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统计改革方向的思考_企业定位论文

关于企业统计改革方向的思考_企业定位论文

企业统计改革定位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统计,作为企业的一个管理部门应该要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服务,这一点经过几年的宣传,已经得到广大企业统计工作者的认同。但是,如何进一步深化企业统计改革?企业统计改革之路该怎么走?笔者以为对此问题应该有正确合理的认识与定位,才能抓住企业统计改革的契机。

何谓企业统计?简单地讲是用多种手段与方法去收集、汇总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和情况,整理成表格或成文章,供各级领导了解情况、进行分析对比之用,同时向企业上级主管部门报送有关报表。在计划经济时期,企业就象是个国家的大车间,企业统计是为填报上级管理部门的报表而设置,因而为上级管理部门服务自然是首要的职能。在市场经济下,企业是个自负盈亏的独立生产经营者,要为自身的生存、发展而拼搏,这样虽然企业统计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有关报表职能还是存在的,但已不是首要的,首要的任务是如何从统计这个企业管理基本手段的专业特点出发来为企业生存发展、提高经济效益服务,从这层意义上讲实现这个转变应该就是完成了企业内部的统计改革,也就是企业统计改革最基本的界定。

企业统计要转变服务对象就要知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各级领导在经济管理与经营决策时最需要的是什么?而企业统计又能为此做些什么?这是进行企业统计改革首先必须要解决的定位问题。

最近在报上看到与此有关的两条信息,摘要如下:

为决策配上“活电脑”——沪上企业亟盼高级信息人才透视

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要准确而及时地获得和运用信息,这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共识。但前不久,一位从欧美考察归来的企业领导却向记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现代企业重视信息吗?

在欧美不少著名企业里,都有一个地位仅次于首席执行官和财务总监的人物,叫做信息主管。他主管整个企业信息系统建设、获得与分析处理工作,并且作为最高决策人员直接参与企业的决策。把信息部门负责人上升到企业核心管理层,在国外也是近几年才出现的,而上海企业目前基本上还没有类似的角色。

对此,一些经济学者说,市场已经证明,企业要想及时作出准确的决策,离不开信息,更离不开强大的信息部门和高素质的信息工作者。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招聘信息统计员

职责:及时汇总统计生产计划完成情况、分析完成结果;编制简单的统计应用程序;保持与公司内部相关部门的数据联系。

要求:计算机或英语专业本科毕业;一年以上文秘(办公自动化)和简单编程等计算机应用经验;较强的英语交流和计算机编程能力。

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我们的企业经济又有了更符合时代特征的称谓:如“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网络经济”等等,上述两条消息就是从企业的最高层和最底层透露出与统计有关的当前企业需求如下的变化趋势:

掌握信息的多少已成为决定企业兴衰成败的一个重要条件;

信息的组织、管理已经成为与财务同样重要的一项专门技术;

在信息技术三要素:路(网络);车(应用软件);货物(信息)之中最难的还是货物制造(信息的归纳与整理),但这恰是进行企业统计改革的希望与成功所在之处;

不进则退,当前必须要加强企业统计改革的力度,使之跟上科学技术与经济体制发展变化的步伐;

在现代企业中,统计人员单有统计知识是不够的,必须掌握信息技术,学会使用计算机。

综观上述需求变化趋势,结合企业统计工作现状,笔者认为:如何得到更多信息;如何把众多信息组织起来;如何在最短的时间把信息送到所需者手中,这三点是当前企业各级领导对信息或统计工作最大的需求。一个企业的统计改革过程可以有多种形式,也会涉及到各个方面,但成功与否最终还将取决于对企业上述需求的满足程度。如果企业统计工作能在上述三方面有明显的改变,在企业改革中真正发挥自己的职能和作用,那么企业领导有什么理由不支持统计工作,困绕许多企业统计负责人的工作条件、人员稳定、地位体制等问题都能较容易解决。道理很简单,既然你的工作是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和替代,你的要求自然能得到支持与满足。反之,则就可能使统计改革之路越走越窄,困难重重。

上述三个需求的实质是如何进行企业的信息管理。我们经常在说“统计信息是企业信息的主体,抓住统计信息的收集、加工和使用,就抓住企业信息的关键”。此话并没有错,问题是怎么来做到这点。面对“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的大趋势,企业统计要把参与企业的信息管理作为改革的首要目标,为此有两种倾向值得注意:

