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情报学特殊研究方法刍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情报学论文,刍议论文,方法论文,图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世纪20年代苏联图书馆学家倡导的“读者专门研究法”开启了研究图书情报学特殊方法(也称专门方法)的先河,而我国关于图书情报学特殊方法的研究于20世纪80年代初刚刚进入萌芽阶段,晚于欧洲60年,到目前为止图书情报学特殊方法研究依然没有统一的定论。“科学方法是认识自然或获得科学知识的程序和手段的总和”[1],是科学研究的手段、工具,脱离了方法研究也就无法进行。特殊研究方法对于学科发展的意义不言而喻。图书情报学研究的特殊方法可理解为认识图书情报学发展规律的特殊的、有学科特点的程序和手段的总和。图书情报学要发展,特殊方法的研究便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为了顺利开展图书情报学特殊方法的研究,特对目前图书情报学特殊研究方法存在的误区,作以简要分析。
1 图书情报学研究特殊方法存在与否的根本原因分析
对于图书情报学特殊方法存在与否很多研究者都主观性的觉得存在或者不存在。但是,当用历史观回顾和展望人类发展史和科学发展史时,我们发现科学是客观存在的,科学从始至终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的意识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的认知能力是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同时也是有限的,人类认知能力的局限性导致不同学科的产生;不同学科的产生和发展必然要求有特殊方法相适应。因此,特殊方法存在与否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的认知能力。
1.1 就人类发展史最初而言,科学是统一整体,无学科,更无特殊方法
在人类诞生之初,一切处于最原始的、最自然的状态。那时人的认知能力也是低下的、愚昧的,对于自然现象的解释完全是迷信的,毫无科学可言,没有科学也就没有学科,科学研究更无从谈起,没有科学研究也就无所谓研究方法,更无特殊研究方法。
1.2 就人类发展到现阶段而言,科学被划分为若干学科,有学科便有特殊方法
人类发展到现阶段,科学被划分出若干学科,学科划分也越来越细,子学科越来越多。学科是依据不同的研究对象进行划分的,不同学科要确立自己的学科地位,就应该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殊研究方法。否则,如果所有学科研究方法均同,那么学科研究对象的差异性也就消失了,学科划分的意义也就不存在了。所以,只要有科学研究,必然有研究方法,只要有学科的划分,必然有相应的学科特殊研究方法。
1.3 就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科学是一整体,无学科也就无特殊方法
当人类发展到达高级阶段,人的认知能力无限延展,对科学的认知也就趋于完整性。学科渗透、方法移植是各学科发展的一大特点也是大势所趋,这种趋势将使划分的学科逐渐褪去,特殊方法也会随着学科的消退而消退,最终会形成科学的整体性研究。
2 图书情报学研究的哲学方法、一般方法、特殊方法之间的关系
2.1 图书情报学研究方法论体系
目前,国内图书情报学研究方法论体系的划分,有以下几种观点(见表1)。
上述观点中,在国内图书情报学研究领域得到最广泛认可的是“三层法”。这种划分方法最初源于苏联,是克氏体系的延伸。前苏联B.C.克列伊坚科将图书馆学研究方法体系分为三个层次:普遍认识法、全科学(跨学科的)的方法和图书馆学专门方法。普遍认识法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类社会认识的思维和逻辑的普遍方法,在整个方法论体系中居于指导地位。全科学(跨学科的)方法的应用范围相对比较有限,它所研究的只是物质运动的某些形式,与所研究的客体保持着一定的独立性。专门方法是在图书馆学和情报学发展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特殊研究方法,与图书馆的实践有着密切联系[5]。国内“三层法”早在“1983年《图书馆学通讯》第1期刊载了乔好勤先生的《试论图书馆学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一文,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图书馆学方法论的‘三层次说’,即图书馆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哲学方法、一般科学方法、专门科学方法。[4]”
2.2 图书情报学研究的三类方法之间的关系
有关图书情报学研究的哲学方法、一般方法、特殊方法研究者们已有过论述:黄宗忠在《论图书馆学研究的专门方法》一文中指出:“哲学方法、一般方法既是从各门学科的专门方法中提炼、概括出来的,反映了科学研究方法的某些共性、特点、规律,又通过实践的应用,与各门学科的特点相结合,形成了某些学科的专门方法。[6]”
