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智能建筑的快速普及和发展,电气工程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它和整个工程的质量、进度、效果息息相关。电气工程中涉及到的安全控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本文主要分析电气工程的安全保护措施。
关键词:电气工程;安全保护;措施;分析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在工程电气安全的经济投入和技术投入,对电气安全技术进行了改进,在电气安全操作中增加了许多保护措施,电气工程安全已经得到显著提升。所以,在电气施工过程中,各部门要做好本职工作,加大对施工人员的监督力度,严格按照施工要求和标准开展工作,防止在施工中出现安全隐患问题。
1.电气安全的意义
电气安全是以安全为最终目标,主要包括:电气安全实践、电气安全教育和电气安全科研。电气安全又可分为用电安全和电器安全。电气安全技术是指在使用电气设备时,对可能发生的因电击引起的财物及生命的损害所采取保护措施的专业技术。由于电气设备的高危险性,导致在使用过程中事故频发,针对这种行业特性,做好工程的安全预防相关保护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电气施工中,要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只有在思想层面上足够重视,才能使实际措施发挥实效;加强电气安全保护措施,提升工作人员的相关专业技术水平和风险预防意识,及时发现电气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危险隐患,并给予及时的解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技术方针,通过提高和完善企业中的事故防范机制和长效管理机制,积极贯彻自己工作的职责,对施工过程加强监管力度,能够有效加强事前的预防工作成效,杜绝一切安全隐患保障电气安全,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2.电气工程安全的主要危险因素
2.1触电危险
触电危险是指由于工程人员在电气设备的设计、安装上的疏忽,以及在系统运行过程中疏于维护或操作不当,造成的设备或线路等出现的过热、绝缘失效以及PE线断线等故障,从而对用户或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构成的威胁。
2.2电气火灾或爆炸
电气火灾危险指的是由于设计过程或运行中存在的不合理、不规范的操作,造成供电系统中出现的运行短路、过载、铁芯短路、发热等故障,从而导致局部系统过热,带来严重的火灾,甚至爆炸的隐患。
2.3静电危害
静电危害则是由于系统缺乏必要的检修与维护,或是接地、跨接装置不完善,以及工作人员的静电防护不合格等问题造成的静电或静电火花危害。
2.4雷电危害
雷电危害指的是由于电气系统中缺乏必要的防雷措施,或者是在防雷装置的设计施工中存在缺陷等因素,导致建筑在雷电环境下存在安全隐患。
2.5电磁维护
电磁维护是指由于高频设备参数调整不当,屏蔽设备缺陷,或外界环境因素导致人体长期处于电磁场照射下,给工作人员的健康造成的危害。
3.电气工程中常用的安全保护措施
3.1绝缘保护措施
材料、设备进场应进行绝缘检查。在《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基本规定中对主要设备、材料、设备进场应进行绝缘检查。在《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基本规定中对主要设备、材料、成品和半成品进场验收作了详细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成套灯具的绝缘电阻不小于2MΩ,内部所用导线绝缘厚度不小于0.6mm;开关、插座的不同极性带电部件间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不小于3mm,绝缘电阻值不小于5MΩ;柜、屏、台、箱、盘间线路的线间和线对地间绝缘电阻值馈电线路必须大于0.5MΩ,二次回路大于1MΩ;电线、电缆产品有安全认证标志,绝缘层完整无损,厚度均匀且规定了绝缘层厚度。如有异议送有资质实验室进行抽样检测。对于在施工中由于工艺需要而损坏的绝缘层应采用色相带和绝缘电胶布恢复到不低于原绝缘等级等等。
3.2短路、过载保护措施
