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进一步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繁荣论文,哲学社会科学论文,伟大旗帜论文,高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总结改革开放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并科学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我们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重大理论结晶。我们要深刻把握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进一步繁荣发展。
一、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作出了突出贡献。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有力地促进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空前繁荣。“十五”期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紧紧抓住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坚持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迈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新进展,呈现出新气象,作出了新贡献。目前,在哲学社会科学的队伍、项目、经费、成果、获奖等方面的数量上,高校均占全国的85%以上,成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当之无愧的主力军。从整体上讲,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实力大大增强,团队攻关、整体作战的观念和能力大大增强,研究解决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参与国际对话的能力与范围大为拓展。突出表现在:一是形成了一个较为全面、较为齐备的学科体系;二是形成了一套较为规范完善的科研与项目资助体系;三是建设了一批堪称“国家队”的研究基地;四是培养了一支相当规模、较高水平的教学科研队伍;五是涌现了一大批无愧于时代、具有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特别是近年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既教书育人又潜心治学,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大力推进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在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深入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历程,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贯穿到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中去,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这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根本保证。必须始终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改革创新精神大力推动学科体系、学术观点和科研方法的创新,努力在学科建设、教材建设、教育教学等各个环节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这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不竭源泉。必须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立足国情、面向世界,以深入研究和解决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切实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出的一系列重大课题。这是体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价值的重要基础。必须始终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充分发扬学术民主,营造生动活泼、求真务实的学术环境,提倡不同学术观点、学术流派的争鸣和切磋,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创新。这是促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任务。
二、深刻认识新形势下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进入新时期,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实现新的、更好更快的发展,我们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拥有独特的、无可比拟的优势和条件。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指导。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七大将这些理论创新成果进一步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充分表明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为党和国家事业蓬勃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也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和广阔空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日益为世界所瞩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验正被许多国家所借鉴。国外学者把中国的实践归纳为“中国道路”或“北京共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来越被实践证明是一条正确的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没有现成的理论可以照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必将推动理论的更大突破,而理论的突破必将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更好发展。生机勃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不竭的理论创新源泉。时势造英雄,实践出真知。伟大时代的伟大实践,呼唤并催生伟大的理论,呼唤并催生学术理论大师。
第三,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提供了丰厚营养。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延续和发展,都是在既有文化传统基础上的传承、变革与创新。如果离开传统,割断血脉,就会迷失自我,丧失根本。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形成了优良的文化传统,不仅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而且对世界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这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极其宝贵的文化之根、营养之基。
第四,中国对外开放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拓展了国际视野。当今世界处于开放时代,各种文明成果互相借鉴,共同促进人类进步。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是一个学习借鉴世界上各种文明成果的过程。中国对外开放不断深化,国际文化交流日益广泛,不仅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广纳博采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世界了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状况和水平,为“中国学派”走向世界,提供了广泛空间。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进一步繁荣发展还面临诸多挑战。如何把我国改革开放丰富的伟大实践经验上升为哲学社会科学理论,推进理论创新;如何进一步理论联系实际,提升回答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能力,切实发挥思想库作用;如何应答经济全球化、新技术革命带来的一系列人类社会发展共同面临的错综复杂问题;如何在国际交流中,既大胆吸收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和优秀成果,又有效抵制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如何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对丰厚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科学梳理,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如何适应学科交叉融合的发展趋势,通过管理创新,建立有利于跨学科研究的科研体制;如何体现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新要求,建立以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体系,引导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学发展;如何落实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四个同样重要”,切实解决思想重视不够、办法举措不多、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如何坚持立德树人,咨政育人,培养千百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等等,这些都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进一步繁荣发展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需要我们不断改革创新,进行艰苦探索。
三、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了三大任务:大力推进理论创新;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党和人民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这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了明确要求,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论述,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把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三大任务落实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中。一是在人才培养上,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在科学研究上,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大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努力使理论创新成果体现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三是在社会服务上,要大力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向公共文化产品和决策咨询转化,切实发挥好思想库作用。无论是推进理论创新、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作为思想库的作用,还是承担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任务,高校的战略重点和主要着力点就是要构建以当代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这是高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主攻方向。抓住了这一点,就会产生纲举目张的实践效果。
