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山东省 250013
摘要:农村生活污水排放不仅影响农村人居环境,也是地表水乃至浅层地下水环境恶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农村生活污水起步较晚,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迫在眉睫。本文介绍了农村生活污水的来源、特点、处理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对策
引言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国内农村人口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然而,与此同时,农村生活污染也给区域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尤其是农村生活污水对农村居民生活及其生态环境都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在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打造宜居乡村,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首当其冲,而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分析研究也就显得十分必要而有意义。
1农村污水的来源及特点
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来自于厨房污水、洗涤污水、厕所污水及家庭畜禽等活动产生的污水。伴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村民的生活方式发生很大的变化,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也与以往有所不同:
(1)在水量方面,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污水量在不断增加,比如农村新建房屋一般配有室内卫生间,水冲厕所的普及和洗浴用水的增加,相应的产生大量的生活污水;由于农民日常生活较规律,污水排放呈明显的早、中、晚3个排水高峰,日变化系数较大,达到3.5-5.0,受气候、季节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如今农民进城务工现象非常普遍,春节前后,由于大批人口回家过年,排水量明显增加;
(2)在水质方面,COD、氮磷、悬浮物及病菌为主要污染物,基本上不含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洗涤废水有机物含量低、污染程度不高,而厕所污水有机物浓度高、可生化性好。
2国内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2.1资金难以保障
相关研究表明,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及利用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如分散处理方式,需要每人投入约500元,且年维护费每人仍需174元;集中式处理方式,需要每人投入约734元,且年维护费每人仍需263元。按照浙江宁波等地区的已有经验,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每户需投入资金约8000-10000元。而当前国内大部分地区,省级财政对该项目的补助资金较为有限,若仅靠市县两级政府来保障,再加上设备开始运行后每年维护还需要费用支撑,资金压力较大。同时,近年来农民进城已成趋势,对于部分小乡镇而言,大量农村人口的涌入对其区域环境的负载能力也产生了挑战,使得当地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更为艰难。
2.2现有技术难以完全满足实际需求
当前,实现农村污水处理模式有三种,分别为:接入城镇污水管网、建设集中式小型污水处理厂和建设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三种方式各有利弊,如接入城镇管网和集中式小型污水处理厂的方式不适用于气候干燥,地势平坦,污水产生量小和冬季冰冻的地区;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出水水质较差。虽然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已在我国部分地区实施多年并取得一定成果,尤其是东部省份部分区域,因经济发达、温度适宜、农民生活水平较高,农村污水整治率已超过50%。但由于未能有效解决农村污水源散、面广、量大的特点,且技术、运行、维护水平有限,地区降雨量大且未能解决雨污分流等诸多因素,收集和处理效果受客观条件影响很大。
2.3专业人才匮乏
据相关资料显示,当前我国环保专业、给排水专业人才较为缺乏,愿意投身农村建设的相关专业人士则更为匮乏。再加上,国内大多数农村的环境保护机制不健全,与环保相关的工作大都由毫无专业知识和经验的村干部来兼任,导致部分农村建成的污水处理及利用设施常常出现建而不管的情况。此外,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人才大量外流,人才匮乏也影响着农村污水治理和整体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提升国内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水平的策略
3.1提升环保意识,减少生活污水的产生
在一项针对湖北省三峡库区农村生活污水的调查中,研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湖北省三峡库区农村户平均生活污水日产生量为46.132L,人均日产生污水量为17.530L;人均日产生污水量受季节、地域、农户有无下水设施的影响,与农户收入水平无明显联系;农村生活污水水质不稳,其中,COD、TP、TN及NH4+-N等指标的浓度变幅较大,仅pH值变幅较小。从引文可知,农村生活污水的相对稳定,从数量上讲,17.530L/人。无论是家庭的经济情况是富裕还是贫穷,每一个人在生活中产生的污水总量相对稳定。这说明这些人的生活习惯大致相同,因此,只要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就可以减少生活污水的产生,从而在相对意义上减少生活污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2明确责任主体,理顺工作机制
由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量大面广、情况复杂,在当前国家层面明确工作方向的基础上,省、市、县政府迅速摸清底数,制定计划,筹措资金,统筹推进。乡镇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周密组织实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和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村民转变思想,积极参与、配合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消除工作阻力。
3.3落实资金问题
《全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十三五”规划》中要求,对新建污染治理设施,省级环保部门应会同财政部门要求县级人民政府出具环保设施运行维护资金来源的承诺函,并把承诺函作为农村节能减排资金安排的前置条件,运行维护资金没有保障的,不得安排资金和项目。
3.4重视农村环保专业人才培养
当前国内要改变农村污水治理不力的现状,其一相关部门应组织环保、给排水等相关专业专家到农村一线实地指导农村污水治理工作,其二要重视人才引进、培养和选拔,以使更多的高学历高素质人才能投身于农村的环保事业。各地政府部门可以结合实际,一方面出台相对优惠的政策吸引大学生村官主动扎根农村,另一方面对投身于农村创业的大学生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而且对农村出去的大学生还可以进行跟踪培养,以便能打造出真正潜心投身农村,有知识、有技术、有素质的人才,让他们为农村的治污环保工作、新农村建设做贡献。
3.5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主动性
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倡导和推广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制定居民文明公约,明确污水管控要求。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其他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思路、方式、要求和效果,发动居民主动参与,改善居民卫生文明习惯,依靠群众的力量和智慧建设美丽乡村。
3.6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排放设施的监管
对已建设施的运行情况进行排查,不能正常运行的,要提出限期整改要求,切实保障污染治理设施发挥作用。将农村生活污水管理纳入现有水务职能部门,建立专门管理机构,将农村环保绩效纳入干部考核工作中,设置相应的惩罚和奖励机制。要保证设施“建成一个、运行一个、见效一个”。
结语
农村污水处理必须纳入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将农村污染控制与村容整治、污水资源化利用、提高人居质量等一起综合考虑。同时,农村污水治理是一个长期性的基础工作。我国农村的数量巨大,且分布广阔、情况复杂,需要针对各个地区因地制宜的制定专门的处理技术和管理措施,任务艰巨,不能急于求成。
参考文献
[1]引自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三号).
[2]马涛,陈颖,吴娜伟.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生活污水处理现状与对策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7,42(04):26-29.
[3]杨帆.农村生活污水的长效治理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02):18.
论文作者:王文凯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8
标签:污水论文; 农村论文; 污水处理论文; 新农村论文; 设施论文; 资金论文; 生活方式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