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人们追求更加快速的交通工具。地铁便成为了很多人出行或者是上班的首选交通工具,它具有运输量大、不会拥堵、方便快速等优点,针对地铁客流量极其大,密闭性高。所以地铁的安全性成为了很多人所关注的要点,研究地铁消防安全隐患的应急处置策略也变得非常重要。
关键词:地铁消防安全;应急处置;策略研究
地铁作为现在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每天都拥有着相当大的客流量,加上地铁的复杂性较高,所处环境比较封闭,所以地铁的消防安全也就变得困难。本文主要研究地铁消防安全隐患与应急处置策略。
一、地铁消防安全隐患与应急处置策略的重要性
对于很多人而言,也许真的不知道地铁如果发生火灾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所以,让人们了解地铁火灾的危害性是十分必要的一件事情。2016年1月26日,东京地铁因为通风口不明物质的燃烧,导致车内烟雾弥漫,消防员到场后两个小时左右才将火势控制,造成6.8万人出行受到影响。2003年2月18日,韩国大邱市地铁中央路站发生火灾,火灾由一个精神病患者放火导致,造成198人死亡,146人受伤,298人不知所踪。1969年11月11日,北京地铁由于内燃机车电器故障引起火灾,造成6人死亡、200多人中毒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00多万元。地铁失火消防难度极大,很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地铁的消防安全十分重要,做好良好的防火措施及火灾应急处置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保护自身的人身财产安全,保护财产免受伤害。
二、地铁的消防安全隐患
自我国地铁以来,地铁火灾的发生几率是比较低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因为地铁火灾发生的几率低,而忽略地铁火灾的巨大危害,也就是说要防患于未然,我们必须了解地铁本身所具有的消防安全隐患,然后具有针对性地解决消防安全隐患,从而让我们的人身财产安全得到更好的保障。
(一)安全检查难以全面
按照规定,很多的物品是不被允许带入地铁的,比如易燃、易爆、有毒或者是带有腐蚀性的物品。所以在人员进入地铁的时候会有一个安检的流程。这是为了保证乘客生命财产安全不受到伤害。地铁安检通常会有三种:第一种,手持的金属探测仪。这种检查方式会检测乘客身上是否带有金属制的东西。通常乘客身上的项链、手环、手表、钥匙扣等都会被检测出来。主要用于查看乘客身上有没有佩戴金属质地的违禁品,比如枪支、弹药、管制刀具等物品。第二种,探测门。不同探测门有不同的要求,据说有的探测门可以进行人脸对比,可用于查探在逃嫌疑犯。第三种,X射线安检设备。主要是利用X射线对乘客的行李进行透视检查。这三种方式对于一般的乘客检查是足够的,但是对于一些有异样想法的人是没什么效果的。安检设备所面对的只会是普通大众,防止他们不小心将一些违规的东西带进地铁,但是对于一些心怀叵测、想要故意伤害他人或是损毁车辆的人起到的震慑效果微乎其微。
(二)地铁站结构特殊,救火难度较大
地铁站的结构比较特殊,站内几乎都是细长状,密闭性比较好。在发生火灾时,人员在地铁站的逃脱难度比较大。地铁每日运输的人员数目极其大,但是,地铁的出口相对而言比较狭小。在发生火灾时,狭小的出口比较难以满足疏散的需求。而当火灾发生后,乘客的心理比较紧张,容易失去秩序,大面积的疯狂逃窜,造成踩踏事故。地铁站的路线也比较复杂,人们常常在进入地铁时要依靠身边路牌的指示。在发生火灾时,人们常常无法有空闲的时间去关注身边的疏散指示牌,容易造成乘客在火灾发生时跑错路,对乘客的人身财产安全产生威胁。
(三)地铁内部缺少消防通道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消防通道可以说得上是一个非常让人感到熟悉的物件。对于很多有安全意识的人而言,在进入一个地方之前便会有意识的注意消防通道在什么地方。消防通道在我们生活之中有很大的用处,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它关系到我们的生命安全。消防通道是重要的消防措施,它主要应用于火灾的逃生以及消防人员的灭火行动。消防通道通常要求高度与宽度都不低于四米,通道的坡度不高于3%,所以在地铁之中安插消防通道的难度极大,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图1:地铁消防通道
