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力系统开始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作为电网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变电站在继电保护中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要把握智能变电站技术的主要特点,并就智能变电站技术对继电保护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了解目前继电保护中智能变电站技术的应用。在实际生产中,电网企业也要加强继电保护中智能变电站技术的应用,并不断完善继电保护工作中的不足,推动我国电网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技术;继电保护;影响
引言
智能变电站技术的应用及普及,使得继电保护的信息传输效率显著提升,且降低了调试及维护的难度。为进一步提高变电站运行的可靠性及稳定性,电力领域可考虑采用智能变电站,全面替代传统变电站。将以太网、智能化元件,应用到变电站之中。在此基础上,根据自身需求,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优化设计。以增强系统性能、延长变电站各设备的使用寿命。
1智能变电站组网技术
智能变电站结构,以“三层两网”结构为主。“三层”主要为站控层、间隔层、过程层。“两网”分别为站控层网络及过程层网络。与传统变电站相比,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硬件,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1)智能元件的应用:智能变电站技术改变了继电保护的元件类型,增加了智能元件在系统中所占的比例[1]。以电子式互感器为例,与传统互感器相比,该类型仪器,抗干扰能力更强、动态范围更大,且支持网络传输,数据处理水平更高,优势显著。(2)网络的应用: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要求采用以太网传输数据。与传统变电站相比,有效拓展了交换机的性能,提高了数据信息的传输效率。在上述继电保护方式的作用下,变电站各构件运行安全性的提升将成为可能[2]。(3)光缆的应用: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光缆数量更大,数字化输出效率更高。与传统的二次光缆相比,系统性能更强。
2智能变电站技术对继电保护配置方式的影响
2.1主变保护配置方式
应用智能变电站技术后,继电保护的主变保护方式发生了变化。以双重化主变保护配置为例,保护方法如下:(1)配置情况:双重化主变保护系统,由智能终端及各单元构成。系统可采用直接跳闸的方式,实现非电量保护。跳闸后,系统可随之将相关保护信息,传输至GOOSE网络中。供智能变电系统数据库予以存储,以用于数据分析[3]。(2)采样方法:双重化主变保护系统,采样方式以直接采样为主。当变电站主变设备出现故障时,系统可立即经GOOSE网络发送跳闸命令。继电保护系统收到命令后,会立即跳闸,达到保护主变的目的。
2.2线路保护配置方式
以220kV线路为例,智能变电站技术对继电保护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装置一体化,以及跳闸方式数字化等方面。线路保护的具体实现方式如下:(1)一体化装置:为确保变电站运行过程中,线路的各类型故障均能够体现。可将重合闸,应用到线路继电保护系统中。利用重合闸的单重、三重、禁止及停用等功能,实现过电压保护。(2)通道设置:如采用双重配置的方式,配置继电保护系统。则应保证纵联的各个通道相互独立,以确保信息能够实现单独沟通。为提高跳闸的灵敏度,各独立通道类型,应以数字化为主。(3)跳闸方式:有关人员可将智能终端,安装在继电保护系统中,直接采集线路运行信息,以实现直接跳闸。
2.3母线保护配置方式
智能化变电站未应用前,继电保护系统的母线配置方案,以交换机配置方式为主。当变电站设备故障发生后,过程层交换机之间,需相互传输GOOSE跳闸指令,方可使跳闸的动作得以执行。如交换机本身存在故障,上述过程将无法实现。加之网络延时不稳定,以及同步信号依赖度过高等因素的影响,指令的发出效率往往较低。在智能变电站技术的支持下,有关人员可将专用光纤,应用到继电保护系统中。采用传感器采集变电站各装置的电压,并将采集的数据,经A/D及D/A转换后,传输至变电站核心控制系统当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核心系统对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其是否存在异常。
2.4过载保护配置方式
智能变电站中,低频低压减载保护装置(图2)的功能,在于通过SV网络,以及GOOSE网络,实现对系统的保护。与传统变电站的继电保护装置相比,该保护方式的跳闸信息发送效率更高。以智能变电站为基础的继电保护过载保护配置方法如下:(1)网络配置:继电保护系统应与SV网络连接,通过“母线PT合并单元”,获得智能化系统的电压数据采集信息。在此基础上,与GOOSE网络连接,将系统发出的跳闸指令,经该网络发送给智能元件。以达到控制智能元件运行状态、降低其故障率的目的。(2)光缆配置: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可采用“网采网跳”的方式,节约光缆,提高配置水平。
3智能变电站技术对继电保护效果的影响
3.1数据信息影响
智能变电站技术的应用,对继电保护效果的影响,首先体现在数据信息方面。变电站智能化水平提升后,电子互感器代替了电磁互感器,成为了继电保护系统的重要元件。与电磁互感器相比,电子互感器在解决时延问题方面,效果更加显著。除此之外,该类型互感器,同样具有响应速度快、频带宽度大的优势。应用该元件后,继电保护系统的数据传输效率,将明显提升。以智能变电站技术为基础的继电保护系统,信息化标准ICT61850为主。ICT61850标准下,IED设备的二次信息分离,将能够有效实现,继电保护数据信息传输的可靠性将明显提升。
3.2调试维护影响
智能变电站技术的应用,对继电保护的影响,同样体现在调试及维护方面。智能变电站,打破了传统变电站保护装置在采样、计算等方面存在的桎梏。当变电站某设备及元件故障发生后,故障信号可被立即采集并经GOOSE网络传输至系统数据库当中,而系统同样会立即利用相关算法,实现对故障的分析及预警。交互技术,为智能变电站相关技术的一种。在该技术的支持下,电力领域无需绑定保护装置,即可使信息共享得以实现,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设备的调试及维护效率。可见,智能变电站技术的应用,对继电保护系统运行故障发生率的降低,具有重要价值。
3.3仿真分析
为评估智能变电站技术下继电保护系统的性能,判断该技术的应用,是否能够真正达到提高继电保护系统稳定性及可靠性的目的。本课题以220kV变电站为例,将IEC51850中的逻辑节点,应用到了仿真过程中。在建立仿真模型后,通过对仿真结果的观察发现,在智能变电站技术的支持下,继电保护效率明显提升、系统故障预警的及时性明显改善。表明,智能变电站技术的应用,对继电保护系统性能的改善,具有确切的积极意义。
结束语
信息化技术影响范围的拓展,使得智能变电站技术逐渐产生。与传统技术相比,智能变电站有效提高了电力系统的管理效率、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继电保护系统,为变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随变电站智能性的提升,继电保护的主变及线路保护配置方式,以及继电保护的数据传输等过程,均发生了变革,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继电保护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谢明威,姚书航,唐慎佳,刘松杰,李辉,张为杰.智能变电站技术及其对继电保护的影响研究[J].中国高新区,2017(23):117.
[2]程晓通,孙文文.智能变电站技术及其对继电保护的影响探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7(21):154.
[3]罗劲松.智能变电站技术及对继电保护的影响[J].中国高新区,2017(13):93-94.
[4]邓羽.智能变电站技术及其对继电保护的影响浅析[J].通讯世界,2017(01):143-144.
[5]卢林.智能变电站技术及其对继电保护的影响[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01):246.
论文作者:刘宁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
标签:变电站论文; 继电保护论文; 智能论文; 系统论文; 技术论文; 方式论文; 互感器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