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的通货膨胀预期:理论与实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通货膨胀论文,实证论文,经济学家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8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96X(2010)04-002508
一、引言
经济理论认为,控制通货膨胀预期在治理通货膨胀形成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货币当局通过建立“信任度”战略,锚定了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稳定了通货膨胀。对于通货膨胀预期理论的研究,国外学者如弗塞尔和肯尼(Forsells and Kenny)等验证了通货膨胀预期是否是理性预期;[1]植田龙也(Kozo Ueda)研究了家庭通货膨胀预期的决定因素;[2]勒迪克等人(Leduc,et al)研究了通货膨胀预期的自我实现特性。[3]肖争艳、陈彦斌发现中国居民通货膨胀预期不是完全理性预期。[4]肖争艳等人对中国居民通货膨胀预期的异质性进行了研究,认为存在明显的异质性。[5]张蓓认为,我国消费者通货膨胀预期对实际通货膨胀有影响,消费者根据通货膨胀的历史情况和自己过去的预期偏差来形成未来通货膨胀预期,预期有自我实现的特征。[6]这些研究的一个共同点就是着重研究居民通货膨胀预期,而通货膨胀预期数据都是根据改进的卡尔逊-帕金森(Carlson-Parkin)概率法[7]将通货膨胀定性调查数据做定量转化。由于我国尚未公布权威的居民通货膨胀预期数据,国内研究者也认为自己的方法在统计上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基于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朗润预测经济学家通货膨胀预期数据,研究我国经济学家通货膨胀预期的特点,经济学家通货膨胀预期是否影响现实通货膨胀。同时利用欧盟通货膨胀预期期限数据,对通货膨胀预期的期限进行研究,即哪种期限的通货膨胀预期导致了现实通货膨胀(政策当局对多长期限的通货膨胀预期采取政策行动)。笔者认为,经济学家通货膨胀预期并不必然导致现实通货膨胀,关键在于防止通货膨胀预期陷阱产生,建立通货膨胀“名义锚”。
二、通胀预期期限特点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随着各国大规模经济救援计划的实施以及美联储实行定量宽松货币政策,人们普遍产生了通货膨胀预期。但是通货膨胀预期分为短期预期、中期预期和长期预期,它们预期的结果明显不同,对现实通货膨胀的影响也不一样。短期预期对“消息”比较敏感,易波动,相对不稳定。长期预期未考虑政策调整的反馈效应,相对比较稳定。中期预期最重要,它为长期预期提供了起点。由于通货膨胀有一定的惰性,提高了中期预测的准确性也就提高了长期预测准确性,因此各国普遍重视对中期通货膨胀预期的调查。划分短期、中期和长期的期限,一般认为中期是本季度以及包括下季度,超过1个季度~2个季度的通货膨胀预期分析对个人定价意义不大。表1为欧盟短期、中期和长期的通货膨胀预期。可见,短期通货膨胀预期值和实际值最接近。但是,长期如24个季度前通货膨胀预期值与实际值差别较大,如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实际值分别是2.1,2.1,3.3,0.3,但是24季度前预期值分别为1.8,1.9,1.9,1.9。通货膨胀预期在4个季度之前呈现无规律变化,只是在4个季度内逐步向实际通货膨胀接近,趋势相对明显。因此长期通货膨胀预期的合理性值得怀疑。
三、通货膨胀预期形成方式
通货膨胀预期是对未来实际通货膨胀的估计。现实中人们形成未来通货膨胀预期的方式有很多种,主要包括:
(1)静态预期。认为本期通货膨胀等于上期通货膨胀,见式(1)。
