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成为中国造船厂的理论分析_拉美国家论文

“拉美成为中国后院论”辨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拉美论文,后院论文,成为中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高层近期频繁出访拉美后,美国国内出现了“拉美成为中国后院”的论调,并很快成为国际媒体炒作的热点话题和世人关注的焦点之一。拉美真的正在成为中国的“后院”吗?美国对中拉关系的前景为何如此担忧?中国真的有意或有能力挑战美国在西半球的主导权吗?中美两个大国应该如何在拉美和平相处?这些不仅是中美两国面临的新课题和新挑战,也是中美、中拉关系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继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2008年11月访问哥斯达黎加、古巴、秘鲁三国并参加利马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后,2009年2月8-23日,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问了墨西哥、牙买加、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巴西五国。与此同时,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又出访阿根廷、厄瓜多尔、巴巴多斯和巴哈马等四国。中国高层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相继访问拉美,且足迹遍及北美洲、中美洲、加勒比和南美洲,不仅在整个拉美地区掀起了新一波“中国热”,也引起了美国各界的高度关注。美国不仅媒体对中国高层密集出访拉美进行大量的跟踪与分析报道,一些知名智库和学术机构也举行相关研讨会,国会则几乎同时举行了美拉关系听证会,有学者撰文惊呼“拉美正在成为中国的后院”。

“拉美成为中国后院论”出笼的标志是,2009年2月8日美国麦克拉奇报业集团驻华记者蒂姆·约翰逊题为《中国在拉美的影响力》一文的发表。该文指出,继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拉美后,中国中央军委副主席徐才厚、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也访问了拉美。美国若要赶上中国这种高层访问拉美的频率,需要在4个月内向拉美派出总统奥巴马、副总统拜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伦和国务卿希拉里,这似乎不太可能。显然,当美国正专注于世界其他地方时,中国在对拉美投以前所未有的关注,不仅派出多位高官访问拉美,承诺加大对拉美的投资,并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国。因此,如果说拉美曾被视作美国的“后院”的话,那么“它正在成为中国的‘后院’”。①

此论调出笼后不胫而走,立即得到美国不少主流媒体的回应。美国《华盛顿时报》网站2月16日载文称,中国领导人频繁出访拉美,展开魅力攻势,意在寻求增强与拉美的贸易关系,确保来自拉美的石油、铜和大豆等商品的长期供应,缓解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展示中国在美国“后院”不断扩大的影响力。该文告诫,“中国进入拉美会加速美洲的多极化进程,会损害美国的利益。若拉美大国与中国、俄罗斯、伊朗等美洲以外的力量结成联盟,将不可避免地削弱美国在美洲的影响力。”②

“拉美成为中国后院论”具有几个鲜明的特点:首先,它是盛行于2004-2005年“中国威胁美国后院论”③的翻版与升级。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加强了与拉美国家的关系。2004年3月和5月,中国相继成为拉美议会观察员和“美洲国家组织”常任观察员,9月中国应联合国之邀向海地派遣130人“特警”部队加入联合国驻海地维和部队,11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应邀出访拉美四国(巴西、阿根廷、智利、古巴)并参加在智利举行的APEC非正式领导人会议。美国舆论、右翼保守势力和军工集团对中国在拉美的这一系列活动高度关注与警觉,趁机抛出所谓的“中国威胁美国后院论”,认为中国趁美国忙于反恐之机大举渗透拉美地区,直接进逼美国“后院”,影响美国在西半球的利益。2005年,随着中国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出访拉美,9月胡锦涛主席访问墨西哥,美国各界对中国与拉美关系的“急剧升温”更表担忧与警觉,不仅“密切关注这个亚洲经济强国走进它的后院”,④而且警告“拉美正在变成中国在全球寻找能源的重要目标”。⑤不过随着2006-2007年中拉高层交往频率有所降低,“中国威胁美国后院论”在美国一度稍有收敛。但近期中国高层频繁出访拉美,再次引起了美国各界的高度关注与警觉,并抛出了“拉美成为中国后院论”。

