邝勇[1]2001年在《镍钛合金吻合夹吻合血管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实验研究目的是,观察国产镍钛血管吻合夹行血管吻合后吻合口部的血流动力学及组织学改变,探讨其血管吻合的可行性及优越性。以成年大白兔为实验动物,以颈动脉为吻合血管,,吻合方式采用端-端吻合。实验组采用吻合夹法,对照组采用针线缝合法。统计吻合时间及术后血流通畅率,于术后不同时间采用超声多普勒进行血流动力学检测,并应用光镜、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吻合口部的组织形态学改变,另设空白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表明,血管夹法用时(5±3.2min)明显少于对照组(15±4.5min);术后再通率与对照组无差别;血管吻合夹血管吻合术后血流动力学特征优于传统的针线缝合法;组织学检查表明吻合口部血栓形成少,内皮细胞再生早,生长状况优于对照组;同时,血管内弹力膜、中、外层的修复情况也较针线对照组好。实验结果提示:镍钛合金血管吻合夹吻合血管确实可靠,与传统的丝线缝合法比较,优点明显。
邝勇, 宋建星, 郭恩覃, 徐静, 张巽奇[2]2002年在《应用新型血管吻合夹吻合血管后的血流动力学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探讨镍钛合金血管吻合夹吻合血管后吻合口部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方法 新西兰纯种成年大白兔 1 5只 ,随机分为吻合夹组、针线组和空白对照组 ,每组 5只。随机选取一侧颈动脉切断 ,吻合夹组以镍钛合金吻合夹行端端吻合 ;针线组行端端吻合 ;空白对照组分离出颈动脉后不做任何处理 ,关闭伤口。叁组分别于术后 3、9、2 1及 30天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吻合口部平均血流速度 (Vm)、血管搏动指数 (PI)及血流阻力指数 (RI)叁项血流动力学指标。 结果 术后 3、9天吻合夹组与针线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无统计学差异 (P>0 .0 5) ,术后 2 1、30天时两组Vm、RI均有统计学差异 (Vm分别为 P<0 .0 1 ,P<0 .0 5;RI分别为 P<0 .0 1 ,P<0 .0 5)。综合评价 ,吻合夹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恢复情况更接近空白对照组。 结论 镍钛合金吻合夹吻合血管后吻合口部血流动力学特征优于针线缝合法 ,吻合夹吻合血管快速、安全 ,且可靠 ,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夏冬雪[3]2011年在《螺旋针支撑下粘合法吻合兔股动脉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验证一种简易器械辅助下,医用胶粘合进行细小血管吻合操作的可行性和优势。方法:实验用新西兰大白兔12只,麻醉后切断双侧股动脉,随机选取一侧股动脉应用传统显微线缝合法吻合,作为对照侧;应用医用胶吻合另一侧股动脉,作为实验侧。实验侧吻合时应用螺旋针内部支撑辅助下外涂医用胶粘合法吻合血管,首先将切断的股动脉充分游离,修剪两断端外膜,将两断端对合,分别用血管探针将两断端血管腔撑开。在两断端距吻合口0.5mm处用平头血管探针涂薄层医用胶于管壁外,使管腔保持舒张状态。置入自制螺旋针,将螺旋针两端穿出血管壁,血管两断端拉拢靠紧,平整对合后应用显微缝线蘸取医用胶涂于吻合口处,待胶干燥后将螺旋针由两侧拉直,从血管内抽出,出针处再用医用胶封闭;另一侧股动脉应用传统显微线缝合法吻合血管,修剪两断端血管壁,冲洗管腔,应用传统的两定点法吻合血管断端。记录每种方法吻合血管所用时间,以及术前,术后即时,术后3d、2w、4w后吻合的股动脉内血流流速变化情况,对照比较两种吻合方法所用时间长度以及吻合血管血流状态的变化。结果:应用螺旋针支撑牵拉辅助医用胶法吻合血管是可行的。应用传统缝合法吻合股动脉组平均耗时13.5min,而应用螺旋针支撑辅以医用胶外涂法吻合组吻合股动脉平均用时8.4min,两者具有显着性统计学差异。术后即时吻合血管内血流流速变化,两者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而术后3d、2w以后至4w之间统计学无显着差异。