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者: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二九一农场中学教师 肖冬秋
点 评: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二九一农场中学教师 杜金平
课标要求及分析:
能结合实例说明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了解的碳循环。
目标1维度目标是认知目标,行为动词说明。学习内容是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其他重要信息是结合实例,学习水平是理解。
目标2维度目标是认知目标,行为动词了解。学习内容是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其他重要信息是自然界中,学习水平是了解。
教材分析:
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学习的重要化合物之一,教材将其安排在氧气和水的学习之后,金属、酸碱盐的学习之前。二氧化碳是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重要节点;同时又是第六单元的核心和重点。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有利于学生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一般方法,梳理新旧知识间的关系,以二氧化碳的性质为核心,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二氧化碳对人类社会都有着正负两方面的影响,通过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社会责任感,并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同时树立学好化学、合理利用化学知识的意识。
学情分析:
优势:在本课题的学习之前,大多数学生对二氧化碳已具有一定的认识。教学中不妨让学生先说说自己对二氧化碳有哪些了解,再鼓励他们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加以验证。
劣势:在本课题之前,学生对二氧化碳的认识仅限于生活常识。如果直接将学生已知道的某些内容调理后介绍给学生,学生往往由于知识的陌生度小而缺乏学习的兴趣。
重 点:
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是能结合实例说明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教材分析中以二氧化碳的性质为核心,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通过对课标的分析,能结合实例说明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学情学生对二氧化碳的认识仅限于生活常识的分析中,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难点;
依据课标要求能结合实例说明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以及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等活动,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通过阅读课本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2)通过对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活动,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对比分析等方法获取信息,体会获得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3)通过对探究二氧化碳性质活动的参与,学生体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带来的乐趣,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方法:
情景引入、实验探究、小组交流合作、多媒体教学
教具:
教学设备(计算机)、实验仪器(试管、集气瓶、矿泉水瓶、烧杯、吸管)及药品(二氧化碳、紫色石蕊溶液、醋酸溶液、蒸馏水)。
教学流程:
新课导入:(预设时间3分钟)创设情境播放视频:有人牵着一条狗走进爪哇的毒谷,狗晕倒了,人却安然无恙,当人弯腰欲救狗时,人也晕倒了。
【点评:利用视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求知欲望】
教师提问:视频中提到的可以使火把熄灭的物质是什么呢?
教师提问:为什么人进入洞中安然无恙而狗却会死亡呢?
【点评:通过动画提出问题,作为后面探究活动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语言表达能力。】
新课学习:(预设时间32分钟)指导观察:一个实验小组桌上收集好的一瓶二氧化碳气体。
【点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激发兴趣】
教师提问:为什么在拥挤的人群里,蹲着比站着难受?
【点评:拓展学生的知识能力,为下面学习打下伏笔。】
演示实验:阶梯实验:倾倒二氧化碳。
【点评: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教师提问:焟烛为什么会熄灭?蜡烛为什么是自下而上熄灭?
【点评: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前面所提问题相呼应,让学生兴趣持续保持。】
PPT展示:实验探究一——二氧化碳溶于水的实验
【点评:通过实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教师提问:矿泉水瓶出现变瘪的现象说明什么?
【点评: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学会从实验中得出结论。】
教师质疑: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性也使二氧化碳的体积缩小呢?
【点评: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PPT展示:实验探究二──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介绍:刚才的实验并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我们需要借助另一种试剂——紫色石蕊试剂,它是一种酸碱指示剂,遇到酸可以显出红色。
演示实验:向盛有醋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将上个实验中矿泉水瓶中的液体倒入试管中,并滴入紫色石蕊试液。
【点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师质疑:刚才矿泉水瓶中得到的液体中可能是哪种物质使石蕊溶液变红?
【点评:逐步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科学品质。】
PPT展示:同学们利用以下实验用品:三个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两个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蒸馏水喷壶进行方案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
【点评: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体会探究过程,参与知识形成,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和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并初步培养学生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演示实验:滴有紫色石蕊的醋酸溶液的试管进行加热
【点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师生互动魔术:探究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吹水变牛奶)
【点评:通过魔术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再次激发学习化学的兴题,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播放视频:介绍干冰及用途
PPT展示: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循环图片
学生辩论:空气中二氧化碳会越来越多吗?
学生通过阅读课本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了解温室效应的成因、危害及预防措施。
【点评:培养学生阅读课本进行自学和归纳提取信息的能力。】
教师点拨:二氧化碳的用途非常广泛。所以在看待二氧化碳的问题上我们应该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辩证的看待问题。
【点评:通过二氧化碳利与弊的分析,帮助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事物。】
课堂小结:(预设时间5分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二氧化碳的性质应该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请你谈谈你这一节课的收获。
【点评: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使其条理化。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及总结归纳能力,加深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
板书设计:氧化碳性质及用途
H2O + CO2 ═ H2CO3
H2CO3 ═ H2O+CO2↑
Ca(OH)2 + CO2 ═ H2O + CaCO3↓
性质 → 用途
【点评:重点突出,便于学生加强理解和记忆。】
总体点评:
教师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路,尝试将自学教材、小组合作实验以及展示、师生讨论、多媒体辅助等环节有机的紧凑的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有效率的自主的学习。新课导入播放视频,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教材、课件、师生实验和解释,使得学生的课堂注意点和知识收集点比以前多了,这样就不必整齐划一的进行流程,照顾了大部分学生的差异化学习。教学设计中通过一系列活动来认识物质的性质,分析现象后得出结论,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去学习,培养了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使其真切地体验到探究学习的乐趣,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十分准确,教学立足课本。传统教学设计大多为以物理性质—结构—化学性质为主线,以观察实验得出结论为学习方法。这样设计,重难点突出,层次明确,有助于学生应试。同时问题设计比较贴近生活实际,学生能够很快理解,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本教学设计?更加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大胆设想,谨慎思考,勤于分析,善于总结。
论文作者:肖冬秋 杜金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9/4
标签:二氧化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学生论文; 点评论文; 能力论文; 石蕊论文; 性质论文; 《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1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