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临床带教难点与策略论文_王晓静,李晓燕,李月娇,米晓慧

护理临床带教难点与策略论文_王晓静,李晓燕,李月娇,米晓慧

王晓静 李晓燕 李月娇 米晓慧

解放军第二六一医院 ICU 100000

【摘 要】一名合格执业护士应具备的素质是:具有高度责任感,爱护与尊重患者,具有丰富的知识、娴熟的操作技术和沉着冷静的应对能力,同时还必须掌握一定的人际沟通技巧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临床护理实习是护生步入临床的出发点,是培养护生规范职业行为的关键期,临床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直接影响护生的实习质量、专业态度、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发展。本文就带教中的若干难点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提出针对性管理对策,为提高护理临床带教教师的教学能力提供参考依据和理论支持。

【关键词】护理教育;临床带教;教师能力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3-273-02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医疗事业的飞速发展,患者医学和法律知识的不断提高,这对未来护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一名优秀的护理人员显得极为重要。在临床护理带教中,发现存在一些带教难点,进行如下分析。

1. 护理临床带教难点

1.1 护生方面

1.1.1 理论知识缺乏 在我院实习的护生大多数是以高职、专科为主,在校学习理论的时间只有两年,加上所学内容繁多,因此,对于一些专业基础知识和临床常见疾病掌握不全面,甚至空白。

1.1.2 临床实习时间短,学习内容多 护生临床实习时,一般设定每4周轮转一个科室,在每一个临床科室学习的时间比较短。因此,要在短时间内熟悉和掌握较多内容是非常困难的。

1.1.3 学习主动性、动手能力差 如今的护生多为“90后”,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其动手能力、协作精神及主动性等方面明显较差,不能吃苦,缺乏耐心和爱心。

1.1.4 应对能力差 实习护生进入病房后,接触到了不同的患者,看到了临床护士工作及心理压力大、工作负荷重,甚至还看到有的患者及家属对护士的不理解或暴力事件的发生,导致护生紧张、胆怯、恐惧,感到无从下手、手足无措,不敢进行操作。

1.1.5 护生缺乏沟通能力与服务技巧 在临床工作中,护生需要沟通的对象不仅是患者,还有患者家属[1]。一方面,家属对医院的服务期望值过高;另一方面,护生的服务意识相对滞后,缺乏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的经验与技巧,使患者及家属对护生的护理水平产生怀疑,甚至拒绝让护生为患者服务。

1.1.6 护生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弱 患者生病时,往往焦虑、烦躁,一旦护生操作不顺利,便会破口大骂,此时,护生会感到委屈,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有的护生还会与患者及家属发生争执,从而引发医患纠纷。

1.2 带教老师方面

1.2.1 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护士编制紧缩,高学历、高职称、高年资的护士严重缺编[2]。从事临床带教任务的往往是年轻的聘用护士,他们绝大多数是中专或在职的大专本科学历,其理论知识较缺乏,对带教任务认识不深,教学能力相对不足,从而影响了临床教学质量。

1.2.2 让护生参与或动手实践的机会少 一方面,带教教师因科室工作繁多、劳动强度大,而且专业性要求高,担心护生不能顺利完成某项操作,影响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从而减少了护生的动手实践机会;另一方面,有的带教教师为了防止护患纠纷和差错发生,不让护生动手参与侵入性和专科性强的技术操作,通常只给护生做一些基础性的护理工作,从而降低了护生的工作积极性,也降低了教学质量。

1.2.3 讲解示范能力不足 一方面,年轻的带教教师理论知识缺乏,传授知识的能力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带教教师因工作繁忙而不能耐心地讲解护理操作方法或因进行操作无暇讲解和示范,致使护生无法很快掌握护理操作技巧,影响护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3 社会环境方面

