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网络下康复训练和个性化辅具适配对脑瘫患儿功能的应用效果论文_陈奇,

康复网络下康复训练和个性化辅具适配对脑瘫患儿功能的应用效果论文_陈奇,

摘要:目的:讨论康复网络下康复训练和个性化辅具适配对脑瘫患儿功能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定期由医院康复医师和治疗师进行个性化康复方案的制定,同时进行拜访,另外社区的康复医师和治疗师需要定期对其进行康复治疗和随访,家庭作为康复的主要场所,残联需要为其提供相应的辅助工具,定期对其进行指导和随访,康复服务的时间为12个月,对所有的患儿在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脑瘫粗大功能的评定,同时对患儿的生活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后患儿的脑瘫粗大功能评分没有显著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患儿的生活能力有明显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康复网络下,充分的利用医院、社区、家庭以及残联的相关资源,为脑瘫患儿提供个性化的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提高脑瘫患儿的独立生活能力,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康复网络;康复训练;个性化辅具;脑瘫患儿

儿童脑瘫康复在我国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因为高危儿抢救成功率的不断提高,,脑瘫患儿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脑瘫的主要症状有姿势异常和运动障碍,对患儿的形体和生存质量有着严重的影响,由此就可以看出有效的实现对脑瘫患儿预后改善的重要性。当前大多数的研究焦点都集中在早期康复对患儿的影响上面,利用康复网络帮助脑瘫患儿实现康复,主要包含医院、残联、社区、家庭,为了更好的为脑瘫患儿的治疗和康复提供便利[1]。本文主要以某地区20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就康复网络下康复训练和个性化辅具适配对脑瘫患儿功能的影响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均确诊为脑性瘫患者、没有康复治疗的禁忌症;存在肢体功能方面的障碍或者有轻度、中度的认知功能障碍;所有的患儿监护人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其一,社区服务信息库的建立。对所有的脑瘫患儿的资料进行收集,在相关的社区进行残疾人康复服务信息库的建立,对信息库中的患儿需要进行服务前期的随访,这样才能更深入的了解不同患儿的特征以及康复的需求,前期随访工作需要在受到患儿信息以后的3d内完成;其二,网络化的服务形式。首先需要进行康复热线的建立,这样就能够保及时与患儿家长进行联系,这样就可以保证家长在遇到康复问题、喂养问题以及营养咨询的时候随时联系到脑瘫康复热线,热线工作具体由当地残疾人服务中心的儿童康复医生进行24h的维护。然后进行前期测评,拟定康复中心的服务计划书,对符合康复需求的患儿需要由医院的康复医师和治疗医师共同进行前期测评,测评的内容主要包含一般情况、运动功能评定、生活日常能力评定、认知功能评定等,按照最终的评定结果针对性的进行康复治疗方案的制定,随后的一周内需要进行随访工作[2]。康复指导,在实际的康复训练过程中,医院的康复医师和治疗师需要每1-2个月对患儿进行康复训练指导,其中包含肢体运动训练、日常行为能力训练,认知治疗和作业治疗等、心理疏导以及卫生宣教,对患儿家属或者保姆需要进行康复知识的指导。在实际的康复训练过程中,必须督促患儿每天至少进行30-45min的功能训练,对患儿的自我曰常生活能力、职业工作能力、行走能力、部分社交能力等进行强化,康复医师指导患儿进行康复训练和指导[3]。个性化康复辅助器械,在实际的康复训练中,需要根据患儿的评定结果,明确患儿的功能缺损情况,然后针对患儿的实际情况使用特殊装置或者人工的方式改善患儿的肢体功能,或者取代已经受损的功能,比如拐杖、下肢矫形器、矫正鞋、护腰等,相关的器械联系任务由残联承担,康复医师以及治疗师需要进行需要器具的支具处方的开具,然后由专业人员制作。在相关的器械以及支具使用之前,需要将器械的功能向家长进行讲述,并且教会家长使用器械的佩戴和使用方式,尽可能的避免器械对肢体造成压迫,对器械的角度需要随时进行调整,随着患儿的不断成长,应该调整矫形器的大小,并且做好相应的安全护理工作,这样就能使患儿在相应的空间内的安全性得到保证。期间需要每月进行1-2次的电话随访,1-2月进行家访,持续12个月。

1.3观察指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观察治疗前后,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评分和生活能力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在计量资料的时候使用'x±s进行表示,然后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则使用X2检验。P<0.05,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以后患儿的生活能力评分优于康复训练前,p<0.05,有统计学意义;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评分治疗前后没有明显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表1患儿康复训练前后功能评分对比('X土s)

治疗时间 例数 粗大运动功能评分 生活能力评分

治疗前 15 157.68土56.26 66.13±26.18

治疗后 15 159.26土57.85 88.64土25.98

t / 0.135 0.031

p / >0.05 <0.05

3 讨论

对于小儿脑瘫综合症的康复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负担,目前在我国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儿童脑瘫康复治疗的领域近年来发展较为快速,随着对于高危儿童抢救成功率不断地提高,抢救之后出现脑瘫患儿的人数也在不断地增加,脑瘫主要以患儿姿势异常和运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会对患儿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有研究表明,在儿童脑瘫功能训练的基础上配合矫形器对其功能障碍进行改善,对于患儿正常运动模式的发展非常有利,对于患儿发展正常的生理曲线具有引导作用,能够防止患儿的病情进一步发展,是脑瘫儿童康复治疗环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4]。然而在我国,矫形器的治疗并不十分理想,使用中对患儿家长进行有效的个性化指导能够有效促进患儿日常生活功能和运动功能的恢复。此外矫形器也需要注意,对于脑瘫患儿的痉挛情况,如果矫形器使用不当会引起患儿持续性痉挛和肌肉牵张,使痉挛的联合反应增强。因此,科学的使用辅助器械十分重要,并且要对患儿的情况进行定期的检查和功能检测[5]。本次研究中,通过康复治疗,治疗前后患儿的脑瘫粗大功能评分没有显著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患儿的生活能力有明显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在康复网络下,充分的利用医院、社区、家庭以及残联的相关资源,为脑瘫患儿提供个性化的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提高脑瘫患儿的独立生活能力。儿童脑瘫康复治疗的网络模式配合个性化辅具适配能够让社区的治疗师和康复师定期的进行康复方法的指导、康复知识的宣传,并且可以进行上门随访,将康复器械带入家庭,在家庭日常生活中进行康复治疗,因而将社区的人力、医院的专业能力以及残联的物质和家庭的资源进行充分的调动,不仅能够将所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同时也减少了患儿的医疗费用,为其家庭减轻经济负担。因此康复网络下康复训练配合个性化辅具适配具有很高的满意度,受到了广大患儿及医务人员的广泛欢迎,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任彬. 安徽省脑瘫定点康复机构脑瘫患儿康复需求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17.

[2]王丹. 基于微信平台的家庭康复在脑瘫患儿家长中的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2017.

[3]唐久来.脑性瘫痪康复理念和技术的最新进展[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7,25(05):433-436.

[4]李建道,张焕军,王舒昊.脑瘫儿童“医院—社区—家庭”链式康复服务模式应用效果探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6,36(06):719-721.

[5]陈正平. 小儿脑瘫医院—社区—家庭立体化康复模式的研究[D].东南大学,2016.

论文作者:陈奇,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9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8

标签:;  ;  ;  ;  ;  ;  ;  ;  

康复网络下康复训练和个性化辅具适配对脑瘫患儿功能的应用效果论文_陈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