结论:该实验可以证明应用螺旋针内部支撑牵引法辅助医用胶粘合血管可简化血管吻合的操作,缩短手术耗时,降低对吻合技术的要求,同时对于血管吻合的通畅率和血流速度均不亚于传统的显微缝合吻合法。此外早有文献指出:应用医用胶粘合法吻合血管,术后吻合口的抗拉能力及抗张能力均可以耐受正常的血压及肢体活动。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应用螺旋针内部支撑,外涂医用胶粘合血管的方法是切实可行的。此实验方法的优点在于避免了缝针和缝线对血管壁的穿透性损伤,消除了缝线等异物对血管壁持续性刺激,保护血管内膜。同时血管内无内置物,防止异体诱发的血栓形成。螺旋针支撑可防止医用胶渗入血管内形成胶栓,保障血管吻合的成功率。此方法操作简单,易于掌握;手术耗时短,减少了血管的暴露时间。基于以上优点,笔者认为该方法在临床中应用的前景广阔。
查选平[4]2002年在《微型钛血管吻合夹吻合血管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显微血管吻合是显微外科游离组织移植及再植的决定性步骤。其传统方法是针线缝合吻合法,亦即“金标准”的显微血管吻合法。但它仍有诸多不足,如:操作繁琐、耗时;血管壁尤其是血管内膜损伤较大;缝线暴露于血管腔内引起血小板沉积易导致血栓形成等。本实验试图为显微外科探索一种更理想的血管吻合方法,应用自行研制的微型钛血管吻合夹及其配套的器械行血管吻合,并与针线缝合吻合法相比较,以探讨用其吻合血管的可行性及优越性。 方法:以成年新西兰大白兔为实验动物,以颈动脉为吻合血管,吻合方式为端-端吻合。一侧应用吻合夹吻合,对侧采用针线间断缝合吻合。统计吻合时间及术后吻合通畅率。利用生物力学方法测定术后第1小时、1周、2周及1个月吻合口部生物力学改变。再以术后第1天、1周、2周及1个月为时间点,采用超声多普勒检测吻合口部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应用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吻合口部组织形态学变化。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①平均每个吻合口耗时:吻合夹法(9±2.4)min明显少于针线法(16±2.7)min(P<0.01);②两种吻合法术后吻合通畅率在术后24小时及术后7天时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术后1周内吻合夹法的吻合口最大抗张强度高于针线吻合法,2周后无统计学差异;术后1个月内两种吻合法吻合口的最大破裂压无统计学差异;④术后1个月内吻合口部血流动力学变化吻合夹法优于针线法;⑤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血管壁各层的修复情况吻合夹法亦较针线法好,吻合口部内皮细胞再生早,内膜更为光滑。 结论:应用微型血管吻合夹及其配套器械吻合血管操作简便快速,吻合效果确实可靠,是一种可行的显微血管吻合方法。
周锋[5]2010年在《应用钛轮钉机械吻合重建输尿管—膀胱通路的初步实验研究》文中提出背景:在泌尿外科临床工作中,尤其是肾脏移植手术广泛开展以来,应用输尿管-膀胱再植吻合术重建尿液通路系统,已经成为经常运用的操作技术。然而,膀胱解剖位置深,手术显露差,输尿管-膀胱的手法吻合操作复杂而耗时,术后漏尿和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虽然通过采用输尿管内放置支架管的方法能较好的预防术后组织水肿和吻合口漏尿形成的输尿管狭窄,但它同时也带来了置管的并发症,增加了泌尿系感染机会,影响了输尿管的蠕动功能,另外术后DJ管长期留置,管壁易形成结石,取出困难,同时管体韧性减退,脆性增加,取出时易造成DJ管断裂,并且术后有可能发生DJ管回缩、移位,导致取出困难,甚至需要二次手术取出。再者,安放的输尿管支架管需要术后进行膀胱镜下取管操作,无形之中增加了侵袭性操作的机会和风险,同时亦给患者带来了不必要的身心痛苦及经济负担。上述问题困扰着临床医生,因此,人们日益期盼一种简便,快捷,安全,无支架的新方法来完成输尿管-膀胱再植吻合。目的:本项目拟应用钛轮钉吻合器行输尿管-膀胱粘膜机械吻合,并用钛夹关闭膀胱壁肌层建立抗反流隧道,以开辟尿路重建的新方式,评价及探讨钛轮钉吻合器行输尿管-膀胱粘膜机械吻合的安全性,可靠性,操作的难易程度和可行性,并与手工缝合法免双J管组及双J管置入组比较,评价其优势和劣势,探讨输尿管-膀胱机械吻合重建尿路的临床应用价值,为其能够应用于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钛轮钉吻合器遵循Lich-Gregoir技术,通过膀胱外途径行输尿管-膀胱粘膜再植术,以常规手工缝合输尿管-膀胱粘膜免置DJ管组及放置DJ管组做为对照组,每组9例。