其次,此论调推出的背景非同寻常。当前正值美国深陷“两场战争”(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和“两场危机”(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之中,美国的超强实力受到严重削弱,深恐自身实力的下降会影响对西半球的控制力。美国一方面不愿看到中国在拉美影响力无限制地发展,并踩到自己的“红线”,另一方面美面对当前严重的全球危机,在许多地区和全球性问题上又不得不借助中国之力,因而怀着复杂的心情看待中拉关系的发展,揣测自己在拉美的主导权可能受到挑战,便以此种方式向中国提出“警告”。

其三,“拉美成为中国后院论”关注的领域与担忧的重点有了明显的扩展。此论调反映出美国不仅仍然担忧中拉能源合作、粮食合作、军事合作,还担心中拉战略合作,猜疑拉美与中国、俄罗斯和伊朗等可能结成盟友来对付自己。当然最大的担心则是害怕随着中国在拉美地区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拉美逐渐转向中国,最终“后院”“易主换人”。

其四,像“中国威胁美国后院论”一样,此论调构成美国“中国威胁论”的有机组成部分。正在崛起的中国与守成的美国之间存在着一些难以克服的结构性矛盾,美国国内的“中国威胁论”不仅一直未曾销声匿迹,而且颇有市场,并不断升级,有时表现得相当激烈。当美欧等发达国家进入衰退、经济危机阴霾笼罩世界之际,中国仍有信心保证2009年GDP增长8%,崛起态势似乎仍然不可逆转,美国新一轮“中国威胁论”也就随之重新高涨。近来中国加强对拉美市场的拓展,加强与拉美国家的经贸合作,而拉美国家也热切期待加强与中国的关系,尤其令美国的“中国威胁论”者寝食难安。“拉美成为中国后院论”唱出了美国部分媒体、右翼力量的“忧思”。

诚然,“拉美成为中国后院论”既有美国部分人的主观臆测因素,也有现实客观因素,并非完全是“无病呻吟”,更非“无关痛痒”。

首先,拉美国家近年不断调整与改革,积极探讨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左倾化”、一体化和“脱美化”趋势增强。理论上,拉美一些国家正在试图抛弃或扬弃新自由主义,探讨不同于资本主义也不同于共产主义的“21世纪社会主义”,主张以参与制民主代替代议制民主,加强国家对国民经济的控制与干预,建立没有特权、没有贫穷、具有包容力的社会。政治上,拉美左倾化趋势不断增强,政治生态进一步“左转”。目前拉美左翼或中左翼政权已达15个,巴西、委内瑞拉等国地方政府也主要掌控在左派力量手中,左派已成为拉美政坛的主导力量。经济上,拉美不少国家以“宏观经济稳定,持续稳健增长”为政策目标,鼓励出口,大力引进外资,加强社会投入,采取保证宏观经济健康运行的政策,使拉美经济保持了五年的持续强劲增长,GDP达到4万亿美元以上,整体实力明显增强,不仅成为全球能源、矿产资源的重要供给地,在国际初级产品市场尤其粮食市场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外交上,拉美国家明显增强联合、团结的意识,大力推进地区一体化,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国际地位明显上升。近年,拉美国家相继建立了“南美洲国家联盟”、“南方石油公司”、“南方银行”和“南方电视台”等一体化机构,极大地拓宽了一体化思路和内涵,也极大地提升了拉美的国际地位。“拉美更加自信自己有能力在西半球事务中发挥重大作用”,⑥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也不断增强。巴西、阿根廷和墨西哥已分别跻身“金砖四国”和“钻石11国”;巴西和墨西哥已进入“8+5”机制;巴西、墨西哥和阿根廷参加20国金融峰会。它们在倡导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推动重建世界贸易新秩序、应对能源安全、气候变化和粮食危机等问题上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重视。

