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框架与相关问题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内部审计论文,框架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迅猛的经济进程让我国众多企业的外部经营形势更趋复杂化,市场风险不断增大,多样化的企业经营违规现象层出不穷,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职能作用越发凸显。占据企业核心地位的内部审计成为企业实现经营整体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而这一保障必须在严峻的经营形势下适时而变,逐步朝着增值型转变,以符合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推动企业经营价值的提升。然而,由于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历史发展的原因,其增值框架并不完善,功能也没有得到足够的发挥,企业内部的审计运行受到了阻碍,加上我国从增值框架角度探究内部审计的研究不够充分,导致企业增值框架下内部审计发展受到制约。故而,深入研究该课题,构建内部审计完善的增值型框架,推动其在企业中的应用具有重大意义。 一、增值型内部审计含义 (一)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定义 所谓的增值是内部审计的目标,也就是提升价值。增值型企业内部审计是指可以实现组织价值提升的内部审计。 在增值型内部审计相关理论界定的历史研究进程里,有着两种定论:一部分研究者认为,增值型内部审计是传统内部审计创新后的产物,是提升的阶段;另一种论断认为,增值型内部审计是脱离传统的全新项目。两种论断虽有不同,却都指出促进组织内部审计在企业治理、风险管控以及企业内部管理上充分发挥作用,实现企业最高价值是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根本目标。 (二)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特点 1.增值型内部审计对审计对象的把握十分准确,注重高端风险,就重避轻杜绝审计资源浪费,不断完善企业内部审计的程序,工作效率高。 2.增值型审计的最终目的就是增加组织的价值,这一宏观定位和组织目标相一致。 3.增值型审计职能具有客观性以及相对独立性。其客观性体现在事项的整个过程,从审计之前的咨询,到审计过程中的管控,直至审计审查与结束后的评价都体现了对每一审计环节的重视。而每一环节增值型审计的职能又相对独立发挥作用,这体现了两种特性的有效融合。 4.增值型内部审计具有广阔的涉及范畴。增值型内部审计的范畴是基于传统审计范畴之上,并将拓展领域发展到了风险管控、企业内控以及企业治理等方面。但凡可以提升组织价值的咨询项目一经确认,企业内部审计都倾力推动,并将部分审计服务内容外包,以低成本促进业务进行,进而节约资金,提升组织的价值。 5.增值型内部审计的营销特色。营销特色是增值型企业内部审计的显著特点。首先,宣传内部审计能激发企业不同层面对其深入了解,体会到内审的优势,更加支持内审、需要内审;其次,营销可促使内部审计方案成为相关部门自审的指导依据;再者,从实务角度展示了增值型内审的优势;最后,为内审的相关培训提供了实质性内容。 6.增值型内部审计对审计部门和人员具有激励作用。在内审中企业相关部门和人员也被带动到企业治理的过程中,形成了广泛参与审计的氛围。激发了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更热衷于挖掘审计工作的新蹊径,不断给企业创造价值,并从创造中获得企业管理层和其他部门的赞许与肯定。 综上所述,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核心是:“提升组织价值”;内审的基础是:科学的内审治理构架以及特殊资源;内审方式是:激发组织员工广泛参与,持续创新和完善服务。此外,还提升内审服务质量来保障市场竞争中的企业百战不殆。 (三)增值型内部审计的价值实现 1.以测评企业内部管控成效促使价值实现。增值型内审会全面测评企业内控的每个环节,查找相对不坚固的那一环,深入剖析缺陷产生的缘由,评估其影响,针对问题找出对策,监督整改达到应有的内控成效。同出于组织内部的增值型内部审计与内部管控之间密切相关,二者之间存在互动,且都为了降低企业内部的危机服务,有着同一服务对象和目标。作为内控的主要构成部分,内部审计还是对其实施监察的必要手段和进行独立评估的独立机构。它发挥着引导内控发挥成效的方向发展的作用。具有成效的企业内控可以防御内、外部风险,改进并完善企业发展规划和管理,作为其方法之一的内部审计发挥着监察和督促的职责作用。主要从更正审计执行时发现的谬误以及评估内控成效入手,逐步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机构,实现审计的价值。 2.以监管企业风险节点规避风险损失。