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意思维”与思想政治工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创意论文,浅谈论文,思想政治工作论文,思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思想政治工作的综合性特征,决定了它不仅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为学科的理论基础,而且也决定了它更要借鉴新兴学科的研究成果并不断创新。现代科学表明:任何一门学科,要取得较高水平的发展,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必须借鉴和吸取其他学科特别是新兴学科的成果,必须有其他学科的渗透、参与,才能获得自身的长足发展。“创意思维”就是近年来出现的一门新兴学科。思想政治工作如能借鉴“创意思维”的理论成果,必将能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创意思维”的涵义
何谓“创意”?简单来说就是“具有创造性的意念”。创意思维是一种求新的思维,也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思维,是综合运用正确的概念或通过形象思维,在解决理论实践、生活问题时在人们大脑活动中出现的一种有价值的新思想。“创意,实质上就是想点子,而‘创意思维’就是开动脑筋想点子,用智谋。”[1]“创意思维就是具体地研究和改变人们过时的甚至错误的思维方式,尤其是研究那些受到习惯制约仍没有意识到需要加以改变的思维方式。”[2]
目前,世界上的创意思维技法不下几百种,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类:(1)扩散发现技法,包括智力激励法、综摄法、NM法等;(2)综合集中技法,包括ZK法、DAX法、特尔菲法等;(3)创意意识培养技法,包括心理剧、水平思考、假想状况设定法等。
创意思维与思想政治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就其功能而言,“创意”可使我们生活得更有乐趣和充实,它能神奇而有效地帮助人们学习得更好,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它能提升心智和有助于分析事物的能力;它能开阔视野,给予人一种满足感,使人生活更觉丰富美满。这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和任务具有相通性,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动员广大干部和群众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而奋斗。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使广大人民群众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990年5月,李瑞环在中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第六次年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3]“人民是历史的主人,群众是实践和认识的主体,这是我们的基本观点。按照这个观点,我们事业的兴衰成败,归根到底取决于人民群众,‘取决于群众的自觉与自动’。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和途径,使群众了解自己的利益与责任,自觉地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也就是要启发群众的自觉性,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把国家的各项建设事业搞好。”[4]“创意思维”主要是通过改变人们一些错误的思维方式,使人们增强思维的正确性、主动性,从而获得事业的成功,竞争的胜利……它能有效的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不失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二、思想政治工作要善于借鉴“创意思维”的理论成果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新兴的独立的学科,科学发展史研究中揭示的“领先学科”和“回采现象”启迪了借鉴相关学科的必要性。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思想政治工作应该而且必须顺应当代科学发展综合化的基本趋势。
1.借鉴“创意思维”成果是走出思想政治工作历史误区的关键
“创意思维”是创新的基本前提。如果思维方式上做不到破旧立新,创意就是一句空话。但在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着许多误区,这些误区极大地妨碍了人们的创新意识。误区之一,认为思想政治工作仅仅限于解决人们的思想问题、实际问题。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只是它最基本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它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教导科学思维方式,启发人们开动脑筋,打开束缚人们思想的枷锁,从而激发人们思维的活力。误区之二,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教育别人的,我讲什么你就听什么。工作主体不关注客体的信息反馈。这种工作方法必然造成“我说你听”、“我打你通”的强制性工作格局,窒息了人们思维的主动性。误区之三,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具有统一性,即集中的思想政治工作。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过分集中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思想政治工作要根据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不同层次的工作对象的不同情况,突出重点和个性,灵活安排内容和时间,做好日常思想政治工作。
2.借鉴“创意思维”成果是时代发展的内在要求
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创新是适应事物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要求。如果不创新,事物就会停止不前,就没有生命力。近年来,面对世界范围突飞猛进的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变化的国际形势,面对国内日益艰巨复杂的改革和发展任务,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了创新问题的重要性。他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可以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强弱,将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发展及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思想政治工作也是如此。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以及新的机遇与挑战。要面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综合国力剧烈竞争,面对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面对当前知识经济时代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我们就必须要掌握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利用“创意思维”积极开辟新途径,探索新办法,创造新经验。
三、“创意思维”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
