生灵”是他的北京个展的主题。带有幽暗气质、忧伤情节的卡通风格油画,表达了他对灾区同胞的关怀和对生命的珍爱。还有一位生于成都、在北京发展的“80后”画家陈督兮,因其“变色蝴蝶”乐队鼓手的经历,将绘画与音乐紧密联系。把对音乐纯粹、自然、真实的热情寄放在画面中,构成关于想象与幻觉的回忆,倾诉生命痕迹中的呻吟、尖叫和呐喊。还有辽宁辽阳的董鹤,他的油画《谁将为您点燃烛火》、《危险,失重!》日前被法国著名影星苏菲玛索收藏。画作里常用充满诧异和恐惧的稚嫩双眸,卡通男孩、女孩与骷髅共舞,与动物对话。宁夏“80后”职业女油画家马莉的画面色彩绚丽、豪放大胆、线条粗粝、意象朦胧。作品中的人物大多表情夸张,显示了一种诡异心绪。抽象的造型透着某种渗透力和侵略性,绽放出美丽妖娆、铿锵的抵抗性。

中部地区,有“80后”艺术家李少言。他的作品始终戴着一张面具,画面总离不开捆绑、包扎、武器等物品,经常出现铁皮小人的图式。作品似乎包含希冀和平、关注现实等艺术责任问题,具有神秘主义色彩。安徽“80后”画家何安静的作品时而像来自大自然虫鸟的歌咏,超凡的心境显示出画家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时而流淌着浓郁的、似被碾过的生命之痛的沉吟,折射出画家内心复杂的矛盾冲突。在上海最为活跃的有“80后”画家张相国和叶圣琴。张相国钟情于浓郁的乡土味,注重画面的表现肌理,厚重而细腻。叶圣琴钟情于戏剧人物的写意表现,追求东方传统艺术的虚华意境,借助油画的表现技法,诠释戏剧人物奔放、含蓄、清新、神秘、璀璨的视觉传统文化形象。

在西南地区,“80后”绘画以四川、重庆最为繁盛。27岁的画家高瑀以看似一幅“剪贴”加“卡通”的油画《打虎》创下了110多万元的“80后”最高拍卖纪录。从德国卡塞尔艺术学院留学回国后的罗丹,已摆脱其父罗中立的画风,自创一格。他的作品也拍到20多万元一幅。“艳俗色彩”加“波普风格”加“国外老式海报”的表现方法,附以激情飞扬的狂躁情绪,谱写了《摇滚青年》系列。他们的作品像“潜力股”一样引领市场,感染着许多“80后”画家和投资人,以势不可当之势对抗“F4”(张晓刚、方力钧、岳敏君、王广义4位国内最有影响力的当代画家)。熊宇的画被称为“新卡通绘画”,作品在漂亮虚无中弥漫着一种略带忧伤的诗意。四川“80后”画家王玺将孙悟空和时下流行的“宅男族”结合在一起创造出“御宅猴”形象,将麦当劳、变形金刚、电动玩具、电脑游戏机等流行符号混合起来,任意嫁接,诠释以娱乐为主题的青春观。陈蔚作品散乱的歇斯底里式阴郁与狂躁,徐毛毛不断塑造的肥胖、呆滞卡通形象,欧阳春的成人儿童画,在李继开的作品中始终如一地出现一位内向、忧郁、病态,仿佛正面对自杀的小男孩。宁波“80后”画家王雄伟游离于具象与抽象、感性与理性、艺术与现实的《古城遗址》与《伤城视像》系列油画。广州“80后”女画家何绮兰,画面总是充满密密麻麻的线段、斑斓的色彩、花草丛生。游动的肌理和密不透风把人紧紧地包裹起来,让人无从逃逸。

二、“80后”油画的代际特征

纵观“80后”油画,尽管每幅作品都不同,但却像“家族”一样彰显着共同的代际特征,具体表现为:

1.微观叙事。“80后”油画丰富多彩,现实的、虚拟的、快乐的、忧郁的、游戏的、自我感官的等“微观”内容均在“80后”画家那里得到了超常关注。从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的现实主义创作、“文革”时期的“革命现实主义”、“文革”后的“伤痕美术”、80年代初中期的“乡土风”和“85美术思潮”等“宏大叙事”的现代主义诉求,到90年代符号化政治神话的远去,集体主义潮流不复存在,发生了从集体主义经验到个人经验的转换。生命的个体差异取代时代、国家、地域宏大叙事的历史经验③。由于“80后”画家生活境遇优越,普遍缺乏像上辈人那样较为丰富的人生阅历、坎坷命运,以及对现实人生的深刻反思和终极关怀意识,他们的绘画因此完成了由“宏大”到“微观”叙事模式的彻底转变。当微观叙事成为其创作的主导后,日常生活和艺术家本人自我经验的描绘和表达就成了他们多数人作品中的“必修”内容。“青春”、“时尚”、“个人心理状态”等自身经验及自己最熟悉或与自己最贴近的内容自然就成为他们现成的创作资源。这些信手拈来的微观景象作品表征揭示出中国当代都市青年所共有的生存状态与精神症候。

2.快感叙事。从“80后”作品外貌不难看出,其作品总体风格更多是追求感官上的愉悦与新奇,有玩弄图式、影像的游戏感。他们认同消费时代的虚拟语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社会和科技的思考。画家王玺在“戏谑”传统孙悟空的同时也“游戏”了麦当劳,或许画家尚存有一份对当下现实世界的清醒和理性认识,力图通过重构历史——把历史神话和现代西方快餐美味快感并置、同构,进而消解历史。伊慧的作品对花季女孩间“两性”游戏的刻画也表明了“80后”的快感叙事态度。“80后”“注重享受此时此地的时尚快乐,关注当下存在状态,讲究事物和心灵在场的本色表演;擅用形而下的琐屑的、场景的、细节的、片段的日常化叙述状态,替代恢弘的、灵感式的、情绪化的抒情成分”④。他们对待艺术的态度不是在作品中展现和暴露痛苦,而是将痛苦都压成了“平面”,以一种对快感的迷恋和狂欢的姿态躲避着这个时代带给他们的压力、痛苦和孤独,也躲避着“崇高”。在这些消解了意义深度的平面化景观里,“快感”之外的任何东西都不会得到伸展。

李继开 《大猛玛》 布面丙烯 200cm×300cm 2007年

3.平面化。“80后”油画视觉风格上呈现平面化,在技法上受到卡通漫画、波普艺术、艳俗艺术,乃至西方现代艺术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平面化是“80后”绘画作品精神模式呈现的一个外在表征,本质上是与后现代主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平面化”本身就是后现代主义的重要特征之一。后现代主义主张“消除现代性的本质深度性、叙事的完整性和话语的统一性,强调非完整性,强调表述生命、历史和时间的零散化”⑤。从这些特质来看,“80后”绘画本质上是对后现代主义的诠释,是后现代主义的承载工具和传播媒介之一。对于生活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中的“80后”画家来说,他们服从内心的冲动、忠于感性的呼唤,绘画仅仅是自我娱乐和规避现实的游戏而已,不需要任何崇高、沉重的,或者冠冕堂皇的理由。波普艺术和艳俗艺术给当代中国艺术家带来了两方面的启示,“一是艺术家可以直接将流行的、大众所熟悉的、现实的图像融入画面,任何现实的商业图像或大众图像都有进入当代艺术的合法性;另一是表现手法上,即背景的平面化,色彩的媚俗化、图式的卡通化、符号的并置化。”⑥可以说后现代主义文化策略为“80后”画家创作提供了坚强的理论后盾,波普艺术、艳俗艺术等艺术风格则为“80后”画家的平面化创作提供了学理上的依据和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这样一来,在“80后”画家那里,传统绘画那种关怀细枝末节的“深度”技巧被平面化所取代。通过这种方式,“80后”绘画“刷新”了传统绘画的“桌面”,同时也以一种平面化的视觉形式削弱了作品自身的精神深度和表现深度。