其次,近年美国忙于应对反恐、伊战、巴以危机以及国内问题,导致其客观上对拉美的关注有所下降,对拉美的影响力明显下降。从历史视角看,美国多届政府对拉美地区相当重视,从20世纪初罗斯福总统的“睦邻政策”,到1960年代肯尼迪总统提出的“争取进步联盟”,再到1990年代克林顿推动建立的“北美自由贸易区”和“美洲首脑峰会”机制,这一系列举措无疑拉近了美拉关系的距离。但布什政府执政的8年里,其拉美政策经历了一个“虎头蛇尾”的过程。尽管刚上台时,布什信誓旦旦地要将拉美提高到“与加拿大、英国盟友”相同的地位,但一场“9·11”恐怖主义袭击让美全球战略目标迅速转向反恐、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无暇顾及“后院”,拉美地区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应声而落,美拉关系逐渐疏远。从客观上看,美国近年来不仅减少了对拉美地区的关注,而且对拉美地区发生的重大变化“未能察觉”,或知之甚少。正如美国学者所言:“无论美国是否意识到,事实上,拉美不同区域正在同时朝着明显不同的方向前进。”⑦布什在第二任内虽对拉美政策有所调整,加强了对拉美的关注与援助,其访问拉美的次数、出席美洲峰会的次数,均创历史之最,美国对拉美经济援助也翻了一倍,与墨、智、中美洲和哥伦比亚等多国签署了自贸协定,甚至提出了“美国与拉美迈向繁荣的倡议”,但这一切好似雨后送伞,作用有限;同时,美国仍我行我素地打着“民主”、“人权”、“反恐”和“缉毒”等旗号粗暴干涉拉美国家内政,导致与拉美激进左翼执政的国家(如委内瑞拉、玻利维亚等)关系一度急剧恶化;再加上美拉在移民、反恐、缉毒、能源、美洲自贸区等问题上还存在着结构性矛盾,因此美拉关系明显倒退。2006年拉美晴雨表调查机构进行的一次民调显示,布什总统被列入西半球最不受欢迎的领导人之列。2007年BBB的一次民意调查中,64%的阿根廷人、57%的巴西人、53%的墨西哥人和51%的智利人对美国持负面看法。⑧从最近情形看,日益蔓延的全球金融危机也对美拉关系造成一定冲击,拉美大多数国家对引发这场危机的美国进行了指责与批评。这场危机对美国在拉美积极倡导并推销的自由市场模式也是一个重大的打击。

再次,随着中拉经济互补性增强,双方战略合作意愿上升,中拉关系的发展进入“快车道”,引起世人的格外关注。客观上,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对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的需求大幅增加,中国企业开始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大对拉美市场的拓展;而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拉美国家也积极利用比较优势,努力开拓庞大的中国市场,实现出口多元化,并对中国巨大的投资潜力抱有很大的期待。主观上,随着全球化迅猛推进,国际体系变革加快,尤其面对迅速蔓延的金融危机,中拉之间战略需要明显上升,合作意愿进一步增强。拉美国家普遍将中国视为其促进和保持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实现经贸多元化的重要合作伙伴,均从战略高度更加重视与华关系,希望搭乘“中国快车”。中国历届领导人也高度重视拉美地区,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指出:“中国一贯从战略高度重视发展同拉美的友好合作……希望和拉美成为可信赖的全天候朋友、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不同文明积极对话的典范。”⑨正是由于中拉双方领导人能够从战略高度重视双边关系,因此近年中拉关系不仅发展顺利,而且速度加快,合作内涵也不断充实。政治上,高层互访频繁,互信有所增强。经贸上,互利互惠合作增多,尤其贸易突飞猛进。继2007年中拉贸易额突破千亿美元大关后,2008年双边贸易达到1400亿美元。近年中拉贸易以年均30%以上速度增长,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国。当然中拉合作的基础仍较单薄,经贸结构与技术档位较为类似,因此贸易摩擦时有发生。

