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资产定价模型的构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不良资产论文,模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不良资产定价的概述
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产生了大量的不良资产,由此制约了银行的正常经营。为了更好地发挥国有商业银行在改革开放中的作用,我国从1995年开始先后成立了四家资产管理公司专门处置银行的不良资产。为实现不良资产的市场化处置,需要在处置前对不良资产进行定价,确定处置的参考价格。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定价关系到国有资产的保全问题,直接决定资产能否实现最优化处置。如果定价过低,国有资产受损;定价过高,则打击交易者积极性,处置速度受限。
不良资产定价是指对不良资产以某一时点为定价基准日,对其价值进行评估、测算和分析判断的行为。不良资产的价值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层,指确定不良资产的内在价值,它是建立在对资产处置预期可回收的未来现金流量的基础上,是交易价格的参照依据;第二层,指不良资产在处置交易中最终实现的交易参考价格。在公平、公开、公正的处置前提下,不良资产的交易参考价格以内在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从处置不良资产的整体而论,二者应是基本等同的关系;就单项资产而言,二者往往因市场发达程度、信息对称程度、投资者风险偏好程度等等原因存在偏差。本文所指不良资产定价是建立在内在价值分析基础上的交易参考价格的确定。
经过资产管理公司长期的积极探索,针对不同的资产项目,充分利用不同分析方法的优势和特长,形成各种方法有机结合、相辅相成的不良资产定价体系。其主要方法包括综合回归分析法、参照定价法、德尔菲法、意向询价法、清偿比例法、打包转让资产组合的定价方法等。其中对实物资产、抵押资产主要通过对标的物的评估来确定价格,或通过公开拍卖由市场定价;对于占不良资产绝大多数的债权资产,主要采用估价的方法。由于不良资产形成错综复杂,原始资料残缺不全,债务主体资格模糊,债权债务关系不清晰,大量不良资产没有抵押,没有市场价格作为参考,所以如果直接套用上述方法等,会影响不良资产定价的准确性。上述方法体系主要存在下列问题:
①现有定价方法体系建立在有效市场假设之上,而当前中国尚未建立起有效的不良资产市场,因此采用上述方法造成不良资产的评估价格偏离市场价值。
②定价体系缺乏适应性,过分倚重资产内在价值分析,未发掘资产交易中的价格提升空间,无法体现对处置价格提供参照。
③对权属不明确、债权债务关系复杂的不良资产定价,主观判断多于理性判断,折扣随意性大,造成定价依据不充分,使结果的作用受到限制。
④现有定价方法体系,没有根据不良资产的特点将技术分析和专业判断有机融合,来综合考虑处置历史规律、市场行情、资产经营潜力、发展前景,导致定价流于形式,不良资产处置业绩也难以提升到一定的高度。
由于现有方法尚不能完全地解决不良资产的定价,使不良资产定价成为制约不良资产处置的瓶颈。本文试图在现有定价方法的基础上,根据中国不良资产及其市场的特点,建立不良资产的定价模型,力图比较准确地确定不良资产的价格,提高评估结果的参考价值。
二、不良资产处置定价的理论基础
(一)不良资产定价的特点
不良资产定价的实质是为不良资产处置的最优化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参考价格。为了保证不良资产定价模型的适应性,首先应分析不良资产的特点,并据此构建适当的定价模型。不良资产的主要特点有:
①非鉴证性:内外部评估机构对不良资产的定价只提供专业分析意见,作为处置决策、确定交易价格的参考依据,不具有强制执行的作用。
②预测性:不良资产定价是对不良资产未来发展空间的专业判断和预测,它需要评估人员熟悉不良资产业务和处置市场,准确判断不良资产潜能,提出最优化处置对策。
③公正性:不良资产评估要独立、客观、科学,评估程序要规范、合理,最终的定价结果要能够被各方所接受。
④时效性:不良资产定价是在某一基准时点上的定价,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一般为1年。但不良资产极易受外部经济形势及市场变化影响,风险大,价值波动频繁,其实际有效时效较短。
(二)不良资产定价的理论
