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国的基础教育_美国教育论文

论美国的基础教育_美国教育论文

管窥美国的基础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基础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在,美国庞大的基础教育系统有八万三千多所公立中小学,三千五百多所私立中小学,以及各类学前教育机构,分布在全国一万六千个学区之中。

一、美国的骄傲——教育机会均等

美国在建国纲领《独立宣言》中表明了理想——“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从中引申出来的教育机会均等原则成为美国教育的特色,也成为美国人的骄傲。

也正是出于这一理念,美国是世界上率先实施单轨学制的国家,每个国民原则上都有平等接受每一阶段教育的机会,可以进入相同的学校学习,从而保证最大程度上的教育机会均等。今天美国基础教育实行12年制,称为K—12,即幼儿园阶段(K)、初等教育阶段(1~6年级)、中等教育阶段(7~12年级)或中等教育初级阶段(7~9年级)和高级阶段(10~12年级)。正如美国比较教育学家康德尔在《教育的新时代——比较研究》一书中明确指出,美国教育机会均等原则得以确立离不开传统文化因素①。正是因为根植于美利坚民族的传统文化,使得美国坚定教育机会的信念,坚持推行单轨学制。

与此同时,美国的基础教育学制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有六三三制(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六六制(小学六年、中学六年一贯制)、八四制(小学八年、中学四年)、四四四制(小学四年、中间学校四年、中学四年)以及五三四制(小学五年,中间学校三年,中学四年)。中小学采取哪种学制,主要取决于学区的历史和办学条件。在20世纪初期之前,八四学制占据统治地位,此后六三三学制兴起,到1960年之后,因将原先的初中(Junior High School)取消,将原先三年制的高中(Senior High School)延长为四年,连接中学和小学的中间学校(Middle School)获得发展。目前,美国总体上以六三三学制为主,统一的单轨制和多样化的学制并存,成为世界上一大特色。

二、美国的中小学教师——学历≠薪酬

在美国,中小学教师大多拥有学士以上学历。1996年,有42%中小学教师拥有学士学位,55%的教师拥有硕士学位,此外在职中小学教师中不少人还在不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私立中小学校的教师更胜,1993~1994学年,获得博士学位、教育学专业证书、硕士学位、学士学位的教师比例分别为1.7%、2.9%、29.8%和59%②。众所周知,美国拥有发达的高等教育,因而中小学拥有一支如此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不足为奇。

由于美国没有高等、中等师范学校,所以中小学教师的几乎全部由综合大学的教育学院和文理学院教育系培养。从事教师一职,除了相应的学位之外,还必须具备教师证书,才能被学区教育局聘用。经过学校试用两年后,能胜任本专业课程,才能获得终身的任教资格。但1985年以后,一些州开始对教师资格终身制进行改革,如马里兰州规定“终身教师”每5年需进修6个学分,否则取消其“终身教师”资格;加州规定每5年重新审核换发教师资格证书,5年之内教师至少要完成150个小时的业务培训。如此强调教师的在职培训,也是美国在历次教育改革实践中形成的共识:只有拥有最好的教师,才能拥有最好的学校。

为了保证稳定的优秀教师队伍,美国近年来中小学教师的薪酬有较大的增长。1999年,美国中小学教师平均年薪为40574美元,新教师平均起薪为26639美元,分别比1989年增加了23.4%和25.4%;同年,中小学教师平均年薪高于政府人员平均年薪(38499美元),在全国13个行业排名第6;高中校长平均年薪为76768美元,学区总监平均年薪达到106122美元,分别接近和超过公立大学教授的平均年薪(78830美元)。③

然而,美国的中小学教师仍面临着短缺问题,全美教师联合会主席桑德拉·费尔德(Sandra Feldman)就指出:“工资低是使人远离中小学队伍的重要原因。”在美国,中小学教师至少要获得学士学位,而要获得长期教师证书,必须拥有硕士学位。相对于如此高的学历要求,其收入和其他行业相距甚远。具有同等学历,从事律师、医生、商业、金融、电脑工程师等职业起薪大约是四至五万美元,而一般中小学教师只有二至三万元,并且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中小学教师和其他行业的薪酬差距不断加大。教师职业的待遇吸引力不足,这也就是为何一直以来美国中小学的数学、化学等学科教师短缺,而这始终是美国中小学教育质量有所下降的原因之一。