4.拼贴与超链接的游戏。既然“80后”油画具有明显的波普特征,这就意味着必然会有不少作品采用“波普”式的拼贴手法。复制、拼贴、挪用、戏仿是后现代主义对文化、历史及传统进行颠覆的便捷手段。许多“80后”画家正是因为醉心于后现代主义这种游戏与颠覆的精神而采用了同样的策略,对图形、样式、色彩及技法、文本、内容等等一切无所顾忌地进行随心所欲的打散与重构。

创下“80后”绘画最高拍卖价格的油画《打虎》表现了一个传统的主题。剪纸般的松叶、民间布老虎的造型与外星人的卡通男孩拼贴组合在一起,充满装饰趣味,将传统与未来、民间与现代任意游戏链接。王玺的“御宅猴”系列作品,将动漫、电玩、快餐、战争机器等现代西方物品及图形与我国古代孙悟空进行了一次“合成处理”。产生了一个肥头大耳、体态臃肿、头戴闪光的紧箍、身着炫目的盔甲,左脚套的是喷火的护腿、右脚踏的是喷气式拖鞋的怪物。这一怪物一会儿像皇帝一样坐在长着机翼的沙发上,沉迷于四周光怪陆离的景象;一会儿似顽皮少年歪嘴笑着,露出长着酷似电脑视窗符号的牙齿。一种错乱的荒诞感和幽默感,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解构。熊宇的作品更是人物与水的随意拼贴,人、动物与自然的随意链接。伊慧的繁花、水、人物或动物,李少言的铁皮小人与枯树或砍刀等物品的随意拼贴与不断地变换重复的链接,让观者眼花缭乱。在由周星驰引发的“大话(西游)”文化以及网络恶搞中,我们早已熟悉部分当代青年面对文化经典、传统、精英、主流时的“无法无天”和“任意妄为”。因此,他们面对带有涂鸦效果和漫画趣味的“80后”油画已不感到诧异。

“80后”油画以一种嬉戏的态度消解了创作的意义深度,他们在传统与当代、现实与臆想、观念与感觉、具象与抽象之间进行随意地拼贴与链接。他们既受到传统的影响、接受现实的恩惠,又颠覆传统、责难现实,在引经据典时却又故意破坏规则、颠倒逻辑。以此在百无禁忌的放松中宣泄情感、释放自我,解除来自传统的束缚;以此来满足他们利用图像和色彩实现对主流文化的解构和对传统叙事规则的否定,体现画家复杂矛盾的心理。

三、“80后”油画的内质审视

1.青春图像。“80后”艺术家是在全新文化背景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在当代多元文化语境中各自寻找着适合自己的艺术观念和表现方式,并以他们的作品不断审视自身的成长及社会问题。得天独厚的多元开放文化环境使他们没有包袱和戒律,以学院派的专业背景自由地进行艺术创作选择,其中多围绕青春主题展现丰富多彩的青春图像,刻意描写青春时期即时的个人生活状态及社会态度,展示时代演变过程中珍贵的心灵印记。在表达方式上,他们更关注个人的切身体验,近距离地表现身边的人和事。他们的思想观念与传统观念拉开了明显距离,他们喜欢真实而透明的生活,在观察别人的同时反观自己。与前辈画家全然不同,同样是表现青春主题,上世纪80年代的“知青绘画”对逝去青春的追忆表现得感人而凝重,而“80后”的青春表达则情绪饱满,强调自我感受、强调个性化和主观化。他们敏锐大胆地表达文化背景的时代转型及受到的深刻影响,求新、求变。其作品从表面上看极其客观,但本质上是一种超越了客观的主观再现。同时,他们的作品也折射出中国社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商业文化对社会的侵入,以及中国当代文化丰富变化的红色主题、艺术新潮、商业消费、数字科技等时代所给予他们心灵世界的烙印。总之,在当下文化新语境下,“80后”找到了一种较为有效的表达途径,创造出一种新的视觉风格和艺术样式,并对中国当代艺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全面发展新格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80后”艺术家以其独特的心灵力量和时代敏感,诠释了他们的勃勃锐气和才情智慧。

