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赋予的一桩神圣使命——评张平的长篇小说《抉择》兼谈反腐题材文学创作的一些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长篇小说论文,一桩论文,题材论文,使命论文,神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来,我不断读到一些表现反腐败斗争的文学作品。报告文学有之,中短篇小说有之,长篇小说更是有之。仅长篇小说而言,继陆天明的《苍天在上》之后,近期群众出版社就接连推出了两部:张平的《抉择》和袁一强的《硕鼠》。看来,反腐败斗争已成了作家们关注的一个热点。反腐题材的作品逐渐多起来,成为一个创作热点。这至少表明,作家们是关注现实的,是同亿万人民的心相通的。当改革开放大业推进到世纪之交时,要深化改革,继续推进我们的事业,必须坚决反腐败,这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共识。反腐败不仅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呼声,也是共同的行动。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不能不关注全国人民共同关注的关系到我们国家命运和前途的反腐败斗争。这就是文学创作中反腐题材火起来的根本原因,也是我们的文学具有活力的明证。
反腐败题材的作品有那么一批,在这篇短文里不可能一一论及;在这里,我想着重谈谈张平的长篇小说新作《抉择》的得与失,由此兼及反腐题材创作的一些问题。
张平是位关注现实、心中装着人民,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的作家,《抉择》之前,已有《法撼汾西》、《孤儿泪》、《天网》等作品,在社会上发生过相当强烈的反响。而这一部《抉择》,影响似更大些。我读了这部作品,为其气势和胆识,也为其激情和形象所打动,这确实是一部反腐败题材有所突破的重要作品。但由于写得匆忙,作者来不及做更多地更耐心地打磨,也仍留下不少思想艺术上的缺憾。实事求是地探讨一下《抉择》的成就与不足,对于提高同类题材的长篇小说创作的艺术质量,也许并不是没有意义的。
《抉择》写的是华北的一个大型国营企业,具有两万多工人的中阳纺织集团公司中腐败现象与反腐斗争所引发的涉及省会市和省里高层领导的一场尖锐斗争。其规模之大,斗争之激烈都是令人触目惊心的。中纺集团有过其辉煌的过去,但是近年来由于公司领导,从总经理郭中姚,副总经理冯敏杰到党委书记陈永明都成了腐败分子,站到了群众的对立面,使这个公司经济大滑坡,负债近6个亿,公司全线停产,2万多工人干部无事可做,一年多发不出一份工资。整个公司一片死寂,而年关到来前夕,几千工人正酝酿着到市政府集体请愿。这可以说是从省到市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可问题严重的是,郭中姚等人仍然过着穷奢极侈的生活,并与广大群众对抗。而中纺集团问题所联系的他们办的三产“新潮”公司的问题更为严重,从中还关联到省委常务副书记严陈的严重问题。这就使斗争更复杂也更尖锐化了。张平犹如拿着锐利无比的解剖刀,从中纺集团下手,直到省委高层领导,层层进行解剖,用大量生动的事实和中纺集团引发的官场之中尖锐的斗争告诉我们,正是掌握着各种权力的一些官员们的腐败行为搞垮了像中纺集团这样的大型国营企业!且不说在工人发不出工资、企业亏损的情形下企业领导如何巧立名目携妻出国旅游;且不说公司的领导如何用买优质棉的价格买回了上千吨次品棉,把淘汰了的机器当废品卖出去再用高价当新产品买回来以中饱私囊;也且不说最后在省委常务副书记严陈的内弟钱万山家中抄出的赃款、财物和出国护照多么触目惊心,仅仅看看市长李高成在隆冬时节慰问了饥寒交迫的工人后到郭中姚豪华别墅里看到的一场:华居、温室、姘妇……尤其是那种垮掉的精神世界,活活脱脱地描绘出一个腐败分子靡烂的生活和颓废的精神世界。张平用富于表现力的笔为我们描绘了腐败分子的罪恶行径,也为我们解剖了一个国营大中型企业被腐败分子搞垮的内情。在这一点上,我们读了《抉择》,不仅提高了对纷繁的现实生活的洞察力,也进一步弄清了反腐败的必要性和深刻意义,从而提高了反腐败的自觉性。这就是《抉择》的认识价值,也是它现实主义的力量,也正是它在反映反腐败斗争题材上的突破之所在。
当然,如果更严格地要求《抉择》,我们还可以指出它在描写腐败现象方面的种种不足,例如对严陈和李高成妻子吴爱珍这两个躲在幕后的腐败分子大致都用侧写的办法,尤其是吴爱珍,小说的后半部分基本上没让她出场,于是对她们的行为到内心的揭露均略嫌不足;而对郭中姚等腐败分子的描写,也有一些只停留在表面上,尤其是对诸如钱万山这样重要的腐败分子的描写,就更显得表层,这都是让人感到不满足的,也多少影响了它的批判力量。
