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DWI多b值及ADC值对人体囊型包虫病诊断前景探讨论文_林洁1,李文方2

结合DWI多b值及ADC值对人体囊型包虫病诊断前景探讨论文_林洁1,李文方2

(1青海大学研究生院 2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青海西宁 810001)

摘要:简述人体囊型包虫病的发病机制,弥散加权成像(DWI)的原理和影响因素,多b值DWI成像在人体囊型包虫病上的应用诊断及前景,以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此病上的研究现状,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囊型包虫病的影像诊断及临床应用。

关键词:人体囊型包虫病,DWI多b值,ADC值,MRI

囊型包虫病(CE)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1],人体是中间宿主,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DWI能无创的反映活体水分子弥散特性,可以在分子水平对组织进行研究[2],可应用于CE的诊断及预后评估。

1、人体囊型包虫病

包虫病又称棘球蚴病,分为泡型包虫(AE)和囊型包虫(CE),分别由泡状棘球蚴和细粒棘球蚴感染人体引起,在我国主要分布流行于新疆、西藏、青海等西部农牧区。

包虫几乎可侵犯全身各个器官,但主要对肝脏造成的损害较大,其次为肺、脑、腹腔、盆腔等脏器。虫卵在十二指肠内孵化为六钩蚴,吸附于小肠黏膜,进入肠壁内毛细血管,经肠系膜静脉进入门脉系统,随门脉循环进入肝脏。寄生于肝脏后,细粒棘球蚴先发育成小空泡(即初期的包虫囊肿),逐渐长大,形成具有角质层和生发层的内囊(即包虫本体)。由于宿主的免疫反应,在棘球蚴周围形成异物肉芽肿,并纤维化增生,最终形成纤维囊壁(即外囊)。包虫囊肿在生长过程中不断挤压周围肝组织,致使肝细胞萎缩、坏死、凋亡及肝内管道系统纤维化,形成外膜结构。内囊内层生发层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可形成生发囊,产生原头蚴的生发囊为育囊,具有流行病学意义,育囊可发育为子囊,其内原头蚴反映包虫囊的生长、发育能力;外层角质层具有吸收营养物质、排出代谢产物,并保护生发层的作用。伴随CE生长、发育、退变及死亡,其内容物的变化形式为:液性-胶冻样-干酪样-钙化[3]。CL、CE1、CE2型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具有活性,CE3型处于过渡阶段,活性下降,但有时仍可发育,CE4、CE5型处于死亡阶段,无活性及发育能力[4]。

早期可无临床症状,中晚期可出现一些非特异性症状,如上腹部不适、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并发症是其严重危害,通常2种及其以上并发症同时或相继发生,引起相应症状,增加手术治疗困难,甚至危及病人生命。如包虫/囊肿破裂继发感染可致肝脓肿;溃入腹腔可致腹膜炎、过敏性休克;穿破胆管,继发感染可导致胆管瘘,进入胆道,出现胆绞痛,若包虫碎片进入胆总管,引起梗阻性黄疸;肝顶部较大包虫囊肿合并感染时,不仅可致肝脓肿,并可与膈肌、肺底部粘连,破入肺内,可导致肺脓肿及胆管-包虫囊-支气管瘘。

2、诊断

因免疫学诊断特异性不高,现影像学已成为诊断包虫病的主要检查手段,常用的有超声和CT、MRI等。

2.1超声:因其简单、方便、可操作性强,可用来对此病的普查;按照WHO包虫病专家组的标准分型[4]: CL- CE5型。

2.2CT:可应用于人体各个部位的检查,显示CE的位置、数目、大小及与周围组织器官的比邻关系,同时反映出CE的发生、演变和转归过程等不同阶段的病理改变。谢天皓[3]等认为,各分型间囊内CT值遵从由小到大,CE2型中母囊液密度高于子囊,可通过CT值来判断包虫囊肿内容物性状,并预测其活性。

2.3MRI:因其高软组织分辨率、无X线辐射损伤、造影剂无肾脏毒性等优点和成像技术的迅速发展,MRI在人体多部位多疾病的诊断价值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充分掌握肝脏CE的MR表现,有利于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率,并随着增强扫描、MRCP、MRA等发展,也为病灶与周围肝组织、肝内外胆管、周围血管的关系及是否受侵提供更明确、清晰的影像学证据。目前,CT、MRI对囊包的分型较多且不统一,主要根据包虫囊肿不同生长阶段的特征表现,反映了包虫病的自然演变过程,目的是帮助临床制订治疗方案。

