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汝轩[1]2003年在《IBDP地理学科评估方式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构建WTO框架下的中小学课程与教学体系,教学评价改革成为当前的迫切任务。通过教学评价改革,从结果和影响两个方面对教学活动给以价值上的确认,并引导教学活动朝预定的目标发展,从而确保新一轮的教学改革获得成功。本文作者对IBDP(国际文凭大学预科)地理学科的评估方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IBDP地理学科和国内普通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学目标是相拟的,但体现在学生身上的能力却大大不同,其原因在于IBDP地理学科通过教学过程——教学结果——评估方式———教学过程这样的一个循环体系,充分发挥了其完善的评估方式的作用,通过不断地进行形成性评价,对教学过程进行了有效的指导,从而使得IBDP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模式和国内普通高中主要是灌输知识有着显着不同,其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教学思路和特有的野外实习活动交互回应,使整个教学过程向着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合作能力、有效的地理技能、自主学习能力、交流和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科学和人文双重品质的方向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IBDP的形成性评价方式不但重视对思维能力的考查,而且重视对学生科学态度,科学素质,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的考查以及合作精神,综合能力,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的考察,IBDP的评价方式对于教学过程产生了重大影响,这应该是我国进行新一轮教学改革值得借鉴之处。基于作者对于IBDP地理学科的深入研究,作者对我国新一轮教学改革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王静[2]2013年在《国际文凭项目学生评价:目标、过程及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的竞争就是创新人才的竞争。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这就对我国的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我国从2001年开始了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就已致力于实施素质教育,再加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强调实施素质教育,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我国高中迫切需要实施素质教育,来应对社会和国家对学生的要求,但是实行素质教育需要有与之相匹配的评价系统。国际文凭项目的学生评价方法和体系已经比较成熟,且与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相符合,因此对于国际文凭项目学生评价的研究有助于我国高中阶段学生评价体系、方法的改革和完善。笔者在进行论文研究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文献法、比较法以及案例法来对国际文凭项目的学生评价来进行研究。本论文由五部分组成。第一章的内容是绪论部分,这一章的内容阐明了选题缘由、研究的目的及意义,梳理了研究思路和框架,整理了现阶段对国际文凭项目和我国高中阶段学生评价的研究现状,最后对本论文研究中运用的主要方法进行阐述。第二章的内容是对国际文凭项目的历史回顾及其课程体系的概括。分别阐述了国际文凭项目的设立目的、发展状况以及课程体系。发展状况是从横向发展和纵向发展两个方面进行研究的。在本章的最后对其课程体系的设置做了轮廓性的研究,包括六组学科课程和叁个核心课程的具体构成。第叁、四章的内容是本论文的主体部分。第叁章节的内容是本论文最核心的部分。这一章节分别从评价目标、过程和方法来研究国际文凭项目的具体实施。评价目标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评价过程包括:试卷的准备、考试、内部评价、分数、成绩公布、反馈,这六个评价的环节构成了一个环形的评价过程。评价方法是由内部评价法和外部评价法组成。其中内部评价法是通过案例法研究了各种具体方法的操作流程;由于外部评价法就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考试,但是又不同于我国的考试,所以在这一部分也是运用案例法从具体学科的考试情况来做研究。在本章的最后一部分是对上面内容研究的总结和分析,分别从国际文凭项目学生评价的目标、过程以及方法叁方面入手,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了国际文凭项目的优点和缺点。第四章也是本论文的重点章节,这一章研究了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高中阶段学生评价的现状。新课程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传统的高考制度并没有得到太多的改善。为了体现比较的平行性原则,在研究我国高中阶段的学生评价时,也是从评价目标、过程以及方法叁个方面进行的。在本章节的最后,同样也对我国高中阶段学生评价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得出我国高中阶段学生评价的优点和缺点,为第五章的内容打下了基础。第五章内容是在上述几章内容的研究基础之上进行分析的,提出了我国高中阶段学生评价的七点改革建议。这些许的改革建议也是围绕学生评价的目标、过程以及方法叁个方面提出的。笔者希望通过对国际文凭项目学生评价和我国高中阶段学生评价的比较,能够对我国学生评价的发展和改革有些许的帮助,这也是本论文的研究目的。
金添[3]2008年在《国际文凭项目学生评价研究》文中认为学生评价是教育评价领域中最基本的一个领域,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目前,国际文凭项目在学生评价方面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做法,特别是该项目培养学生的目标实际上正与我国所强调的未来人才培养目标不谋而合。因此,客观、全面、系统、深刻地认识国际文凭项目学生评价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促进我国学生评价改革,保障教育质量。本研究主体分为叁部分:一是国际文凭项目所进行的学生评价实践。本部分是以主要特色学科作为例证,对项目内、外部评价的目标、方法、组织与管理以及内、外部评价如何结合等方面进行详细的描述,主要解决“如何做”的问题。二是国际文凭项目学生评价的性质及理论基础分析。本部分主要是在第一部分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对评价进行深入探查,阐释该项目学生评价所具有的表现性评价、标准参照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的多种性质,并探讨是在哪些理论的影响下具有的这些性质,主要解决“为什么这样做”的问题。叁是国际文凭项目学生评价开展的保障。本部分主要从学校审批与认证、评价技术、人员选择与培训、外部监督与反馈机制等各方面着手,呈现并分析该项目是如何保障学生评价的有序、有效展开的,主要解决“如何保障去做”的问题。最后,本研究根据以上分析结果,提出了国际文凭项目学生评价对我国的若干启示。
参考文献:
[1]. IBDP地理学科评估方式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影响研究[D]. 陈汝轩. 山东师范大学. 2003
[2]. 国际文凭项目学生评价:目标、过程及方法研究[D]. 王静. 上海师范大学. 2013
[3]. 国际文凭项目学生评价研究[D]. 金添. 北京师范大学.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