由于信息可得性、信息处理能力的差异,不同群体预期方式也不同。本文检验了经济学家通货膨胀预期方式,数据来源于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朗润中国经济季度预测,数据期间为2005年第3季度—2009年第4季度。通货膨胀预期用简单平均通货膨胀预期(jcpie)和加权平均通货膨胀预期(wcpie),①朗润预期都是在一个季度的第一个月末预测本季度通货膨胀,属于短期预期。季度CPI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实证检验中由于单位根检验对是否含有截距和趋势项严重依赖,因此首先需要对此进行统计检验。发现CPI均值为2.71,jcpie均值为2.61,wcpie均值为2.68,因此3个序列单位根检验包含截距项。3个序列都呈现先上升再下降再上升的状况,因此可以认为不具有时间趋势。单位根检验应该采取有截距无趋势类型,发现3个序列在5%的置信水平上不存在单位根,3个序列都是平稳序列(见表2)。
对式(1)、式(2)、式(3)和式(4)进行回归检验。我们分别进行静态预期、外推预期、适应性预期和理性预期检验。预期方式分别采用简单平均通货膨胀预期和加权平均通货膨胀预期,具体结果见表3。首先进行静态预期的检验,见式子1。可见上期通货膨胀对下期通货膨胀预期有显著的影响,简单平均通货膨胀预期和加权平均通货膨胀预期分别达到0.89和0.9,拟合优度分别为86%和84%,模型也总体显著。外推预期检验结果见式子2。下期通货膨胀预期受本期通货膨胀的影响,简单平均通货膨胀预期和加权平均通货膨胀预期中各为1.27和1.37,且显著。但是式子2显示上期通货膨胀越大,预期下期的通货膨胀则越小,分别是-0.41和-0.5。拟合优度达到91%,模型总体显著。适应性预期结果见式子3。经济学家对下期通货膨胀的预期显著地受本期通货膨胀和本期通货膨胀预期的影响,无论在简单平均通货膨胀预期中,还是在加权平均通货膨胀预期中,本期通货膨胀的影响比本期通货膨胀预期的影响较大。拟合优度显著提高,达到97%。理性预期的结果见式子4。方程估计系数都接近0和1,拟合优度也达到了93%以上。通过比较4种预期模式,可见各方程总体都显著,但是拟合优度以适应性预期最高,达到了97%。因此可以认为经济学家通货膨胀预期采取了适应性预期的方式。
四、通货膨胀预期决定因素②
影响通货膨胀预期产生的因素主要包括:央行物价稳定职责、未来经济走向、实际高通货膨胀、消费者自身认知偏差等。通货膨胀预期产生的制度背景是央行对于产出和就业赋予更多的权重,而给予物价较少关注。如职责多元化的央行如美联储、日本央行、澳大利亚央行、中国人民银行等,承担了过多的职责且未能给出不同任务彼此之间的权重,很容易产生高通货膨胀预期。相反,英国央行、欧洲央行以物价稳定为责任,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一般比较低,见表4(由于数据的可得性,仅得到2008年第4季度及以后的预测值)。可见除日本长期陷入流动性陷阱,其通货膨胀预期较低外,央行目标单一的国家如德国、英国、加拿大,它们的通货膨胀预期也较低。澳大利亚、中国、美国等央行目标多元化国家,它们的通货膨胀预期相对较高。
一般认为,通货膨胀预期与通货膨胀正相关,利率与通货膨胀预期负相关,扩张性货币政策导致通货膨胀预期增加,紧缩性货币政策导致通货膨胀预期下降。消息面的因素包括新闻、经济数据、国际石油价格等信息因素也对通货膨胀预期产生影响。此次金融危机以来,随着美联储及各国央行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各国长期通货膨胀预期有了显著提高。表1表明,欧盟通货膨胀预期在2008年初显著提高,2008年第1季度达到3%。我国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实施后,以及随后报道的更多贷款未进入实体经济,国内通货膨胀预期也在逐步增长。
