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己卉
解放军第62医院脊柱关节科 665000
【摘 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针对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300例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假体松动、假体脱位、假体周围承载性骨折、髋内翻畸形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假体松动、假体脱位、假体周围承载性骨折、髋内翻畸形发生的例数明显低于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更能重新恢复到正常工作生活和社交活动中。结论:优质护理可以减少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且在功能恢复方面效果显著。
【关键词】优质护理;髋关节置换;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3-312-02
人工髋关节置换是指在生物相容性和机械性能良好的金属材料制成的一种类似人体骨关节的假体,利用手术方法将人工关节置换到被疾病或损伤所破坏的关节面,其目的是切除病灶,清除疼痛,恢复关节的活动与原有的功能。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恢复与优质护理是密不可分的,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以病人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专业水平。我院将优质护理服务全面贯穿到髋关节置换患者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因股骨头坏死、严重增生性关节炎或创伤性关节炎需行髋关节置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150例,对照组150例,观察组男77例、女73例,年龄50-75岁,平均年龄(61.64±5.33)岁;对照组男73例、女77例,平均年龄(62.65±5.65)岁,对照组和观察组都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两组患者均无糖尿病、中风、肾炎等疾病,两组患者自然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例如:患者入院时给患者介绍病区环境,日常的打针,发药等。观察组给于优质护理,认真落实优质护理服务切入点的需求:实施责任制的整体护理,改革护理工作模式,具体方法如下:
1.2.1术前的翻身训练
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发生假体松动或假体脱位的原因大多是因为体位控制不严或翻身时动作不协调一致,所以术前的翻身训练尤为重要。髋关节术后软组织修复需要6周时间,因此术后严格控制体位是预防脱位的重要措施[1]。所以护士应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良好配合。二人协助翻身时,甲操作者一手扶肩一手扶腰,乙操作者站在床尾托扶患肢。在翻身过程中,甲,乙两人在保持轴线翻身的基础上同时翻转,然后在患者的两腿间放一个厚度适宜的枕头,这样不仅避免了患者下肢的扭转,而且可以防止假体松动或脱位。
1.2.2术前肌力训练
术前护理人员应制定详细的肌力训练,指导患者取平卧位,行下肢肌肉收缩训练、上肢拉力或举重训练。股骨头坏死者,可增加下肢抬高训练及下肢外展及内收训练,来增加肌肉的力量。
1.2.3术后的康复训练
术后的康复训练不仅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而且对于关节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个性化康复教育在髋关节置换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能明显提高疗效[2]。①术后1~3天:本阶段的锻炼目的:基本消除患肢肿胀,患侧大腿、小腿肌肉能够协调用力做出肌肉舒缩活动。此时康复训练以恢复肌肉力量和促进下肢血液流动为目的,防止血栓形成。所以术后第1~3天应将下肢略抬高,以促进下肢血液回流,同时做如下康复练习:A屈伸踝关节:慢慢地将脚尖向上勾起,然后再向远伸使脚面绷直,每隔1小时5~10次,每个动作持续3秒,术后立即开始直到完全康复; B转动踝关节:由内向外转动踝关节,每天3~4次,每次重复5遍;C健侧肢体练习:屈髋、屈膝收缩健侧下肢肌肉,每2小时练习1组,每组30次,每次持续10~15秒。②术后4~7天此期病人从第4天起可以正常进食,体力逐渐恢复,伤口疼痛开始减轻,关节内积血和积液已经引出,引流管已经拔除,患肢肿胀逐渐消退,可以开始进行一些卧位髋关节活动,以恢复肌肉力量、逐渐增加髋关节活动度。此期应避免髋屈曲>90[3]内收超过中线,内旋超过中立位;特别避免屈曲、内收、内旋的联合动作(手术后外侧入路),(侧方和前侧入路)应避免患肢的过度伸展、内收、外旋,特别是伸展、内收、外旋的联合动作。康复锻炼内容:每天3~4次,每次重复以下三种练习方式10遍,屈伸髋、膝关节练习,臀部收缩练习,外展练习。③术后第8~14天本阶段锻炼目标:髋关节主动屈曲达到90°,在助行器的帮助下可自行部分负重行走。康复训练内容:A如何下地:将助行器放在术侧腿旁,向床边移动身体,将术侧腿移到床下,防止术侧髋外旋,健侧腿顺势移到床下,将身体转正,扶助行器站立。B如何坐下: 坐下之前做好准备,需要有靠背和扶手的椅子,加坐垫,倒退,看好位置,双手扶稳,缓缓坐下,屈髋不能超过90°,要坐较高的椅子。C如何站立:从椅子上站起,身体首先挪到椅子旁,患肢放在前面,健侧腿承受大部分体重。D站立练习:开始时感觉头晕,一定有人在身旁协助,直到您有足够力量自行站立,一定要手扶床边和墙上扶手。④术后患者家中需要准备为患者的座椅、坐便器和楼梯上安装可靠的扶手;为患者的座椅准备一个舒适的垫子,有安全的靠背和扶手,备一脚凳方便患肢休息,把马桶升高,洗澡间准备可靠的扶手和椅子,清除家中活动区域内所有可能引起患者摔跤的物品。尽量避免进行深蹲屈髋超过90°。在穿鞋袜时,应该卧床,足置于床上屈体屈髋穿,避免双下肢交叉。建议在术后6周内不要开汽车。术前,术后给于分阶段的肢体功能锻炼知道,进行预防性的健康教育,髋关节脱位的发生率明显减少[4]。
1.3结果
两组患者以假体松动、假体脱位、假体承载性骨折,髋内翻畸形发生的例数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假体松动、假体脱位、假体承载性骨折,髋内翻畸形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1.3.1统计学方法:采用自编软件进行计算。所有数据皆为计数资料,假体松动(脱位)和骨内翻数据采用四格表的χ2检验,承载性骨折数据采用四格表确切概率法进行计算,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3.2结果:护理后,所有指标假体松动(脱位)、髋内翻畸形、承载性骨折,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
1.4讨论
随着股骨劲骨折、股骨粗隆骨折、股骨头坏死,严重增生性关节炎的增多,人工髋关节手术变得越来越频繁,如何预防术后的并发症,如何增加人工髋关节的使用寿命,这就需要我们把优质护理服务贯穿到工作中,使患者真正切切的能体会到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临床研究证明,常规的护理已不能满足髋关节置换患者的需求,优质护理服务能更好的满足患者的需求,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包括:要满足病人基本生活需要,要保证病人的安全,要保持病人躯体的舒适,用优质护理的质量来提升病人与社会的满意度,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假体松动、假体脱位、假体承载性骨折,髋内翻畸形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是由于我们加强了术前的肌力训练及术后对患者的康复训练,真正的做到了优质护理服务落脚点的要求,全面护理好患者,履行护士职责,提高了优质护理工作的含金量,另外,优质护理还可以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拆线时间,疼痛缓解时间,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5]。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服务在髋关节置换中的应用切实可行,能够减少术后翻身操作的并发症及畸形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文杰.刘淑文.32例(36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整体化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4.1.(12).236-238.
[2]迟丽.个性化康复教育在髋关节置换术护理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4.10(26):100-102.
[3]梁慧敏.19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体会[J]2012.6(6). 121-122.
[4]张雪珍.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2011.6(24):3858.
[5]谢素文.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患者的护理应用[J].海南医学.2014.10(25):2961-2962
论文作者:陈己卉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2
标签:关节论文; 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假体论文; 下肢论文; 对照组论文; 畸形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