(四)地铁站内缺少有效的防火隔离措施
在一般的建筑之中,消防的隔离措施一般是两种:第一种是设置水帘。在火灾发生的时候,水帘可以再瞬间启动。水帘利用水对火的压制,在火灾发生的时候,将发生火灾的区域隔离开。这样一方面减缓了火势的蔓延,另外一方面为建筑内部人员的疏散逃离提供了时间。另外一种防火隔离措施是防火的隔离门。在火灾发生的时候,隔离门会落下,将火势隔离在一个空间内,阻止火势的蔓延。但是,这两种隔离手段因为地铁站的特殊情况而不适用。因此人们急切需要一种可以很好地适用于地铁环境比较特殊的地方的防火隔离手段。
图2:地铁防火卷帘设施
(五)通风、排烟设备不够完善
地铁是地下交通工具,它的通风比较困难。现在地铁的通风系统可以保证人在正常环境下的生存。但是,在面临火灾的时候,这种通风系统还是显得有些弱势。在火灾发生时,会产生大量的烟雾,而现在地铁之中的通风设备,是难以将这些完全烟雾散去的。大量的烟雾累计,容易造成地铁内部人员呼吸困难,同时,大量的烟雾会阻碍人们的视线,为人员的疏散与自救增加难度。地铁之中的通风不良好,也会使得燃烧的不够完全,从而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这些气体弥散在烟雾之中,可能会造成人员的昏迷、呕吐等症状,威胁人员的生命安全。
图3:地铁板式排烟口
(六)工作人员缺少消防意识
由于地铁发生火灾的次数较少,很多地铁工作人员对于地铁消防的安全意识不强。虽说有一系列关于地下消防安全的措施。但是,这些措施却难以落实在每个工作人员的身上。地铁工作人员每日工作量及其庞大,每天都会将时间用在自身的工作上面,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学习消防安全知识。再加上地铁发生火灾的次数很少,多数工作人员并不能将地铁火灾放在心上,从而导致地铁消防安全知识普及难度更大。
(七)地铁检修问题
由于地铁是人们出行的主要公共交通工具之一,地铁的人流量非常庞大,人员压力非常重大,所以留给地铁检修人员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地铁检修人员可以做到一些比较系统的常规检查,但是要对地铁进行全面检查是很困难的。而长时间没有进行过系统检查的地铁可能会出现一些内部零件的损耗,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
三、地铁消防安全的应急处置措施
地铁火灾虽说发生频率比较低,但是必须要针对于地铁火灾设置一套系统的应急策略,以免在火灾发生之时造成更大的人员财产损害。我们可以根据现在地铁消防安全存在的隐患,制定出一份比较具有针对性的应急处置策略。
(一)从地铁的工作人员方面入手
第一,加强地铁工作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增加对于地铁员工关于地下消防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可以在工作人员办公处安置相应的消防知识手册,让地铁的工作人员可以在空闲的时候拿在手边随手观看。或者是,在地铁处安插消防知识宣传平台,一方面督促地铁工作人员学习地下消防安全知识。另外一方面,可以更多的向其他的乘客宣传地下消防安全知识。加强地铁的工作人员与乘客的消防安全意识。
第二,增加模拟演练。模拟演练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消防安全应急处置措施。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还原火灾发生时候的情况。按照地铁站的拥挤程度,实现模拟演练的难度是十分的高。可以建立一个模拟的实训基地,在员工上岗之前,进行统一的模拟实训演练,让员工在上岗前有一个短期的火灾演练,让员工可以在真正火灾发生的时候保持镇定,有序的疏散乘客。也可以在员工进入工作岗位之后,定时的组织一部分员工,在模拟的场所进行模拟演练。地铁站的员工们在模拟的实训基地进行多次演练,见到的多了,便可以更加沉稳的面对地铁火灾。
第三,改进对于乘客随身物品的检查方式。可以使用多种方式结合的方法,对乘客的行李进行检查。比如,可以通过安检门对乘客进行安检,而乘客随身所携带的物品放进安检机器进行安检。或者是期待技术人员可以开发出更加精准有效的安检方式,减少人们在安检时所消耗的时间,也在安全性上有一个更大的提升。
第四,增加安全检查巡逻人员。巡逻人员可以在地铁站内部进行巡逻,观察自己身边有没有不符合安全管理要求的人或者物,进行教育或者整理。在此同时,安检人员也可以在巡逻的过程中观测地铁站内部是否有可燃物的堆积。若是有可燃物的堆积,则通知相关人员进行整理,尽可能的减少火灾发生的几率。