本文对通货膨胀预期与影响因素做静态回归,简单相关系数发现,相关度最大为CPI和一年期存款利率,其系数达到0.88,一年期存款利率和石油价格的相关系数达到0.83,其他变量之间相关性不大,因此不存在多重共线性。布劳殊-培干-戈佛雷(Breusch-Pagan-Godfrey)检验相伴概率是0.39,可认为模型不存在异方差。回归结果残差图呈现无规律的变化,因此也不存在自相关,回归检验符合经典假定。笔者发现,国外学者普遍使用的影响因素对我国通货膨胀预期影响比较小。设M2为货币供应量,i为一年期存款利率,oil为国际原油价格指数,gupiao为上证综合指数,house为房屋价格指数,sail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中国通货膨胀预期决定因素回归结果见表5。房屋价格指数、利率、国际石油价格、M2、石油价格指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与通货膨胀预期关系不显著,仅居民消费品价格影响通货膨胀预期,股票价格指数与通货膨胀预期关系与理论值不符合。这说明我国通货膨胀预期的决定因素比较复杂,很多指标不能反映通货膨胀预期,或者本文采用的表示通货膨胀预期的指标不能很好地反映通货膨胀预期。国际石油价格来源于IMF,上证综合指数来源于证监会网站,其他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
五、通货膨胀预期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通货膨胀理论认为,通货膨胀预期影响通货膨胀形成。费尔普斯—弗里德曼期望加总的菲利普斯曲线认为,现实价格变化部分是由未来总体物价变化预期所决定的。商业周期理论也认为,任何程度来自通货膨胀的真实冲击都取决于通货膨胀在多大程度上被预期到。在新凯恩斯理论框架下,通货膨胀是通货膨胀期望和产出缺口的函数,即。但是,通货膨胀预期与通货膨胀各自如何调整?通胀预期又是如何影响通胀的?笔者认为应从这两个角度进行思考。
(一)经济学家通货膨胀预期与现实通货膨胀的调整
植田龙也研究发现,日本通货膨胀预期和通货膨胀高度相关。[2]卡尔逊·帕金森认为,通货膨胀与现实通货膨胀的相关度为0.7,有两个季度~3个季度的时滞。但是,是通货膨胀预期影响通货膨胀呢?还是相反?植田龙也的研究也发现,能源价格和食品价格的变化,以及货币冲击,对通货膨胀和通货膨胀预期都有影响,但是通货膨胀预期比通货膨胀调整快且大,这表明是通货膨胀预期导致了通货膨胀。消费者通货膨胀预期改变存在适应性特点,即在高通货膨胀时期,消费者预期通货膨胀往往高于实际通货膨胀;在低通货膨胀时期,消费者通货膨胀预期又低于实际通货膨胀。[2]
比较中国居民消费价格和经济学家通货膨胀预期的相关系数,发现达到0.96。虽然由于格兰杰因果检验对滞后期很敏感,但是由于本文使用的通货膨胀预期是提前两个月预期本季度通货膨胀,因此在季度数据中仅考虑同期因果关系。表6表明,经济学家通货膨胀预期不是居民消费价格的格兰杰成因,相反居民消费价格是经济学家通货膨胀预期的格兰杰成因。也就是说,经济学家通货膨胀预期并不必然导致通货膨胀的发生。
图1是我国2005年第3季度—2009年第4季度居民消费价格CPI和北大朗润调查的通货膨胀预期简单加权JCPIE之间的关系。可见,在价格上升过程中,实际通货膨胀率普遍高于预期通货膨胀率,在价格下降过程中,实际通货膨胀率又普遍低于预期通货膨胀率(这与植田龙也的结论显然不一致),而且随着价格上升和下降,它们之间的差距在扩大。即预期在价格上升和下降过程中相对比较“保守”,上升过程中预期比实际价格(上升、下降)过小。唯一例外的是,2009年第1季度以来,却是预期通货膨胀率高于现实通货膨胀率,直到2009年第3季度,现实通货膨胀率才高于预期的通货膨胀率。是经济学家的通货膨胀预期先知于现实通货膨胀呢?还是经济学家的通货膨胀预期通过媒体扩散引导了人们的行为产生了现实的通货膨胀呢?这对央行的预期管理提出了挑战。
图1也告诉我们,经济学家对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不一定总是存在“先知先觉”。对于2006年以来的价格上涨,显然经济学家没有最早觉察,即通货膨胀开始发生在2006年第3季度,而经济学家预期上涨在2006年第4季度,滞后了一个季度。2009年的价格上升被经济学家提前预期,经济学家预测价格上升在第2季度,而价格实际上升在第3季度,提前了一个季度。
