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经济形势的八项指标_经济论文

衡量经济形势的八项指标_经济论文

衡量经济形势的八大指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形势论文,指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许多人看来评价有利与不利因素以及整体形势冷暖的定性指标是GDP的增长速度,别的指标不过是GDP的陪衬,都是为GDP服务的。在正常的情况下,GDP的增长率就是社会财富的增长率,它确实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但它不是唯一重要的指标,特别是我国目前正处于一个体制模式和增长模式转轨阶段,更不能仅仅依据GDP的增长率评价发展和运行的形势。还有比GDP更重要的经济指标为经济形势定性。我国连续几年的GDP七上八下的增长形势,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八”就好,“七”就不好。据笔者判断2003年的GDP即使高不过八,经济形势也可以肯定地说比2002年好。

我国近几年GDP的增长形势之所以能维持在七上八下的局面,主要是由自主内需稳定增长、国债和外贸两个外力的强弱共同决定的。自主内需基本上可以稳定保持GDP以6%左右的速度增长,两个外力双强,GDP的增长率就靠近八,一强一弱,就靠近七。几年的平均走势是7.5%左右,那么近七也好,靠八也好,和这个平均数也不过相差零点几个百分点。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每年只差这么零点几个百分点,好也好不到哪里去,差也差不到哪里去。任何一个大的经济体决定经济形势基本面的都是内需,内需的形与势是由经济体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转化的契机是否旺盛,动力是否充足决定的。我国处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工业化远没有完成,城市化更为滞后,国民经济的主要矛盾即工农两种生产方式的矛盾转化刚刚进入加快阶段,大多数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因社会保障和教育供给不足及就业问题的压力而停滞不前。13亿人口中至多只有20%的人口处于正常消费状态;有50%左右的人口处于抑制消费状态,他们把本该正常消费的收入存入银行;还有30%左右的人口因就业不充分,收入低于现实生产力应该达到的收入水平,实际消费水平就更低。这说明我国的内需潜力是相当巨大的。

值得我们高兴的是,第十个五年计划、江泽民在全国再就业会议上的讲话、党的十六大报告以及胡锦涛在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都越来越清楚地表明我们党和政府对压住内需的三座大山:社会保障、就业问题、教育问题有了十分明确的认识,下定了挖山不止的决心,解决这三大问题的力度一年比一年大。而这正是我国的经济形势一年比一年好的根本保证。

“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会保障是微观效益宏观公平的平衡器、教育是新型工业化的灵魂,这些全新的观念,反映了我们党和政府发展观的革命和飞跃。我们明确地树立了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从确保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出发,以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为路径,把以中为重、全方位开放作为战略手段,为人的素质提高、人际关系升华而发展经济政治文明。这样一种全面科学的发展理念已经和正在成为全党全民的共识。这是我国长期经济繁荣政治稳定的根本保证。

由于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刚刚深入人心,对许多决策者来说,还没有成为自觉的行动,为了纠正目前许多地区把发展是硬道理变成增长是硬道理,就GDP抓GDP,就生产力抓生产力的错误倾向,我们必须对经济形势分析和政府经济工作业绩考核的指标,根据以人为本的发展观重新排序。笔者认为应该按如下顺序排列:(1)社会保障度;(2)居民消费增长率;(3)充分就业率;(4)在学人口比率;(5)人口城市化率;(6)国际收支平衡;(7)物价指数;(8)GDP增长率。

社会保障是经济运行当年的社会成本,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达不到100%,保障程度达不到基本生活费用水平,说明社会经济在整体上是亏本运行、带病前进的。从实质上来说,还谈不上发展,统计增长的GDP应该减去社会保障的缺口。社会保障是政府的第一职能,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当年的社会保障资金不够,其他一切财政性支出都应该免谈。社会保障是市场经济按要素分配的制度前提,是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定性的重要再分配制度。只要我们的认识能提高到这个高度,钱不是问题。为什么搞锦上添花的事都有钱,社会保障和教育这些雪中送炭的事就没有钱了呢?显然这是认识问题,是发展观问题。把社会保障作为一个经济指标,每年的经济运行中社会保障的覆盖面扩大了多少,保障程度提高了多少,反映政府投入的公共品的增加额。这种投入也是会创造GDP的,不仅直接创造,而且间接创造GDP。如果说直接创造的GDP是按算术级数增长的话,那么间接创造的GDP将按几何级数增长。在经济体制转型期的现阶段,为了真正实现按要素分配,必须加速再分配体制调整,因此社会保障指标应该成为经济运行第一位的定性指标。