最后,伴随拉美经济实力增强,拉美能源资源地位凸显,尤其俄美全球竞争加剧,拉美遂成为世界各大力量的“新竞技场”。除了美国竭力稳住“后院”、维护西半球主导权外,俄罗斯近年为反制美国的战略挤压,竭力“重返”拉美。政治上,俄派遣高官频访拉美。近两年俄总统梅德韦杰夫、总理普京、副总理谢钦均访问过拉美,并与拉美国家签署了一系列加强经济与科技合作的协议。经贸上,俄积极拓展与拉美经贸联系。近年俄拉双边贸易额年增30%,2008年约达150亿美元。双方还加强在能源、金融、航空、科技等领域合作,军事上则加强武器销售与合作。2007年俄与委内瑞拉签署了价值30亿美元的军售合同。2009年4月俄两架“图-160远程轰炸机”、11月俄北方舰队的“彼得大帝”号核动力导弹巡洋舰相继访问委内瑞拉,成为冷战结束后俄战略轰炸机和核动力舰在西半球的“处女之行”。普京总理还表示,俄应当恢复在古巴的地位。“古巴已成为俄在拉美发动外交攻势的起点”。⑩同时,欧盟利用传统优势,通过经贸手段深化与拉美的关系。作为拉美第二大投资方、援助方和主要贸易伙伴,欧盟近年加大援助拉美力度,援助金额年均5亿欧元,2006年欧拉贸易额突破1400亿欧元。欧盟通过欧拉首脑会议和自由贸易协定机制来夯实与拉美国家伙伴关系,还推出“2007-2013年对拉美合作计划”,合作及援助金额高达27亿欧元。日本也不甘落后,通过经济援助与金融合作加强与拉美国家的关系。2006年日拉贸易额达510亿美元,日对拉援助占其外援总额的17%。日本还与巴西、墨西哥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与智利签署了自贸协定。印度近年也大力拓展与拉美大国的关系,至今印度与巴西和南非举行了两届首脑峰会,并与巴西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与墨西哥建立了“特殊伙伴关系”,与委内瑞拉建立了“长期联盟”。伊朗近年也加强了与拉美左翼国家打交道的力度。2009年6月,伊朗副总统哈希米访问了巴拉圭、委内瑞拉、玻利维亚和厄瓜多尔四国,签署了若干经济、科技、文化、核能等合作协议。可见,随着拉美战略地位的相对提升,世界主要力量的相继进入,拉美地缘政治格局呈现多种力量交汇的复杂局面。

正是由于拉美地区近年在政治、经济和外交诸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拉关系的急剧升温,世界主要力量加大对拉美地区的关注与投入,使得在拉美拥有重大安全、经济和政治利益的美国忧心忡忡。新上台的奥巴马政府为扭转美拉关系停滞不前甚至有所倒退的局面,不得不调整对拉美的政策。2009年2月4日,美国众议院国际关系委员会专门举行“2009年以后的美国对拉丁美洲政策”听证会,就美国现有的拉美政策进行了评估,并得出如下结论:布什8年任内,因忙于反恐、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中东问题,减少了对发生重大变化的拉美的关注与投入,导致美拉关系停滞和倒退;奥巴马政府应重新制定并执行一种有效的、可持续的拉美政策,其指导原则是“凡是对美洲人民有利的事,就是对美国人民有利的事”,目标是与拉美建立一种“充满希望、相互理解、富有成效、长期持久的”重要伙伴关系。具体政策措施一是制定经济合作计划、增加经援,保持拉美宏观经济稳定;二是扩大贸易和加快经济一体化,促进拉美经济发展;三是增加投资,推动拉美国家开发可持续、可再生能源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四是加强人权、法制、减贫、缉毒和打击有组织跨国犯罪,维护拉美地区安全;五是把巴西、墨西哥、智利、哥伦比亚、阿根廷、秘鲁和委内瑞拉作为美对拉美政策的七个外交支点。总之,美应加强对拉美的贸易、援助、投资和军事合作,与拉美建立密不可分的有效合作机制,抵制中国和俄罗斯等新兴大国取代美国在拉美主导权的意图。毋庸置疑,此次听证会的证词将为奥巴马政府制定拉美政策提供重要的决策参考。埃利奥特·L·恩格尔主席在听证会开场白中就称“今天你们的证词将对新一届国会西半球事务委员会制定工作日程至关重要”。(11)显然,“拉美成为中国后院论”的出笼也是要为这种政策的调整寻找理论依据,制造舆论氛围。

当前美国盛行的“拉美成为中国后院论”,反映出美国各界对近年迅速升温的中拉关系的高度关注和忧思,也反映出其对中国可能取代美国成为拉美地区主导力量的深度恐惧。所谓“拉美成为中国后院论”猛一看似乎有一定道理,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它只是部分美国人的片面臆测,完全经不起推敲。