一是,既然统计信息是企业信息的主体,一切就应该以我为主,坐等人家来求你。殊不知在现在并没有谁可以规定企业信息管理一定是要由统计来主持。的确,任何一个企业要生产,就要有管理。有管理,就会有一定信息。有管理信息,就会有信息传递渠道和管理办法,而统计是一门处理大量数据专门技术,无论是在生产第一线还是在各个管理部门,到处可以看见统计技术在发挥作用,统计信息应该是企业信息的主体,但这并不是说每个企业一定要设统计机构,不少外资企业不就是没有统计部门的,不少单位的信息中心不是在做应该是统计部门的工作。笔者认为,一个企业的统计负责人应该有体制上的危机感,有了危机感,才会有紧迫感,才会有努力工作的动力,切不可夜郎自大,要以自己有效的工作来证明统计机构存在的必要,证明统计技术在信息时代并没过时,要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中争取主动,争得一席之地。

二是,对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没有足够的认识,思维方式还是停留在手工处理数据阶段。纵观全球,以因特网为主体的高速信息网络已渗透到社会生活和各个领域,由此带来的重要影响是对信息服务的需求量迅速增加,信息技术在资源开发利用中得到广泛利用。计算机技术极大地提高了信息处理和信息检索的效率,使信息加工的层次不断深化,范围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以统计工作中最基本的数据存储管理为例,IBM公司已越过第二代数据仓库阶段,在1998年2月提出将企业中现有数据转化为知识的商业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t)概念,商业智能包括收集、管理和分析企业数据,将这些数据转化为有用的信息,用于改善业务决策,制定更加具有战略性的发展规划,从而可以降低成本,获得更大收益。IBM公司为此投入2500名专家和开发人员进行研究。而我们不少企业还在为要不要台帐、输出报表的格式等争论不休,上报的数据还是纸介质为主的,通过邮局上报,对此之下,之间的差距不是太大了吗?笔者以为,一个现代企业的统计工作者必须清楚地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知道差距所在。企业统计改革必须立足于现代信息技术,只有在采用先进的技术来处理与分析大量数据,提供有效的信息,这样的改革才是有价值的。

综上所述,企业统计改革就要以系统论为指导,建立以统计信息为主体和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为目标,使企业综合统计部门成为企业的信息管理中心,成为企业经营决策的信息库、参谋总部,完成这个过程就是最终实现了企业统计改革。

把企业统计改革明确定位在满足上述需求上,就抓住了加快企业统计改革的契机。从我们的实践与经验来看,应该抓紧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一、建立与完善统计信息传递网络,以求得到更多的信息。

目前各企业的统计部门都掌握一定数量的统计指标数据,但基本是本企业范围内的,在市场经济时代,统计部门只能提供本企业的信息是远远不够的。一个企业的决策者如果不知道本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不知道本企业产品的技术经济指标在国内企业的排名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不知道市场消费者的需求,而想在市场经济的大风大浪中行走获利,无疑是瞎子走路,最终肯定将要被市场经济所淘汰。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是这些数据从哪里来?

无论是从事何种统计都是和数据与信息打交道,为企业得到更多的信息应该是不难的,而且这也是统计的优势所在。就目前而言,建立与完善统计信息传递网络应该充分利用各企业上报的统计数据。不管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企业都要向其主管部门或统计局定期报送一定数量的报表,这些报表数据汇总起来就是一个很大的信息资源库,应该充分发挥其作用。

要将上报数据汇总以后返回企业,首先要解决上级主管部门的思想认识,要知道企业是有按规定向上级报送报表的义务,但如果上级主管部门只知索取,而不考虑企业在市场经济中需要更多的外部信息的要求,放着已有的信息资源不充分利用,不但是一种浪费,也对推动企业统计改革不利。其次是个处理手段有关的技术问题,信息的反馈贵在及时,如果相隔四、五个月才得到,那就意义不大了。要提高反馈的效率,就要充分利用现代通讯、网络技术,使需要者能在第一时点得到。再则需要加强对企业上报数据的审核校验工作。据笔者所知,目前汇总部门大量的工作是在催交报表、校对数据上,如果各企业努力按规定保质保时地报出报表,对缩短汇总时间将是很有益的。

二、加强统计标准化工作,以求在规范统一中把信息组织起来。

从使用者角度来说,数据信息当然是越多越好,同时实践也告诉我们,不正确信息带来的危害远超过没有信息。在当前企业统计工作中一方面缺少同行业、全国的数据,另一方面已有的数据又数出多门,口径不一。数出多门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标准不统一。同样一个指标各部门根据需要和理解进行计算,结果自然不一样,统计局对一些指标的规定解释又过于原则,操作弹性大,也为数出多门提供了方便,但是要把各类信息组织起来又必需要解决这个问题。在此借助信息论的概念可以进一步说明统计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

