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湖南岳阳 414000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有创颅内压监测在特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特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21例作为本次的观察组,同时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特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20例为本次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有创颅内压监测治疗,随便两组患者治疗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预后良好率为52.38%,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预后良好率为30%,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的的预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占28.57%;对照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占50%,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创颅内压监测在特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患者的预后情况得到显著提高,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有创颅内压监测;特重型颅脑损伤;效果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invasive intracranial pressure monitoring in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effect. Methods:from March 2015 to March 2016 in our hospital for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patients 21 cases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is time,at the same time,from January 2014 - December 2014 were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patients in 20 cases the control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treatment,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with invasive intracranial pressure monitoring and treatment,the occurrence of any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nd complications. Results: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the treatment,the good prognosis rate was 52.38 % of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he treatment,the good prognosis rate was 30%,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during the treatment,the complication rate accounted for 28.57%;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during the treatment,the complication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accounted for 50%.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h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nclusion:the invasive intracranial pressure monitoring significantly in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in the application effect,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has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the complication rat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
[keyword]:invasive intracranial pressure monitoring;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effect
特重型脑损伤发生后具有较高致残率和病死率,患者在脑部受到严重损伤后颅内压剧增,脑部缺氧、缺血,机体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同时患者会出现较多的并发症[1],颅内压升高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容易造成患者的病情恶化,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临床颅内压的监测对患者的病情的及时掌控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本文主要研究分析有创颅内压监测在特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效果,特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特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21例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整理资料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特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21例作为本次的观察组,同时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特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20例为本次的对照组,纳入标准:①所选患者均为特重型颅脑损伤,临床主要表现为头部存在明显外伤、意识障碍、瞳孔变化,病情符合《现代颅脑损伤学》[2]中关于特重型颅脑外伤的诊断标准。观察组患者年龄36岁到79岁,平均年龄(59.89±2.34)岁;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1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35岁到78岁,平均年龄(58.93±2.15)岁;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10例。将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全面的检查以及积极的对症进行手术治疗,我院自2015年开展有创颅内压监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有创颅内压监测治疗,颅内压监测采用美国强生公司颅内压监护仪,手术过程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手术前患者在侧脑室进行常规的额角穿刺,然后手术过程中在患者的枕角进行穿刺,患者的引流管需要在穿刺点的外侧3cm左右的位置穿出,然后常规进行缝合,并将引流管进行固定。同时在外部将无菌引流瓶以及监测仪器连接好,确保机器的正常运转。
1.3 ICP判定标准[4]
正常成人ICP70-200mmH2O(0.69-1.96KPa,5-15mmHg),轻度增高200-270 mmH2O(1.96-2.65KPa,15-20 mmHg),中度增高270-540mmHg(2.65-5.3KPa,20~40mmHg,),重度增高>540mmH2O(5.3KPa,40mmHg)。
1.4观察指标
将患者的监测数据以及治疗过程等进行详细记录并整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半年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采用GOS评分对患者的预后状况进行判定,分数为1分到5分,分数越高患者预后情况越好。1分死亡,2分植物生存,3分重度残疾,4分轻度残疾,5分良好。
1.5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所得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中计算方法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全部使用?x±s表示,组间对比数据采用(%)表示,以P<0.05为标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预后状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预后良好率为52.38%,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预后良好率为30%,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的的预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特重型颅脑损伤属于临床的急重症,常并发颅内压升高,临床治疗主要采用手术的方式。而临床治疗中,对于脑部水肿脱水药物的使用对患者的治疗较为重要,在没有持续ICP监测之前,临床脱水剂的使用剂量医生一般按常规或者凭临床的多年经验使用,所以对于用药的剂量、时间无同意的标准,这也造成临床由于担心ICP增高而过度使用脱水剂的现象。临床的颅内压监测主要分为无创和有创监测两种,但是无创ICP监测由于准确程度无法提供客观的具体数值,对临床的治疗无显著的指导意义,所以目前没有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仅用于研究和试用。
有创ICP监测包括脑室外引流管通过压力传感器与多参数监护仪连接的监测方法和专门ICP监护仪监测。目前临床常用的是采取专门的ICP监测仪,通过植入ICP监测探头,依靠压力应变原理来持续动态显示颅内压的具体数据。有研究表明应用持续ICP监测后,脱水剂用量明显减少,这样不仅避免了脱水剂的滥用,而且预防了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如急性肾功能衰竭等)。ICP监测能及时正确的发现颅内压的变化,医务人员可根据颅内压监测结果,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及早发现并防止脑组织继发性损害,改善患者的预后;ICP监测能准确判断颅内伤情及脑水肿情况,为医生决定是否使用甘露醇提供科学根据,降低了因不当使用甘露醇对肾脏的毒性作用,减少电解质紊乱、急性肾衰等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治愈率,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预后良好率为52.38%,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预后良好率为30%,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的的预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占28.57%;对照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占50%,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有创颅内压监测在特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患者的预后情况得到显著提高,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聂勤哲.关于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监测及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9(17):138-139.
[2]曹顺华,姚秋辉,王东春,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监测及护理体会[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4):1572-1574.
[3]史忠岚,袁绍纪,李博,等连续动态颅内压监测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评价[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4,13(3):252-254.
[4]苏治国,李罡,王骏飞,等.颅内压监测在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治疗中的应用[J].医学综述,2011,17(4):620-622.
[5]史忠岚,袁绍纪,李博,等连续动态颅内压监测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评价[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4,13(3):252-254.
[6]余锦刚,陈汉民,廖圣芳等.高压氧早期综合治疗对重度颅脑外伤疗效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31):3446-3447.
[7]陶英群,李智勇,许峰等.持续颅内压监测在高龄对冲性额叶挫裂伤伴迟发性脑内血肿中的意义[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2):158-160.
[8]茅帅东,黄欢,李火平等.YL-1型穿刺针结合颅内压检测治疗颅内血肿的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8):50-52,56
论文作者:周仁辉,廖艳彪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7
标签:患者论文; 颅脑论文; 颅内论文; 损伤论文; 并发症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7年1月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