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高校大学生德育新探论文_罗茜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高校大学生德育新探论文_罗茜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商学院旅游管理学院 410205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新时期的高校德育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要积极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大学生德育的有效途径,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高校德育教育的互动双赢。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德育 路径

2004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规定,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要深入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目前,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着教育内容单调、教育形式单一、教育方法简单等诸多问题,无法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在新形势下,为了适应视野上开阔、思想上活跃、富有活力和创造力的“90后”大学生,高校必须探索新的教育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育途径。

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大学生德育的现状分析

我国高校启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工程,开始于2002年5月中央美术学院在原民间美术研究室的基础上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这一举动填补了长期以来学院派教育中对民间文化艺术认知教育的空白。目前全国许多高等院校都设立了专门机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研究,这些机构加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为其保护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目前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德育中运用的相关研究重点集中在两个方面:

第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德育中的价值研究。目前这方面研究大部分都集中在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等关于思想道德的方面,但大部分学者没有更深入地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可以启迪“90 后”大学生的德育价值部分,缺乏深刻的分析。

第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德育运用的途径研究。目前的研究成果,大多是以具体的方法介绍为主,如教学活动、校园文化、实践教学、图书馆介入等,缺乏对建立长效机制的探讨。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大学生德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作为我国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一个民族所特有的思维方式,它具有独特的地域性、传承性、社会性等特点,能够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令学生们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民族认同等方面受到启发和教育。但到目前为止,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才刚刚起步,其潜在德育价值和育人功能尚未得到有效开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开拓高校德育研究的新视野,必须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大学生德育有机结合,才能够优势互补、相得益彰。一方面,站在高校德育角度上审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助于大学生了解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从而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另一方面,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服务于高校德育的方法,拓宽高校德育教育的途径,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性,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高校开展教学改革。

三、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融入大学德育路径探讨

1.与高校德育课程相结合,鼓励大学老师多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选修课。高校德育课程改革已经成为新时期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高校德育课程基本上以“两课”为主,即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相对形式单一,纯理论讲授对学生吸引力也不大,教学效果不明显。建议在“两课”之外,高校老师可以多开设与中国优秀文化遗产相关的选修课,比如可以开设《民俗文化》、《湖湘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等课程,通过老师的讲解,让学生感怀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唤起当代大学生对中国现存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

2.与高校校园活动相结合,充分利用社团等大学平台。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已经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如自2005年开始,河北科技大学就以学生活动为载体,将河北民间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战鼓、拉花等艺术形式引进校园,坚持学生学、演、练一体化,使其成为校园独特的一个文化品牌项目。2009年,全国首创的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主题的大学生志愿者社团在成都大学宣告成立,这一举措在全国开了先河。充分发挥高校社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载体功能,长期开展各项非遗专题活动,是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拓展大学生业余文化生活、提高民族认同感的重要途径。

3.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积极融入“三下乡”等活动。高校每年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高校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与形式,挖掘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探讨其丰富的内涵与时代价值,加深对当地民俗文化资源的认识,提升大学生社会认知活动的社会价值。同时,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植于民众生活之中,可以鼓励大学生深入社会,走进田野,亲近民间生活,接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深入了解民间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从而在大学生心目中树立起民族自豪感。

参考文献

[1]王水维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校德育功能[J].教育天地,2015,05。

[2]龚坚 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高教论坛,2012,05。

[3]王晓成 论湘南民族民间艺术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02。

论文作者:罗茜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1月总第2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3

标签:;  ;  ;  ;  ;  ;  ;  ;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高校大学生德育新探论文_罗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