线路发生短路时,线路中的电流将增加到正常时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在配电设备中常用熔断器以达到短路保护功能。熔断器不仅要标明额定电流,还应标明额定电压。根据配电系统中可能出现的最大故障电流,选择具有相应分断能力的熔断器。熔件的额定电流一般为用电设备额定电流的1.5倍左右。载保护一般由自动开关(或小型断路器)完成。根据实际需要,自动开关可配备过电流脱扣器、失压脱扣器、分励脱扣器。为了起到自动开关过载保护的作用,自动开关的额定电流要与负载电流相匹配,并小于导线的载流量。
3.3漏电保护措施
一般情况下,电气系统漏电无从察觉,在建筑工程中通常采用分支线保护和末端保护相结合的分级漏电保护方式,且以末端保护为主。这样, 在发生故障或触电事故时,既可以尽量缩小停电范围,也便于查找故障,提高和保障供电系统的可靠性,也不影响其他设备和用户的正常使用。漏电保护器关乎生命财产安全,因此特别做出相应要求: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的要求,并具有CCEE的认证标识;必须有经专业部门测试检验合格的报告证明文件;满足分级保护的级间协调原则;漏电动作电流及分断时间作为衡量漏电保护质量的标准必须予以严格要求。
3.4等电位保护措施
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第3章、第27章对建筑物等电位连结作了具体要求。在规范的相关条文中有强制性规定,要求接地或接零支线必须单独与接地或接零干线相连接,不得串联,接地线按照国际惯例使用黄绿相间线。同时,总等电位是重复接地点。有两种方案,在新图集中,对局部等电位的两种方案,进行了补充和加强:一是,还现浇板内的受力筋和等电位系统做了焊接;二是在卫生间等潮湿的地方,用电设备不仅要接地要求等电位接地。
3.5接地保护
接地保护的设置非常重要,接地是指让用电设备的某部分与土壤之间做良好的电气连接,以保障当电气设备发生接地故障时,电流通过接地体向大地以半球形散开,以起到保护用电设备的作用,防止触电事故。这一电流叫做接地短路电流。各种接地适用于不同的电气环境,各个接地的种类与工作方式又大同小异,也有相应的标准和规范。接地的方式按照作用的不同又分为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防雷接地、重复接地等等。①工作接地。为了保证电气设备在正常和事故情况下可靠地工作而进行的接地,叫做工作接地。②保护接地。为了保证人身安全,防止触电事故,把在故障情况下可能呈现危险的对地电压的金属部分同大地紧密地连接起来,叫做保护接地。对电力系统来说,保护接地的方法一般只适用于中性点不接地的电网中,只有在这种电网中,凡有金属外壳及构件的用电设备才可以采用保护接地来保证人身安全。③重复接地。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系统中,为确保零线安全可靠,除在电源(如变压器)中性点进行工作接地外,还必须在零线的其他地方进行必要的重复接地,比如电缆和架空线在引入到建筑物处,零线应重复接地,如果不进行重复接地,则在零线发生断线并有一相碰壳时,接在断线后面的所有设备的外壳都将呈现接近于相电压的对地电压,这是很危险的。④防雷接地。为了防止雷电的危害而进行的接地,叫做防雷接地,不接地就无法对地泄放雷电流规范对利用建筑物基础和主体钢筋做接地极和引下线以及人工接地装置。接闪器的安装作了具体要求,设计对防雷接地阻值都给出了参数,接地体和引下线完成后要测试,接闪器完成后整个系统才能测试。人工接地引下线要顺直,不存在死角,引下线金属保护管要与引下线做电气连通避雷带形成等电位可防静电危害,人工接地装置接地体间距不小于5m是为了降低接地体屏蔽作用。
4.结束语
电气工程安全技术的实施,对于整个工程的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要不断提高工程中的电气安全技术,通过对工程电气安全技术进行合理的运用,从而提高工程中电气操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邱少波.电气工程.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2]倪依纯.关于电气安全工程学学科的思考[J].工业安全与防尘.2000.(05)
[3] 解广润.电力系统接地技术.中国电力出
论文作者:黄海祯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1
标签:电气论文; 设备论文; 保护措施论文; 电流论文; 电气工程论文; 电位论文; 工程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