依据不良资产的特点,不良资产的定价应建立在下列理论的基础上:
①资产定价理论:在金融市场公开有效、信息披露透明的前提下,资产价值取决于对未来的各种预期。
②武断定价理论:资产价格由一系列因素构成,根据各因素及其与资产价格的相关性关系,可确定资产价格。
③风险收益理论:收益和风险是相对称的。当经济活动具有不确定性时,投资者会根据自己的收益预期和风险偏好,对不良资产价格作出预期。
④有效金融市场理论:在有效金融市场上,金融资产的价值由未来收益能力决定。
⑤金融工程原理:通过一系列的计算机科学技术手段,完成数据分析和复杂计算,从而实现定价模型的快速生成,确保处置决策的及时、科学。
⑥产权理论:不良资产定价中应依据资产权属的清晰度,对定价结果进行调整。如果资产权属不够清晰,适当调整不良资产的价格。
资产定价理论要求,在金融市场公开有效、信息披露透明的前提下,市场能够吸收资产交易者对资产未来的各种预期并将其体现为资产的内在价值,即资产的价格由预期现金流量的现值决定。在此情况下,交易者只需维护市场有效性,被动接受资产的市场定价即可。然而当前中国金融市场处于弱势有效状态的情况下,信息不对称现象十分严重,因此,以有效市场为前提假设,仅考虑资产收益能力的常规评估方法所取得的评估价格不是完全合理的,还需要借助于武断定价理论。即在市场非有效时,资产估值定价不能完全采用市场定价,必须从不同角度考察资产价格,进行武断定价(arbitrage pricing),合理构建定价模型建立对资产交易价格基准的判断。在构建定价模型时,根据金融工程原理,分析影响不良资产价格的各种因素,找到各因素及其与不良资产价格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将其函数化形成定价模型,就可以对不良资产进行定价。此后依据产权理论对模型的定价结果进行修正。
金融学理论把影响资产价格的因素分成三类:不确定性价格因素、能力性价格因素、信息性价格因素,任何一种金融资产的定价都是围绕这三个因素而展开的,即金融资产的定价可以转化为对它的不确定性、信息、能力的定价问题。与此相适应不良资产的价格由不确定性价格、能力性价格、信息性价格三部分组成,由于价值具有相加性,因此,可以通过计算各部分价格来取得不良资产的基准处置价格。
三、不良资产定价模型
定价模型构建的思路:基于上述各种理论,以所掌握的过去定价数据、历史规律以及交易各方的相关信息为基础,对不良资产项目的内在价值进行适度调整,最终形成不良资产的交易参考价格,以保证不良资产的最优化处置,实现处置绩效最大化,努力带来更多处置收益。依据不良资产定价理论,应对影响不良资产处置价格的因素、不确定性价格、能力性价格、信息性价格等进行分析,形成不良资产的定价模型。
(一)不确定性价格因素
不确定性价格因素集中体现为不良资产的内在收益能力的不确定性,它受不良资产本身的质量、成因和分布等内在特征的影响。在市场公开有效前提下,不良资产定价是集各种信息并对资产的未来不确定性做出的合理判断的体现。评估价格是在市场有效的前提下进行常规评价得出的,反映不良资产的内在价值。但还需针对未来不确定性所做的分析测算得出评估变现率对其调整。因此评估价格和评估变现率作为确定不确定性的价格因素。在本模型中,评估变现率被设定为核心参数,并受风险性、能力性价格因素的修正和调整。
评估变现率:指根据评估机构评估、测算、分析的待处置资产的即时变现率。其计算公式为:
评估变现率=评估价格/侍处置资产清算价格
评估变现率由评估部门按照专业程序和方法进行价值评估和分析。对于物权和股权,评估其存在状态和所有权;对于债权资产,评估其收回的可能性,即根据债务人主体情况、债务关系的合法性和时效性、抵(质)押资产的所有权及现状、保证合同时效性及保证人偿债能力、债务人、抵(质)押资产或保证人是否涉及诉讼或其他法律程序等尽职调查情况进行分析评定。
(二)能力性价格因素
能力性价格因素是克服某种不确定性,或者利用所具备优势的能力,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在现有市场条件下,利用业务优势提升不良资产的内在价值;二是利用资产管理公司在交易市场所占的垄断地位优势,充分挖掘市场潜力,利用营销优势对不良资产交易价格的提升。为此,选取提升系数、营销系数分别代表函数模型中的能力性价格因素。
提升系数:指资产管理公司通过对所处置不良资产引入资产重组等手段,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切实提升不良资产的内在价值,从而获得的超额收益的幅度。它根据专家讨论或资产管理公司预测资产处置后可能提升的价值空间来加以确定。
营销系数:指在对资本市场进行细化分解,运用营销手段,充分拓展市场空间,激发投资者投资欲望,引入充分竞争后形成的价格调整空间。
