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出版业发展的新起点——新闻出版总署科技司负责人谢俊旗谈“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出版业论文,系统工程论文,中国新闻论文,新起点论文,新闻出版总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是被列入《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工程,也是新闻出版总署“十一五”期间在数字出版方面的第一号工程。该工程将形成数字出版所需的重要技术装备,该工程的顺利实施必将促进我国数字出版的发展壮大,进而带动整个文化产业的进步与变革。为此,本刊记者就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的背景、主要工作内容及其未来影响等问题专门采访了新闻出版总署科技司负责人、“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立项工作组组长谢俊旗,以下是采访的具体内容。
问: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作为《数字图书馆论坛》杂志的记者,非常高兴能够采访您,也希望借此机会将新闻出版业的新进展传递给关心新闻出版事业发展的各界工作者。近几年来,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迅速发展,对出版业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首先想请您谈一谈您对新技术影响下的出版业近几年的发展状况的看法?
答:近几年,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出版业的渗透和影响是有目共睹的。从最初的新媒体“挑战说”到后来的“机遇说”,反映了传统出版界对新媒体技术的认识和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新兴媒体的到来,最初确实给传统出版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受到这种冲击的不独是中国,全世界都是如此。网络用户的激增使得传统纸质读物如图书、报纸、期刊的阅读率急剧下降,MP3等格式在线音乐的出现使得光盘的销售同样不容乐观,原有的用户尤其是年轻人流向互联网等新媒体,纸质出版物受到冷遇。数字化浪潮汹涌而来,传统出版界视互联网为洪水猛兽,许多业界人士一度认为传统出版业很快将被互联网取代。
面对这种情况,政府逐步认识到,出版业必须及时转变思路,充分借助数字化手段,向数字化出版转型。在政府的引导下,一些有远见的出版机构开始着手向数字化出版转变的有益探索。传统出版界逐渐认识到新技术也可以与自身结合,可以实现传统出版界的内容资源和新兴技术的重新整合。这一转变带来了一场出版界的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大发展。电子书、电子期刊、手机报纸,按需印刷、出版管理ERP系统、网上售书等一系列新的出版形态、新的出版管理模式、发行模式随之出现,出版界又开始显出强大的生命力。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年底,我国数字出版产业规模超过200个亿。
从目前来看,数字技术对出版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一、传统出版业向数字化转变,基本实现出版全流程的数字化,目前除了印刷领域仍是胶版印刷与数码印刷并存的局面,约稿、投稿、编辑、排版、发行、库存等其它环节均已实现了数字化存储、操作与管理;二、新的出版形态不断涌现,电子图书、网络期刊、手机报纸、网络游戏、在线音乐、博客等新的出版形态不断涌现,突破了以纸张为介质的传统出版形态;三、出版的概念得到拓展,新的出版形态不断冲击着旧有的出版概念,使得出版的外延不断地扩大;四、原有的编、印、发等出版环节之间的严格界限逐渐模糊,出版行为越来越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五、传统出版界对内容资源和技术重新进行整合之后,满足了新的社会需求,开拓了新的受众群体。
总之,新技术给传统出版业带来了挑战和冲击,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纵观这几年,数字出版不仅没有取代传统出版业,反而促进了传统出版业的发展。新技术与传统出版业加速融合,不断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加速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2006年国家先后公布了《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三个纲要都强调要“加快传统出版发行业向现代出版发行业的转换,积极发展电子书、手持阅读终端报刊、网络出版物等新兴业态。发展手持阅读终端网站、手持阅读终端报刊、IP电视、移动数字电视、网络广播、网络电视等新兴的传播载体”。
问: 我国出版业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发展,已经取得了较大进步,但是与国外出版业相比仍有一定差距。请问作为新闻出版总署科技司的负责人,您是如何看待我国出版业的发展现状?您认为国外出版业有哪些方面值得国内相关组织机构进一步学习和借鉴?