就中国而言,从主观上来说,中国无意也从来不会将拉美当作自己的“后院”来经营。因为中国从来没有什么“战略后院”,历来的外交方针都是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对待拉美国家向来就是平等相待、相互尊重、互利双赢。正如2008年11月5日中国政府发表的首份《中国政府对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政策文件》所指出的那样,“中国政府从战略高度看待对拉美关系,致力于同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国家建立和发展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中国对拉美政策总体有三大目标:一是互尊互信、扩大共识;二是互利共赢、深化合作;三是互鉴共进、密切交流。(12)显然,这些政策目标与中国发展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目标并无二致,更何况这种政策目标是公开的、透明的。

从客观上来说,中拉关系不仅历史短、起点低,而且基础相当薄弱,只是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且主要集中于经贸领域。虽然近年中拉双边贸易额以两位数的速度递增,但与双方的经济规模与贸易规模仍不相称。2007年中拉贸易额只占中国外贸总额2.1738万亿美元的4.7%,占拉美外贸总额1.5万亿美元的6.8%。2008年1-10月中国与拉美贸易额虽然达到1241亿美元,但远比不上中国与一些单个国家的贸易额,如:中国与美国、日本、韩国贸易额分别达到2813亿美元、2058亿美元和1623亿美元。(13)同时,拉美是地球上距离中国最远的地区,中国与拉美相距上万公里,还未实现完全意义上的直航,太平洋天堑仍是阻碍双方交往的障碍。此外,中国还与12个拉美国家尚未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

从机制来看,中国虽然与拉美不少国家分别建立了外长级磋商机制或经济混合委员会,但尚未有“美日安全同盟”这样的军事同盟,没有北美自由贸易区那样的经济共同体,也没有“美洲峰会”、欧美峰会和八国集团峰会那样的定期沟通机制,甚至缺乏“中非峰会”或中非论坛这样的高级战略对话平台。最重要的是,中国与拉美国家的交往是正常的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中拉合作与携手并不针对任何第三方,更不会对任何第三方构成威胁。

从拉美方面来说,“向东看”、“搭乘中国快车”也是拉美主要国家的重要政策选择。中拉关系的迅速升温是在中国和平崛起的大背景下,在双方实施改革开放战略的前提下相互需求发展的产物,而非中国的一厢情愿。应该说,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提升,中国企业不断走进拉美市场,中国价廉物美产品纷纷进入大多数拉美家庭,拉美人对中国的看法开始发生深刻变化。中国不再是太平洋彼岸遥不可及的落后国家,而是近在眼前、可与发达国家比肩的现代国家;中国不再闭关自守、软弱无能,而是积极融入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产品不再是“粗制滥造”,而是“一流质量三流价格”;中国对拉美的意义不再是无足轻重,而是推动拉美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不再是平庸之辈,而是可资学习、可资借鉴的发展“模式”。近年多次民调显示,拉美民众对中国的认知度已与美、日、法、西等发达国家处于同一级别。尤其面对当前全球化和金融危机的迅猛冲击,为避免边缘化和衰退的厄运,拉美国家积极探索新的发展道路,普遍将发展与亚太尤其与中国的关系提高到战略高度。巴西总统卢拉多次强调“要发现中国的价值”,并制定“中国议程”;墨西哥卡尔德龙总统成立亚太事务工作小组,制定新的亚太政策;智利帕切莱特政府专门制定“中国计划”,还成立“2010年上海世博会”筹划小组。拉美国家要求加强双方高层交往、拓展经贸、增加投资、加快直航、加强文化学术交流的愿望十分强烈。正因如此,中拉关系的发展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动力与活力。

从美国方面来说,拉美对美国的战略意义非同寻常,而美国对拉美的影响力也无与伦比。从地缘政治来说,美国和拉美共生共处于西半球,可谓“唇齿相依”,美国在拉美拥有独一无二的地缘政治优势。从历史视角看,美国对拉美地区的关注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初的门罗宣言,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崛起为世界头号经济大国时,它就确立了在西半球的主导地位。从影响力来看,美国不仅是拉美最重要的安全盟友,还是拉美最大的贸易伙伴国、最大债权人、最大技术来源地,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美国对西半球的影响力无任何国家能撼动,更无可替代。例如1996-2006年美国与拉美的商品贸易增长了139%,相比之下其与亚洲和欧盟的贸易只增长了96%和95%。(14)从美拉关系的现实来看,出于自身安全与政治经济利益的考虑,绝大多数拉美国家一直也将发展并巩固与美国的关系置于其对外战略的首位,因此美拉关系可以说是一种爱恨情仇并存、利益相互交织、彼此难解难分的特殊关系,再坏也坏不到哪儿去。

