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卡尼丁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评价论文_马德成

马德成

昆山市康复医院 江苏省 苏州市 昆山市 215314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对慢性心衰患者使用左卡尼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我院治疗的慢性心衰患者中选取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35例患者分为A组,另外35例患者分为B组。为B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为A组患者实施在B组基础上加用左卡尼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等级变化情况,左室射血评分(LVEF)、彩超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等指标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的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LVEF、SV、CO、CI等指标以及心功能等级,组间比较差异较小,P>0.0。治疗后,A组患者LVEF、SV、CO、CI等指标以及心功能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B组,P<0.05;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1.43%)明显高于B组(68.57%),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为慢性心衰患者使用左卡尼丁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LVEF、SV、CO、CI等指标,提升患者心功能等级和治疗总有效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心衰;左卡尼丁;疗效

前言

心力衰竭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主要由心肌病、心肌炎以及心肌缺血等原发性心肌损害疾病所致,其次由心脏压力、容量等负荷过度增加而造成。若发生心力衰竭症状后,可导致患者心排出量减少,无法确保机体组织正常的关注需求,从而引发左、右心衰甚至是全心衰等临床症状。据研究报道,随着机体年龄的日渐增高,心力衰竭发病率也与日俱增,并且逐渐发展成为老年人群中常见的疾病之一[1]。左卡尼丁是一种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药物,为更确切了解其对于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我院对35例慢性心衰患者使用了左卡尼丁治疗,并与常规治疗方法做了对比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104年11月至2015年11月这时间段中,于我院治疗的慢性心衰患者中选取7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无精神障碍,排除肿瘤、严重肝肾疾病、血管病变、心包缩窄和积液等患者,均知情且同意治疗,将其中35例患者分为A组,另外35例患者分为B组。其中B组患者中有21例男性,14例女性;年龄52~74岁,平均(62.36±10.25)岁。A组患者中有20例男性,15例女性;年龄53~75岁,平均(62.36±10.25)岁。两组资料比较,差异较小(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B组:为该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主要根据患者病情使用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ACEI类与ARB类药物治疗,持续治疗14d。

A组:该组患者在B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左卡尼丁注射液(注册证号H20080513,意大利SigIna-Tau Indus-trie Farmaceutiche Riunite S.p.A)治疗,每次3g,每日1次,为患者实施静脉滴注,持续治疗14d。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LVEF、SV、CO、CI等指标变化情况,以及两组患者心功能等级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

1.4疗效评定

对两组患者治疗户的效果进行评价,显效:患者各项体征与临床症状基本消退,心功能等级提高2级或以上;有效:患者各项体征与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心功能等级提高1级;无效:患者各项体征与临床症状未改善或病情加重,心功能等级未出现提高。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统计学方法

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本研究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数据中的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百分比(%)表示数据中的计数资料,用卡方值检验;当P<0.05,表示数据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

治疗后,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43%,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8.57%。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A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较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n/%)

注:较之治疗前,aP<0.05;较之对照组,bP<0.05。

2.3对比两组患者心功能等级的变化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心功能等级为Ⅲ、Ⅳ级,其中A组35例患者中Ⅲ级、Ⅳ级比率分别为37.14%(13/35)、62.86%(22/35);B组35例患者中Ⅲ级、Ⅳ级比率分别为40.00%(14/35)、60.00%(21/35),两组Ⅲ、Ⅳ级比例率比较,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等级均出现明显改善,其中A组35例患者中Ⅰ级、Ⅱ级、Ⅲ级比率分别为25.71%(9/35)、54.29%(19/35)、20.00%(7/35),B组35例患者中Ⅰ级、Ⅱ级、Ⅲ级比率分别为2.86%(1/35)、65.71%(23/35)、60.00%(21/35),A组患者Ⅰ级比率高于B组,Ⅲ级比率低于B组,差异较显著,P<0.05。

3.讨论

慢性心衰即是指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其主要是各种心血管疾病产生的终末阶段,是目前临床上导致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该病主要发生于老年人群中,随着老年人群年龄不断增加,该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不仅对老年人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对其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2]。因此,积极寻求有效的治疗药物,以控制慢性心衰患者病情,改善患者心功能,是当下临床上面临的首要任务。随着医疗技术的日渐完善和进步,已有研究发现,慢性心衰患者新技能了代谢性异常,是造成患者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产生的主要原因,而患者心肌内的卡尼丁浓度降低情况与患者心功能损害情况关系紧密,给予患者服用外源性卡尼丁,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肌代谢功能以及心衰症状。左卡尼丁属于一种氨基酸衍生物,其表现为小分子形式,具有改善机体代谢功能、使细胞中毒性物质彻底清除、有效维持细胞膜稳定性等作用;另外,左卡尼丁还是供应心肌细胞能量的主要来源,可通过线粒体等物质来提高患者心肌中的ATP水平,从而可为心肌不断提供能量[3]。据研究发现,将左卡尼丁用于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并且有效提升治疗效果[4]。

在本研究中,我院为B组患者实施了常规治疗,为A组患者使用了左卡尼丁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后,结果显示,A组患者的心功能等级改善情况,从治疗前的Ⅲ级、Ⅳ级逐渐改善为Ⅰ级、Ⅱ级、Ⅲ级,并且改善比率远远高于B组患者;由此说明,为慢性心衰患者使用左卡尼丁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研究结果还显示,两组患者LVEF、SV、CO、CI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但A组患者的LVEF、SV、CO、CI改善程度,明显优于B组;由此可见,为慢性心衰患者使用左卡尼丁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LVEF、SV、CO、CI等指标。另外,研究中还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A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远远高于B组患者,与相关研究结果相接近[5];更进一步说明,为慢性心衰患者使用左卡尼丁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增强患者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左卡尼丁药物在慢性心衰患者临床治疗中,可发挥明显的治疗优势,能够有效增强患者心功能,改善患者各项机体指标,提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春燕.左卡尼丁对老年慢性充血性心衰的心功能的影响分析[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3,7(03):79-80.

[2]杜凯,耿光三.新活素联合左卡尼丁治疗顽固性心衰临床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33(05):2647.

[3]黄波,丁跃有,曹佳齐等.促红细胞生成素结合左卡尼汀对老年慢性心衰合并贫血患者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23):6741-6742.

[4]王爱琴.左卡尼汀对46例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3,8(06):170-171.

[5]王世恒.左卡尼汀对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学工程,2013,21(12):41.

论文作者:马德成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2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4

标签:;  ;  ;  ;  ;  ;  ;  ;  

左卡尼丁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评价论文_马德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