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降低留置针静脉炎发生率中的应用论文_符小丽,杨雯,陈晓娜,刘玉清,苏剑芝,荣丽(通讯作

符小丽 杨雯 陈晓娜 刘玉清 苏剑芝 荣丽(通讯作者)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致留置针静脉炎发生率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成立品管圈,确定以“降低留置针静脉炎发生率”为活动主题,按照品管圈活动步骤开展活动,分析静脉炎发生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并实施,并将改进前后的状况进行比较。结果:留置针静脉炎的发生率由31.4﹪降至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关键词】品管圈;留置针静脉炎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5-0291-02

留置针是一种新型的输液工具,在使用过程中,以操作简单,安全方便,既减少病人反复穿刺带来的疼痛,又减轻护理工作的负担,提高工作效率,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但在应用中,易导致一些并发症,如静脉炎、皮下血肿、静脉血栓、液体外渗、输液反应等[1-2],其中以静脉炎最为多见。为提高病人的舒适度和满意度,提高病人输液的依从性,我科开展了以“降低留置针静脉炎发生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6年1月—5月在消化科住院的86个使用静脉留置针的病人做为对照组,其中男64例,女22例,年龄39岁~81岁,急(慢)性胰腺炎23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38例,胃肠息肉25例。2016年6月—10月在消化科住院的126个使用静脉留置针的病人做为观察组,其中男90例,女36例,年龄40岁~80岁,急(慢)性胰腺炎29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54例,胃肠道息肉43例。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疾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品管圈活动方法

1.2.1确定品管圈活动主题:成立品管圈,组织召开圈员会议,采用头脑风暴提出活动选题,并进行讨论,最后以解决问题的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以及上级政策4方面进行打分,每项1~5分,总分20分,最终确定以“降低留置针静脉炎发生率”为活动主题。

1.2.2制定活动计划:根据品管圈整体安排,拟定小组活动计划表,并根据圈员的工作能力;分配圈员的工作任务等,品管圈的实施时间为2015年12月—2016年12月。

1.2.3现状把握及要因分析:根据2016年1月—5月消化科留置针静脉炎发生率的相关资料显示,86个使用留置针的病人中,发生静脉炎的有27例,其中静脉炎I级26人,II级1人,发生率为31.4%,引起静脉炎发生的原因有:①药物因素占14例;②护士操作不规范占8例;③留置针留置时间>4d占3例;④患者自身血管条件差占2例。其中药物原因和护士操作不规范的问题累积占81.5%,根据二八定律[2],确定改善重点。

1.2.4制定目标:设定圈能力为65%,目标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31.4%-(31.4%×81.5%×65%)=14.77%,即针对留置针静脉炎发生的原因,采用PDCA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设定目标,实施后留置针静脉炎发生率预期降至14.77%。

1.2.5制定计划并实施:利用甘特图制定圈活动计划进度表,要求圈员分时间按计划严格执行任务,各司其职。品管圈活动时间为2015年12月—2016年12月,①第1月发掘问题选定主题和拟定计划;②第2~4月,把握现状以及原因解析(鱼骨图),设定目标;③第5~6月,拟定对策,实施对策(PDCA)与检讨。包括操作培训计划和制定血管保护措施,对全科护士进行留置针操作流程及操作行为规范的培训,并进行考核;针对护患沟通不足的问题,加强沟通和巡视,提高患者的防范意识,加强血管预防保护意识[6];④最后三个月,进行效果确定及发表成果。

1.3 评价方法

①有形成果:将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留置针静脉炎发生率进行对比;②无形成果:实施品管圈前后8名圈员对6方面的能力进行自评,每项1~10分,总分60分,评分越高代表越好。按照公式计算活动后的活动成长率=(活动后评分-活动前评分)/活动前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有形成果

留置针静脉炎发生率由31.4%降至12.7%,两者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3.1 开展品管圈可降低留置针静脉炎的发生率

留置针因操作简单、安全方便、减少病人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被广泛应用在临床中,但由于输液量大,输注液体浓度过高,或不兼容造成沉淀,留置时间太长,患者本身的病理生理状态等原因易造成静脉炎的发生[4],因此对降低留置针静脉炎的发生率提出要求。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分时间段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留置针穿刺流程培训并进行操作考核,提高护理人员的规范操作能力和静脉穿刺能力,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静脉输液防外渗药物知识的学习培训,加强护理人员对静脉炎的防范意识,合理安排输注顺序和输液速度。本次结果显示氨基酸致留置针静脉炎的发生率由31.4%降至12.7%(P<0.05),提高了护理质量。

3.2 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提高护理团队的整体质量

通过品管圈活动让护理人员主动参与到管理中去,主动学习知识、技能,流程制度等,发现问题,分析讨论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综合到临床实际中去,不断的改进措施,使静脉炎的发生率得到了降低,护理人员价值得以体现,沟通协调能力得到提高,团队协作意识增强。

4.小结

通过品管圈活动降低氨基酸致留置针静脉炎发生率,让护理操作流程更规范化、程序化,减少留置针静脉炎的发生,能有效的减少病人的痛苦,减少医疗费用的支出,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舒适度,同时也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能力与素质。

【参考文献】

[1]王伶俐.住院患者静脉留置针并发症情况调查及集束化护理对策[J].吉林医学,2014 ,35(27):6103-6104.

[2]刘慧霞.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预防及护理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6):110-111.

[3]张连荣,周爱霞,刘梅英,等.二八定律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2006,21(24):57-58.

[4]董静静,韩瑜,张来香.静脉留置针相关静脉炎与留置时间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1,9(10):2700-2701.

通讯作者:荣丽,女,四川,主管护理师,本科,科护士长,护理管理、心理护理.

论文作者:符小丽,杨雯,陈晓娜,刘玉清,苏剑芝,荣丽(通讯作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9

标签:;  ;  ;  ;  ;  ;  ;  ;  

品管圈在降低留置针静脉炎发生率中的应用论文_符小丽,杨雯,陈晓娜,刘玉清,苏剑芝,荣丽(通讯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