增值型内审针对企业将面临的风险节点进行监管,梳理内部风险管控体系,查找其漏洞,抓住风险产生的要素,积极应对制定预防方案,实施风险预判定和防范效果评估,以此来避免生产经营过程中风险带来的重大损失。在规避风险的过程里内部审计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条不紊的内审程序和完善的审计框架能客观、充分地对风险实现有效评价,并可实现及时的反馈,能够迅速查到风险点源头加以彻底排除。 3.以改善企业治理手段推动组织价值提升。内审已经广泛融入企业治理的整体构架内,它的服务范畴扩大到企业的基层和管理层面,已经成为了主要的治理手段。内审和企业治理二者相辅相成,在企业治理推动下,内审制度环境下能全面保障企业增值的价值,而企业治理的成效以及健全体系都不能脱离内审机制。这种互相的促进与融合,对提升企业价值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增值型内部审计分析框架 基于增值框架体系,在企业内部全面展开审计工作提升企业价值,并可在这种提升过程中深入挖掘问题,不断完善这一多维构架。按照构架内的不同维度,特分析如下。 (一)内部宙计的整体环境 审计的整体环境是内审的前提要素,它决定了增值型框架中另外几个维度的发展,对企业内审方式、审计流程和途径选择等方面有着直接的影响。站在环境范畴和具体层次角度上看,内部审计的整体环境由三个方面组成:第一层面是小环境,小环境是企业内审机构内的环境;第二层面是中观环境,是内审机构和各职能部门间的环境;第三层面是外部环境,也就是企业之外的审计大环境。这三个方面不断变化的环境互相关联,共同对企业内部审计形成影响,针对整体环境提前预判和评估,就能规避环境带来的风险,提前做好防范,创设企业内部审计稳定的环境。 (二)内审的具体目标 内审的具体目标就是其存留于企业内部的目的,内部审计的具体目标引导审计行为,为其订立了原则,树立了价值观,坚定了审计的信念。企业内审框架制定者对审计监督的需求以及我国社会层面整体内部审计的向前发展都决定了具体审计目标的确立,内部审计已经作为企业内部审计的核心内容被重视,在企业中审计最终目标能否实现,成为了唯一能够判断审计工作有没有获得成功的标准。其目标有两层涵义:(1)保值目标:针对企业的企业治理进程、风险管控、企业内控单方面开展的绩效评估;(2)增值目标:向企业汇报审计评估的最终成果,协助企业实现价值的创造性提升。 两个目标层面,基础是保障,增值是保值目标的更进一层。所以,前者是审计工作的层次目标,增值才是审计工作追求的最终目标。从总体上来看,以基础层次目标到最终目标,都展现了企业内审机构服务理念由被动到主动的变化,企业内审正逐步向组织的不同层面拓展。为了实现最终的审计目标就要坚持增值导向,积极抓住有利的时机不断完善企业运营与内部治理进程,来显现内审的增值功效和为企业发展做出的功绩。所以,两层目标有着密切的关联,不能够忽视任何一个,要脚踏实地以保值为基础,来实现企业的增值,这样就可以不断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两层目标的合理实现,奠定了内审在企业壮大的根基。 内审目标的详细内容有:企业整体战略发展目标、财务信息完整性目标、企业运营成效目标、劳资管理目标、安全目标、遵法守规目标等。 (三)提升价值的形式 企业内部审计的增值型框架研究可让企业掌握价值提高的有效时机,降低成本支出,杜绝一切产生价值损失的风险。以内审来防范的形式是提升价值的根本,企业更能依托内审水平的强化,减少内审费用支出的形式来提升企业价值。从当前来看,企业的内部价值的提升形式有直接和间接两种,其中以审计促进企业增加运营产值,降低成本形成的价值是直接增值,而通过审计监督让企业管理结构更加合理,风险规避更加到位,制度推行更为顺畅,变相帮助企业增加的价值就是间接增值。两种形式均让企业组织体系得以改善,企业的治理能力不断加强,管理层对企业的管控力更加得心应手,进而实现内审的最终目标,让企业获得最大价值。 (四)内审的对象确立 确立内审的具体对象,要以内审具体目标为基础,选择对象必须以实现企业价值的增长为目标。 (五)内部审计工作的特质 内部审计工作性质伴随宗旨的改变而呈现出新的发展特征。目前主要从确认业务的专一型向咨询业务和确认业务并重的方式转型。咨询业务和确认业务并重的应用模式相互之间尚未出现排斥反应,咨询服务与确认服务目标的一致性,导致内部审计时组织总目标存在统一性。考虑到内部审计人员对组织情况、目标、优势的理解更为明晰,在内审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需要以组织和环境的变化需要为基础,提供多种服务方式来确保组织目标的达成。 (六)内审的主要过程 增值型的内部审计一般以风险导向为依据,按照系统化的需要进行审计模式的调整,此种运作模式需要对企业目标、审计过程的具体流程、风险管理环境等进行预先了解,并针对风险项目进行评估,按照初步评估结果进行审计对象的确定和年度审计计划等的制定。当风险管理对象确定之后,可按照项目计划进行风险评估流程的逐步落实,后续的审计则遵循审计计划进行。 (七)内审的多重资源 审计的各部分资源如数据信息、技术、设备、人员、系统软件、沟通交流等,均为增值型审计的内部构成元素。