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430022
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15年1月至11月期间收治的6例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的各阶段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并观察治疗护理效果,总结护理经验。结果:6例病人均在住院治疗10-15天后分别好转出院。结论:对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节省患者住院费用。
关键词:脑卒中;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
脑卒中,又称为脑血管意外,是供应脑的动脉血管病变引起的脑局灶性血液循环障碍,而致意识障碍及(或)脑局灶症状(言语障碍、面瘫、肢瘫)[1]。可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前者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我国脑卒中发生率正以每年8.7%的速度上升,比美国高出一倍[2],已成为神经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危重病,也是人类病死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之一。
下肢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指静脉内血液非正常凝结以致管腔堵塞,静脉回流受阻而引发的临床病症。国内有研究显示,住院卒中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总体发生率21.7%[3]。脑卒中后的DVT高峰在发病后4-7天。它以不同程度的凹陷性水肿,患肢轴径较健侧增加3cm以上,伴有压痛感为主要症状。下肢深静脉系统自足部跖静脉丛向上至髂股静脉系统均有血栓形成可能。而深静脉血栓形成之后有可能脱落导致肺栓塞,其死亡率可达30%[4]。
1.临床资料
2015年1月-2015年11月期间我科收治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共6例,男5例,女1例;年龄51岁-89岁;其中脑血栓5例、患者均为男性、有高血压病史,脑栓塞1例、患者为女性、有心肌炎病史。左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3例、右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1例、双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患肢肿胀和压痛。对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6例病人均住院治疗10-15天后分别好转出院。
2.脑卒中并发DVT的护理
2.1 一般护理 DVT应以预防为主,对卒中患者积极进行康复训练,无论是主动或是被动式,均有助于增加下肢静脉回流。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腹压增高影响下肢静脉回流。卒中患者多有脱水治疗,患者常因无法自主饮水或因呛咳而入量减少,造成血液粘稠度增高,护理上需教给家属正确的喂食方法,鼓励患者多饮水,鼻饲者注意加强补液,保持出入量平衡。患者急性发作期要绝对卧床休息,抬高患肢30°,位置在心脏以上20-30厘米,利于静脉回流及减轻肿胀。不可按摩患肢以免栓子脱落。疼痛是DVT的主要症状而肿胀为主要体征,脑血管意外患者常常无法自行诉说,此时要依靠护理人员更细致的观察。测量患肢周径,触摸肢体大动脉搏动和指压毛细血管等检查常常是有益的[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抗凝治疗期间的护理 自发性出血是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钠等抗凝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治疗期间,常规观察患者皮肤,口腔,结膜有无出血点或瘀斑,穿刺点有无渗血,注意患者是否出现黑便、血性呕吐物,定期进行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的检查,防止消化道出血和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此外还需留意患者瞳孔反应、意识状态的变化,防止颅内出血的发生。
2.3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护理 有研究表明下腔静脉滤器的应用可以降低肺栓塞的发生率至0.2%-5%[6]。传统采用单纯抗凝,手术取栓及全身溶栓治疗。近年多采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结合静脉导管定位溶栓治疗,提升疗效的同时降低了并发症。术后护理仍需密切观察有无突发焦虑,胸痛,咳嗽,呼吸急促,心动过速甚至咯血等症状。采用监护仪监测有无血氧饱和度突降,心肌缺血的表现。观察穿刺处敷料有无渗血渗液,触摸远端动脉搏动情况等[7]。
2.4 心理护理 患者的心理护理也是重要的部分。脑血管意外患者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抑郁,恐惧,烦躁不安。这些负面情绪都会打击患者的康复信心。而通过耐心的健康教育,合理的护患交流,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对治疗的顺利进行和疾病的康复预后将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8]。对于意识不清的患者,需要加强与其家属的沟通及教育,以便第一时间了解病情变化。
3.讨论
无论是缺血性还是出血性血管病变,脑血管意外患者都是静脉血栓的高发人群,其主要原因如下:1.患者大多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血管条件较差,本身属于血栓的高危人群;2.发病后患者大多伴有肢体瘫痪,肌肉泵作用消失,血管舒缩减弱,加上卧病在床,血液瘀滞,易于形成血栓;3.疾病的应激状态下患者血液多为高凝状态,加上脱水剂如甘露醇的使用造成血液进一步浓缩,为血栓形成创造了条件;4.患者静脉置管穿刺操作损伤血管壁,脱水剂刺激静脉引起静脉炎,都可以启动内源性凝血,从而加剧血栓形成[9]。在临床工作中,对脑卒中患者预防下肢DVT的发生应注意以上几个原则,争取减轻病人痛苦,降低卒中病人的伤残率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而对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积极治疗的同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节省患者住院费用。
参考文献:
[1]王玉华.脑卒中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分析及护理[J].黑龙江医药,2008,21(4):124-126.
[2]武志欢,尹爱宁,宫天祥.《中国卫生统计》2007-2011年文献计量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3,8(40):601
[3]孙葵葵,王辰,庞宝森,等.住院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病情况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04(84):637-6411.
[4]肖岩.16 例脑卒中后下肢静脉血栓临床分析与预防,华夏医学[J].2004,14(4):537.
[5]钱水贤.下肢深静脉血栓致肺栓塞的防治[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1(05)
[6]Begemann PG,Bonacker M,Kemper J,et al.Evaluation of the deep venous system in patients with suspctedpulmonary embolism with multidetector CT:A prospective study in comparison to Doppler sonorgraphy. J Comput Assist Tomogr,2003,27(3):399 - 409.
[7]桑艳萍.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结合溶栓抗凝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体会[J].
[8]詹小平,郭秀婷,陈向女.心理干预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8,28(7):512-513.
[9]游继武,李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易患因素分析及其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5,20(20):41-42.
作者简介:谢芬,女,主管护师
论文作者:谢芬,代玲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3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9
标签:患者论文; 下肢论文; 静脉论文; 脑卒中论文; 静脉血栓论文; 血栓形成论文; 滤器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3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