图1 居民消费价格和经济学家通货膨胀预期简单平均值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和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二)经济学家通货膨胀预期与消费、投资和出口
经济理论认为,通货膨胀预期会调整人们消费、投资等行为,最终影响现实通货膨胀。在通货膨胀预期影响消费方面存在著名的囤积假说。在完全市场条件下,往往是消费者囤积,即面对需求的冲击,消费者感觉到货币会贬值,预期未来价格会提高,于是产生了囤积行为。囤积的商品替代弹性较高,是必需品,因而消费者作出了跨期选择的替代。在不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多的是生产者和销售者囤积。本文实证研究结果见表7。通过对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与通货膨胀预期做格兰杰因果检验,发现在95%的置信水平,经济学家通货膨胀预期是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格兰杰原因,这说明我国商品买卖存在囤积行为,即存在由于通货膨胀预期增加所导致的购买增加,囤积说成立。相反,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不是导致通货膨胀预期提高的原因。
通货膨胀预期如何影响投资呢?经济学常用的分析投资与通货膨胀预期的公式表明,通货膨胀预期提高,实际利率下降,导致投资增加,经济过热。这就是著名的通货膨胀有助于经济增长的理论。我国实证表明,通货膨胀预期与投资之间的相关性是-0.178,符合基本理论。但是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通货膨胀预期与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
通货膨胀预期影响出口的情况很复杂,传导渠道很多,它们之间相关系数为0.397。简单因果检验可以看出我国通货膨胀预期与出口之间的关系,即在给出的最大滞后期(2期)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滞后1期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结果见表8。
分析表明,我国的投资、出口受通货膨胀预期影响不显著,因此我国是否存在通货膨胀预期导致通货膨胀值得怀疑,因为我国2006年和2007年投资、出口对GDP的贡献达到61.3%和60.6%,贡献不到40%的消费能否产生经济过热呢?而且如果通货膨胀预期导致通货膨胀,则通货膨胀预期的波动幅度要显著大于通货膨胀的波动幅度,从图2可以看出,我国通货膨胀预期环比增长率一直小于通货膨胀环比增长率。代表2005年第3季度-2009年第4季度经济学家通货膨胀预期波动幅度的标准差为2.53,也远远小于代表CPI波动幅度的标准差2.87。
图2 通货膨胀预期环比变化率与CPI环比变化率
六、通货膨胀预期陷阱与通货膨胀预期“名义锚”
以上分析表明,短期通货膨胀预期不会必然导致通货膨胀,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是因为央行陷入了通货膨胀预期陷阱,适应性地增加了货币供给,为此就需要央行建立一定程度的“信任度”,增强公众反通货膨胀的信心,锚定通货膨胀预期。
(一)通货膨胀预期陷阱
通货膨胀预期陷阱是指中央银行被迫采取措施适应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期望陷阱假说(the expectations trap hypothesis)认为,公众通货膨胀预期的提高导致现实通货膨胀的提高。其机理如下:由于某种原因公众通货膨胀预期得以提高,理性的公众为了实现自己收益最大化,增加消费而减少储蓄,并增加借贷等。如果央行认为消费者行为的积极变化是自己启动消费的结果,需求增加来自于公众消费倾向的提高,那么,央行将采用适应性政策增加货币供给,满足经济中对货币的需求,结果导致较高的通货膨胀。在对经济增长赋予更多权重的央行,为了防止可能出现的经济衰退的可能,增加了货币供给,结果陷入期望陷阱。