从中美视角看,尽管中美对拉美发展模式、政治制度、经济政策等问题存在着分歧,在发展与古巴和委内瑞拉等拉美激进左翼国家关系上采取不同政策,但双方也有不少共同利益。一是中美都希望拉美政治局势稳定,选举制度顺利推进,政策保持连续性。“民主”与“自由”长期以来是美国对拉美政策的重要支柱,美国多届政府都将民主作为与拉美国家打交道的出发点,而中国也希望拉美国家在推进民主化进程中,保持政治与社会局势稳定,能顺利地探索自身的发展道路。显而易见,只有拉美保持政治局势稳定和政策的连续性,美国在拉美的广泛而重大的利益才能得到保障,免遭重大的损害和冲击,中国才能够与拉美国家发展正常、稳定和可持续的关系。二是美中均希望拉美社会发展,经济持续增长,社会贫困化现象逐渐消除,创造更多的贸易机会和投资空间。长期以来,美国不仅是拉动世界也是拉动拉美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而近年来随着中国大量进口拉美原材料、能源、粮食等,中国也晋升为拉动拉美经济较快增长的另一引擎。尤其是中国在拉美的投资、参与当地的经济建设,极大地推动了拉美的经济社会发展。甚至连美国学者(罗伊特教授)也承认“中国正在提供美国之外的另外一种重要选择”,中国参加拉美基础设施建设,“尽管是出于利己目的,但是结果将有利于提高拉美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竞争力”。因此,“美国应该将中国日益介入西半球视为一个机会”。三是在能源问题上,美中都希望拉美能源市场能够稳定,都希望自己的能源利益能够得到保障。委内瑞拉是美第四大石油供应地,美非常在意与委的能源合作。而中国近年来也加强了与委内瑞拉的能源合作,并希望扩大在委投资、增加石油进口。中国扩大对委投资旨在帮助委提高石油生产能力,并不愿影响美在委的石油利益。更何况,中国从委进口的石油只占委石油出口的3%左右,根本无法与美国高达68%的份额相比。多年事实证明,中国与拉美能源合作不仅有利于拉美能源市场稳定运行和发展,有利于稳定国际石油市场,还有利于保障包括美在内的全球石油消费国的利益。四是在军事问题上,美中均希望拉美国家之间不要搞军事对抗,避免发生地区冲突,保持地区和平与稳定。

尽管“拉美成为中国后院论”反映出美国各界对中拉关系未来走向及中国可能挑战美国在拉美地区主导权的担忧与警觉,但毋庸置疑,美国与中国在拉美问题上有着不少的共识,并存在着一些共同利益。因此,中美应加强沟通,聚集共识,谋求合作,实现中美拉“三赢”。

第一,中美双方应充分利用并扩大“拉美议题战略对话机制”。自2006年起美国将拉美议题开始列入中美战略对话机制之中,4月正式启动美国国务院与中国外交部就拉美议题进行部长级战略对话机制。到2008年10月中美双方已进行了三次这样的对话。事实证明,这种对话颇有成效。正如美负责西半球事务的助理国务卿托马斯·香龙所言,通过对话,美方认识到中国在拉美影响的扩大对美并不是威胁,中国加强与拉美国家关系不仅有客观需要,还有利于推动拉美社会经济发展;通过对话,中美可以了解彼此在拉美地区的关切,了解拉美地区发生的变化,有利于推动双方在拉美地区的合作。因此,除两国外交部门之间的对话磋商机制外,中美还应逐渐建立经济、贸易、能源、金融等部门之间的不定期交流与对话,建立多渠道、多层级的对话机制,广泛探讨双方合作的领域与方式。

第二,探讨建立不定期的“中美拉三方会谈机制”。尽管中国与美国之间展开的有关拉美议题的对话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毕竟讨论的对象是第三方——拉丁美洲,更何况中美之间的这种对话已经让不少拉美国家生疑并忧虑,因此,可考虑建立由中国、美国和拉美三方代表参加的“中美拉三方会谈机制”,就各自的关切、相关信息及政策与思考进行交流和沟通。此机制不仅可以消除拉美国家的疑惑、猜忌和担忧,有助于增进中、美、拉三方的相互了解与认知,更有助于促进三方在经济、贸易和文化等多个领域进行合作。

