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导管肝动脉化学栓塞术联合脾内注射干扰素治疗大鼠移植性肝肿瘤的实验研究

经导管肝动脉化学栓塞术联合脾内注射干扰素治疗大鼠移植性肝肿瘤的实验研究

李文昌[1]2001年在《经导管肝动脉化学栓塞术联合脾内注射干扰素治疗大鼠移植性肝肿瘤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观察经导管肝动脉化学栓塞术(TACE)联合脾内注射干扰素-α(IFN-α)对大鼠移植性肝肿瘤的治疗作用。材料与方法 采用大鼠乳腺癌细胞株(Walker-256)移植到肝脏的方法复制Wistar大鼠肝肿瘤模型40只;并随机均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G_1),单用TACE组(G_2),单用IFN组(G_3)和联合用药组(G_4),进行肝动脉插管和脾内直接注射药物的治疗(肝动脉内注入DDP2mg/kg+lipiodo10.2ml/kg的混悬液;IFN-α30万单位/只,直接脾内注射;对照用生理盐水)。观察各组肿瘤生长、坏死情况以及肿瘤组织内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并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结果 ①治疗后第7天,G_4瘤增长率显着低于G_2(P<0.05)、G_3、G_1(P<O.01);其肿瘤生长抑制率则显着高于G_2和G_3(P<O.05)。②G_4肿瘤坏死范围与G_2相比,无显着性差异;G_3与G_1相比也无显着性差异。但是,G_4和G_2均比G_3和G_1坏死广泛,且有显着性差异。③G_2外周血CD_3~+、CD_4~+T淋巴细胞及CD_4~+/CD_8~+比值显着低于G_1(P<0.05),而G_3则明显高于G_1(P<0.05),G_4高于G_2(P<0.05)。④G_3的PCNALI显着低于G_1、G_2(P<0.01),而G_1、G_2间无显着性差异;G_4则显着低于G_2(P<0.05)。结论 ①TACE联合脾内注射IFN-α能够有效的控制肿瘤的增长,疗效优于二者单独应用。②TACE是导致肿瘤坏死的主要因素,但不能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而脾内注射IFN-α的作用则与之相反。③TACE可使机体免疫功能在一定时间内下降,表现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紊乱;而脾内应用IFN-a可改善免疫抑制状态。因此,TACE联合脾内注射DN心也许是一种治疗肝癌的有效方法。笔者的研究为进一步的临床探讨奠定了测。

王彦华[2]2007年在《经导管肝动脉内化疗栓塞联合免疫疗法治疗兔移植性肝肿瘤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超液化碘油(lipiodol emulsion)+白细胞介素-2(IL-2)和干扰素(IFN-a)对兔移植性肝肿瘤的治疗作用。材料与方法采用新西兰大白兔VX2肿瘤株移植到肝脏的方法制作肝肿瘤模型30只;并随机平均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G1);常规TACE组(G2);TACE+肝动脉灌注IL-2和IFN-a组(G3);TACE+脾动脉灌注IL-2和IFN-a组(G4),TACE联合超液化碘油+IL-2和IFN-a组(G5);每组6只。进行肝动脉插管治疗(TACE:THP1mg/kg+DDP2mg/kg+lipiodol emulsion 0.2ml/kg的混悬液;IL-2:10万单位/只,IFN-a:30万单位/只;对照组用生理盐水)。观察各组的肿瘤生长、坏死情况以及肿瘤组织内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指数(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labeling index,PCNA LI)的表达;并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兔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结果①治疗后第7天,G5肿瘤增长率显着低于G1、G2、G3、G4(P<0.05);G3、G4与G2比较(P<0.05);G5生长抑制率则显着高于G2、G3、G4(P<0.05);G3、G4与G2比较(P<0.05)。②G5肿瘤坏死范围与G1、G2、G3、G4相比较有显着性差异;G3、G4与G2相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③G2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及CD4~+/CD8~+比值显着低于G1(P<0.05);而G3、G4则高于G1(P<0.05);G5则明显高于G2(P<0.01)和G3、G4(P<0.05)。④G3组、G4组、G5组PCNA LI显着小于对照组(G1)和G2组,(P<0.01);而G2组与G1组相比较,无显着意义(P>0.05);G5组与G3组、G4组比较(P<0.05)。结论①TACE联合超液化碘油+IL-2和IFN-a能够有效的控制肿瘤的增长,疗效优于单纯TACE,TACE+肝动脉灌注及脾动脉灌注IL-2和IFN-a。②TACE是导致肿瘤坏死的主要因素之一,但不能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而TACE联合IL-2和IFN-a却能明显抑制其增殖活性。③TACE可使机体免疫功能在一定时间内下降,表现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紊乱;而联合超液化碘油+IL-2和IFN-a可改善免疫抑制状态。因此,TACE联合联合超液化碘油+IL-2和IFN-a的免疫疗法是一种治疗肝癌的有效方法。笔者的研究为进一步的临床探讨奠定基础。

