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与企业发展的相关性研究_职业道德论文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与企业发展的相关性研究_职业道德论文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与企业发展的相关性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相关性论文,企业发展论文,大学生论文,职业道德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与企业发展

调查发现,在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现代化、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要寻求长远的发展,不仅需要先进的技术、高效的管理和专业人才,企业员工的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也是经营发展的重要条件。企业文化对员工的感染力巨大,什么样的企业文化锻造出什么样的企业内部环境。现代企业竞争的核心不仅是技术竞争,更重要的是文化竞争,而要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就需要职工有良好的、尽职尽责的职业道德。学生思想品质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指导和培养。现在许多企业招聘员工首先关注的不是员工的专业素质,而是员工是否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能否为企业尽忠尽责,有足够的热情和信心为企业发展做奉献。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是企业各项工作的要素基础。

现代高等教育下的毕业生,一般理论知识丰厚,专业技能还有待加强,但不可否认,高校毕业生职业道德更是有待完善。很多企业反映,高校毕业生眼高手低,自由散漫,职业道德素质强差人意,甚至由此而让企业蒙受损失。企业非常希望高校教育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指导,使学生在大学期间就树立良好的职业观、道德观。

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职业道德教育,既有利于大学生在毕业后就业掌握更多的主动权,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也有利于为企业建立良好的文化环境奠定基础,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储备高素质的人才资源。高校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可以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的竞争环境。

二、现阶段高校职业道德教育的问题

1.课程设置方面

现阶段的大学教育,比较注重的是学历教育,即注重理论指导和专业知识培养,而未对学生将来的职业问题全面考虑,忽视了学生的职业锻炼,缺乏必要的学生从业道德和素质的训练。指导学生如何择业和就业的课程大多为选修课,而且在教学中重视求职的知识和技巧的教授,而对各个专业和不同职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品质指导则很少。即使在有些学校设置了职业道德这门课程,课堂教学中,也存在问题,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社会现实,未能针对现今严峻的就业形势、就业压力和最新的就业政策指导学生准确定位,也没有向学生提出职业道德的必要性。这样就导致很多学生对这门课程不重视,翘课或者在课上做其他事情,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和学校的学习资源。

现在在读大学生对将来就业的认识来源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是来自外部社会家庭环境等客观方面的影响;二是自己对社会的主观认识和感性判断。无论是哪一方面,这种认识都是缺乏准确性的。这造成了很多学生认为只要自己专业能力过关,就能找到合适的岗位,无所谓职业道德的错误认识,并引发大学生中的各种思想道德素质修养问题。尽管今年来,按教育部规定,高效普遍设立就业指导中心,帮助学生解决就业问题。但是就业指导中心存在很多局限,其受众主要是即将毕业的学生,指导的内容主要局限在政策宣传、求职技巧方面。然而,职业道德观念的形成则自学生对本专业职位有了初步的认识时就已经开始了,毕业时再进行教育,时间上并不合适。学校专业指导内容过于狭窄,造成高校教育的非教养化,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缺少机会进行职业道德提升。

2.师资的职业道德影响

作为大学教师,最重要的是言传身教,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感染学生。大学阶段老师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素质深刻影响着学生的职业道德认知和标准。一个敬业的老师,会使学生产生敬意而效仿,将来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敬业。反之亦然。

现在大学教师的敬业精神和道德水平总体来说是值得肯定的。许多老师兢兢业业,教书育人。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现阶段大学管理存在不合理之处,大学老师绩效评比不仅看重平时上课水平,更看重老师的研究工作成果和论文发表情况。这就导致少数教师将过多的精力和时间用于研究工作,甚至将研究作为升职的“跳板”,教学热情不高,对学生热情度冷淡,上课懈怠。这样很容易使学生形成关于职业道德的错误认识,将来进入社会,在自己的岗位上也会懈怠消极。

