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院门诊抗菌素用药的规范性研究论文_崔幸楠

江苏护理职业学院,江苏淮安 223001

【摘要】目的:通过对某院门诊西药处方统计并分析,观察某院门诊抗菌素用药使用规范性。方法:随机选取某院(2011年2月~2016年12月)8000张门诊西药处方,其中使用过抗菌素药物的处方有1390张。采用限定日剂量(DDD)评价药物利用情况、用药人次数(DDDs)表示每一药物的年消耗量除以该药的DDD值、采用药物利用指数(DUI)评价合理用药指标。结果:1068例患者共使用抗菌素药物17种,使用最多的是头孢类抗菌素,第二是喹诺酮类抗菌素和硝基咪唑类,17种抗菌素药物有13中抗菌素药物DUI≤1。结论:某院门诊抗菌素用药规范性较为合理,但还需要加强对抗菌素用药规范性的管理。

【关键词】抗菌素药物;规范性;研究

1 概论

抗菌素药物具有抑制细菌生长和促生长的作用,它是通过对细菌的新陈代谢进行影响,改变细菌细胞的形态,从而起到抑菌和杀菌的作用;抗菌素药物可以使小肠变轻,肠壁变薄等,使小肠更容易吸收,大量实验表明,抗菌素药物有促进氮沉积、节省B族维生素、改善蛋白质的代谢的作用,促进蛋白质消化。但抗菌素药物还是具有毒副作用的,多次使用抗菌素药物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发生异变等,因此不能乱用抗菌素药物。随着科技的发展,医用药物也不断被创造出来,抗菌素药物越来越多,对此,医师们就有了更多的药物选择,有的医师就给患者多开抗菌素药或无指征联合用药,主要因为他们错误地认为抗菌素是“保险药”,患者病情一旦但恶化就使用抗菌素药物;没有明确指征时,对患者进行安慰也用抗菌素药物;还有的医师没有责任心,一看是疼痛或发热,懒得去检查,也使用抗菌素药物;甚至有点医师为了利益,滥用抗菌素药物,由于抗菌素药物昂贵,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医疗费用。为了能使抗菌素药物有规范的使用,本研究对某院(2011年2月~2016年12月)门诊抗菌素用药处方进行分析,观察某院门诊抗菌素用药使用规范性。

2 资料与方法

随机选取某院(2011年2月~2016年12月)8000张门诊西药处方,其中使用过抗菌素药物的处方有1068张。本次调查内容包括抗菌素药物名称、给药途径、规格、使用次数、使用合理性、联合用药情况等进行评价。统计大于18岁的患者抗菌素药物使用天数、日剂量和总计量。

2.1 评价标准

根据国际卫生组织(WHO)制定的抗菌素药物使用标准,采用限定日剂量(DDD)评价药物利用情况,DDD代表成人日均用药量。大多药物的DDD值按照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临床用药须知》以及2015年第18版《新编药物学》里的方法计算,少数药物DDD值根据临床实际情况确定。采用药人次数(DDDs)表示每一药物的年消耗量除以该药的DDD值;采用药物利用指数(DUI)评价合理用药指标,DUI≤1为合理用药标准。;DDDs=总用药量/DDD值;DUI= DDDs/用药时间。

3 结果

1390张处方中有静脉滴注和口服抗菌素药物共17种,抗菌素药物总使用次数为1155例次,其中硝基咪唑类4种,11例次(0.95%);抗病毒类5种,125例次(108.69%);喹诺酮类7种,298例次(25.80%);大环内酯类5种,227例次(19.65%);头孢类15种,326例次(28.23%);青霉素类5种,165例次(%);其他类2种,3例次(0.26%),使用最多的是头孢类抗菌素,第二是喹诺酮类抗菌素和硝基咪唑类,17种抗菌素药物有13中抗菌素药物DUI≤1。见表1。