第三,中美可利用美洲开发银行作为合作平台,加强双方经济与金融合作,拓展相互合作途径与方式。美洲开发银行成立50年来在促进拉美地区的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方面扮演了积极角色,是美洲最重要的区域性金融机构。美国和拉美主要国家均为该行创始国。中国于2009年1月12日正式加入,成为第47位成员。因此,中美可利用美洲开发银行这一共同的平台,加强对拉美基础设施、矿产、能源和社会领域的投资与技术支持方面的合作。

第四,中国企业既可以与美国企业联手开拓拉美市场,还可与西班牙、日本、韩国、法国和德国等国企业共同开发拉美资源或进行金融合作。尤其是西班牙等欧洲国家不仅与拉美拥有悠久历史联系与语言优势,还在企业管理、金融合作、投资方式和经营手段等方面拥有独特的经验。因此,与美欧多国企业联手开发拉美,不仅可营造多方利益共存、共处的局面,还可淡化美国对中拉关系快速发展的炒作,在一定程度上可化解“拉美正在变成中国后院论”的恶劣影响,实现中美拉及第四方“共处共赢”的局面。

第五,中国应利用各种平台,加大中国对拉美政策的宣传力度,消除“中国威胁论”、“中国威胁美国后院论”和“拉美正在变成中国后院论”等论调的负面影响。为此,可利用报纸、电视、杂志、论坛与会议等,阐释中国对拉丁美洲的外交目标、政策、方针和主张,增进美国和拉美民众对中国的了解与认知,增强拉美对发展中拉关系的兴趣与信心,消除美国对中拉关系前景的过分猜忌与担忧。当然,在化解美国的猜疑、炒作,防止其影响中拉关系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中国更要防止中拉关系的“冒进与唐突”影响中美关系大局。

注释:

①Tim Johnson," China's influence in Latin America",McClatchy Newspaper,February 08,2009.

②"Beijing seeks Latin trade ties",Washington Times,February 16,2009.

③参见吴洪英:“‘中国威胁美国后院论’辨析”,《现代国际关系》,2005年第12期,第8-12页.

④Michael Norton,"China Wooing Caribbean away from Taiwan",The Washington Post,Feb.27,2005.

⑤Juan Forero,"China's oil diplomacy in Latin America",The Washington Post,March 1,2005.

⑥"Cynthia McClintock,Testimony to the House Committee on Foreign Affairs,Subcommittee on the Western Hemisphere on U.S.Policy towards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in 2009 and Beyond",February,4,2009,p.1.

⑦Michael Shifter,"U.S.-Latin American Relations:Recommendations for the New Administration",University of Virginia Miller Center Forum,October 27,2008.

⑧Cynthia McClintock,"Testimony to the House Committee on Foreign Affairs,Subcommittee on the Western Hemisphere on U.S.Policy towards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in 2009 and Beyond",February,4,2009,p.1.

⑨胡锦涛2008年11月20日在秘鲁国会发表题为《共同构筑新时期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演讲,新华社利马2008年11月20日电。

⑩"Rusia Estrecha sus lazos con Cuba",El Mundo,Espaa,9 de Noviembre de 2008.

(11)Eliot L.Eengel,"Testimony to the House Committee on Foreign Affairs,Subcommittee on the Western Hemisphere on U.S.Policy towards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in 2009 and Beyond",February,4,2009,p.1.

(12)《中国政府对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政策文件》,人民网,2009年11月6日。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08年1-9月进出口商品国家(地区)总值表”,http://gcs.mofcom.gov.cn/aarticle/Nocategory/200503/20050300021338.html.

(14)Ray Walser,"Testimony to the House Committee on Foreign Affairs,Subcommittee on the Western Hemisphere on U.S.Policy towards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in 2009 and Beyond",February,4,2009,p.1.

标签:;  ;  ;  ;  ;  ;  ;  ;  ;  ;  

拉美成为中国造船厂的理论分析_拉美国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