2.社会学意义。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特定的文化内涵和需要表现的新内容,艺术总是随着历史的前进与社会的发展不断调适自己的形态。在经济文化全球化和中国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的今天,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需要多元化的探索和尝试。“80后”油画的大胆尝试与表达为我们探索中国当代艺术的出路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诚如张晓凌所言,“这一代艺术家的创作的确显示出某种新的生机,表现出全新的文化姿态,至少为昏昏欲睡的现状带来一些清澈之音。”⑦从另一个角度看,任何艺术的发展也都需要不断地注入新鲜血液,尤其是当一种艺术语言由极致走向贫乏之后,另一种艺术语言必然以反叛者的姿态取而代之。人类艺术就是这样在艺术海洋中一浪推过一浪,不断发展更新,不断地创造出符合特定时代气息的新艺术来。在政治波普的批判使命已经完成,玩世现实主义和艳俗艺术的反讽手法也山穷水尽后,“80后”绘画应运而生,对当下都市生活信息和自身精神状态做出的视觉反馈。它捕捉住了具有时代特征的当代青年的精神肖像,将景观社会的视觉经验转换为艺术表达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当代都市青年所特有的表情和姿态。这使得“80后”绘画具备了一种社会学意义上的图像价值。

3.评判标准。就图式而言,“80后”画家喜欢将不同的艺术传统(如达达艺术、超现实艺术、波普艺术等)与大众文化中的不同类型(漫画、广告、摄像等)自由结合。于是形成了一种“鲜活”的新艺术和一种特殊的文化象征系统,赋予油画以“更新”的含义,建立了全新的图像修辞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然而,这种时代特征的价值意义到底有多大,就必须把此问题纳入一个宏观的大背景下来考量。西方的后现代主义和现代主义代表了西方艺术发展的主流,表面上看是正确的,可实际并非如此。从人们的愿望上看,跟上时代的步伐,要发展,是一种完全错误的假说。现代主义的第一个阶段是非常富有创造力的阶段,但是在第二阶段以后开始衰退,进入了现代主义的衰退时期⑧。后现代主义有一个积极的方面,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其多元化的发展和传统观念不一样,但它也带来了非常消极的后果:首先是以时代的进程、历史术语替代了判断标准;二是导致了相对主义,失去了艺术的判断标准;三是把艺术本身降低为一种附庸,而非具有独立品质、独立价值的体系,实际上是消解了艺术。在这样一种观念下,西方就出现了油画的空虚、油画精神的消亡。“80后”画家没有正确理解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思潮的实质及其与西方现代社会的真正关系,重蹈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庸俗社会学论者的覆辙。

中国新时期的油画正是在西方现代主义的第二个阶段和后现代主义的阶段产生出来的,这一点没有改变中国油画的发展步伐。一种艺术流派或艺术体系的建立和形成,是由特定的地域、民族习性和民族精神等诸多因素逐渐决定的,最终成为该民族的一种文化特征。西方现代和后现代艺术,是西方艺术经过几百年、上千年的曲折发展而形成的,是伴随着西方经济、政治等特定文化背景而生成的。然而,活跃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艺术家们用几年的时间几乎演练了一遍西方百年来的现代美术史,“80后”绘画现象正是这一演练史的延续,缺乏真正的民族性、健康趣味和精神文化内涵。本质上是西方后现代主义的盲目拿来和拼凑。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错误就是以时代、社会、政治经济的状况来取代艺术判断标准。我们需要抵制错误标准,因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应该回应时代,跟时代息息相关;也可以是应时代而动,跟时代背道而驰,甚至超越时代。

