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思巧借力,功到自然成论文_ 赵艳

善思巧借力,功到自然成论文_ 赵艳

四川省泸县第二中学 赵艳

师生们常说“得选择题者得语文”,这表明客观题在语文试卷中的重要地位。除了客观题,文言文这一主观题因其基础、固定、客观、有法可循而在语文试卷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广受备考重视。所以,在文言文一轮复习时稳扎稳打、善思巧借、精准高效,定能功到而成,为语文增分。笔者主要从以下六方面探究文言文一轮复习策略。

一、研透考纲,把握方向

考纲是高考的“指挥棒”,只有精研,才能对高考方向(考什么、怎么考等)了然于心。考纲每年都有,但总有一些变化,而这必定是高考要涉及和变化的内容。2017年考纲就增加了“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要求,虽然这一内容在前两年的文言文考试中已经有所涉及,但今年明确规定出来,就表明在今年的考试中,古代文化常识的内容将更加突出;而且,能力要求为“了解并掌握”,就不能只局限于“识记”;考查范围为“常见的”,备考时就不必追求偏、难、怪的内容;考查内容不仅仅限于“文学常识”,而是“文化常识”。了解这些,才能确保文化常识备考的不偏不倚、卓有成效。否则,最后只是事倍功半、徒劳无功。

二、精做真题,有的放矢

高三给人的印象就是“不断地刷题”,但如果做题只是追求数量而没有针对性,往往是收效甚微。在信息发达资源丰富的今天,题是做不完的,关键在于选择怎样的题来做。一直记得人大附中王金战老师的话“高考模拟题形似而神不似,最有效的是做高考真题”。笔者也有过多次真切感受,所做文言或篇幅太长太短、或文化常识有争议、或翻译句子不够典型等,大大影响了训练的效果。所以,在文言文版块复习完后,进行综合文段训练时,最好选择当年的高考题和前三年高考题,尤其是全国卷真题。因为这些文段不论是传主形象,还是文章内容、文段字数、题目设置等都具代表性和严密规范性,好用实用。

三、用好教材,夯实根基

教材是最好的参考书,高考文言文虽然不考课文原段,但涉及知识点都来自于教材,所考能力也是通过学习高初中教材培养出来的。抛开教材而大量训练课外文言文段的做法,是文言备考中最愚蠢的。以2017年全国卷3文言为例,笔者梳理出以下和教材相关的考题内容:文化常识题科举、传统节日、近侍与“左右”;告老与“乞骸骨”均可联系必修5梳理探究古代文化常识及平时积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翻译句子题中“何以使为”可联系《鸿门宴》“何辞为”、《苏武传》“何以汝为见”、《逍遥游》“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申饬”可联系成语“三令五申”;“发司马光墓”可联系《寡人之于国也》“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吏籍为盗者系狱”可联系《鸿门宴》“籍吏民,封府库”、《苏武传》“收系张胜”。文段中能与高初中教材联系的其余字词更是举不胜举。所以,在文言文复习中,用好教材夯实根基是最好用最有效的方法。

笔者尝试了如下做法,效果良好,孩子们觉得收获很大:1.分散回归教材,复习知识点。利用每周的一节连堂课,复习一篇(短的两篇)课文,要求能识记注解、口译全文、完成复习资料上的知识归类梳理,教师进行检测。2.由学生或老师梳理出必修教材每篇课文的重点实词,进行识记或填空练习。3.对古代诗歌的典型篇目(如《氓》《孔雀东南飞》《琵琶行》等),进行知识梳理和识记。4.做文言文段练习时,和教材相联系的典型字词,一一进行迁移梳理积累。

四、考点归类,触类旁通

按考点进行一轮复习,是高考备考中最常用的方法。每个考点的复习,都应让学生明确考向及要求,掌握方法,并辅之以专题的大范围集中训练,以求精思熟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文言考点中的文言断句、文意理解和概括、文言翻译(实词推断、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专题,都需归类复习,然后依次分版块练习。而且,个人认为,文言断句应放在文言翻译之后复习;古今异义、重点虚词、通假字等知识不需专门复习,因为积累教材中的知识就已足够。

五、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先贤孔子认为教学要“因材施教”,在文言复习中更应如此。复习文言时,有的学生是畏难情绪重,有的是阅读速度慢,有的是做题不准确,有的是字词意思记不住,有的是翻译不准确……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进行不同指导,对症下药。有畏难情绪的,就引导其感受文言趣味,找到文言学习成就感;阅读速度慢的,就可对其要求定时阅读;做题命中率不高的,就集中练习专项题型;字词意思记不住的,就要求其反复记,教师随时抽查检测;翻译不准确的,就全文翻译考试文段或找典型句子反复训练……如果不顾个体差异而“一刀切”,势必耗时劳力,事倍功半。

六、他山之石,助力功成

利用信息网络,巧借各方资源,助力文言复习高效。印发学习张孝纯老师的《乌有先生历险记》,掌握文言知识;编印“高考文言文传记高频词”;分类编印文化常识知识或歌诀等等,让学生广泛掌握各种文言知识,从容应对文言考试。

文言文一轮复习重在考点覆盖、知识梳理、方法积累和能力训练,应重实去虚、求准弃速、全面高效。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去做,善思巧借,定能马到功成。

论文作者: 赵艳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3

标签:;  ;  ;  ;  ;  ;  ;  ;  

善思巧借力,功到自然成论文_ 赵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