居民消费增长率是支撑投资和就业的动力性指标。按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居民消费是发展和增长的目的,发展的本质是人的素质的提高、人际关系的升华。只有居民消费增长得快,投资和就业增长才会快,只有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得快,投资结构、就业结构的调整,从而产业结构的调整才能得以实现,才能不断加快。所以我们把居民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结构的升级作为经济发展和运行定性的第二位指标。

充分就业率指标和社会保障度指标、居民消费率指标是互为因果的三个经济指标。在当前的特殊的转轨时期,它们的因果关系是社会保障度决定居民消费率,居民消费率决定充分就业率。而在正常的市场环境下,是充分就业率决定社会保障这个社会成本的高低,决定居民消费的增长率。我们这里暂时把充分就业率放到第三位,将来它应该居定性指标的第一位。按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发展的本质是人的发展,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人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是劳动关系就业关系。就业是关系人们生存权和发展权的第一位的问题。一个人不就业,他与社会的关系就产生了缺口,人际关系不健全,人的社会性就要蜕化。社会保障度无论多高,不就业的人和社会的矛盾都要增加,失业的人就会边缘化甚至异化。如果一个国家GDP高速增长,失业率也随之上升,社会犯罪率肯定也会上升,这就说明这个国家GDP的生产方式和分配方式有问题,政府严重缺位,忽视了民生之本。企业为追求最大利润减员增效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也是无可指责的。而政府不把充分就业作为自己执政的首要目标,却去推动企业减员增效,忘记了自己宏观调控的责任,就不可思议了。站在政府的立场上,充分就业率指标是经济景气的重要定性指标。

在学人口比率是反映教育发展、国民素质提高的经济指标,不能简单地把它看作是社会文化事业发展的指标。当前在各种产品和服务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只有教育是最短缺的产品和服务。这是因为我们长期把教育投资排除在经济投入之外,把劳动力的再生产看作纯粹的消费过程,更忽视劳动力的扩大再生产,只重视物资资料的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社会生产的两个要素在投入上比例失调,致使劳动力素质提高缓慢,远远落后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这也是我国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重要原因。我们必须不断提高对劳动力再生产的生产性意义的认识,加大教育的投入。而教育作为一个产业,它的投入主体不能只限于政府,政府的责任只是义务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的投资者主要是家庭。如果我们放开高等教育市场,允许社会投资,这个最短缺的产品和服务一定会很快发展起来,对国民经济的直接和间接带动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人口城市化率是反映我们这个发展中国家主要矛盾转化程度的经济指标,它主要考核的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水平;国际收支平衡度是反映国家经济安全的经济指标;物价指标是反映经济发展和运行质量的指标;GDP增长率是反映国民财富总量变化的指标。这后四个指标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出发点、目标和成果,反映国民经济发展和运行的程度、数量、质量和安全。这些指标是人们历来都比较重视的经济指标,我们这里就不一一说明它们的意义了。我提出八个指标,没有人们十分关注的进出口指标,这不是我的无知,而是有意为之。目前我国外向度已经太大了,大到已经影响国家政治经济安全的程度了。我认为像我们这样的大国外向度不应该超过20%,而目前已经超过45%。这是十分危险的。许多决策者片面强调对外开放,忽视对内开放,这对启动内需十分不利。

这八大指标之间的辩证关系是前四个经济指标是因,后四个指标是果。前四个指标是动力和投入,后四个指标是目标和产出。我们经济工作的主要着力点是前四个指标,主要着眼点是后四个指标。我们宏观调控要根据后四个指标的状况来调整前四个指标。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只要我们把前四个指标调控到位,后四个指标肯定会如愿以偿。前四个指标上去了,GDP不用问,肯定低不了。当然,前四个指标也不是越高越好,它们还要受国际收支平衡和物价指标即安全和质量的制约。浙

标签:;  ;  ;  ;  

衡量经济形势的八项指标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