3、DWI成像

3.1成像原理:DWI是一种功能成像技术,能反映活体水分子弥散特性、细胞水平组织改变、肿瘤细胞构成和细胞膜完整性。随着MRI技术的不断进步,已实现DWI在人体多部位的应用,如乳腺、肝脏、颅内组织、骨组织、泌尿生殖系统[5]等。在MRI常规扫描序列中CE与肝脏其他囊性病变的鉴别存在困难,现丁爽[6]等表明DWI在其鉴别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2ADC及多b值

ADC表弥(扩)散程度。弥散程度越大,信号降低得越低[5],反之亦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水在生物组织中的扩散受到所在组织、温度、生化特性及外部运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多数学者认为在肝脏良、恶性病变诊断中ADC值具有一定的鉴别意义,但不同病种间的ADC值也存在部分重叠[7]。选择合适的测量感兴趣区同样会增加ADC值测量的准确性,有利于疾病的诊断和鉴别。

b值即弥散敏感因子。b值越小,扩散程度越弱,图像质量越接近T2;b值越大,信号降低越明显。伴随b值的增大,信噪比(SNR)和对比信噪比(CNR)减低,病灶显示率低,但其ADC值趋向组织真实弥散值;反之,SNR和CNR增高,易于显示病灶,但ADC值不稳定[8]。所以,弥散信号与b值的大小直接相关。但某些情况下,高b值能够发现早期的、较小的病灶,虽然其机理不是很清楚[9];但过高的B值也会导致信噪比降低及更严重的几何畸变 [10]。

多b值DWI能获取多个定量分析参数,可作为影像生物标记物来评价肿瘤血流灌注及细胞代谢状况。然不同组织、器官病灶最佳b值并不统一,有研究表明,一般在头部b值通常在1000左右,而在体部如肝脏等一般在600左右,对病灶显示较好[11]。多数学者[12]认为选择合适的b值应达到以下3点:①能清晰显示病灶;②最大限度剔除T2穿透效应的影响;③尽量挑选高b值,使其ADC值更趋近组织真实弥散值。

结语

DWI已广泛应用于全身多部位、多病灶的诊断,现阶段多b值DWI已成为国内外学者们的研究热点,包虫囊肿在何b值下图像质量相对较好,其ADC值是否具有特异性,能否反应囊肿内部的代谢状况,能否与其他良恶性肿瘤相鉴别,已成为研究的重点。包虫病的有效诊断,为其临床分型、治疗及预后提供方便。

参考文献:

[1]Ozdol C,Yildirim AE,Daglioglu E,et al. Alveolar hydatid cyst mimicking cerebellar metastatic tumor. Surg Neurol Int,2011,2.

[2]赵全泽. 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波谱分析(MRS)在前列腺癌的诊断效果分析[J]. 中国CT和MRI杂志,2014,12(9);55-58.

[3]谢天皓,吕海龙,赵阳阳,等. 肝囊性包虫病的CT表现与临床病理改变的相关性研究[J]. 实用医学杂志.2013, 29(13):2107-2110.

[4]Eckert J,Gemmell M A,Meslin F X,et al. WHO/OIE manual on echinococcosis in humans and animals:a public health problem of global concern[M].Paris: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orld Organization for Animal Health ,2001 :20-47.

[5]李广义,程起元. 弥散加权成像( DWI )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中国医疗器械信息[J].2015,1:12-16.

[6]丁爽,贾文霄,杨利霞,等. 扩散加权成像在肝包虫病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放射学实践[J].2011, 26 (8):853-856.

[7]刘伟,杨军,邵康伟,等.扩散加权成像b值大小对肝脏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磁共振成像[J].2011, 2(4):283-289.

[8]陈泉桦,黎军强,刘彪,等. MR扩散加权成像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及b值优化探讨. 中国CT和MRI杂志.2013, 11 (4):58-61.

[9]郭启勇,辛军,张新,等.MRI水扩散加权成像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3, 24 (7) :496-500.

[10]刘锴,黄健峰,丁玉琴,等. 多b值肝脏扩散加权成像:导航触发与自由呼吸技术的对比研究.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志.2016 ,22(2):132-137.

[11] Agnello F,Ronot M, Valla DC, et al.High-b-value diffusion-weighted MR imaging of benign hepatocellular lesions: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 [J]. Radiology, 2012, 262(2):511-519.

[12]铃钟锐,张敏,何浩强,等. B值800s/mm2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肝脏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 中国CT和MRI杂志,2011,9(6):1-4.

论文作者:林洁1,李文方2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8月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6

标签:;  ;  ;  ;  ;  ;  ;  ;  

结合DWI多b值及ADC值对人体囊型包虫病诊断前景探讨论文_林洁1,李文方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