在信息论中严格区分数据与信息概念,数据是人们用来描述客观事物,表示数量、行动和目标而建立下来的非随机性的可鉴别的符号。它是一种对事实、概念获取指令的特殊表达形式,可以是数字、字母或其它符号,也可以是图像、声音或味道。用一定的文字表示数据的名称、地址、构成及有关内容,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基础数据或原始数据,在信息系统学中称为数据项,数据项按使用的目的组织成数据结构。数据可以用人工或自动化装置进行处理与交换。

信息是对数据的解释。数据处理后仍是数据。处理数据是为了便于解释,数据被解释后才成为信息。数据是无限的,信息是有限的。一个企业得到经过关键在于对数据的解释是否正确。它们之间可以看作是原料和成品之间的关系。原料经过加工成为产成品,数据经过加工后成为有用的信息。数据是原材料,是信息的载体和表述形式,而信息才是对决策或行动有价值的。这里所说的解释即为统计标准或指标解释。

另外从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来说,统计标准化程度也是影响其使用的重要原因。计算机至所以有如此高的效率是因为把世上万物都归纳为用"0"和"1"来表示,它的效率就在于规范,在于规则的稳定。统计信息要上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公里就必需要建立一定的规则标准,以保证畅通无阻。

事实上任何标准都是资源和利益的统一体,标准的建立是一个自然过程所形成的过程,是对这个自然过程所达到的稳定成果的最终认可。统计标准也一样,只是由于长期以来手工处理为主,对此要求不高,以之于现有的标准不够精确,可操作性差,导致形成现在局面。

结合开发计算机统计应用软件开发,加强企业统计标准化工作,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中国石化总公司在这方面的做法可供借鉴。在组织开发中国石化综合统计信息系统中一手抓软件开发:根据不同的需求层次开发相应的统计信息服务管理系统,在全系统内投入使用,使之逐步成为中国石化总公司统计信息管理的标准,并以此带动全系统统计计算机应用水平;另一方面抓统计标准化:将计算机应用开发过程中的成果(指标代码、检验关系等)以报表制度、指标解释等形式固定下来,以规范企业统计工作,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二者互为促进,互为补充,取得很好的效果。

三、加快统计信息管理软件的开发工作,以求提高信息的处理传递效率。

要提高信息的处理传递效率需要有一个功能齐全的统计应用软件来进行辅助信息管理,一般解决的方法有两个,要么企业自行投资开发,要么购买商品软件。但资料表明97年国内商品应用软件市场中财务管理占31%、文字处理占42%、商务管理占11%,MIS占8%、生产管理及其它占8%,在这方面唯独没有统计管理应用软件。自行投资开发除了投资大、周期长以外,与外界的信息交换、格式代码的统一是问题的关键。

因工作需要近几年我们组织开发多个企业统计信息管理系统,已在上海石化内部与中国石化总公司所属的几十个企业内推广使用,积累许多经验,也有了企业统计信息处理的基本模式,并从中感到在目前的条件下以一个全国性的总公司或一个行业来组织开发相对通用的统计信息管理软件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开发建立通用的统计管理应用软件需要多方面条件支持,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在于如何概括企业统计信息处理业务与需求,从而提出企业统计信息系统总体结构设计,并以此来指导软件的开发。

从企业目前的需求出发我们以为一个企业统计信息管理系统应有二个事务处理子系统和二个数据库组成:报表子系统与查询、分析子系统,报表数据库与历史数据库。报表子系统有以表处理为主与以数据处理为主不同的构成模式,查询、分析子系统应是个开放的系统,有多种查询方法能与各个独立的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和结果传递交换,报表数据库面对企业行业特点由代码库选择自动生成,历史数据库采用统一的格式能进行历年指标的维护处理。

企业统计信息系统总体结构包括概念结构、功能结构、软件结构与硬件结构。具体要重点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适合计算机处理的企业统计核算模式及其描述方法;

·企业统计信息编码规则及其相应的代码库;

·如何在系统内定义指标计算关系以及指标间的检验关系;

·几万条历史指标的高效、多方面查询;

·实用的统计分析方法选择以及与系统数据的配合。

标签:;  ;  

关于企业统计改革方向的思考_企业定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