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医院护理部 山西 太原 030002)
【摘要】目的:为了探讨住院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7月到2015年7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患者180人的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90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对比其非计划性拔管率。结果:观察组中,3人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占总数的3.3%,对照组中,10人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占总数的11.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性。结论:引发住院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有很多,医护人员应做好相应防范措施,从而减少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
【关键词】住院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5-0311-02
住院患者置管种类一般包括腹腔引流管、胃管等。而非计划性拔管主要是指未经医护人员的同意,患者自行拔出导管,及插管意外脱落、因医护人员操作不当而出现的拔管行为。非计划性拔管会对患者造成直接性的损伤,让患者出现缺氧、呼吸衰竭等不良事件,严重影响到预后治疗效果,增加医疗纠纷风险,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患者的死亡。文章对住院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制定出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现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14年7月到2015年7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患者180人的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90人。观察组中,男性48人,女性42人;年龄在53~79岁之间,平均(62.8±1.7)岁。对照组中,男性53人,女性37人;年龄在55~81岁之间,平均(64.7±2.5)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P>0.05,可以对比。
1.2 调查方法
将本次研究的180例住院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进行汇总分析,总结导致患者气管插管意外脱落的原因,
1.3 统计学分析
使用计算机软件SPSS17.0对两组患者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用均值±标准差代表其计量数据,用χ2对其计数数据进行检验,将P<0.05作为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的检验标准
2.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
见表1,从中可以看出,观察组中,3人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占总数的3.3%,对照组中,10人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占总数的11.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χ2=5.176),具有统计学差异性。
3.讨论
3.1 分析发生原因
住院患者管路类型通常包括胃肠管、气管插管、手术引流管、静脉留置管、镇痛泵管、输液管、导尿管、胸腔用式引流管、脑室引流管等。而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较多,包括自身原因、医护原因、方法原因、环境原因等,其中,以患者原因与医护原因影响最为明显。
(1)患者自身原因。很多住院患者在翻身、进食及下床活动时,由于活动幅度较大,对各项导管置留状况不重视,导致管道受牵而意外脱落。还有部分住院患者在长期住院治疗过程中,依从性较差,会存在抵触、恐惧心理。所以,较容易出现自行拔管行为。由于留置管道时,会对患者产生局部刺激,使得患者要承受较大的痛苦,加之体位、饮食上的限制,会导致患者的受耐性降低,出现诸多不适感,进而自行拔出导管。
(2)医护原因。在管道的固定中,若是固定方式不当,连接不紧密,护理人员操作不熟练,都会导致导管的意外脱落。再者因为护理人员在更换置留液时,由于疏忽大意,很容易将管道一起拉出,进而致使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若是护理人员夜间巡视不足,也容易增加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事件的发生。另外,针对需要进行肢体约束的患者,若是束缚不到位,也会导致患者自行拔出导管,或是导管意外脱落,进而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2]。
3.2 护理对策
3.2.1加强宣传教育 护理人员要注意对患者加强各项引流导管的相关知识教育,通过发放宣传手册、一对一讲解、示范等形式,让患者及其家属充分了解到插管的方式、重要性,让患者了解各种导管对后期治疗的重要作用,以及非计划性拔管对于患者的危害、可能出现的不适,进而提高患者的导管自护能力,避免导管不慎扯落。同时,由于各种置留管会增加患者的不适感,让患者出现焦虑、抵触等情绪,因此,护理人员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以增强患者的耐受力,让患者能够积极主动的陪护各种导管治疗,以积极的心态应对疾病。
3.2.2完善管理机制 医院要结合住院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事件的原因,制定出针对性的风险评估体系,并强化交接管理、监控管理。对留置导管患者的拔管风险进行评估,以明确非计划性拔管的易发人群,加强监控与管理,尤其是青少年儿童,而性格暴躁、年龄偏高的患者,更是要提高警惕,进行有效管理。同时,医院还要注意完善导管标示,在醒目位置处标记导管的类型、留置的时间,并强化交接班机制,以免护理人员因交接班而忽略了各项引流导管的护理。在非计划性拔管发高峰期,特别是夜间,更是要加强巡视,适当增加护理人员数量,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3.2.3加强专业培训 医院要注意定期开展防范非计划性拔管的培训活动,尤其是低年资及实习护士,更是要进行定期的培训与考核,让有经验的护士对其进行一对一、一对多等教育培训,并进行经验上的交流,让护理人员提高非计划性拔管护理的重视度[3]。促使护理人员不断学习关于防范非计划性拔管事件的相关知识,并提高其拔管评估能力,改进护理质量,让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得到全面提高,最大限度地降低拔管事件的发生率。
3.2.4优化固定形式 不同的引流导管,有不同的固定形式。因此,护理人员要注意掌握导管的固定方式,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取有效的固定方法,以免导管意外脱落。在固定过程中,各种引流导管的长度要适中,并在铺床与移动患者身体时,注意将引流管松开。在胃管的固定中,可以使用胶布交叉固定方式,对患者的鼻翼两侧与面颊部进行胃管固定;而在气管插管固定时,也可以用一跟细带子在气管的插管处打结加固于患者的脑后;动静脉置管时,要注意避开患者的关节活动部位,选择适当的注射部位,并用胶布在导管下进行蝶形固定。
3.2.5有效约束操作 适当的约束,能够有效避免非计划性拔管事件的发生。尤其是针对具有拔管倾向的患者,医护人员还要注意对患者进行适当的约束,来限制患者的活动,以免出现不良事件,加大医疗纠纷的风险。在使用约束带时,由于患者的身体活动受限,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愤怒、抵触、暴躁等不良情绪,让患者感受到身心的疲惫。因此,对于术后疼痛明显,无法忍受导管,并具有拔管倾向的患者,还需要适当使用镇静剂,让各种置留导管发挥应有的作用。与此同时,医护人员还需要加强住院患者置留导管的床头巡视及交接班工作,认真检查患者导管是否存在扭曲、脱落、牵拉等现象,并对接头处进行检查,一旦出现脱落、松动等情况,要及时予以调整,确保固定方法的正确性。
总而言之,留置管道是治疗与观察患者病情,判断预后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其管道的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病情发展。而非计划拔管会导致患者的住院时间延长,并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甚至会引发呼吸衰竭、缺氧、高血压、室颤的发生,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较大的威胁。因此,医院就需要对患者发生非计划拔管原因进行分析,通过有效的预防措施,以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住院患者在长期住院期间,很容易由于各方面的因素而出现非计划性拔管事件。而一旦出现非计划性拔管,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损伤,并增加患者的住院时间,导致医疗纠纷的出现,甚至会直接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基于此,医院就需要对非计划性拔管出现的原因进行有效分析,并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加强巡视,提高管理水平,通过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效避免非计划性拔管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丝.前馈控制性综合干预在预防神经外科患者PICC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12):213-214.
[2]葛晓霞,张兰凤.肿瘤内科PICC导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6,16(04):284-285.
[3]朱慧球,刘沁芳.普外科非计划拔管的预防与管理[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11):54-55.
论文作者:宋志平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5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31
标签:患者论文; 计划性论文; 导管论文; 原因论文; 发生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事件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5月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