主要来自于患者及家属的不理解和不支持[3]。从入院开始,患者及家属只认主任、主治医师、主管护士,对护生的技术水平不信任,甚至排斥,拒绝护生为其服务。

2. 管理策略

2.1 注重对护生的培训

2.1.1 制订统一的临床带教计划

一般情况下,根据学校制订的实习大纲,在每个临床科室实习的时间只有2—4周,在短暂的实习时间内护生要掌握或了解的内容较多,因此制订临床带教计划十分重要。按照学校大纲要求及专科特点制订带教实习计划,让护生明确自己每天要学习的内容和掌握的要点,主动预习和实践,使其不再处于迷茫及恐慌状态。带教组长每天对护生进行统一授课,避免其他带教教师因教学能力不同、工作繁忙、带教随意性大影响教学的整体水平。

2.1.2 注重护生岗前培训

入科前临床带教护士长或带教组长要对护生进行入科教育。教育内容包括:介绍医院礼仪标准;护理操作时的护理文明用语;针对患者的特点及常见的安全隐患,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教育;强调护理核心制度,特别是“三查八对”制度;介绍科室环境、布局、物品放置;科室常见疾病、工作流程及工作特点,使护生尽快熟悉病房环境,了解科室工作特点。

2.1.3 加强护理基础理论知识

在临床带教中,应采取“一对一”与“分散集中”相结合的带教方法,即入科后每名护生固定一名带教教师,带教教师必须每天将统一的教学内容传授给护生,可让护生自学后教师提问,也可由教师讲解;每周由带教组长主持安排护生集中进行专科理论授课、操作模拟示教1—2次,并对学习内容进行阶段性考核[4]。护士长也要利用晨会时间随机提问,检查护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带教效果。

2.1.4 注重护士的沟通能力的培养

临床上80%的护患纠纷都是由护患沟通不良或沟通障碍所引起的[5]。因此,注重护生沟通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带教教师应尽可能为护生创造条件,让护生经常主动接触患者,学会关心和爱护患者,消除陌生感,有意识地安排护生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如被患者及家属不理解或拒绝,带教教师应鼓励护生保持心态平和,学会换位思考,充分理解患者及家属的心情,尊重患者意见。

2.1.5 教会护士自我调节

带教教师要培养护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提高护生对护理专业的认识,树立信心,及时疏导不良情绪,面对患者及家属应保持沉着、冷静,多与患者沟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6 注重培养护生观察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ICU这个特殊的环境中,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状态是复杂而多变的,有时患者病情或心理细微的变化正是某些严重疾病的先兆[6],护士必须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经验,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及时发现这些变化,采取果断措施,挽救患者生命。通过临床实习,护生可以将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患者的临床实际问题,为护生以后的专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2.1.7 及时反馈实习信息

每轮实习结束后,由带教组长对护生进行专科理论及专科操作考核。再分别与护生进行谈话,指出每位护生在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并以问卷调查表的形式让护生评出优秀带教教师,以增强带教教师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同时,让护生对科室的带教工作提出意见、建议和要求,以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临床护理带教工作,提高护理带教质量。

2.2 选择优秀的带教教师

2.2.1 带教教师从言行中表现出来的知识水平、专业素质,能直接影响到护生的身心发展和带教效果。选好带教教师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通过带教教师对患者的爱心、耐心和对工作的高度责任心,引导护生形成敬业、爱岗、勤业、精业、乐于奉献的良好职业道德。科室尽量选择热爱护理工作、专业技术过硬、经验丰富,并能与患者及家属进行良好沟通的高年资护士作为带教教师来指导护生。

2.2.2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护生从学校来到临床,具有两种心理状态:一是怕错过机会,求知心切,跃跃欲试。二是担心责任重大,缩手缩脚,不敢操作。首先应该真诚的欢迎她们,并与她们建立朋友关系,尽力帮助她们;其次是进行心理教育,消除紧张心理,端正学习态度,尽快进入角色。带教老师不仅要在学习上多帮助,也要在生活上多体贴;对护生应持友好、接纳的态度;针对护生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开展带教,既严格要求又热情鼓励,对护生的能力体现出信任,维护护生的尊严,增强其自信心。再者要关心、爱护护生,多和她们谈心交流思想,取得她们的信任,了解其个人情况,纠正青春期不正确的想法,成为她们生活中的朋友,事业上的引路人,使她们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完成临床实习。