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托,也是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在高校的具体体现形式,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基础,也是整个哲学社会科学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抓手。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人才最密集,力量最雄厚,学科门类最齐全,更应当为完成构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的历史任务作出积极贡献。中央要求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要求集中力量编写150余种重点教材,并将其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建设。围绕着重点教材,还要组织编写上千种的其他各类教材,为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打下坚实基础。过去几年,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工作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紧紧抓住不可多得的历史机遇,早日完成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这一历史重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融会贯通到所有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和教材中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机地体现到方方面面,形成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各方面的“中国学派”,并走向世界。这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责无旁贷的神圣使命和历史责任,要义不容辞地为之而努力奋斗。在今后一个时期,要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加强学科建设。要按照巩固、调整、发展的原则,加强传统学科,扶持新兴学科,培育交叉学科,逐步形成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共同发展的学科体系建设新局面。要重点建设一批能够增强原始创新能力、探索客观规律和理论发展的基础学科,一批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对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有重大影响的应用学科,一批与学科发展趋势相适应,具有前瞻性和影响力的新兴、交叉学科。要进一步凝炼学科方向,努力做到学科发展方向明、定位准、有特色,使一部分重点学科的研究水平接近或达到国际同类学科先进水平。要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完善二级学科设置,切实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有力支撑。要继续以学科建设为基础,以课程建设为主干,以教材建设为重点,统筹规划,全面推进教材体系建设。要有组织、有计划地重点建设一批基础理论课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教材,逐步形成以重点教材为核心,以各种(类)自编教材为支撑,全面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教材体系。要加强科学研究工作,鼓励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教材建设的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二要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关键在于有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素质高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队伍。要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把哲学社会科学队伍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抓紧抓实抓好。要认真总结和发扬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的成功经验,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队伍的培训和教育,重点建设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五批队伍”:培养一批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学贯中西的思想家和理论家;培养一批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引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跨越发展的学术带头人队伍;培养一批年富力强、政治和业务素质良好、锐意进取的中青年学术骨干队伍;培养一批潜质突出、勤奋努力、志在学术、勇攀高峰、政治合格、为人正派的青年后备队伍;培养一批管理能力强、专业水平高的科研管理队伍。要充分发挥科研基地和重大项目凝聚和培养人才的作用,紧紧抓住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做到在政治上关怀、事业上支持、学术上尊重、生活上关心,努力造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各类人才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要切实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营造有利于潜心学问、勇于创新、深入交流的学术环境。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加强学术道德修养,实现做人、做事、做学问的统一。要协同其他部委继续办好部属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发挥示范作用;同时,大力推进地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工作。高校要切实抓好本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的全员培训工作。
三要大力加强基地建设。要继续加大支持力度,采取特殊政策,促进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更好更快地发展。要巩固基地已有成果,紧紧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瞄准学科前沿和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加强建设,努力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服务社会、体制改革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要不断深化改革,形成正确的管理导向机制,构建更好的制度环境,确保基地的活力,发挥基地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要建立更加合理的评估制度和以研究质量、学术贡献为主的评价体系,引导基地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要以国家目标为导向,以解决国家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重点,以基地重大项目为纽带研究制订基地发展规划。要发挥基地的综合优势和团队优势,根据战略目标和重点研究方向精心设计,组织跨学科、跨学校、跨系统的课题组联合攻关,取得单个学者无法取得的重大成果。要加强基地信息网络、数据库和特色资料室的建设,进一步改善研究条件,培育和巩固基地可持续发展的软硬件环境。
四、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领导、改革创新,切实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努力解决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和怎样实现发展这一重要问题。
一要提高认识水平,加大支持力度。要深刻认识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尊重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规律,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切实从政策、经费、体制、机制上保证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四个同样重要”落到实处。教育部将进一步加大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支持力度,确保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经费逐年增长。各地各高校要积极探索建立哲学社会科学投入稳步增长的保障机制,形成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经费支持体系和投入机制。要按照统一领导、统筹兼顾、分层管理、整体推进的原则,形成领导有力、责任明确、管理到位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二要加强统筹协调,谋划未来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总结经验、研究问题的基础上,按照明确目标、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强化特色,整体推进、协调发展的原则,加强统筹协调,谋划未来发展。要以制定“2008-2012年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为契机,认真研究制订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促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要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科发展的需要,重点建设一批社会调查基地、文理交叉综合研究基地、学科专题数据库等,切实加强基础建设,努力进一步提高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整体实力和水平。
三要不断深化改革,强化激励机制。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通过科研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消除各种体制性壁垒,整合科研力量,合理配置科研资源,搭建科研平台,构筑研究高地,推动学科交叉、互渗和融合,孕育和催生新的学科、新的研究领域和新的研究方法。要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坚持数量与质量的辩证统一,改变重数量轻质量的科研管理理念、模式和评价方法,形成正确的激励机制。要完善科研制度,创新管理模式,围绕提高研究质量,形成质量导向明确、评估监督有力、成果转化迅速、组织运行高效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管理机制。要改进资助方式,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费使用效益。要深化科研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建立重创新能力、重研究质量、重实际绩效的人才选拔和激励机制。总之,我们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继续推动各项工作,着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共同努力,为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为完成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战略任务和宏伟目标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