答:中国是印刷术的发源地,一直以来都是出版大国。中国出版业的兴起和发展不仅对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近几年,政府加大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的力度,推动增长方式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实行“走出去”战略和人才战略,实施出版产业发展的精品战略、集约经营战略、科技兴业战略,积极推进文化输出,并对制度创新、内容创新、技术创新不断地进行尝试和探索,使得我国的新闻出版业逐步走上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健康发展轨道。以报纸出版为例,与2002年相比,2006年出版报刊品种数下降9%,而总印数、总印张却分别增加了15%和155.4%。印刷复制业方面,2006年我国各类印刷企业达10万家,年产值超过4000亿元大关,成为世界第三大印刷基地。这些数据充分说明,我国新闻出版业已经进入了优化结构、整体推进、提高水平、竞争发展的新阶段。此外,图书出版、期刊出版、电子音像出版等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中国虽然一直都是出版大国,但是从世界范围来看,仍然不是出版强国。目前,国内出版业与国际同行相比,在信息化程度、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等各方面都有巨大的差距。这些方面,还需要不断借鉴发达国家的一些成功经验和措施。互联网新媒体技术的兴起和它在出版领域的应用,促使出版业向数字时代转移,从而迎来了出版业的第三次革命。而曾经以活字印刷引领世界,以汉字激光照排技术改变中文出版形式的中国,能否在这第三次出版业的革命中缩短与国外出版大国的差距,实现我国新闻出版业的再次腾飞将至关重要。在这种情况下,数字复合出版是实现出版业的进一步分工与现代化,促进信息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中流动和共享,增强出版业的市场竞争能力的最佳模式。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对出版业的信息技术改造,或斥以巨资,或从政策上加以扶持。我国出版业要满足当前的数字化需求,在有效控制版权的基础上,应用数字化技术更加有效地利用当前的内容资源,提高出版业的竞争力,为出版业开创出新的生存空间。新媒体技术带给传统出版社的绝不仅仅是挑战,同时也是一场难得的机遇,抓住并利用好这次机遇,就极有可能用更少的时间来尽早实现出版强国的奋斗目标。
问:在“新闻出版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以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带动新闻出版业发展”是新闻出版业“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战略重点之一,而“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被称为“十一五”期间数字出版领域的一号工程。您能否谈一谈该项目对于新闻出版业发展带动作用将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1974年8月,我国启动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也称为“748工程”),其中包括王选院士的精密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该工程和“两弹一星”、杂交水稻、载人航天等重大项目一样,对增强我国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是21世纪数字环境下新闻出版业的“748工程”,必将研发出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自主信息技术,实现重点领域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和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与顺利完成,将在内容制作上促进数字产业的发展,促进包括互联网、移动终端的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有效地提高各类出版资源的传播。从内容的出版方面来看,内容资源将得到更充分的挖掘、分拆、组合和应用;从内容的传播方面来看,内容资源将获得更广阔的发行渠道和平台,全方位的深入读者群中。这样,无论从源头上还是终端上,都有利于促进数字产业的繁荣与发展,不断促进中国先进文化的有效输出与传播。
从项目的工作内容来看,本工程既要进行标准规范的制定和共性工具的开发,还将在图书、期刊和报纸三个领域开展应用示范。这些应用示范一方面是在共性开发的基础上形成数字复合出版的系列产品,另一方面示范过程中也会将数字复合出版系统用于具体的生产过程中,通过实际的生产效果来说明数字复合出版系统的功能与效果,形成示范效应,带动整个新闻出版业的技术进步。
问:请问您是否可以介绍一下本项目包括哪些主要工作?项目要实现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答: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的内容可概括为:“一系列标准规范、两部分研究内容、五类应用示范、六大技术平台、九项关键技术、十六个子项目”。具体内容包括:
1、制定一系列数字复合出版标准规范。数字复合出版标准规范的制定是本系统工程的核心组成部分。通过对国内外现有标准规范的调查与分析,制定并完善符合我国实际情况又便于对外交流的一系列数字复合出版标准规范,指导系统开发、行业应用与数字图书馆等相关领域应用,为我国数字出版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整个标准体系可划分为三个方面:标准体系总体框架研究、需订立的工程标准和可参考或应用的现行标准。
2、数字复合出版系统研究内容分为核心研究内容和关联研究内容两部分。核心研究内容包括六大技术平台的建设,即:数字复合出版采编管理平台、全媒体资源服务平台、内容制作平台、多渠道出版发布平台、政府监管平台和出版物DOI/CDOI管理与服务平台。关联研究内容包括:生产过程全流程数字版权保护解决方案,补字、超大字符集的应用,全媒体经营管理技术支撑平台,全媒体应用整合平台和数字复合出版可扩展体系五部分。