3.高校对学生心态把握不清

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西方文化的入侵也带来一系列消极因素。价值观多样化,在大学生中的表现就是金钱至上、盲目从众、见利忘义。市场经济下,学生个性化和面对的选择多元化,个人本位意识觉醒。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使社会上出现道德失范,关系人脉至上、“拼爹”“炫富”等社会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冲击着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影响着大学生的道德判断。此外,有些用人单位的管理不合理,用人制度不够完善、缺乏相应的员工激励制度,大学生在岗位上难以实现自身价值,形成消极颓废的职业道德观念。

在这种情况下,高校职业道德教育就不能仅仅停留在为学生灌输职业思想方面,而是找到症结所在,针对社会上的道德失范问题,做出分析,指导学生重建对社会、企业的认识。然而在这方面,高校的职业道德教育所做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传统的教育形式重说教、轻实际,难以纠正现代大学生某些错误的道德观念。

三、完善高校职业道德教育,促进企业发展

将职业道德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点,完善高校职业道德和素质品质的教育,实现企业需求与高校教育的完美对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为社会的长远进步夯实根基,这是高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点,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高校、企业的共同努力。

1.高校完善教育内容

高校在大学教育中,必须重视学生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培养,从以下方面完善职业道德教育。诚信教育:高校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符合学生人生发展要求,也满足了时代背景下企业发展的要求。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栋梁,其诚信不仅关乎未来的前途,而且与国家的兴旺发达、社会的进步息息相关。所以,高校有必要努力探讨加强学生诚信意识的措施,培养守信的新一代经营管理人才。组织纪律教育: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在许多大学生集体观念薄弱,在遵守制度、组织观念方面明显不足。高校教育需要在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重视集体观念的培养,强化组织纪律观念,引导学生遵纪守法,形成良好习惯。合作精神教育:现代企业经营管理需要更多的是合作,需要成员的相互配合。这就需要员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否则,即使个人才华再高,也无法发挥协同作用。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素质也是高校职业道德教育重点。高校教育应引导学生提高团队协调合作意识,实现工作中的双赢。

2.高校与企业实现职业道德要求和教育的对接

高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人才,所以,满足社会需要是高校教育的主要目标。企业明确提出大学生职业道德的要求,有利于为高校职业道德教育提供方向。高校有责任针对不同企业、不同职业的道德要求做好调研,有针对性地提升不同专业学生的道德素质。这样,在企业和高校的共同努力下,高校与企业就实现了职业道德要求和教育的对接。

另外,职业道德习惯需要在职业实践中领悟、学习。所以,职业实践是高校职业道德教育培养的根本。学生通过实习调研等职业实践开始养成乐业、守业、敬业的优秀品质,有利于大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逐渐明确自己将来从事职业需要遵循的道德规范,依据职业需要完善自己,履行应尽义务,将外在的职业道德标准内化为自我的道德要求。在实践中,发觉自己将来从事职业的更深层次的道德内涵,为将来适应职业要求打下良好的基础。

3.多管齐下,学校、社会、企业合作

职业道德作为道德品质的一个方面,其培养和提升只有学校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社会,家庭,企业的合作。学校的任务在于明确企业的需求,依据需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以此为基础,把好优秀毕业生就业推荐关,完善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整合管理机制,并且建立长期跟踪机制。在对毕业生职业道德跟踪调查中,加深对就业市场的了解,及时调整教育内容。

用人单位应该从实际出发进行人才招聘,否则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社会需要为大学生建立平等竞争、公平就业的环境,杜绝道德缺失事件的发生。总而言之,只有多管齐下,家庭、学校、社会、企业各方面共同努力,才能为学生营造出文明诚信和谐的环境。这样,在客观环境的督促和主观努力下,大学生道德教育才能取得应有成效。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教育应加强对学生诚实守信、组织纪律观念、合作精神等品质的培养,提升大学生整体职业道德水平,与企业的人才需求与人才接纳实现对接,为企业的竞争发展配置最宝贵的资源。

标签:;  ;  ;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与企业发展的相关性研究_职业道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