(二)通货膨胀预期“名义锚”
通货膨胀能否形成,一个关键因素即通货膨胀预期是否被很好地“锚定”。我国政府从2005年开始,每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都公开宣布当年度通货膨胀目标值,这种告示形式是否有利于稳定中国的通货膨胀预期呢?从表9可以看到,2005年、2006年、2009年通货膨胀低于目标值,而其他两年都高于目标值。
从理论上讲,如果政府的告示稳定了通货膨胀预期,则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50个大、中、小城市进行的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有效问卷2万份)中,持物价上升和物价下降的人的比例应该逐步缩小,表现在未来物价预期指数显著缩小。但是如图3所示,城镇居民未来物价预期指数在2005年前后并没有显著缩小,反而扩大了。2001年第1季度-2009年第4季度,通货膨胀预期指数的标准差是18.6,2005年之前标准差是12.1,2005-2009年却扩大到18.4。因此,中国政府通货膨胀告示对于引导公众通货膨胀预期的作用并不显著,或者说我国通货膨胀预期更多地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前文研究发现的通货膨胀现实值对通货膨胀预期的影响作用显著。表1显示,在正常年份(2008年开始的经济危机除外),欧盟长期、中期和短期通货膨胀预期都被很好地锚定在2%左右,而通货膨胀实际值也在2%左右。显然欧盟很好地锚定了通货膨胀预期。
图3 城镇居民未来物价预期指数
我国通货膨胀指标公布显然没有较好地锚定通货膨胀预期,其效果不明显。那么什么是好的“名义锚”呢?理论上认为,如果“通货膨胀补偿”不对消息作出反应,如果央行对通货膨胀较产出给予更多的关注,如果公众处在现实通货膨胀率比预期通货膨胀率高的时期,但公众的长期通货膨胀预期却没有多少提高,那么,就可以认为存在一个好“锚”发挥作用。通货膨胀目标制可以很好地锚定通货膨胀预期,央行实施泰勒规则也可以在治理通货膨胀中发挥“名义锚”的作用。
七、简要结论
本文研究发现,中国经济学家通货膨胀预期采取适应性预期的方式,这与很多研究发现的居民通货膨胀预期方式一致。虽然影响通货膨胀预期的因素有很多,但是本文研究发现,中央银行以稳定价格为唯一目标的单一职能是决定通货膨胀预期较低的重要因素,现实通货膨胀也是决定通货膨胀预期的重要因素。欧盟通货膨胀预期的数据告诉我们,通货膨胀预期只是在短期内向实际通货膨胀收敛。虽然国外研究发现,消费者通货膨胀预期存在改变适应性的特点,即高通货膨胀时期,消费者预期通货膨胀往往高于实际通货膨胀,低通货膨胀时期,消费者通货膨胀预期又低于实际通货膨胀。但是中国经济学家通货膨胀预期与国外结论相反,预期在价格上升和下降过程中相对比较“保守”,预期比实际价格(上升、下降)过小。中国确实存在通货膨胀预期提高导致消费增加的现象,但是通货膨胀预期与投资和出口的关系却不明显,中国经济学家通货膨胀预期也不会导致现实通货膨胀。控制通货膨胀的关键在于防止陷入通货膨胀预期陷阱和构建通货膨胀“名义锚”锚定通货膨胀预期。通货膨胀目标制和泰勒规则都能较好地锚定通货膨胀预期,因此,央行建立稳定价格的公众“信任度”战略是稳定物价的核心。但是,中国2005年开始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告示制度后,公众通货膨胀预期并未发生显著改变。
注释:
①朗润预测中关于“加权平均通货膨胀预期”从2005年第4季度开始,加权平均值依据参与朗润预测的有关机构对上季度各指标预测绩效计算。
②通货膨胀预期异质差异很大,植田龙也发现,职业经济学家的通货膨胀预期不会导致现实的通货膨胀。[2]笔者认为,只有在绝大部分人形成了通货膨胀预期时,通货膨胀才可能发生。
标签:通货膨胀率论文; 物价水平论文; 预期理论论文; 实证经济学论文; 凯恩斯理论论文; 消费者理论论文; 经济学论文; 价格发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