有论者说,读了《抉择》,看到那么多触目惊心的腐败现象,并不感到颓唐,不会对我们事业失去信心,相反地,从广大群众和各级干部坚决反腐败的正面描写中汲取了力量,看到我们事业更加灿烂的前景,从而受到鼓舞。我同意这种看法。不仅注意描写和解剖腐败现象,而是把更多的笔墨用在正面描写广大工人群众和各级干部的反腐败斗争上,这是《抉择》的一个重要特色,是它在描写反腐败斗争方面更重要的突破,也是它现实主义力量更重要的体现。
在这方面,它最大的艺术成就乃是全力以赴塑造了市长李高成这个反腐败斗争的英雄人物的艺术形象。在李高成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大致有这么两个鲜明的特色:首先,作者把他放在这场既复杂又尖锐的反腐败斗争的中心位置,也就是放在刀口浪尖上展示他的党性、良心和崇高品格。小说的开卷,即描写了中纺集团数千工人准备到市政府集体请愿、市长李高成连夜赶赴中纺公司同工人群众代表对话和听取公司领导干部汇报这么两个场面,把这个从中纺出来的主管着中纺集团的市长推到矛盾的焦点上;而随着情节的展开,李高成越来越被推向斗争的中心位置,他处于这么一个境地:一手提拨他的省委常务副书记严陈和自己的爱妻吴爱珍逐渐暴露出他们腐败分子的面目,而且利用他们的特殊位置千方百计阻挠市委常委会议定派出到中纺集团的调查组揭开那层面纱,查清中纺的问题,并用相当卑劣的手法,让吴爱珍受贿30万,并编纂现场录音企图往李高成身上泼污水,把查处腐败的李高成变成被查对象,从而迫使李高成就范,与此同时,吴爱珍又乘李高成患病住院期间企图软化李高成,以便堵住决口。而以郭中姚为首的中纺集团领导班子又是自己一手提拔并充分信任过的。另一方面,广大工人群众和从市委书记杨诚到省委书记万永年反腐败斗争的坚定性又极大地鼓舞了李高成;成千上万工人群众在寒冬黑夜里聚集于广场迎接这位市长的到来,在老干部活动中心的对话给他的震撼和启示,在他重病住院时成千工人聚集在医院门口等待他的见面;市委书记杨诚对他的交心与支持,省委书记万永年给他的支持和鼓励。在这腐败与反腐败的两军对垒尖锐复杂的斗争中,李高成终于作出了“抉择”:坚定地站在党和人民群众的一边,在这场反腐败斗争中显示他作为一名真正共产党员的英雄本色。其次,在塑造李高成这个人物形象时,当然也注意写他的行动和细节,但更多的是对他的内心世界进行一种思辩式的描写。例如面对群情激愤的群众的内心震撼,面对曾经当过他两个孩子奶妈的普通女工夏玉莲的感情风浪,面对来自严陈的威胁和妻子吴爱珍软化时的内心抉择等等,都是写得相当生动且有深度的。正是由于以上两个方面,虽然某些情节的安排不尽合理(例如与妻子吴爱珍相处多年,竟未发现她的问题;对郭中姚等一手提拨的中纺干部的腐败行为,也全然没有察觉等),笔墨也有一些粗疏之处,但应该说,李高成的形象是饱满的,立体的,有典型意义的。正是这个党的高级干部反腐败英雄形象的成功塑造,使作品的思想更有深度和力度,从正面表现了反腐败斗争胜利的必然性,也给我们以信心和力量。
在正面描写反腐败斗争方面,市委书记杨诚的形象也是准确、生动的,当然还不够饱满;而中纺集团的众多老干部、老工人、老工程师的群象,虽属粗线条勾勒,也是相当成功的。着墨较多的夏玉莲的形象,自然有她特殊的意义,但我以为,在她身上似可开掘更多的积极方面,似可给予更多的亮色。
张平在《抉择》的创作中表现了艺术才能,取得了相当可喜的艺术成就,例如,他对官场的熟悉和相当准确的描写,他的大开大合的结构手段和跌宕起伏的情节安排,他的虽然过多却不乏激情和哲理的议论描写,等等,都表明了这部作品相当鲜明的艺术特色。当然,张平虽然正在走向成熟,却不够成熟,加之写得过于匆忙,艺术上的瑕疵也是比比皆是的。例如叙述和议论的缺乏节制,作品还有相当多的水分;再如叙述语调的缺乏多样,人物语言不够个性化等等,也都说明这部作品在艺术上有进一步提高的余地。
多彩的生活,伟大的时代都向作家提出一桩庄严的要求:直面现实,表现时代。于是表现反腐败斗争便成了作家们一桩神圣的使命。张平向广大读者交了一份不错的答卷,他的《抉择》不仅较深刻也较生动地反映了一场反腐败斗争,更重要的是在这方面给予表现反腐败斗争的文学创作以有益的启示。这种启示主要是:不能仅仅满足于展览和揭露社会上和领导层的一些腐败现象,而要把主要笔墨用于从正面表现反腐败斗争;不能仅仅满足于写事件,更要注重刻画和塑造反腐败斗争中的正面人物的形象。这些启示对于提高反腐败题材的文学创作的艺术质量是有意义的。当然,读了《抉择》,我们也必然会想到这么一个问题:反腐败题材的作品多了,也逐渐形成了一种模式,一种套数;生活是复杂多彩的,要更好地反映反腐败斗争,并有所突破,写出好作品,还要注意打破这种模式和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