做任何工作都必须采取一定的方法。科学研究有科学研究的方法,生产劳动有生产劳动的方法,正确的方法是做好工作的保证,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创意思维”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把它运用于思想政治工作之中,不仅能够极大丰富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拓宽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域,而且能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更为具体,更加实用。这里介绍几种常见的“创意思维”方法的运用。
1.点、线记忆新结合的NM法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
日本创造学家中山正和教授根据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理论,把人的记忆分成“点的记忆”和“线的记忆”。通过联想、类比等方法来搜索平时积累起来的“点的记忆”,再经过重新组合,把它们连结成“线的记忆”,这样就会涌现大量新的创造性设想,获得新的发明成果。这种方法由中山正和教授发明,叫中山正和法,简称NM法。
根据“创意思维”的“点线记忆新结合的NM法”,在做思想政治工作时,工作主体可以根据工作的内容和目的找出有关的“关键点”或者说“眼”,然后再根据这个“眼”进行联想发散,列出表达和接通这个“眼”的其他线索,再从中找到一条最好的线索。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们首先要找到有关“爱”的词,如“爱家乡”、“爱国”、“爱人类”等等,这些词就称为关键词。然后,围绕“爱国”这一关键词,通过联想、类比等手段,进行思维扩散,来突破这一概念,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把各种与“爱国”有关的东西列举出来。如爱国家与爱祖国、爱乡土和爱民族、爱国主义情感与爱国主义知识、爱自己、爱父母、爱同学、爱老师、爱他人、爱人类;爱家庭、爱班级、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还有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充满激情的表白:“我为什么爱意大利!因为我母亲是意大利人,因为我血管里所流着的血是意大利的血,因为我祖先的坟墓在意大利,因为我自己的诞生地是意大利,因为我所说的话、所读的书是意大利语,因为我兄弟、姐妹、友人,在我周围的伟大的人们,在我的周围的美丽的自然,以及其他我所见、所爱、所研究、所崇拜的一切,都是意大利的东西,所以我爱意大利。”[5]由此可知,爱国主义教育要具体化,把爱“我”扩展到“爱国”,把“国”“我化”,把“国”具体化。爱国主义情感是一种由“我”逐渐向外扩充的情感,而且这种情感所指向的是十分具体生动的事物,“我”的亲人、故土、以及“我”所受到的文化熏陶无不给“我”的思想和情感打上祖国的烙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要看到这一点,把这些具体的“点的记忆”综合起来,重新组合,从小处着手,加以贯彻落实,把它们连成“线的记忆”,即形成爱国主义情感。
2.类比法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
类比法是在两个事物之间进行比较,这两个事物可以是同类,也可以不是同类,甚至差别很大。通过比较,找出两个事物的类似之处,然后再据此推出它们在其他地方的类似处。类比法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思考法,有利于人们进行自我突破,它的核心是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从而产生新的知识,得到创造性的成果。在运用这种思考法时,我们还须注意,要有意识地、强制性地使一事物和我们所要思考的事物相联系。通过这种强制,会有利于我们突破常规思维的禁锢,找到截然不同的新关系,最终产生不同凡响的成果。
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中,不少政工干部还是踏踏实实地做好了本职工作,按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程序去做了。但很多政工干部有这样一种感觉: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不尽人意,人们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印象就是“假”、“大”、“空”,群众不爱听。而另一方面,不少“外行”,即不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来做思想政治工作,有时也会取得好的效果。这种现象并不奇怪,他们善于把“本行”与“外行”联系起来,找到两者的异同,找准结合点,充分发挥“本行”优势来做思想政治工作。这种不落俗套的独创性的工作方法更具实质性内容和可操作性,会令群众耳目一新,乐于接受,从而达到较好的效果。这里并不是要提倡让“外行人”来做思想政治工作,而是说明思想政治工作要具有“创意思维”,善于把本行工作同其他工作结合起来做,从其他的工作中找到适合本行业的工作方法或受到启示,形成“优势互补”。例如,习惯思维认为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业务工作没有什么联系。而我们知道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都是围绕人而进行的工作,两者的最终目的也是一样,都是为了让人们生活得更好。但在具体的工作内容和目标来说又有所不同。从类比法来说,就是寻找两者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进行比较,形成互补,从而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因此,政工干部要转换视角,克服习惯思维和专业的限制,培养“创意思维”,强制类比,开阔思路,增强创新意识。
3.设问法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
设问法是创意思维方法中最常见的方法之一,它主要是围绕要解决的问题从不同角度提出设问,然后做出回答,通过这种问与答的过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设问法的种类很多,这里介绍最常见的一种5W2H法。就是从七个方面去设问,这七个方面的英文第一个字母正好是5个W和2个H,所以称为5W2H法。这七个方面是:(1)为什么(Why)需要革新?(2)什么(What)是革新的对象?(3)从什么地方(Where)着手?(4)什么时候(When)完成?(5)由谁(Who)主持?(6)怎样(How)实施?(7)达到怎样的水平?(How much)
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中,同样可用设问法来解决一些难题。当然,设问可以根据不同需要,改换方式。设问法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可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操作性,开辟新领域,发现新途径。例如,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工作时,我们要看到心理问题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思想”问题,而是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方面的问题。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去探求新的方法。“为什么要革新?(Why)”。据天津市最近一项对高校大学生调查显示:在全市5万名大学生中有60%以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什么是革新的对象?(What)”,革新的对象很多,主要有观念、内容、方法与途径等。就其方法来说,不能采取传统的灌输式和医疗式的方法,灌输式容易流于形式,医疗式容易造成逆反心理或有病不医的现象。这就要求大学的辅导员和政工干部对学生的心理有一个很好的把握,依据不同程度、不同情况采取相应对策。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以平等、真诚和热忱的心来对待学生的学习、生活、恋爱、人际关系、择业等问题,给他们以“排忧”、“解闷”、“答疑”、“参谋”,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逐渐使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等等。如此类推,通过设问,思维会更加宽广,新的点子和好主意会在不经意间冒出来!采用发散思维,通过设问,思考的问题会更全面和具有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