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控辍保学实施精准扶贫论文

聚力控辍保学实施精准扶贫论文

聚力控辍保学 实施精准扶贫

徐 峰 徐丽娜 胡 强/江西省教育厅

落实扶贫控辍,避免因贫失学辍学,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生产力”,应成为实施精准扶贫的有效手段。江西创新教育信息化应用机制,破解教育发展难题。

由于企业在深化改革过程中相继出台了一些规章制度,而这些规定又大多涉及到员工的根本利益和切身利益,且由于事前调研不够、方案粗放等多种原因,造成改革过程中员工的混乱,因而出现集体上访。所以,要从尊重职工主人翁地位的原则出发,根据企业审美文化建设的需要,以人为本,带着感情,换位思考,细致工作,将企业发展成果与员工共享,让员工成为改革的主力军而不是改革需要甩掉的“包袱”。

数据普查助力控辍保学

江西始终将控辍保学作为教育扶贫的重要任务,在促进教育公平、保障适龄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方面取得成效,但由于地理环境、家庭状况等原因,一些地区特别是农村偏远地区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失学辍学的问题,其中留守儿童失学辍学尤为突出。

近年来,江西省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依托学籍系统,在全省范围内对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学校情况进行全面普查,及时向各地教育部门公布并通知学生疑似辍学情况。另外,对同一批学生进行逐年比对,确保学生在升入下一年级过程中出现辍学问题能够得到及时的监控。2017年2月,江西省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对全省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升学情况进行了比对分析。通过对比,全省18.1万名2016届小学毕业生(留守儿童)中有3770人疑似辍学失学,其中上饶市人数最多。上饶市教育局对此高度重视,依据数据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实地核实调查,劝返复学学生150名。通过一系列举措,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依法接受义务教育。

信息化探路教育精准扶贫

当前,教育扶贫缺乏对贫困对象的精准识别,尤其缺乏对贫困对象、家庭致贫原因的精准判断,存在教育扶贫目标失当、对象失焦、重点失实、布局失准等问题。江西省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为扶持对象精准、资金使用精准、脱贫成效精准探路。

搭建平台,为精准扶贫“筑基”。 “精准”意味着由“面”到“点”的转变,不仅要明确“哪个学生真正贫困”,还要清楚地界定“贫困体现在哪里”和“贫困学生的真实需要是什么”等关键问题,依此评估、救助与支持。江西建立“江西省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电子档案信息系统”,将全省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学前、小学、初中、高中、中职和大学的在校学生全部纳入管理系统,从学前教育资助到研究生教育资助、从入学到就业的全过程精准管理,确保每一个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享受帮扶政策。

互联互通,为精准扶贫“定焦”。 教育精准扶贫必须充分发挥教育数据与国家扶贫系统数据的对接整合效用,实现数据互联互通,让扶贫目标精确设定,扶贫对象准确识别,扶贫成果精准到位。对此我们的做法是,一方面,畅通与扶贫口的数据共享。我们与省扶贫办建立畅通的数据共享渠道,每月从省扶贫主管部门获取“全省建档立卡贫困数据”,根据“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数据”,按照“一人一案”的要求,摸清、摸准建档立卡各学龄段贫困学生的情况;另一方面,加强教育口的数据对接,结合全国学生学籍系统、全国学生资助管理系统开展数据比对,形成贫困学生名单及受助情况信息;最后,各级部门数据交叉验证,各级各类学校的建档立卡贫困生数据下发至各设区市,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与当地扶贫、民政部门再次核对,同时将贫困学生数据发至学校核对。通过数据的对接整合,建立精准到校、精确到人的教育精准扶贫数据库,精准识别,为后续工作提供支持。

跟踪信息,为精准扶贫“蓄能”。 教育扶贫大数据汇集了各种受教育阶段的扶贫对象、扶贫现状、扶持措施、扶贫效果等综合信息,有利于及时跟踪贫困学生的分布状况、致贫原因、帮扶情况、脱贫进度,实现人随学籍走,资助随人到,确保应扶尽扶。同时,通过查询、统计、分析、筛选等功能可以准确反映教育精准扶贫的工作进展情况和政策实施效果,通过对教育扶贫大数据的跟踪分析,还可对学生高考信息、求学信息、学业状况和就业情况等进行追踪、监测、评估,以便及时调整扶贫政策,做到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精准扶贫。

回到屋,槐生早已先困了。我给大梁煮了碗清水面,给他留的两块槐花糕也热了端上桌。大梁很意外,抬眼问我:“端午早过了,你么舍得蒸槐花糕呢?”

标签:;  

聚力控辍保学实施精准扶贫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