审计人员作为审计成功的技术保证、审计资源核心、资源支持的重要构成,同样也是其他各类元素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审计资源整合和审计优化的过程中,审计人员需要被列为后续教育强化的对象,并在人员结构优化的过程中,以审计的信息化发展需要为前提,进行内部审计各部分信息化建设,其中必须囊括技术、系统软件、设备等部分的创新,数据信息的规范化和信息化数据及处理可作为稳固审计效果的基础,在科学化的处理后作为审计重要的资源支撑。 根据上述分析不难看出,企业内审的具体目标是内审的基本;核心构成是内审的组织体系与涉及的相关范畴,具有继往开来的效能;内审执行的详细内容包括人资审计和技术层面的实务审计,这些均是最基本的内容。而在审计这些具体内容和追求具体目标的过程里,人资的管控是最重要的一环,审计技术实务则是重要工具和手段。从最高层次的目标,到为实现目标的人员和技术实务,内部审计目标、组织机构、职能范围、人力资源及审计技术实务等内容构成实施内部审计增值的分析框架,能充分展示出企业内部审计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增值型内部审计应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我国企业的增值型内部审计应用并不深入,主体的缺失让多数企业增值成为妄谈,这方面应用的不足带来了系列问题。 (一)内审框架体系的不科学配置造成内审依附性 我国众多企业内设置内审框架体系的比率较低,而且与其他部门合署实施审计办公的情况普遍存在。此外,内部审计框架体系的构建并不是企业主动的需求,往往是被动地在政府审计要求下设立的,设立时会有不符合企业自身情况的现象,甚至是形式主义,必然存在一定的缺陷,独立性不强,更无法实现有效的审计监控作用。 (二)增值型内审整体专业水平低下造成内审无作为 我国企业内审机构配置的人员专业水平不高,缺乏会计、审计、经济学、系统和设备等全方面的知识积累,审计经验不足,有的企业更是聘用兼职人员从事审计工作,这一现状导致企业内审的无作为,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三)增值型内审的推动力不足造成内审局限性 如今增值型内审在我国企业内部并没有完全发挥出作用,尤其是在企业内控、风险审计管理、企业治理机制建设等方面涉足较少,企业对内部审计增值型框架体系构建的不重视造成了增值功能大打折扣。此外,企业内不同部门职能的划分让内审存在局限性,无法更深入地进行审计工作,履职情况差,不能全面实施审计监管。加上企业高层对内审在企业发展中推动作用认识的不足,简单地将内审界定在事后的调查和挽回损失上,造成内部审计的作用无法全面发挥,其审查的范畴具有局限性。 四、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思考 针对上述问题企业应着重探讨有效的解决举措,运用理论知识在企业内部务实进行增值型内部审计工作,力求以实践促进增值框架体系的不断完善,最终实现企业价值的增长。 (一)持续保证增值型内部审计独立特性 通过对增值框架中内审机制的全新设置,如向高管层的双汇报,自上而下分级实现企业内部审计的垂直管理和横向推广,发挥每个结点的功能,让审计岗位更趋细化,把内审机构的级别加以提升,审核监督地位得以提高,审核的力度得到增强,以持续保证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独立特性。 (二)细化内审职能提升内审人员专业素养 将增值型内审的职能进一步提升,强化审计人员的相关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整体素养,以培训和业务考核等方式促使他们积累审计知识,拓宽他们的学习范畴,实现知识层面的多元化,不断增强他们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 (三)完善并创新内部审计增值框架体系 以当今世界先进的内部审计框架作为借鉴,在我国企业内部加以推广和应用,不断摸索出适合我国企业审计的健全模式,持续提升增值型内审的功能,在企业内部明确“谋求企业长远发展离不开内部审计”的全面认知,最终通过内部审计目的是帮助组织实现为企业创造价值的目标。互联网技术成为内部审计创新的有益平台,依靠互联网实现增值型内审框架的数据化、网络体系化管理,能够实现更加快速、有效的经营过程审计,促进增值型框架的创新,降低了人员费用和相关成本,提高了企业审计工作的效率。 总之,企业在大力推进增值型内部审计的过程中要明确认识,凭借科学技术让内部审计的增值框架日趋合理,越来越适应企业内部审计的要求,多方面激发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创新能力,提升他们的素质,全面保障独立的审计监督在企业内部顺利进行。标签:内部审计论文; 审计计划论文; 审计质量论文; 会计与审计论文; 审计目标论文; 审计流程论文; 风险价值论文; 组织环境论文; 企业环境论文; 治理理论论文; 审计方法论文; 企业内部环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