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共性技术的研发涉及九项关键技术:元数据、结构化信息、知识点标注技术;面向生产过程的数字版权保护体系;痕迹保留以及版本管理技术;科技内容排版技术;并行组版技术;自动化排版技术;版式和流式相统一的多元发布技术;DOI、暗纹和二维码编码、嵌入、解析技术;出版选题的辅助决策分析。
3、在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建设全过程中,进行系统分类集成与应用示范。对开发完成的各项共性软件工具进行集成与二次开发,并在科技图书、百科全书/辞书工具书(包括年鉴等)、教育图书、各类期刊、报纸等五类不同类型的出版领域,遴选符合本系统实施条件的出版单位进行典型示范,参与项目的需求分析和标准制定,配合系统研发和集成测试,进行应用示范并配合评审验收。以示范基地的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应用为引导,向整个出版领域推广,形成并完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数字复合出版系列产品,最终进行商业化推广与市场化运作,全面提升我国出版业的整体效率与服务水平,加快出版业的现代化进程,为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撑服务,实现国家投资价值的最大化。
4、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实行“总项目-子项目-课题-子课题”分级管理,共分解为以下十六个子项目,包括:数字复合出版标准规范的研究制定;数字复合出版采编管理平台;全媒体资源服务平台;内容制作平台;多渠道出版发布平台;政府监管平台;出版物DOI/CDOI管理和服务平台;生产过程全流程数字版权保护解决方案;补字、超大字符集的应用;全媒体经营管理技术支撑平台;全媒体应用整合平台;科技图书富媒体出版领域应用示范;百科全书、辞书等工具书富媒体出版应用示范;各类期刊富媒体领域应用示范;教科书与其他教育图书富媒体出版领域应用示范;报纸富媒体出版领域应用示范。
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将按照“需求主导,标准先行,技术突破,典型示范,全面应用”的总体方针,最终形成一系列数字复合出版标准规范,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形成一批国际领先水平的专利,建立一个高效的政府新闻出版监管平台,培养一批符合数字出版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建立一批覆盖各个出版领域的数字复合出版基地,形成一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的跨媒体数字出版示范企业,促进全行业的转型、升级和快速发展。
问:前面您谈到了对出版业、互联网与数字图书馆建设这几年发展的一些看法。您能否继续谈一谈实施“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对这些相关行业的发展会产生哪些影响?
答: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是行业转型、产业升级的主要推动力。传统出版存在着投稿、审稿、编辑修改等诸多环节,需要大量手工劳动、生产周期长,与信息时代的读者要求差距较大,同时也存在大量的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现象。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将对整个出版流程进行改造,使出版流程集约化,减少各环节的人力耗费。数字复合出版不仅可以带动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的繁荣与发展,也能够进一步促进传统出版物集约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传统出版技术、办公自动化和印刷技术升级换代。数字复合出版不仅带来技术的提升,也对内容资源的整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产业链角度看,有助于数字出版的各个环节相互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和技术优势,推动产业链形成合理分工,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和谐发展,从而繁荣整个出版业。
目前我国互联网环境下,在网络、手持阅读终端等平台上,虽然不乏内容资源,但作为正式出版物的高质量内容却相对较少。数字复合出版系统通过加强编辑手段,对提升内容质量,为公众提供优质的可多方位获取的数字出版物具有积极作用,将不断繁荣互联网文化。
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将规范全行业的数字出版流程,实现“知识标引,多重应用”、“一次制作,多元发布”,降低行业运行成本,开辟出版新业态;提供政府新闻出版监管的新手段,明显提高政府监管力度和效率;为数字图书馆和书店等相关领域提供统一的数据源,避免重复建设和“信息孤岛”,解决数字图书馆发展中的版权“瓶颈”问题。
数字复合出版在实现出版业数字化转型的同时,将大力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特别将推动内容产业和创意产业的发展。数字复合出版的“一次制作、多元发布”模式,将为内容产业注入丰富的高质量出版内容资源,实现内容的深度开发和多维应用,同时,数字复合出版还将为创意产业提供多样化的表现平台。通过开发应用于不同终端的输出软件,数字内容可达到更优的外观效果,并实现在书刊报版面、网页、移动终端等各种媒介上的最佳布局,吸引更多的读者关注出版内容。
总之,传统出版业经过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改造之后,将实现数字化转型,从而将出版生产力和产业化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