比较术中膀胱-输尿管粘膜吻合时间、抗反流隧道建立时间、一次吻合成功率、吻合口漏尿情况等,分别在术后12周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逆行膀胱造影、大剂量静脉肾盂造影、Whitaker test实验、大体标本观察及HE染色观察吻合口愈合情况、各组间、各部位间组织学变化、术侧肾脏功能情况、上尿路尿动力学变化,尿路通畅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利用Masson染色观察吻合口部位及上尿路胶原纤维的分布变化,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技术进行各组间胶原蛋白(ColⅠ、ColⅢ)半定量分析并利用图像分析软件测定其表达水平,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吻合口粘膜覆盖情况及有无结石、结晶形成,评估该吻合技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结果:1、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Ⅰ组(钛轮钉机械吻合组)及Ⅱ、Ⅲ对照组中均没有发生术中死亡,吻合时间Ⅰ组明显少于Ⅱ、Ⅲ对照组(11.56±0.34 min versus18.11±1.06 min及22.78±0.49 min,P<0.01),手术过程中测量的各组间输尿管管径的平均值分别是Ⅰ组: 2.94±0.13mm (2.5-3.5mm之间);Ⅱ组:2.91±0.27mm(2.6-3.7mm之间);Ⅲ组: 3.12±0.17mm (2.5-3.6mm之间)。各组间输尿管管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一次吻合成功率:钛轮钉组:88.9%;手工缝合免双J管组:100%;手工缝合置双J管组77.8%。2、Ⅰ组及Ⅱ组中均没有发生术后观察期间死亡,Ⅲ组中有1例犬因泌尿系感染于术后20天死亡,其膀胱内滞留的DJ管表面有结石形成,其余犬只正常存活且膀胱留取的尿液细菌培养结果均呈阴性。术后12周彩色多普勒超声、大剂量静脉肾盂造影、逆行膀胱造影、Whitaker试验及大体标本观察结果显示:Ⅰ组所有实验犬吻合部位的钉环及钛夹位置良好,未发生移位,造影剂通过吻合口顺畅,肾脏、膀胱、输尿管形态良好,无输尿管梗阻及膀胱-输尿管返流发生,吻合口愈合良好,肾脏功能正常,肾盂内压力测试均在正常范围内,输尿管蠕动功能良好;Ⅱ组中有1例犬出现不完全性输尿管梗阻,狭窄部位在输尿管-膀胱吻合处;Ⅲ组有1例犬发生膀胱-输尿管返流。26例存活犬术后排尿正常,未观察到肉眼血尿发生,无切口感染、裂开,无尿囊肿形成及尿漏发生。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结果显示各组间的组织学改变相似,均有轻度的输尿管及肾间质局部出血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各组肾小球病变轻微,少数肾小球可见轻度充血,观察钛轮钉机械吻合组吻合口粘膜平坦,覆盖完整,对合情况良好,Ⅱ组中有2例犬吻合口管腔内粘膜略有凹凸不平,其中1例管腔较狭窄,Ⅱ组中剩余7例犬及Ⅲ组中所有犬只的吻合口管腔内粘膜与机械吻合组观察情况相似。观察钛环及钛夹周围组织结构与Ⅱ、Ⅲ组吻合口管壁厚度、粘膜炎症程度、纤维及肉芽组织增生情况无明显差异存在。Masson染色图片经IPP6.0图像分析软件分析,结果显示Ⅰ、Ⅱ、Ⅲ组间吻合口部位、上、下段输尿管、肾脏组织的胶原纤维的分布变化及平均光密度值无显着差异。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Ⅰ、Ⅱ、Ⅲ组间的输尿管膀胱吻合口、上、下段输尿管及肾脏组织的Ⅰ型、Ⅲ型胶原蛋白(ColⅠ、ColⅢ)表达,经图像分析技术进行半定量分析的结果与Masson染色一致。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钛轮钉机械吻合形成的新输尿管开口粘膜覆盖完整,管腔通畅,无结石、结晶形成。