叶辉[3]2008年在《重组人干扰素纳米磁性脂质体的构建及靶向治疗人原发性肝癌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肿瘤靶向治疗是利用特定的载体将药物在特定的导向机制作用下选择性地定位于肿瘤组织,提高肿瘤组织内的药物浓度,达到提高疗效、降低毒副反应、增加病人顺从性的目的。在本系列实验中,采用逆相蒸发法研制了纳米级磁性干扰素脂质体,考察了磁性干扰素纳米脂质体的体外稳定性、体内外磁场响应性和在原发性肝癌移植瘤裸鼠体内的生物分布,我们也进行了MIL静注后动物的溶血性和急毒性实验,以及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各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外加磁场和不加磁场两种状态下,药物干预后动物的血药浓度和组织浓度方面的药动学研究。分别用MTT法、细胞计数法、吖啶橙染色法和DNA ladder法进行细胞生长抑制和凋亡检测。还进行了MIL靶向治疗原发性肝癌移植瘤裸鼠后的分子生物学方面的机理探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磁性干扰素纳米脂质体粒径平均170nm,干扰素包封率62.71%,磁性颗粒均匀分布于脂质体中。不同的类脂比例、药脂比、有机溶剂种类和油水相体积比影响磁性干扰素纳米脂质体粒径和干扰素包封率。制备后4℃和-20℃保存,8h内渗漏率较低。结果提示磁性纳米脂质体有可能作为干扰素的新型载体应用于恶性肿瘤的靶向治疗中。2、磁性干扰素纳米脂质体体外、体内具有良好的磁场响应性。应用磁性纳米脂质体加磁场的方式给药,干扰素可以有效地聚集到靶部位,显着提高靶部位干扰素的浓度,降低其它组织和器官中的药物浓度。作为干扰素的有效载体,磁性纳米脂质体加磁场的给药方式有望成为肿瘤靶向治疗的新途径。3、通过溶血实验和急毒性实验检测发现MIL在动物体内用药是安全的;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IFN组、MIL组(加磁场)和MIL组(不加磁场)在小鼠体内i.v.后血清和组织中的药物浓度,结果发现:在MIL组(加磁场),药物在肝和肾内浓度明显升高(p<0.01),且滞留时间延长,肝和肾外各组织药物浓度低。说明:MIL在外加磁场作用下,药物在靶区的靶向选择性最好,滞留时间延长;与普通IFN相比,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MIL改变了IFN在小鼠体内的分布特性,延长了IFN的半衰期,提高了IFN的生物利用度,具有很强的靶向性和缓释性。4、分别用游离IFN、ML、IL和MIL对体外培养的Bel-7402肿瘤细胞进行药物干预,然后再分别用MTT法、细胞计数法、吖啶橙染色法和DNA ladder法进行细胞生长抑制和凋亡检测。实验发现:各组Bel-7402肿瘤细胞的生长受到抑制,并且出现细胞凋亡现象。各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显示:MIL组和IL组明显高于游离IFN组,而游离IFN组明显高于ML组和对照组(仅含培养基)。以上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结果说明MIL能够显着抑制Bel-7402细胞的生长,其作用机制是导致细胞凋亡的发生。5、在原发性肝癌移植瘤裸鼠肿瘤组织外固定永久磁铁后,静脉注射磁性干扰素纳米脂质体可以显着抑制肿瘤组织的生长,抑瘤率为62.50%,高于IFN(27.61%)和IL(28.17%);RT-PCR显示,MIL的VEGFmRNA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其它实验组(p<0.01),而MIL的Caspase-3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其它实验组(p<0.01);Western-blot显示,MIL的VEGF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其它实验组(p<0.01),而MIL的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其它实验组(p<0.01)。本研究提示作为化疗药物的新型载体磁性纳米脂质体在肿瘤部位磁场的作用下可以有效提高肿瘤组织内化疗药物浓度减低化疗药物毒副反应显着抑制肿瘤组织的生长。本研究为磁性纳米脂质体作为化疗药物载体进一步应用于临床肿瘤治疗奠定了基础靶向治疗有可能成为肿瘤治疗的新方法。

参考文献:

[1]. 经导管肝动脉化学栓塞术联合脾内注射干扰素治疗大鼠移植性肝肿瘤的实验研究[D]. 李文昌. 青岛大学. 2001

[2]. 经导管肝动脉内化疗栓塞联合免疫疗法治疗兔移植性肝肿瘤的实验研究[D]. 王彦华. 青岛大学. 2007

[3]. 重组人干扰素纳米磁性脂质体的构建及靶向治疗人原发性肝癌的研究[D]. 叶辉. 四川农业大学. 2008

标签:;  ;  ;  ;  ;  ;  ;  ;  

经导管肝动脉化学栓塞术联合脾内注射干扰素治疗大鼠移植性肝肿瘤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