根据《波士顿环球报》2006年11月30日报道,美国马塞诸塞州教师协会(Massachusetts Teacher Association)和美国教师协会(the American Federation of Teachers)马塞诸赛州分会呼吁提高那些最贫困地区教师的工资,那些教师工作时间更长,工作的难度也更大。这两大教师协会宣布他们将与立法者合作,决定究竟给那些教师提高多少薪水,并决定在该州600 所处于极度贫困状态的学校里哪些教师有资格获得这些薪水补偿。美国传统的教师薪酬标准是以教师的教育水平和经验为基础的。美国国家教育专员大卫·P.椎斯科尔(David P.Driscoll)表示赞成该计划,他认为,这样的计划会有助于那些差学校提高教师的总体薪水标准。而美国波士顿先驱协会(Boston-based Pioneer Institute)的执行主席吉姆·斯蒂格斯(Jim Stegios)则表示,这样的激励机制可能对差学校有效,但他仍然支持以学生的成绩为主要衡量标准的成绩薪水体系(merit pay)。而美国教师协会明确表示,他们会继续反对成绩薪水体系。

三、美国中小学——变与不变

(一)免费的教科书和午餐

美国中小学一般按学区就近入学,公立中小学的教育经费44%来自所在学区,49%来自州政府,6%来自联邦政府,实行免费教育。公立中小学不仅不收学费,还免费提供教科书。不过,学校要求学生爱惜教科书,学期结束后交还学校,以便留给下一年级学生使用。在中学,一些教科书往往是精美但又沉重的精装本,为了方便学生,学校往往允许学生把书留在家中使用,而在上课教室中由教师为学生准备好教科书,学生上课取用下课归还即可。

公立中小学实行双休日,每天在校时间并不长,一般早上8:00至下午2:30或者早上9:00至下午3:30,但时间安排上十分紧凑,课间休息只有3分钟,午餐只有半小时。为了保证每个儿童都能上学并吃上营养的午餐,对于低收入家庭,经过申请学校为其提供免费或低价午餐、早餐,费用由联邦或州政府承担。

根据美国CNN教育新闻网2006年12月8日报道,2005—2006学年,免费或低价早餐项目所惠及的低收入学生数量达到770万人。在新墨西哥州,州政府斥资将近50万美元,提高学校的早餐的惠及人数,努力满足布什总统“不让一个孩子落后”项目的标准。对于免费早餐项目,则由农业部门主管并对那些给孩子提供免费餐的学校进行资金补偿。如今,对于90%的孩子来说,早餐是免费的,其余的人每顿饭大约付30美分。

美国人相信孩子不感到饥饿之时,学习效果会更好。虽然这不是解决美国学校难题的一个彻底办法,但是这会是提高学校效能的一个最快的、最省钱的方式。

(二)小学的不分年级改革

美国小学主要以班级授课教学形式为主,每班大约18~23人,而教师不分科,负责小学各科内容,可以说教室就是教师的办公室。不过,美国1950年后在小学开展了一项针对年级分班弊端的教育改革。不分年级教学,打破了传统上按学生年龄或能力分级、分班的班级组织形式,将不同年龄和能力的学生安排在同一个班进行教学活动④。这种不分年级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以异年龄层的学生为对象,依据学生的成绩及其社会、身体、情意的发展状况等进行弹性分组教学,从而对常态分班和能力分班各取所长,兼容并顾。

根据美国教育行政人员协会的《不分年级小学教育》一书,不分年级教育的基本特点可以归纳为:⑤

1.课程适合小学生的发展水平;

2.采用与年龄和能力相关的混合式弹性分组教学;

3.强调儿童的身体、智能、社会情感和技能的整体和谐发展;

4.促进学生心智发展的连贯性;

5.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辅导员,而非知识的灌输者;

6.重视学习的过程和培养学生的能力;

7.运用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发现法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中动手、动脑、动心;

8.采用综合性主动课题,将不同的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有意义的学习情景中掌握概念和技能;

9.通过多重渠道,运用多种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进行考察评估,如观察记录、学习档案、作业抽样以及有效合理的考试等。

虽然在教育史上,不分年级教育一度被视为贫穷落后的标志;虽然在美国的教育改革中,对不分年级教育的特性和有效性众说纷纭。但是,一系列研究已经表明,有效的不分年级教育最适合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可见,不分年级教育可能会日益被视为一种有效措施而广泛实施,尤其是在小学阶段。

(三)喜忧交加的综合中学

综合中学制度发端于20世纪初的美国,1918年美国全国教育协会中等教育改革委员会的报告《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主张建立“将所有课程包容在一个统一的组织之中的综合中学”⑥。如今,综合中学已经成为美国实施中等教育的主体,共有综合中学2.5万所,其中公立中学占81%,私立中学占19%。在1999~2000学年,98%的学生就读于综合中学,1%的学生就读于选择性学校,不足1%的学生就读于职业或技术中学。

著名教育学科南特曾明确提出综合中学要完成三个教育目的:“第一,为所有的未来公民提供普通教育;第二,为准备就业的学生开设良好的选修课程,使他们学到谋生技能;第三,为准备升学的学生开设专门的高级文理课程。”⑦ 据此,综合中学一般设普通科、学术科、职业科。目前,在综合中学的学生中,学习学术科的占43%,学习普通科的占33%,学习职业科的占24%⑧。