利用Western Blot技术,测定各组间胶原蛋白(ColⅠ、ColⅢ)的表达水平,经Alphalmager 2200图像分析软件测定各杂交带积分光密度值(IDV),对比其结果,显示各组间、各相应部位间无显着差异。结论:应用钛轮钉机械吻合进行膀胱外途径的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是安全可行的,该技术在保持输尿管开口畅通的情况下无需置放DJ管,且操作简便易行,缩短了手术所需时间,同时有可能会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文星, 胡雪飞, 王永飞, 邓武生, 许喜生[6]2016年在《显微血管吻合方法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游离皮瓣移植是修复创伤的有效方法,显微血管吻合是皮瓣移植的关键。显微血管吻合方法有多种,缝线吻合法是血管吻合的传统方法,也是临床应用最多的方法,此外还包括粘合吻合法、机械性吻合法、热凝吻合法等。本文就目前国内外研究的血管吻合方法进行综述。
钱德慧, 郭光金[7]2004年在《显微血管吻合技术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机械性显微吻合法又称血管吻合器法 ,即利用特制的血管吻合装置代替或部分代替缝线的一种显微血管吻合方法。传统缝合法操作复杂 ,对人员技术要求高 ,较费时 ,机械性血管吻合简单、方便、快捷。机械性显微血管吻合技术方法较多 ,目前在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中主要有套
焦献功[8]2008年在《两种血管吻合方法再植兔自体半侧颜面的比较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对比研究兔颈外动脉蘸胶粘接法与传统针线缝合法的手术操作情况与吻合口通畅情况。为显微外科粘合吻合技术的基础研究向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新西兰大白兔48只,体重2.5KG,雌雄不限,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4只),按照术后取材时间的不同又分别记为实验组(第1组、第2组、第3组、第4组)和对照组(第1组、第2组、第3组、第4组),分别代表自体半颜面再植术后四个时限点,即术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第28天。每只新西兰大白兔,应用颈外动脉携带其分支颌外动脉和耳大动脉为蒂,获得半侧颜面游离复合组织瓣,将颈外动脉和颈外静脉离断,然后进行同种自体再植。颈外静脉实验组与对照组均采用传统针线缝合法,颈外动脉的吻合实验组以医用胶蘸胶粘接吻合法,对照组用传统针线缝合法,并于术中记录每个动脉吻合口的吻合时间及出血量,术后不同时间点再取吻合口血管组织做常规病理切片和PCNA免疫组化检测吻合口管壁(内膜+中膜)PCNA阳性表达。结果:1、大体观察术后肉眼观察每只动物自体右半侧颜面再植效果理想,未见有明显的感染和坏死,不同手术操作的右半侧颜面再植颜面复合组织瓣外观肉眼无明显的区别。术后第7天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颜面复合组织瓣平均存活率分别为(94.87±1.95)%及(94.88±3.11)%,无显着性差异(P=0.992 >0.05)2、吻合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8.50±1.93)min比(22.83±5.04)min],有显着差异性(P=0.00<0.05);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2.38±1.41)ml比(10.00±4.05)ml],有显着差异性(P=0.00<0.05)。3、组织病理学检查HE染色结果显示:术后7天、14天、21天、28天实验组动脉血管吻合口处内膜增生厚度均低于对照组,其结果差异性显着(P<0.01);PCNA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术后7、14、21、28天均有PCNA的表达, PCNA表达的测定发现实验组的PCNA表达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其结果差异性显着(P<0.01)。结论:中小血管的蘸胶粘接吻合较传统的缝线吻合操作省时省力,术中出血少,减少了缝针和缝线对血管吻合口处的透壁性损伤,缝线等异物对管壁的持续性刺激所致的增生性反应减少,吻合口处内膜增生减轻,吻合口通畅率提高。