2.3 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2.3.1 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以护生为中心,护生通过查阅文献、调研讨论等方式,利用媒体、网络、图书馆等资源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7]。这使护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由盲目变为有目的的探索问题答案和实质的主动学习过程。PBL教学是建立在护生自身独立性层面上的,摆脱了对教师完全的依赖。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求解决方法的探究问题。这种教学风格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性,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其科学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动性。有助于培养护生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2 评判性思维 评判性思维作为临床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基础,是护理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8] 。临床带教老师在护理实习生及新入职护士的临床教育培训过程中,培养其评判性思维能力至关重要。研究发现,临床带教老师职称与评判性思维能力呈正相关[9]。在临床工作中,高学历、高职称、高带教年限的临床带教老师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具有较高的自我学习能力及自我总结能力,发挥着传帮带的作用,这也是提升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有效因素。

2.3.3 合作学习模式 合作学习模式能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护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有利于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10]。合作学习激发了护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护生的主体观念更突出,主动参与实践操作的意识增强,改变了以往单纯、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学习方式,变得爱学爱问、求知欲增强。在应用合作学习模式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者、合作者和学习促进者,要很好地组织和完成合作学习,确保带教工作的质量,这就要求带教教师热爱自己的专业,具有高度的奉献和敬业精神,具备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有能力在临床教学中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指导和控制护生的行为。教师需要在课前进行充分准备,首先,教师应领悟教学要求,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其次,护生对知识了解得越多。越会提出各种问题,教师除了引导护生进一步探求新知识、注意启发护生的创造性思维外,还需对有关问题进行准确而又全面地解释;最后,教师必须有能力驾驭课堂。这些要求都是对教师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挑战,促使教师更加努力学习,弥补自身的不足。虽然这对于教师而言,教学难度加大了,但结果却是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增加了教学的活力。合作学习对护生的认知发展、决策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有效的合作学习可提高护生在教学进程中的参与程度,有利于护生之间的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和护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3.4 经验学习法,经验学习是指那些从经验中获得结果和知识,其实质是通过“做”进行学习。要求学生建立经验学习日记,以鼓励学生进行反思,老师要给学生以反馈和评价。如经常组织学生进行病例讨论,鼓励学生对某一个病人、病例进行深入的研究,互相交流经验,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其次介绍身边发生不良事件及经验,提高学生法律安全意识,以督促她们认真学习,坚持护理核心制度,严格执行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3. 小结

临床带教管理工作是一项重要而又富于创新的工作,针对教学管理中的难点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改进带教方法,因人施教,调动实习护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为临床护理服务的综合素质,为培养合格的临床护士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谢辉,张静,徐淑秀。本科男护生择业心态的定性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08,8(3):23—26。

[2]郑玉,张惠敏。儿科护理临床带教的问题与对策[J]。地方病通报,2009.24(5):108—109。

[3] 刘仲梅,钱凤华,李丽荣。临床护理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革的新思路[J]。吉林医学,2005,26(3):294。

[4] 王欣然,李淑迦,韩斌如。浅谈重症护理教育中临床教师应具备的教学能力[J]。护理研究,2006,20(7A):1793。

[5] 王斌全,商临萍,金瑞华等。护理实习生的职业情感培养[J]。护理研究,2005,1 9(1A):8O一81。

[6] 胡艳丽,吴淑华,卢敏。军队新编制改革下临床护理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4):45。

[7] 李承,赵宏娟。教学技能拓展性培训对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教学能力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1,25(20 :555—556。

[8] 王红,匡大林。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调查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9,12(24):2241—2244。

[9] 陈保红。批判性思维与护理教育[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7,6(3):113—115。

[10]王莉莉,安秋月,黄双丽等。合作学习理论在社区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9,9(3):44—45。

论文作者:王晓静,李晓燕,李月娇,米晓慧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2

标签:;  ;  ;  ;  ;  ;  ;  ;  

护理临床带教难点与策略论文_王晓静,李晓燕,李月娇,米晓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