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推进宗教活动场所档案工作的实践与思考论文_郑,瑶

常州市推进宗教活动场所档案工作的实践与思考论文_郑,瑶

摘要:我国是有着几千年辉煌历史的文化古国,宗教作为其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历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宗教档案是宗教文化的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宗教的历史,记录着宗教的过去,昭示着宗教的未来。正确认识宗教档案的重要意义和特点,掌握其形成规律,认真进行收集、管理,加强管理和开发利用,就能够更清晰地把握宗教思想脉络,更深刻地理解宗教文化,从而更好地为宗教工作服务,更好地弘扬中华文化。近几年,常州市在宗教档案工作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一定成绩,受到了国家档案局及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

关键词:宗教活动;档案工作;管理;价值体现

一、宗教档案工作的基本情况

宗教档案是一种专门档案,是人们在宗教活动中形成的,记录和反映具有保存价值的宗教活动材料。有宗教活动就有宗教档案,这些档案绝大部分存在于各类宗教机构之中,如教堂、寺庙、道观等。常州市五大宗教齐全,各大宗教所藏的档案时间跨度大,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

1历史悠久,门类齐全

常州市目前共有批准设立和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175处,五大宗教都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据记载梁天监11年(公元513年) 梁武帝萧衍兴建了九龙禅寺,并开始做了中国佛教中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法事“水陆道场”;禅宗五世祖牛头宗始祖法融大师在唐朝永徽年间(公元627-655年)始建“法会之盛闻名遐迩,庄严妙胜甲于东南”的天宁寺。道教早在西晋太始年间(265—274年)就在常州出现,毗陵县就始建“含辉观”,规模相当宏大,惜于南宋毁于兵火。西晋永嘉初年(约307—308年),毛中尉舍宅建道观于城内迎春门城壕,即其后的玄妙观前身,为常州城内历史上最早的道观。自宋、元以来,随着回民陆续从西北地区移居常州,伊斯兰教同时传入,并开始在回民居住较集中的双桂坊以民居住宅为基础建造清真寺,原名“真教寺”,距今已逾六百年。清朝同治年间,有来自无锡的天主教渔民教徒在武进东青捕鱼为业,教会在东青陈家头村搭盖草房5间作为教堂,由法国神父叶沃若坐堂,这是常州地区建立最早的天主教堂。基督教在19世纪末传入常州,市区文化宫教堂几经翻建。

2资源丰富,价值珍贵

我市宗教档案的种类多样,除文书、基建、设备、会计、照片、电子等档案外,还有具有宗教特点的藏品、藏经、缘簿和实物档案;宗教档案内容广泛,涉及政治、哲学、道德、文学、语言、音乐、美术、建筑、医学、科技等方面,既有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也包含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宗教档案文化遗存珍贵,许多宗教场所保存着重大活动、重要历史文化名人的档案,部分宗教遗存的历史文化价值巨大,如天宁寺梵呗唱诵在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常州市首届珍贵档案文献评选揭晓,共有30项珍贵档案入选,宗教文献占了10%。其中清嘉庆石刻天宁寺《五百罗汉像》拓本力挫群雄,排在首位,1916年刊登常州基督教恺乐堂开堂的《武进报》和天宁寺梵呗唱诵也名列其中,分别排在第15和第26位。专家表示,这3件宗教文献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真实再现了跨越百年的“龙城记忆”,是一笔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3以点带面,稳步推进

作为我市宗教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宗教档案工作呈现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的特色。各宗教活动场所以实现规范化建档为目标,全面开展这项工作,尤其是星级创建取得突破,2010年武进区南城寺率先通过江苏省首家三星级档案室宗教活动场所测评,2012年全国重点寺院天宁寺以优异的成绩通过省五星级标准测评,成为江苏省第一家宗教场所档案工作五星级单位。目前,全市已有78处宗教活动场所已规范建档,其中4处宗教活动场所是江苏省档案工作五星级单位;1处宗教活动场所是江苏省档案工作四星级单位;67处宗教活动场所是江苏省档案工作三星级单位。

