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结肠炎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心理护理分析论文_申晓月

申晓月

(昆明市中医医院 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目的:分析慢性结肠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心理护理方式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结肠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在2014年3月至2015年8月期间,采用中心随机方式将100例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50例慢性结肠炎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50例慢性结肠炎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观察对照组慢性结肠炎患者与实验组慢性结肠炎患者治疗过程中焦虑评分、疼痛评分、满意度及睡眠质量评分等各项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对照组慢性结肠炎患者满意度(76.00%)明显低于实验组慢性结肠炎患者(94.00%),且对照组慢性结肠炎患者与实验组慢性结肠炎患者之间对比焦虑评分、疼痛评分及睡眠质量评分存在较为显著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慢性结肠炎患者采用心理护理的护理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焦躁等负面情绪,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预后。

【关键词】慢性结肠炎;治疗中;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3-0199-02

慢性结肠炎属于临床中一种由不明原因引起的慢性结肠炎性病变现象,具有病程缓慢、反复发作及难以治愈等特点,慢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过程较为漫长[1],因此,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对患者显得尤为重要。我院为了分析慢性结肠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心理护理方式及意义,针对收治的慢性结肠炎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现详细内容如下文所示。

1.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结肠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在2014年3月至2015年8月期间,采用中心随机方式将100例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50例慢性结肠炎患者中,男性患者28/22例,年龄均处于20至70岁之间,年龄均值为(45.16±3.26)岁,病程1至17年,平均病程为(9.23±3.14)年;实验组50例慢性结肠炎患者中,男性患者26/24例,年龄均处于20至72岁之间,年龄均值为(45.18±3.38)岁,病程1至20年,平均病程为(10.23±3.26)年。排除标准:a:患者存在严重心、肺、肾功能不足;b:患者存在严重智力障碍及精神障碍;c: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d:不同意此次观察的患者。纳入标准:患者经诊断后均确诊为慢性结肠炎;b:患者均不存在其他恶性肿瘤;c:患者均对此次观察的内容及意义进行了了解,且均已同意。

对比对照组慢性结肠炎患者与实验组慢性结肠炎患者的基线资料发现,统计学无意义,P值大于0.05,组间可进行有效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50例慢性结肠炎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病房护理、健康教育、药物护理、身体护理、并发症护理及饮食护理等;实验组50例慢性结肠炎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心理护理主要措施为: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及时了解患者的相关信息,如:过往病史、性格特点、家庭结构、经济情况及文化程度等,对患者性格特征进行全面分析及了解,采用针对化手段对患者实施心理疏导,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鼓励患者说出内心想法,倾听患者内心感受,帮助患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于患者提出的疑问,耐心、详细的进行解答,与患者沟通过程中尽量采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进行说明。给予患者针对性心理疏导,为患者介绍成功治愈的案例,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告知患者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患者精神支持及鼓励,缓解患者内心压力及负面情绪。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照组慢性结肠炎患者与实验组慢性结肠炎患者治疗过程中焦虑评分、疼痛评分、满意度及睡眠质量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分,总分100分,分数越高,患者焦虑程度越严重;疼痛评分采用模糊数字评分法进行评分,总分0至10分,0分表示无疼痛,10分表示疼痛感剧烈;满意度分为满意及不满意两种,由患者进行自主评定;睡眠质量评分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进行评分,总分21分,分数越高,患者睡眠质量越差[2]。

1.4 统计学处理

在本次研究结束后,将对照组慢性结肠炎患者与实验组慢性结肠炎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情况的研究数据,均根据研究的实际情况在确认无误后录入到SPSS 20.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数据处理,以数据上下浮动5%作为可信区间。患者的满意度属于计数资料,结果使用例数(%)进行表示,对比方法使用χ?检验;焦虑评分、疼痛评分及睡眠质量评分属于计量资料,结果使用均数±标准差(x-±s)进行表示,对比方法使用t检验。当P<0.05时,表示两组慢性结肠炎患者之间对比的各项观察指标存在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当P>0.05时,表示两组慢性结肠炎患者之间对比的各项观察指标不存在差异,统计学不具有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慢性结肠炎患者与实验组慢性结肠炎患者治疗过程中焦虑评分、疼痛评分、满意度及睡眠质量评分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焦虑评分、疼痛评分、满意度及睡眠质量评分

注:两组患者焦虑评分、疼痛评分、满意度及睡眠质量评分相比较(P<0.05)。

3.讨论

临床研究证明,由于疾病治疗过程的延长,慢性结肠炎患者极易产生不良情绪及心理压力,严重的负面情绪及心理压力会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对患者的康复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护理人员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患者介绍疾病相关知识、治疗重要性及治疗方式,让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疾病[3],知道治疗过程中注意事项,保持良好心态,纠正患者错误认知,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及负面情绪,提高治疗效果,加快康复速度[4]。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减轻患者由于疾病、不适或治疗费用等产生的一系列不良情绪及心理压力,为后续的治疗的预后提供有力基础。本次观察结果数据显示,采用心理护理的实验组慢性结肠炎患者疼痛评分、抑郁评分及睡眠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慢性结肠炎患者,且实验组慢性结肠炎患者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出18.00%,说明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护患关系,建立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赖感,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及负面情绪。

综上所述,针对慢性结肠炎患者在其治疗过程中采用心理护理的护理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及心理压力,提高治疗效果及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青伟,杨丽梅.慢性结肠炎患者的情绪调治及心理护理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24(4):257-258.

[2]王叶如.中西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J].淮海医药,2004,22(1):60-60.

[3]周晓莹.中草药结合锡类散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的护理体会[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6):143-144.

[4]陈玉娟,黎秀娟,钟良兰等.慢性结肠炎56例中药灌肠加内服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2,15(6):909-910.

论文作者:申晓月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0

标签:;  ;  ;  ;  ;  ;  ;  ;  

慢性结肠炎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心理护理分析论文_申晓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