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控药残,要用新技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要用论文,茶叶论文,新技术论文,控药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生产无公害优质茶叶,必须控制茶叶产品中农药残留量。”在防治茶叶病虫害时,使用新技术效果好。近日,南江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何绍成来到黑潭乡元顶村,帮助农民,安装杀虫的色诱板,并给茶农详细讲解了茶叶病虫及综合防治新技术。
常见病虫害
茶树小绿叶蝉。以成、若虫刺吸茶树芽叶、嫩梢皮层汁液;雌成虫把卵产在嫩梢里,造成芽叶叶缘黄化,叶尖卷曲叶脉变暗红,严重时叶尖、叶缘呈红褐色焦枯状。一年发生9~10代,第一代4月上旬出现,5月中上旬和7月中旬有两次危害高峰,4~10月均可危害。
茶树螨类。包括橙瘿螨、叶瘿螨、附线螨、茶红黄螨等。主要危害茶树幼嫩芽叶,致使叶两面均呈褐色,叶子硬化、变脆、变厚、萎缩、生长缓慢或停滞。以3月上旬至4月下旬为重。
毛虫类。包括茶毛虫、花毛虫、茶茸毒毛虫、黄刺蛾等,以幼虫咬食茶树叶片,严重时连芽叶、花和幼果吃光;一年发生2~4代,4月中上旬开始发生危害,5月下旬至9月上旬发生为重。
茶蓑蛾类。包括茶蓑蛾、白囊蓑蛾、茶褐蓑蛾、大蓑蛾等。以幼虫在护囊中咬食叶片、嫩梢、或剥食枝干、果实皮层,造成局部茶丛光秃。南江以7~8月危害最重。
茶尺蠖类。包括油桐尺蠖、云尺蠖、本缭尺蠖、茶尺蠖等。以幼虫食叶成缺刻或孔洞,严重时将叶片吃光,致使上部枝梢枯死。主要在5月中下旬出现。
黑刺粉虱。以成、若虫刺吸叶、果实和嫩枝的汁液,被害叶出现失绿黄白斑点,随危害加重斑点扩展成片。该虫排泄蜜露诱致煤焖病发生。我县有4月上中旬和7月上旬两次高峰。
茶蚜。以成若虫嫩梢、嫩叶汁液,造成叶片皱缩卷曲。该虫排泄蜜露诱致煤烟病发生。南江有3月下旬和7月上旬两次高峰。
茶树叶斑病类。包括茶树赤星病、白星病、茶褐色叶斑病、炭疽病等。由于病类不同,在叶片、嫩梢上表现出不同的症状。
茶梢枯死病。病斑有灰白色同心轮纹,整齐排列黑色小粒点,嫩梢尖端变黑枯死。主要发生于扦插茶园。
对外地调入的良种、茶苗要实行严格的检疫。
合理修剪。通过合理整形修剪,及时修去病虫、残枝、徒长枝、保证茶蓬有合理的通透性。
适时采摘。控制茶树蓬面上的小绿叶蝉、叶螨类及叶芽病害的发生。
平衡施肥。3月至9月,每采一批鲜叶后用1%的尿素加1500倍液壮丰优复混微肥进行叶面喷施;9月底至10月上旬,亩用腐熟油枯或N、P、K复混肥150公斤沟施。
清洁田园、中耕除草。并结合每次施肥,中耕松土6~10厘米,从而改善土壤通透性;5月中旬,在杂草生长茂盛期亩用41%耘乐或50%快而净或74.7%农民乐,进行化学除草。
茶行铺草。每年9~10月,在茶行内盖5~10厘米厚的无病菌感染的作物稿秆或杂草,亩用量1000~2000公斤,保湿、保温、防旱、防寒,达到提早采摘的目的。
合理套作。在茶园内及周围不种植易感病虫的作物品种和与茶树病虫共生作物。
灯光诱杀。利用害虫的趋光性,成虫发生时期,在茶园内安装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把成虫消灭在产卵之前。
人工捕杀。对群集性的害虫采用人工摘除幼虫和卵块。
黄板诱杀。及时清除茶园的杂草。使害虫和病原体失去中间寄生主而减少发生量。
一是保护天敌。保护当地茶园有益生物的优势种群,利用天敌治害虫。
二是推广生物农药。积极推广使用印楝素、啶虫咪、BT、宁南霉素、核多角体病毒等生物农药。
加强茶树病虫测报,及时掌握病虫发生动态。
按照防治指标,严格掌握防治时期。
茶小绿叶蝉:百叶虫数达5~8头,或芽被害率达10%时;茶叶蝉:被害芽占5%时;黑刺粉虱:平均每叶有虫2头、卵孵率达50%时;茶蚜:有蚜梢率达10%时,有蚜梢的芽下、第二叶平均虫口达20%以上时;叶斑病、炭疽病、茶饼病等病害的发病初期,可进行防治。
采用低容量喷雾,一般蓬面的害虫实行蓬面扫喷;茶蓬中下部害虫采取侧位有效低容量喷雾。
有限制地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减少茶园喷药次数和农药用量。
严格执行国家关于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及其混配剂的规定。
(联系电话:028-86968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