金胜勇,吴杏冉在《关于图书馆学专门研究方法之分析》指出:“哲学方法是对研究对象总的看法,适用于一切科学领域,是研究工作的指导思想,它对于一门学科的发展,常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一般研究方法是指从各学科中抽取出来,各学科普遍适用的方法。专门研究方法是指各学科为研究其特定的研究对象而采用的特殊方法。[7]”
“不同层次的科学方法尽管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不同的表现,但就其认识论功能来说,都是解决思维方式和方法问题,都是解决研究的途径和道路问题。[8]”哲学方法、一般方法、特殊方法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1表示。
图1 哲学方法、一般方法、特殊方法之间的关系
哲学方法是方法的方法,对其他方法具有指导作用,单一哲学方法也是适用范围相对最广、最普遍的基本研究方法,是从一般方法和特殊方法中凝练出的、具有根本规律的方法领域。一般方法介于哲学方法和特殊方法之间,既是哲学方法的具体,也是特殊方法的凝练和抽象。特殊方法是一般方法的具体,是一般方法在具体学科中的具体应用,单一特殊方法也是适用范围相对最为狭窄的。三者之间并无明显的界限,某一历史阶段属于特殊方法的,在另一历史阶段也许不再属于;某一历史阶段属于一般方法的,在另一历史阶段也许成为特殊方法,这就是研究方法的动态性和可变性。研究方法的这一特性一直没有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然而动态性却是影响特殊研究方法的决定因素。研究方法的动态可变性说明:特殊方法没有一成不变的,只要是反应学科内在的、本质的规律,对学科发展产生有价值的推动作用、在学科内得到全面发展、具有学科特色的方法都可称之为特殊方法,而不必计较特殊方法所包含的全部内容。
3 图书情报学研究方法与工作方法的区分
图书情报学研究方法与工作方法的争论目前主要集中在哪些是工作方法,哪些是研究方法。如黄宗忠指出专门方法是在工作方法的基础上产生的(工作方法是图书馆一产生就有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认识、解决抽象问题的途径和手段。同时指出分类研究方法是专门方法之一[6]。王子舟指出图书馆学专门方法与长期的图书整理实践有着密切关系,并从工作方法的角度总结出校雠、版本、文摘、分类、目录、索引、导读、咨询等专门方法[9]。其他的一些研究者则认为分类法等是工作方法,不应作为研究方法。金胜勇,吴杏冉就指出“图书馆工作中的诸多方法,如分类法、主题法、文摘法、导读法和参考咨询法等,是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基本技术和方法,是一种实用性的操作步骤,处理实务的本领,完成工作、实现任务的程序。图书馆学专门研究方法是一种认识方法、一种思维方式、一种从理性思考的角度解决抽象问题的手段,它产生于图书馆的工作实践和图书馆学的研究实践,是人们在认识图书馆学基本现象和本质属性的基础上揭示图书馆学发展规律的途径”[7]。对于这些方法是否就是专门方法以及具体工作方法能否上升为专门方法,还值得进一步研究。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对于图书情报学研究工作的界定上,更具体讲,在于研究工作是指研究人员的核心研究思维阶段,还是指研究工作全过程,包括研究投入阶段(资料收集、整理、加工)、研究思维阶段、研究产出阶段等。问题一旦清晰,对于特殊研究方法的区分也就更明晰了。
4 图书情报学研究特殊方法的定性分析
通过对图书馆学情报学特殊研究方法的含义及应用范围的总结,我们能够了解目前各研究人员对该特殊研究方法的认识过程及认识角度(见表2)。
表2 图书馆学专门方法不同理解比较[10]
表2反映了国内有代表性的研究者关于图书情报学研究特殊方法的理解。他们的研究为图书情报学学科研究方法,尤其特殊研究方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同时也可以看出以上研究中存在的不足。通过特殊研究方法的属性角度分析可以更清晰的了解其本质:
(1)特殊研究方法具有客观非独占性和学科普遍适用性。任何一种研究方法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只是人的认知能力的历史局限性导致一些特殊研究方法在某一历史阶段狭窄地应用于特定学科。因此,图书情报学特殊研究方法既可以土生土长于图书情报学科本身,也可以移植、引进于其他学科;同时图书情报学特殊研究方法既可以应用于图书情报学科,也可应用于其他学科领域。
(2)特殊研究方法具有学科依赖性。特殊研究方法不论是土生土长还是移植嫁接,终归都会在本学科领域得到发展,成为本学科领域研究方法论体系的核心部分,体现出鲜明的学科特色。值得注意的是,核心地位不是依据数量多少确立的,而是遵循学科的规律性和规范性、最能体现学科特色、体现学科价值和学科属性、对本学科发展起支撑作用的那部分方法领域。
(3)特殊研究方法具有动态性、可变性。特殊研究方法也会随着学科的动态发展和研究人员的认知能力的提高而产生相应的变化。在学科发展之初,很多隐性的规律未被人们充分认识。当学科发展到一定程度,人的认知能力逐渐提升,隐性的规律会逐渐显性化。特殊研究方法也遵循同样的道理,不同的学科发展历史阶段,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特殊研究方法,特殊研究方法的增多和完善也证明着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收稿日期:2009-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