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敏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 230022)
【摘要】目的:分析危机管理在急诊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5 年 12 月至 2017 年 12 月在本院急诊科就诊的患者 90 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 将 90 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45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护理处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护理危机管理,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满 意度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病情控制时间都大于实验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度小于实验组患者,差异显著, P<0.05。结论:在急诊外科的护理中,护理危机管理的应用效果确切,可快速稳定患者的病情,还缩短了住院时间,并提高了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 【关键词】危机管理;急诊外科;外科护理;应用
[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1-0182-01
引言
急诊外科的患者,发病原因多种多样,病情较为复杂,并且十分严重以及 病情变化难以预料,所以急诊外科的护理工作中存在着较大的潜在危机。目前 在医学界悄然兴起了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即危机管理,该管理具有防患于未 然的重要作用,能够帮助护士提高急诊外科护理的工作效率,减少意外情况的 发生,避免因医护人员的处置不适当,导致病人病情加重。本文为进一步分析 危机管理在急诊外科护理工作的应用效果,选取 90 例患者进行对照分析,具 体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从 2015 年 12 月至 2017 年 12 月急诊外科收治的 90 例患者作为 主要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 45 例。在实验组中,男 32 例,女 13 例,平均年龄是(39.24±5.02)岁;在对照组中,男 33 例,女 12 例,平均 年龄是(38.97±5.16)岁。将两组患者基本资料进行对比,数据无明显差异, 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急诊护理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优化就诊环境,加强急诊护 理抢救的质量,对存在潜在风险的患者实施相应的抢救。实验组则是在常规的 护理基础上进行危机管理,主要内容为:(1)危机前预防:在抢救区安排急 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避免因年轻护士经验不足或工作紧张耽误危急的救 治。细化、规范化急诊护理管理制度,保证急诊抢救物品随时备用,医生的口 头医嘱要核查确认后方可执行。树立护理危机意识,强化风险防范概念,开展 专业理论、实际操作、急诊强求等多维危机培训,提高危机事件应对能力[1]。 准备危机预案,即结合既往危机事件和危机原因,整理典型危机案例及危机解 决方案,划分急诊护理危机管理小组,确保危机事件发生时护理人员可有效应 对。(2)危机中的处理:急诊外科一旦出现危机事故,有效处理危机是降低 损失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危机处理中,需要急诊科室掌握危机事件的完整资 料,如事件发生原因、发展经过、当事人情况等,为危机处理提供参考依据。 在危机处理中,需要做好各方沟通,沟通情况需进行记录,这可以用于完善患 者的基本资料。针对风险事件需要依照事件性质及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后果情况 做公正的处理,如果是护理技术上的失误,需要保持正视失误的态度,向患者 及其家属表明解决问题的诚意,以寻求患者及其家属的原谅。对于护士责任心 不足引起的风险事件,需要责任人当面向患者本人及其家属致歉,同时给予责 任护士一定的处罚,将处罚结果及时反馈给患者及其家属。(3)危机后的处 理:将危机中取得的经验教训作为急诊科护理管理培训的内容,警示相关护理 人员需要提高自身抵御危机的能力及掌握危机管理技能。且针对急诊风险事故 的发生原因、预防及处理措施需做系统调查,对问题做整改并落实[2]。针对危 机中发挥作用的医务人员,危机后需给予相应的奖励,提高医务人员的成就感 及荣誉感,使医务人员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争取做的更好。
1.3观察指标 此次研究记录患者的护理效果(住院时间、病情控制时间)。
1.4评价标准 此次选择自制问卷评估患者满意情况,百分制,分不满意(0-49 分)、 一般满意(50-79 分)与满意(80-100 分)。
1.5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数据所用的统计学分析选用 SPSS19.0 软件,计数资料组间比 较选用卡方比较;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 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效果 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大于实验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患者的病情控制时间大于实验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具体见表 1。
3 讨论
急诊外科作为医学疾病种类较多、患者病情较为复杂的一个科室,若护理 工作无法实施到位,会导致风险事件发生的几率增大。危机管理作为一种新型 的护理模式,其基本理念为“以人为本”在医院临床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可以 针对医院内部可能出现的危机或者已经存在的危机因素制定并实施一个针对 性的应对方案,对其予以合理预防与控制,而且还能够对危机事件发生后的处 理予以合理施行,在此基础上最大限度降低危机事件产生的不良影响,进一步 提升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危机管理强调危机预防、危机处理及危机后 修复,其中危机预防主要是通过事先分析急诊外科中可能存在的危机因素,制 定科学合理的对策进行预防,这样可以将风险事件消除在萌芽阶段。危机处理 则通过制定各种沟通、事件处理等工作,将危机的风险降至最低。危机后修复 则主要反思危机处理的过程,将其作为今后培训的内容,这样可以使培训更加 具有针对性,使得急诊外科护理人员的危机意识提升,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杜 绝各种不良护理行为的发生,保证急诊外科护理高质量完成。为了探讨和分析 在急诊外科的护理中护理危机管理的应用效果以及对满意度产生的影响,此次 抽取 2015 年 12 月至 2017 年 12 月在本院急诊科就诊的患者 90 例当做分析的 对象,此次研究结果是: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病情控制时间都大于是实验 组患者,差异显著。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度小于是实验组患者,差异显著。
参考文献
[1]朱 蓓妮 .危机管理在急诊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 果分析 [J].当代医药论 丛,2014,12(21):115-117.
[2]丁玲芳,陈俊国,贾亚平.危机管理模式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有效性探究[J].中 华全科医学,2016,14(08):1402-1404.
论文作者:刘敏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1月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9
标签:危机论文; 急诊论文; 患者论文; 外科论文; 实验组论文; 事件论文; 病情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11月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