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化对课堂教学的影响论文_王宗常

浅谈信息化对课堂教学的影响论文_王宗常

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大村社区教育中心 266417

现代信息技术走进课堂,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插上了一对飞翔的“翅膀”,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和高效率。因此,我们要把信息技术这股“活水”更好地引进教育教学活动中,让它更好地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服务。

一、什么是信息技术

顾名思义,信息技术是对图形、图像、文字、三维动画、声音及动态视频等多种媒体进行综合处理及表现的技术。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过程由教师、学生、媒体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信息的传播者,学生是教学信息的接受者,媒体传递则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

二、信息技术的优越性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的动力。学习兴趣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心理前提。学生一旦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了,就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乐学不倦。同时,心理学家认为,人们接受外来信息和知识,主要是通过人体的各种器官实现的,是先有感觉后有认知。因此,在讲课中给学生以直接的感官刺激,有利于引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而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教师一张嘴,偶尔加上一两件教具的手段,很难长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面对黑板上所列提纲,忙于记笔记,只靠文字和语言往往不易理解,学生感到枯燥,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如果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富有创意的画面、动态的示意、丰富的影视资料,变被动的“听”“记”为主动的“看”,就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积极的注意倾向,并激起热烈、持久的情绪,从而思维活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创新教育思想。

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不仅具有计算机存储记忆、高速运算、逻辑判断、自行运行的功能,更可以把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动画、视频图像等多种媒体信息集于一体,使学生所学的知识以图表、彩色文字、动画、游戏等多种方式呈现,让学生动眼、动手、动耳、动脑,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通过多个感官来获得相关信息,提高信息传播效率。科学研究已证明,人们通过各种感官获得的知识比率为视觉83%、听觉11%、其他6%,视听结合可获得几乎是最佳的知识保持率。由此可见,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加强记忆和提高教学效率。使用多媒体教学还具有快速、准确、大容量的特点。在课堂有限的时间之内,既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省了时间,又加大了教学信息的容量、讲练的密度、练的层次、练的力度,还可以当堂得到反馈信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利用多媒体工具软件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师的备课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来制作教学幻灯片和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课件的制作过程中,也可查阅有关方面的资料来补充教学内容。在学生的自学中,学生可自定学习进度,自选学习路径,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反馈、完善,从而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索创造能力。

4.计算机多媒体在科学实验中发挥积极作用。科学实验纷繁多样,微观的、宏观的、活动的,范围很广。传统教学中的演示实验较多,学生的实际操作相对较少,尤其是一些大型设备的实验,往往没有这种实验环境。这样,我们可以用计算机多媒体来实现此类实验,通过计算机多媒体音频、视频、动画等的合成,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这样就大大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效率,节省了自然资源。

三、整合学科,多面发展

计算机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必须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自觉做到“学有所用”。结合学生实际,教学画图软件时,让他们配合美术课,进行实际的绘画;教学上网时,结合自然、语文、社会等学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识……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的过程中完成了其他学习任务,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培养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增长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的习惯,必须持之以恒,一点一滴,促使他们在学习中不断成长。由于计算机及网络等信息技术在信息社会中的重要地位,许多人误将信息技术教育等同于电脑知识教育,以为掌握了电脑知识也就具有了驾驭信息的能力。其实不然,如果一个人只偏重于电脑知识的学习而轻视学习信息学科知识良好习惯的形成,纵使掌握有高超的信息技术,也难以有效地利用信息。

四、丰富教研形式,促进教师成长

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学校要努力运用信息技术丰富教研形式。首先,可通过校园网链接名校,向教师推荐一系列“课堂优课”课例,让教师在每周的年级组集体教研时,通过优课课例来学习如何观课、评课,再通过“校园网”的“说议讲评”教育论坛,在实践中尝试,努力向名校优课靠拢。录播教室,使教师的网络信息化教研如虎添翼,教师每人录制一节公开课,并上传服务器作为优课资源保存,以备后用。同时利用录播教室的直播功能,还可与兄弟学校进行校际教研。录播教室的启用,让教研打破了学科间、年级间、学校间的局限性,使教研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更大范围地实现了课堂教学的自评和他评。

总之,实现有效的信息化教学课堂是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出发点,是推进整个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广大教师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从自己实际的教学中做起,努力实现有效的信息化教学。

论文作者:王宗常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6月总第26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9

标签:;  ;  ;  ;  ;  ;  ;  ;  

浅谈信息化对课堂教学的影响论文_王宗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