正如科南特指出,综合中学之所以产生,是由于美国的经济史以及人们忠于机会和地位平等这些理想的结果。综合中学也的确成为美国教育民主化的标志,并且因其成效显著而“出口”到世界各国和地区,但是综合中学的教育质量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了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综合中学往往开设多种课程,既包括为所有未来公民所设的普通教育课程,也包括为准备升入大学的学生开设的学术性课程,还包括为就业的学生所设的各类职业性课程。很多综合中学还允许学生从一种方案(对学科、课程的选择)转到另一种方案。于是,门类繁多的选修课和学分制成为实现综合中学多重功能的制度保证。在美国,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比例大致各占50%。同时,实行学分制,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然而,这种模式也意味着对学校的办学和教学条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多样化的培养目标需要广泛多样的课程来支撑,如在美国综合中学开设的课程五花八门,共计两千一百多门⑨,要求不仅能提供普通教育,还要能提供较高的学术性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一旦缺乏必要的教育条件,其教育质量就难以得到保证。而且,综合中学将不同的学生全集中于一体,学生之间的差异,尤其是在学习能力、兴趣、原有知识水平上相去甚远。也正是因为如此,综合中学在20世纪70年代被激烈地批判为“一个混合的大箱子”,其教育质量适得其反,就业上不如职业学校,升学上不如普通中学。

1973年,美国全国中等教育改革委员会就发表报告认为综合中学占统治地位的局面必须让位于包括多种多样选择制中学在内的多样化学校系统和教育计划。在2002年颁布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NCLB),强调每一个学生到12年级末都要为大学的学习、富有产出性的就业和今后有意义的生活做好准备,而一系列新型学校的设立正是为了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把学习机会和学习质量都提高到相应的高度。可见,占统治地位的综合中学正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四)旨在提高质量——新型学校兴起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从《国家处于危机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到《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法》再到《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无不体现美国的教育改革是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主旨,而身负重任的传统公立学校却不尽如人意,在基础教育领域,特许学校(charterschool)、磁石学校(magnet school)、家庭学校(home school)正成为越来越多家长和学生的新宠。

特许学校自1991年明尼苏达州通过第一个特许学校法后,至1996年通过此类立法的州已增至36⑩。这是由公共教育经费支持,由教育团体或个人开办并负责管理,在一定程度上独立于学区,是一种公校私营模式的学校类型。绩效责任制(Accountability)是其鲜明特征,一旦学校不能履行其承诺的职责并达到预定的目标时,政府有权终止合同,停止提供经费资助,那么特许学校就有可能失去其“特权”。于是,学校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不得不加倍重视教育质量。不可否认,特许学校创立的学校自主管理的运作方式,已成为美国公立教育体系中创造性和高效率的模范。

磁石学校,顾名思义是以其办学特色吸引学生就读,主要为解决公立学校面临学生高缺席率及高退学率的经营困境。课程设计上非常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常开设富有特色的培养特殊专长的学科,如音乐、戏剧、电脑、法律和其他视觉艺术等等。学校的类型也多种多样,有天才学校、外语学校、蒙台梭利学校、艺术学校等等。就全国而言,磁石学校从1984年的994所至1994年已经发展为1959所。

近年来,在家上学(Homeshooling)运动成为美国备受关注的教育潮流,相应的家庭学校即父母不把学龄儿童送往常规学校而留在家中自己进行教育的形式正强烈冲击着传统的学校教育。2000~2001年,美国有大约一百五十至一百九十万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在家上学,并且该数字正以每年百分之七到百分之十五左右的速度递增。目前,家庭学校的学生大部分集中在小学阶段,而且一般而言,在家庭学校接受教育的孩子其成绩,比一般公立学校学生的成绩更好。

事实上,各类新型学校的出现,赋予了家长选择学校的权利,形成了一种竞争的氛围,打破了公立学校高枕无忧的垄断局面,促使公立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同时,各类学校提供不同的教育形式,满足了社会多样的教育需求。

注释:

① 艾萨克·康德尔:教育的新时代——比较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05—151页。

② 杨慧敏:美国的基础教育,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196页。

③ 杨慧敏:美国的基础教育[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第203页。

④ Gaustad,J.,Nongraded Primary Education:Mixed-age,Integrated and 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Education for Primary Children.Oregon School Study Council Bulletin,1992.35(7).

⑤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chool Administration,The Nongraded Primary Education:Making Schools Fit Children.Arlington,VA,1992.

⑥ 夏之莲:外国教育发展史料选粹(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50页。

⑦ 科南特著、陈友松译:科南特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第10页。

⑧ 胡庆芳:决不让一个高中生掉队——美国高中课程改革研究,载《全球教育展望》2002年第3期。

⑨ 石伟平:比较职业技术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34页。

⑩ 赵中建:近年来美国学校管理改革述评,载《教育研究》2001年第5期。

标签:;  ;  ;  

论美国的基础教育_美国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