(三)信息性价格因素
信息性价格因素是各种与不良资产交易相关并影响交易价格的相关信息。资产交易价格无时无刻不在因相关信息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定价模型中,必须纳入相关因素,并作为影响交易参考价格的参数。根据不良资产处置的特点,选取交易方价值偏好、关联信息调整系数、随机因子三个参数,分别代表来自于不同渠道、不同层面的价格信息。
交易方风险偏好:指交易方投资不良资产风险程度的总体承受能力。它主要靠资产管理公司综合的历史交易对象进行主观判定,或者采取专家评价法所取得的对投资方风险偏好的评定值。在收集资产管理公司或熟悉不良资产市场价格专家的意见后,集中进行统计、处理、分析和归纳,综合多数人经验判断后所作出的合理估算和调整。
关联信息调整系数:指所处置不良资产相关信息确定的价格调整系数,是间接通过交易对象的关联方、竞争对手、主管部门、工商管理及税务机构等渠道,充分了解投资方的历史业绩、发展目标、企业实力、购买动机、交易策略等等信息,在此基础上分析确定不良资产的价格调整幅度。依据多方位、多层面取得的关联信息,推测其可能接受的交易价格。
随机因子:指根据公司最高层决策意见、政策性原因、市场变化、国家宏观经济形势、投资者竞争激烈程度等内外部随机因素所确定的价格调整幅度。
评估价格及评估变现率是基础因素,反映不良资产的内在价值;风险偏好、提升系数、营销系数、关联信息调整系数、随机因子为修正系数,并根据其重要性确定各自的权数;利用修正系数对基础因素进行调整,使确定的价格更加准确。首先找出影响各个具体修正系数,为其设定等级和标准进行评分,而后采用回归分析计算修正系数的权重,加权平均汇总取得。根据上述分析,不良资产定价模型为:
公式Ⅰ:拟处置不良资产交易价格=待处置不良资产内在价值×待处置资产回收率
公式Ⅱ:待处置资产回收率=评估变现率+交易方风险偏好+提升系数+营销系数+关联信息调整系数+随机因子
公式Ⅱ是定价模型的核心,公式Ⅱ中的全部参数皆以百分比表示。在公式Ⅱ的建立过程中,各参数使用加法的原因是,作为分层次的价值部分,根据价值可以相加原理,因此可以对参数使用不同权重进行加权平均的方法进行调整。为此公式Ⅱ可进一步改进为:
Y=α+β[,1]X[,1]+β[,2]X[,2]+β[,3]X[,3]+β[,4]X[,4]+β[,5]X[,5]
其中:Y是待处置资产回收率
α为评估变现率
X[,1]~X[,5]分别为交易方风险偏好、提升系数、营销系数、关联信息调整系数、随机因子,其取值范围为[-100%,+100%],X[,1]~X[,5]并非必不可少,当其信息缺乏时,相应的修正系数的数值为零。
β[,1]~β[,5]是各个修正参数的权重,β值的取值由资产公司分区域根据相关信息资料进行统计抽样,进行回归分析,验证其显著性后分别确定。
该模型是建立在处置实践基础上的定价模型,较多地考虑了资产管理公司实际操作面对的具体问题,并将影响不良资产实际交易价格的其他定性因素加以量化,对不良资产评估价格进行适度修正,从而快速有效形成一个贴近实际的价格标准。
近年来资产管理公司归集整理的大量日常不良资产管理的信息保证了定价模型所需的相关数据。通过开发业务经营管理系统,当前资产管理公司建成了涵盖资产成因、构成、现状、管理、处置各个方面的信息库,具备利用高科技技术对信息进行量化、统计、分析、修正的能力,能够确保本模型中对影响价格因素相关系数及设定权重的准确、及时计算。
定价模型是在充分分析对交易价格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函数将各因素函数化,从而弥补评估人员对资产处置业务和市场熟悉程度的不足。定价模型确定的交易价格具有比评估人员更专业的判断力和感知力,加之利用数学模型对专业判断加以均衡、调整,可以大大减少处置定价的随意性。
定价模型与不良资产处置市场充分结合,综合考虑市场行情变化、资产成长性、处置时机、投资人的市场等等因素,真正从市场的角度对这个定价的可行性、时效性、合理性进行分析,强调了定价对不良资产处置应有的价值发现功能,具备较强的实用价值。
定价模型针对不同形态和组合形式的不良资产进行分析后,对定价模型得出的评估价格进行修正和调整,增强了定价模型的适用性
不良资产评估价格具有时效性,而定价函数模型把源于评估价的评估变现率作为核心参数,因此同样具有时效性特征。且其他修正参数受到业务创新能力、市场营销水平、提升系数、营销系数的影响,也具有时效性。
标签:不良资产论文; 内在价值论文; 有效市场论文; 基础资产论文; 公司价值论文; 能力模型论文; 不确定性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