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建丽
身份证号码:14272919XXXX173023
摘要:在市政园林的工程中,道路规划、设计是其重点的内容之一,直接影响着园林工程的效果。基于此,本文将以因地制宜、方便通行为切入点,分析市政园林工程中道路的规划方式,从路口设计、路景交融设计两方面入手,深入探究市政园林工程中道路的设计路径,旨在能够提高规划、设计工作的合理性,优化市政园林工程的效果,为相关的设计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从而为城市居民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
关键词:市政园林工程;道路规划;道路设计
在城市化建设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市政工程的数量、规模都在不断增加,尤其是为了践行绿色、生态的理念,很多城市中市政园林的工程数量显著提升,使得市政园林中道路的规划、设计成为重点内容。那么,为了能够提高市政园林中道路规划、设计的合理性,提升城市的形象,同时为广大居民建设舒适的环境,就需要采用合理的技术方式开展工作,以便于充分发挥市政园林工程的价值。
一、市政园林工程中道路的规划方式
(一)因地制宜
在市政园林工程中,因地制宜是其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通过对现场地形、地势的实际勘察,为道路规划提供准确的数据依据,从而保证道路规划的适应性。例如:在某市政园林工程中,地形相对平缓,所以在道路规划的规程中,可以适当的设计笔直形式的道路;如果在某市政园林工程中,其位于丘陵、山地等地区中,那么在规划道路的过程中则需要依据地形的变化需求开展工作,从而提高道路的立体感,优化园林工程的效果。
另外,在规划市政园林工程中道路的时,需要将其与工程中的不同景观进行结合,加强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市政园林工程与道路之间的整体性。通过这样的规划方式,能够有效为行人的游园、观景提供引导,提高道路规划设计的附加价值。所以,在市政园林工程中道路规划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其自身的畅通性、实用性,尽可能在工程中规划一个相对完整的“路网”,规避断头路、死胡同等问题,增强道路规划的科学性。
(二)方便通行
基于合理规划的前提,市政园林工程中道路需要为行人、车辆提供便利的通行条件。在具体的规划工作中,设计人员应该对行人的出行习惯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然后将其作为市政园林工程中道路规划的依据,在提高市政园林工程美观的同时,也能够进一步增强道路规划的实用性。
例如:在市政园林工程中,通常主干道的行人、车辆数量较多,所以在规划的过程中应该适当加宽主干道,并减少弯路的形式,从而满足人们同行的需求。具体而言,规划市政园林工程中道路的过程中,其宽度应该控制在3米至8米之间,同时采用大理石、混凝土具有较高强度、坚硬度的材料进行铺设,增强主干道的承受力,延长使用寿命,为人们的出行提供安全保障[1]。
二、市政园林工程中道路的设计路径
(一)路口设计
对市政园林工程中道路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充分发挥道路自身的引导作用,就需要将市政园林工程中的景观进行连接,提高道路设计的一致性、整体性。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人员就应该重视市政园林工程中交叉路口的设计,为能够有效增强市政园林工程自身的游玩性特征,通常会将交叉开口设计为“三岔口”的形式。采用这样的设计方式,市政园林工程中道路的规划与设计形状应该与内部的花坛为对称的形式,或者依据市政园林工程中的中央花坛、地形地势等因素对道路进行设计。
如果在市政园林工程中道路斜交状态,那么就应该使道路倾斜所形成的夹角为55度或者以上。通过这样的设计方式,其主要的优点为:(1)避免行人在通行的过程中践踏草坪;(2)保证车辆能够顺利转弯、通行。针对市政园林工程中交叉路口的设计,可以将BIM技术应用其中,即在相应的软件之中,输入市政园林工程的相关参数,从而在计算机中形成关于该项工程的三维立体模型,然后选择交叉路口的位置,并将对行人出行习惯的调查结果输入其中,实现模拟交叉口通行的效果。在此基础上,设计人员就能够清楚地发现交叉口设计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整改,全面提高交叉口设计科学性。在应用BIM技术的过程中,其自身还能够依据相关的参数,自动对道路设计进行优化,并且在更改其中一项数据时,其他的数据能够自动变换,并保证其精准性,在减少设计人员工作量的同时,优化市政园林工程道路设计的效果。下图为市政景观园道路交叉口设计的效果图:
图1 市政景观园道路交叉口设计(效果图)
(二)路景交融设计
在市政园林工程中的道路,其周围常常会伴有喷泉水景、绿化景观、建筑物等不同的景观,所以需要在设计道路的过程中进行有机结合,实现移步换景、一步一景的目的,优化行人的体验。例如:在市政园林工程与建筑物相接的位置处,很多工程都会预留出一块场地进行过渡,在设计这部分道路时,应该避免采用斜路的设计方式,如果发生较为特殊的问题,那么就应该以道路为连接的位置为基础,将其中的路角设计为圆形角的形态,从而在实现过渡目的的同时,增强市政园林工程的美感[2]。
在设计喷泉水景周围的道路时,通常需要以水面为中心对道路进行设计,从而保证园林道路围绕在水景的周围,或者借此机会实现水景与其他景观之间的连接。为了进一步增强市政园林工程中道路设计的独特性,可以将水景附近的道路设计为波浪的形式,以其自身的起伏感形成与水景之间的相互呼应的效果,增强市政园林工程规划设计的整体性。另外,为了能够增强道路设计的自然感,还需要在设计的过程中与其周围的绿植进行搭配,优化“曲径通幽处”的景观效果,为行人提供更加别致的体验、感受。所以,在设计市政园林工程中道路的过程中,需要重视道路、景观之间的交融,强化市政园林工程的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市政园林工程中道路的规划、设计都应该遵循其相应的原则,结合实际将恰当的方式应在工作中。以此为基础,在道路规划的过程中,落实了因地制宜的理念,为人们的通行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同时采用合理的方式对路口、路景交融的区域进行了规划设计,在根本上提高了市政园林中道路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并将绿色、环保的理念要求落实在工作中。所以,为了优化市政园林中道路设计,可以将文中的规划、设计方式应用在实际中。
参考文献
[1]李燕.浅析PPP模式下的市政园林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J].建筑与预算,2017(10):15-18.
[2]孙海利.浅谈市政园林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05):299.
论文作者:邱建丽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8
标签:道路论文; 市政论文; 园林工程论文; 过程中论文; 水景论文; 景观论文; 方式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