文星[9]2017年在《小血管端端、端侧吻合对游离皮瓣修复小腿、踝部软组织缺损影响比较》文中认为目的:回顾分析两组分别应用动脉端端与动脉端侧吻合法的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小腿、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病例,观察比较其动脉血管吻合时间、动脉危象发生率、静脉危象发生率、因动脉危象所致皮瓣坏死率以及随访患者患肢足部冷感、测量双侧足部温差之间的差异。为临床手工缝线吻合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整形外科2010年3月--2015年6月之间所行的游离皮瓣(包括背阔肌肌皮瓣、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小腿、踝部病例资料共227例,其中92例患者行动脉端端吻合,135例行动脉端侧吻合。患者年龄16-65岁,排除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特别患肢血管既往有损伤、有血液系统疾病的病例,其中车祸外伤133例,烧伤(热力烧伤、高压电烧伤)54例,骨科术后感染骨、肌腱外露40例。观察记录单支动脉血管吻合时间、动脉危象发生率、静脉危象发生率、因动脉危象所致皮瓣坏死率,并对患者随访半年到两年,观察记录双侧足部温差、患肢冷感。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比较两组上述指标间的差异。结果:动脉端端吻合法移植皮瓣组2例发生动脉危象,3例发生静脉危象,因动脉危象发生皮瓣坏死1例。动脉端侧吻合法移植皮瓣组1例发生动脉危象,4例发生静脉危象,1例因动脉危象发生皮瓣坏死。227例病例随访过程中失访37例,随访端端吻合动脉组77例病例中56例患肢在寒冷环境下有冰凉感,50例双侧足部温差异常。端侧吻合组113例病例中19例患肢有冰凉感,15例双侧足部温差有差异。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比较两组在单支动脉吻合时间、动脉危象发生率、静脉危象发生率、因动脉危象所致皮瓣坏死率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双侧足部温差、患肢冷感等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小腿、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病例中,动脉端侧吻合法不损伤受区主要血管,降低术后患肢足部冷感及双侧足部温差异常发生率,减轻术后患肢的不适,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工缝线吻合法。
参考文献:
[1]. 镍钛合金吻合夹吻合血管的实验研究[D]. 邝勇. 第二军医大学. 2001
[2]. 应用新型血管吻合夹吻合血管后的血流动力学实验研究[J]. 邝勇, 宋建星, 郭恩覃, 徐静, 张巽奇.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02
[3]. 螺旋针支撑下粘合法吻合兔股动脉的实验研究[D]. 夏冬雪. 延边大学. 2011
[4]. 微型钛血管吻合夹吻合血管的实验研究[D]. 查选平. 第二军医大学. 2002
[5]. 应用钛轮钉机械吻合重建输尿管—膀胱通路的初步实验研究[D]. 周锋. 第叁军医大学. 2010
[6]. 显微血管吻合方法研究进展[J]. 文星, 胡雪飞, 王永飞, 邓武生, 许喜生. 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6
[7]. 显微血管吻合技术的研究进展[J]. 钱德慧, 郭光金.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4
[8]. 两种血管吻合方法再植兔自体半侧颜面的比较研究[D]. 焦献功. 南华大学. 2008
[9]. 小血管端端、端侧吻合对游离皮瓣修复小腿、踝部软组织缺损影响比较[D]. 文星. 南华大学.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