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 血透室 河北省 072750
摘要:目的 研究探讨左卡尼汀治疗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行规律血液透析治疗,且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压的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每次透析结束之后左卡尼汀注射治疗,每周透析三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2周之后的临床治疗效果(透析后的平均收缩压变化情况以及低血压的发生率等)。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透析前、透析中和透析后的平均收缩压变化情况可见,透析过程中均出现明显的血压下降情况,与透析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患者的下降程度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透析后血压略上升,与透析前的比较以及两组患者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的低血压发生率分别为24.1%和55.2%,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左卡尼汀用于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治疗过程中,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低血压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左卡尼汀;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临床疗效
在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中,低血压是十分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一般在20%-30%之间[1]。对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有效预防和处理对于保证血液透析的疗效及患者的生存质量、生命安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我院收治的行血液透析治疗,并伴发低血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左卡尼汀的临床应用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行血液透析治疗,并伴发低血压的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维持规律的血液透析治疗,且治疗时间在3个月以上,透析过程中发生血压下降(收缩压降至100mmHg以下或者平均动脉压的下降程度超过30mmHg的情况视为低血压)。排除合并有其他严重血液透析相关性并发症的患者。
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9例。
观察组患者中,男16例,女13例,患者的年龄在20岁到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3±3.0)岁;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时间在1.5年到8年之间,平均(4.5±1.7)年。患者的原发性疾病包括慢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高血压肾病、糖尿病性肾病以及痛风性肾病等,分别有5例、7例、7例、8例、2例。
对照组患者中,男17例,女12例,患者的年龄在20岁到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1±3.1)岁;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时间在2年到9年之间,平均(4.7±1.5)年。患者的原发性疾病包括慢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高血压肾病、糖尿病性肾病以及痛风性肾病等,分别有6例、6例、7例、9例、1例。
两组患者均伴有头晕、乏力、恶心等主要临床症状。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维持性血液透析时间、原发病、临床症状等方面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每周透析三次,每次四个小时,要求透析前禁食,采用碳酸氢钠标准透析液和低分子肝素钠进行血液透析,透析的血流量在200ml/min-250ml/min之间,透析流量为500ml/min,透析温度在35℃左右。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补铁、补钙、降脂、降磷以及纠正贫血的对症治疗方法。同时给予临时静推浓度为50%的葡萄糖及低温透析等方式防止血压下降。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每次透析结束之后左卡尼汀注射治疗,左卡尼汀的给药量为1.0g,将其溶于20ml生理盐水中注射。
治疗过程中,每30min对患者的卧位血压进行一次检测,并记录低血压发生的次数。
1.3 统计学处理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透析前、透析中和透析后的平均收缩压变化情况可见,透析过程中均出现明显的血压下降情况,与透析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患者的下降程度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透析后血压略上升,与透析前的比较以及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的低血压发生率分别为24.1%和55.2%,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比较结果如表1。
3 讨论
造成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影响因素较多,患者的有效血容量减少、心功能减退导致的心脏输出量减少或者血管弹性降低造成阻力下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都可能引发低血压[2]。血液渗透相关性低血压容易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中断脱水等情况导致治疗的提前结束,影响血液透析的充分性,也可能引发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甚至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因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对患者意义重大。
本文比较了常规治疗和给予左卡尼汀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变化情况和低血压发生情况,均可见观察组患者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透析中和透析后的血压下降程度不是十分严重,且低血压的发生率大大降低。这是因为左卡尼汀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组织中的氨基酸,而规律血液透析患者多有左卡尼汀缺乏的情况。左卡尼汀的分子量低,且具有良好的水溶性,不易与血浆蛋白结合,通过给予左卡尼汀注射治疗能够避免和维持患者的左卡尼汀缺乏状态。但其和肌酐小分子物质类似,容易被清除,如果停用血压会下降。
总之,左卡尼汀用于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治疗过程中,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低血压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陶玲玲,李敏.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临床观察与处理[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5(44):71-72.
[2]张莉森.左卡尼汀治疗血液透析中低血压临床观察[J].大家健康,2013,7(11):151-152.
论文作者:张晨洁,胡彩会,卜烨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4年2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7
标签:患者论文; 低血压论文; 血液论文; 统计学论文; 相关性论文; 肾病论文; 发生率论文; 《健康世界》2014年24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