(二)从地铁站本身入手
第一,改进进出通道口。在这一点上,地铁可以根据其自身的情况看是否适合将进出通道口增大,如果不能,能否在原有基础上增加出口的数目。并且在地铁站设立安全通道,通道内部只有楼梯,没有任何电子产品、金属制品,以防止在火灾发生的时候,电子产品或者金属制品比如电梯之类的产品带给人们的伤害。
第二,设置消防人员快捷进出通道。消防人员快捷进出通道可以选用直通式或者是坡度较为大的类似于滑梯式的通道。保证消防人员在救火的时候可以以最快的速度进入着火点。或者是建立紧急扑救窗口通道,通道口在平常的时候不用打开,在火灾发生很大的时候打开,在打开之后可以通过紧急扑救窗口将大量的水注入地铁站,减少火灾带来的损失。
第三,设置紧急隔断门。在火灾发生的时候,紧急隔断门可以直接落下,将地铁轨道与站台完全隔离起来。也可以在紧急隔断门上加入警报系统,在门下落的时候向车辆发出警报,离得近的车辆在发生火灾的站台停止停靠,其他车辆停止运行,最大程度的减少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将受火灾影响的地区尽可能的集中在一片区域。
第四,改进通风口。可以督促相关技术人员使用其技术改进地铁站的通风系统,让空气尽可能流通起来。或者是,在设计地铁的时候,制造出坡度,让其部分为处于地面以上,在火灾发生的时候,可以有更多的空气进入车站,增强通风,减少不完全燃烧的毒气的产生,降低救援难度。
第五,增加车辆的数目,在可以满足乘客流量的情况下,给车辆一定的休息时间。实行对车辆的调休制,让每一辆车在一段时间的使用之后,会有一个空档期。在这个空档期里,维修人员便可以对地铁进行全面的检查与修复,让车辆以尽可能完美的姿态进行工作。这样就可以减少由于车辆本身原因所造成的火灾。也可在在这个空档期里对车辆进行一些保养,延长车辆使用寿命,减少资源的浪费。
第六,增强地铁站的统一性。尽可能的将所有地铁站的建筑格局建立的具有统一性,比如说是出口的设置位置,楼梯的摆放位置、应急疏散标识的设置等。让地铁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着相似度。这样在火灾发生的时候,人们就可以按照以往对地铁站的了解,在最短的时间寻找的楼梯的位置、出口的位置。让火灾发生时候的疏散工作变得更加的容易。
四、结束语
地铁作为我们日常出行的重要工具之一,它的安全性对于我们十分的重要。很多人都不会专门对未发生的事情加以注意,一旦地铁内发生火灾,人们往往束手无策,这非常不利于社会的安全与稳定。地铁火灾是对地铁伤害最为严重的灾害之一。研究现在地铁所具有的消防隐患,并且针对于这些隐患制定一系类的应对手段是保护我们人身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希望以后我们可以根据地铁的自身特点,整理出一套更加适合我们的地铁消防安全隐患与应急处置策略。
参考文献:
[1]钟卫东.地铁消防安全隐患及应急处置措施探讨[J].建设科技,2017(17):105-106.
[2]马彪,洪从鲁.反恐视野下地铁车辆基地公共安全隐患与防范对策研究[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v.30;No.105(02):14-16+20.
[3]盛博龙.城市轨道交通消防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J].江西建材,2017(13):163-163.
[4]王二飞.基于信息熵的地铁站点消防风险评估研究[J].科技资讯,2018,16(3):134-134.
[5]刘润,李满辉.地铁消防安全隐患及应急处置措施探讨[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8,No.428(14):23-24.
[6]文晴,王瑶.南宁城市地铁运营风险识别与防范对策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7(02):25-31.
[8]翟舒雅.地铁消防联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设备工程,2018,403(18):221-222.
作者简介:康江波(1987-09),男,汉族,陕西西安,从事轨道交通工作。
论文作者:康江波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7
标签:地铁论文; 火灾论文; 乘客论文; 发生论文; 人员论文; 地铁站论文; 安全隐患论文; 《电力设备》2019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