二、加强宗教档案工作的主要做法

1强化意识,提升档案工作水平

提升宗教活动场所档案管理水平,其目的在于提高宗教场所管理水平,培养合格人才,服务发展大局。宗教档案记录了宗教活动的方方面面,宗教团体、场所负责人及教职人员亲身参与教务活动,能够准确地鉴别宗教档案的价值,把握档案资料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组织培训班、推进会、现场观摩等形式,提高他们的档案建设意识,可谓事半功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市宗教部门的积极组织协调下,各宗教场所先后选派了40余名档案管理员参加市档案部门举办的档案管理业务培训班,并通过结业考试获得上岗证书。在掌握档案管理技能后,专职管理员能够更科学、有效地开展宗教档案管理工作。常州市基督教堂等场所由教职人员承担档案管理工作,他们既精通教务,又能将所学的宗教知识和档案管理技能结合起来,发挥了自身独特的优势。

2加大硬件投入,夯实档案工作基础

常州市在创建和谐寺观教堂活动中,由最初提出“两室(财会室、档案室)一厅(多功能厅)、三证(宗教教职人员资格证、会计证、档案员上岗证)齐全,到后来的“四室(另加阅览室、书画室)一厅、五证(另加水电工上岗证、炊事员健康证)齐全”,都明确了宗教活动场所要设置专门的“档案室”,购置档案管理必备设施器材,配备具有资格证书的档案管理员,并将此要求列入创建活动考核评分细则中。根据档案信息化建设要求,不少宗教场所配置了电脑、打印机、复印机各1台,数码相机等设备,基本满足了现代化、信息化、数字化管理的需要。天宁禅寺着眼长远,先后投入150万元经费,建成了“一库三室”的综合档案室。

3开发利用,发挥宗教档案的重要作用

档案资料是宝贵的信息资源,档案收集保管的最终目的是为现实提供服务。宗教档案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在保管好档案,保证档案安全的同时,坚持做好档案资料的开发利用,充分挖掘档案价值,有利于信息共享、弘扬宗教文化。天宁禅寺积极开发档案信息,编辑出版了《天宁寺历史文化》、《天宁寺修复纪实》、《恢复开放二十五周年纪念特刊》、《常州天宁禅寺住持与名僧传略》、《常州天宁禅寺门票演变纪实》、《常州天宁寺文化丛书》等书刊。1937年茅山乾元观被侵华日军烧为灰烬,而其档案室藏有6张拍摄于1936年的老照片,展示了乾元观外部的山门、殿宇及内部神像等景观,这批照片为乾元观1993年恢复重建提供了详实的依据,也使后人有机会看到乾元观昔日的风采。通过开展宗教档案工作,全市宗教场所加强了基础业务管理,搭建了弘扬宗教文化的平台,培养了教职人员、档案管理员工作严谨、善始善终的工作作风,有效地发挥了档案工作服务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

三、几点建议和体会

1要进一步健全制度,完善责任

鉴于各宗教活动场所档案数量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实现宗教档案管理的制度化,必须建立健全档案员岗位责任制、立卷归档制度、档案保管制度、档案借阅制度、档案保密制度、档案销毁制度、档案统计制度等。通过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邀请档案管理部门的专业人员进行业务辅导,进行重点指导帮助,增强教职人员、档案管理员的责任心,提高宗教档案科学管理水平。

2要尽快开展抢救性的收集和征集工作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建设过程,由于历史原因,很多宗教场所“文革”前的资料散失,近30年的各门类档案收集还不够齐全。要舍得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尽可能将各宗教的经书、照片和实物等珍贵档案收集齐全,保护好宗教的历史文化传统。

3要逐步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档案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提高档案管理水平的必要手段。在完善规范的管理机制、配备必要的管理设备的基础上,必须打造一支复合型的档案管理队伍。档案管理员要立足本职工作,加强自我学习,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提高信息化意识,熟悉电子文件的特征和电子档案的全程规范管理,以室藏档案的数字化录入和数据库建设为工作重点,从而促使我市宗教档案工作向信息化转变发展提升。

参考文献:

[1]赵世平. 把平凡的事情做得精彩 江苏常州市着力抓好宗教档案工作的经验与体会[J]. 中国宗教, 2015(1):76-77.

[2]曹昕. 加强新形势下农村宗教档案工作的思考[J]. 档案与建设(3):74-76.

[3]范凤琴, 于珍, 王树怀. 加强宗教档案管理,为社会稳定、发展县域经济服务[J]. 黑龙江档案, 1998(6):22-23.

论文作者:郑,瑶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与技术》2019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9

标签:;  ;  ;  ;  ;  ;  ;  ;  

常州市推进宗教活动场所档案工作的实践与思考论文_郑,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