4 讨论

抗菌素药物主要分为头孢类、奎诺酮类、青霉素类、大内环脂类、磺胺类,它能够抑制或者杀灭细菌。其中青霉素类为最早用于临床的抗菌素,优势是毒性低、疗效高,主要作用是致使易感细菌胞壁发育失常死亡,且对人体的细胞几乎没有影响;氨基糖苷类的优势是抗菌普广且性质稳定,对敏感细菌起杀灭作用;大环内酯类是目前最安全的抗菌素药物,但仅适用于轻中度感染,临床效果显著;大家都知道,感冒大多是因为细菌感染引起的,因此有很多人只要感冒就使用抗菌素药物,且抗菌素药物具有耐酶、高效、不良反应少等优势,因此在临床上使用很普遍。但当前使用抗菌素药物误区有抗菌素越多药效越好、新药比老药好、抗菌素是消炎药、无规律服用抗菌素、抗菌素储备量越多越好、大人小孩儿药量一样,他们错误地认为抗菌素是一种保险药,盲目的使用,还有一些医师也为了方便,对话只能没有责任心,不查明病情就给患者推荐抗菌素药物,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负担,且抗菌素药物不是没有伤害的,滥用抗菌素会增加抗菌素的耐药性,还会使细菌产生异变,这会导致药源性疾病或药源性死亡发生概率加大。目前抗菌素药物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头孢类抗菌素,其次是喹诺酮类抗菌素药物和硝基咪唑类抗菌素药物。侯爱国[4]对(江苏省仪征市人民医院)2012~2014年抗菌素药物不良反应(ADR)进行分析,通过对该院87例抗菌素ADR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抗菌素ADR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静脉注射抗菌素药物引发ADR最高,占总比例的96%,主要年龄段是16~59岁,同时老人和儿童引发ADR比例也高,因此需要合理使用抗菌素。

5 体会

抗菌素药物不规范使用主要在联用不规范和用法不规范。(1)联用不规范:抑菌药物与杀菌药物联用不规范有:氨苄西林+罗红霉素、阿莫西林+阿奇霉素、氨苄西林+罗红霉素,大家都知道,林可霉素和罗红霉素都能有效抑菌,它们能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使细菌新陈代谢不能完成,也就停止了细菌的生长,再使用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等杀菌剂的作用就不是很好,而如果先选择杀菌剂,再使用抑制剂,这样杀菌的效果会更好。另一种作用同一受点的联用药物,阿莫西林+青霉素钠,这两种抗菌素药物都是作用在细菌细胞膜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由于两种药物作用一致,会相互产生抗拒作用。还有一种是重复给药或同类药物连用,比如克拉霉素+阿奇霉素、阿奇霉素+罗红霉素,这两种药物为同类药物,联用不科学,且容易发生耐药,这样两组结合不仅不能有效杀菌,还会产生不良反应,不规范的联用要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负担(2)用法不规范:这类不规范主要表现在用药次数不合理,比如β-内酰胺类抗菌素1d/次,是因为这类药物属于非浓度依赖型杀菌剂,且大多半衰期短暂,它最大的作用效果和体内血药浓度大于低抑菌浓度(MIC)相关,不是最高抑菌浓度,所以,医师应该将半衰期很长的β-内酰胺类抗菌素给每日服用一次,而对于半衰期短暂的应该每日2~4次[4]。本研究中,对某院1068张使用抗菌素药物处方统计得出,17类抗菌素药物DUI≤1大多规范,但还是有一小部分使用不规范,还药师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督。

综上所述,某院门诊抗菌素用药规范性较为合理,但还应该加强对抗菌素药物的应用管理,制定抗菌素药物合理使用规范,可以建立一个抗菌素药物的管理制度以及抗菌素药物使用制度,这是合理使用抗菌素药物,减少不良反应的必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孙素馨, 张育, 刘莹,等. 2013-2015年某院门诊注射剂、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7, 20(1):113-117.

[2]缪苗苗,王惠霞.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后某院门诊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 中国药房,2015,26(02):150-153.

[3] 罗彪峰. 2007-2011年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4,27(21):5253-5254.

[4]侯爱国. 某院抗菌素不良反应分析[J]. 北方药学,2015,12(12):166-167.

[5]王立彬. 某院抗菌素的合理应用的必要性[J]. 结直肠肛门外科,2016,(S1):129-129.

论文作者:崔幸楠

论文发表刊物:《临床医学教育》2017年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2/2

标签:;  ;  ;  ;  ;  ;  ;  ;  

某院门诊抗菌素用药的规范性研究论文_崔幸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