4.“80后”绘画的本体价值有多大?“85新潮美术运动”以来,架上绘画领域的主要问题仍然是在传统思维定式下,解决“我”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油画艺术已经成为现当代中国主流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近30年来,油画艺术是以思想、艺术观念革新的“先驱”身份活跃在中国艺术界、引导美术潮流发展的。中国油画在经历了百年的发展后,觉悟到应构建自身的价值体系,走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从“民族性”、“中国气派”的提出到“探索具有时代精神,中国特色和个性特征的中国油画艺术”的倡议,中国油画和国家民族意识的强化,同步迫切地希望改变盲目追随西方价值标准的评判误区,进入到自身的发展阶段。热情在激昂中宣泄,中国油画创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亢奋,油画家们在各自的价值坐标上寻找着突破。主流导向也试图真正使中国油画创作进入一个昌盛的发展阶段,并以此形成中国油画独立的体系。从全国美展和青年美展等主流媒体的油画作品中可以看出,有主旋律题材的表现,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风景,个人情感的宣泄,艺术观念的追求和其他创作类别。从其中的获奖作品及获奖类别比例上大致可以看出当今我国美术创作倾向和审美价值取向。就“80后”画家所展示的油画作品而言,其创作内容和精神独立的自我阐释主要局限于“个人情感的宣泄”,属于小众而非主流;且从作品的个人生活体验中看不出作者的真诚。画作缺乏对题材思想的深度认识,更多是从表现形式上探索,借生活瞬间或表现对象的特殊性来猎奇。肤浅的精神内涵和平面化的艺术语言使作品失去心灵震撼力。其俯视生活的狭隘视角及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也让人甚为担忧。他们是年轻一代,肩负着中国油画的希望,是中国油画的未来。可是他们躲避主旋律(在这里特指明确反映政治、现实生活和历史内容的题材),漠视主流意识形态,无视大众的现实生活,脱离社会,错位“我”与“社会”的关系,追求庸俗混乱的审美,缺乏自我认知能力和文化取向的甄别。他们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个性特征。可是,真正的时代特征和精神在他们的作品中却得不到弘扬。如果说他们的时代精神和个性特征是中国油画发展的新趋向,那就的确值得反思了。

造成以上问题的关键是,长期以来中国油画价值判断标准和样式形态深受现代西方衰退期混乱判断标准的影响。改革开放30年来,从80年代初的“知青绘画”到90年代初的新生代绘画,以及“80后”绘画等现象,其沿袭的脉络是寄寓对青春历史的一种凝视,夹杂着生命成长的记忆,透析出近30年来艺术家不同的青春命题和审美价值取向,显现出时代不断开放的成果。然而,“80后”艺术家必须面对更大的困难和挑战:科技化、享乐化和实用主义等前所未有的诱惑。比起前辈,他们更需要时刻坚守,冷静把持自我,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真正在创作思想和审美倾向上觉悟,用真诚的态度俯视大众生活、体验人生,深挖文化内涵和真正的时代精神。否则,他们的作品只能沦为生活内容的图解或瞬间消遣的娱乐宣泄。

注释:

①《女画家号召剩女别结婚 认清婚姻奴役本质》,http://news.qq.com/a/20100111/000729.htm。

②黄志雄,《姜鲲油画作品欣赏》,http://art.people.com.cn/GB/41064/41128/5838316.html。

③张小涛,《绘画的抗体:浅析中国当代新绘画语言特征》,载《艺术当代》,2006年第4期,第85页至87页。

④罗振亚,《原创的“快乐的文本”》,载《山花》,2004年第5期。

⑤王岳川,《中国镜像:90年代文化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版,第218页。

⑥何桂彦,《卡通并不仅仅只是一种风格——以四川的卡通绘画为例》,http://auction.artron.net/show_news.php?newid=25021。

⑦张晓凌,《消费时代的艺术》,载《美术观察》,2000年第3期,第22页至26页。

⑧曹意强,《后现代主义与中国油画》,载《美苑》,2006年第1期,第8页至10页。

标签:;  ;  ;  ;  ;  ;  ;  ;  ;  ;  ;  ;  ;  ;  ;  ;  

“80后”油画内部质量评价_油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