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国家利益观与中国国际战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国际论文,国家利益论文,战略论文,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社会存在,体现在国家关系上就是指国家利益,主要包括:国家的安全利益、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国家的利益决定着国家对外政策和对外战略,是各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动因和最高准则。
邓小平以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为指导,在总结分析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国家利益作为中国对外战略的最高准则的战略思想。他认为国家利益是衡量我国对外关系实践的价值尺度,“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着眼于自身长远的战略利益,……”(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30页。)“我们都是以自己的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来谈问题和处理问题的。在这样的大问题上,我们都是现实的,……”(注:《邓小平文选》第3 卷,第330页。)
邓小平的利益观是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统一的国家利益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利益观的和平性、人民性、正义性之特点。邓小平指出,中国的对外关系和国家利益必须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符合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
邓小平的国家利益观把握了国际战略关系的实质,指明了中国国际战略的价值目标和最高准则,确立了中国国际战略的基本框架和指导思想。
(一)坚持独立自主原则
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就是要维护中国真正独立、平等、自主的国际地位,保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许外国干涉中国的内政。自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就一贯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邓小平说,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中国人民珍惜同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友谊和合作,更加珍惜自己经过长期奋斗而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页。)他坚定地指出:“国家的主权、国家的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48页。)任何违反国际关系准则的行动,中国人民永远不会接受,也不会在压力下屈服。根据独立自主原则,中国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别国利用各种借口干涉中国内政,反对境内外敌对分子和反华势力分裂祖国的图谋和野心。
独立自主的对外关系原则,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理想和气节。在当代世界上,为更好地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期赋予独立自主原则以新的内容,明确指出:中国把不同大国或大国集团结盟作为中国独立自主原则的核心内容和中国国际战略的一项基本方针。同大国结盟不仅会妨碍中国同世界各国交往,妨碍中国抵制对方可能有的越轨行为,甚至还有可能被对方利用去反对另一些友好国家。不同大国或大国集团结盟,不屈服于任何大国的压力,还有利于维护中国的主权和安全,有利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伸张正义,也有利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二)坚持和平的原则
坚持和平的原则,就是要高举和平的旗帜,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处理国际事务,发展对外关系,其思想内涵主要有:(1 )中国热爱和平,渴望和平。邓小平说,我们把争取和平作为对外政策的首要任务,“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界和平。”(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57页。)“我们诚心诚意地希望不发生战争,争取长时间的和平,集中精力搞好国内的四化建设。”(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57页。)因此,中国坚定地奉行和平外交政策,广交朋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尽可能地改善同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关系。邓小平指出:“要坚持同所有国家都来往”,(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53页。)“同谁都交朋友”。(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62页。)即使对那些对中国不甚友好的国家,“朋友还要交,但心中要有数。”(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20页。)(2 )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霸权主义有两个层次,一是在全球范围内行动的大霸权主义(即全球霸权主义或世界霸权主义),二是在局部地区以强凌弱、侵略别国的小霸权主义(即地区霸权主义)。邓小平指出,霸权主义是战争、动乱的根源,只有彻底铲除霸权主义,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才能实现,中国的发展才能有良好的国际保障。(3)中国永远不称霸。 中国人民珍惜自己来之不易的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同时也非常尊重其他国家人民的利益和国家主权。邓小平指出:“中国永远不会称霸,永远不会欺负别人。”(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56页。)目前, 中国经济尚不发达,综合国力尚不强,我们要集中精力于国内经济建设,即使中国发展起来了,中国仍然不称霸。中国在维护和增进国家利益时,始终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决不会损害他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决不会对他国构成任何“威胁”。中国人民坚信,压迫其他民族的民族是不自由的。
(三)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战略
经济利益是国家的最基本、最普遍的利益。要最大限度地实现中国的经济利益,不对外开放是不行的。邓小平指出,当前中国人民首要的和中心的任务就是搞好国内的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为此,必须实行对外开放。中国的建设绝不可能孤立于世界之外,我们需要争取外援,需要学习外国一切对我们有益的东西。闭关自守、盲目排外的思想是错误的。中国应当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同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积极扩大对外交流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邓小平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64页。)他说:“你不开放,再来个闭关自守,五十年要接近经济发达国家水平,肯定不可能。”(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90页。)中国要谋求发展,摆脱贫穷和落后,就必须开放。理论与实践都证明,对外开放是中国走向强盛的必由之路。
为了最大限度地增进国家利益,中国必然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邓小平指出:“开放是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对各种类型的国家开放。”(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37页。)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有利于中国学习全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文明的长处,拓宽中国对外经济交流、合作的领域与渠道,扩大对外贸易;可使中国不受制于某些国家的政治、经济压力,使中国在对外关系中处于主动、灵活的地位,便于中国保持独立自主的外交立场,维护国家的主权利益。为加速中国发展,邓小平同志在90年代初强调指出,要通过扩大对外开放,加速中国经济国际化的步伐,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根据这一战略思想和世界经济具体情况,中国制定了正确的产业政策和发展战略,积极主动地参与全球尤其是亚太地区的国际分工和经济合作,促使中国在不断推进的世界经济国际化的潮流中获得最大的利益。
(四)倡导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良好的国际环境的重要构架。打破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重塑符合各国人民利益的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成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迫切愿望。邓小平认为,只有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才能为维护和增进中国国家利益创造一个长期稳定的良好的国际环境,这应成为中国对外战略的一个重要目标。他指出:“世界总的局势在变,各国都在考虑相应的新政策,建立新的国际秩序。……世界上现在有两件事情要同时做,一个是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一个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82页。)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增进世界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的国际保障,中国顺应世界历史的潮流,积极倡导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国际新秩序。该主张的基本思想是:
第一,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利益,能够促进世界经济的合作与发展,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利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映了新型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是国际社会能够普遍接受的行之有效的原则。
第二,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其内容应当包括:各国有权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经济模式和发展道路;有权对本国资源及其开发进行有效控制;有权参与处理国际经济事务;发达国家应尊重和照顾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需要,在提供援助时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加强南北对话与合作,在商品、贸易、资金、债务、货币、金融等主要领域作出必要的调整和改革。
第三,建立和平、民主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其内容应当包括:各国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应当作为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参与国际事务;各国有权根据各自的国情,独立自主地选择本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发展道路;相互尊重国家领土完整和边界不可侵犯的原则;国家之间发生争端应当通过和平方式合理解决,在国际关系中不得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第四,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使其成为未来国际新秩序的调节与控制机构。
(五)韬光养晦,集中精力于国内建设
邓小平非常重视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认为现代化是当前中国的最大国家利益。早在70年代末他就提出,中国要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努力实现中国的现代化。为此,我国的各项工作都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绝对不能偏离这个中心和主题。他充分认识到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发展落后之国情,认为不把中国经济搞上去,中国的综合国力就不可能提高,中国的繁荣富强之目标就不能实现。发展经济、增强国力,是国家的头等大事,我们必须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了重大挫折,国际上的一些敌对势力的反华气焰十分嚣张。面对此种情形,邓小平冷静地分析了时局,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明确提出“韬光养晦”的国际战略思想。他指出,中国应继续把主要精力放在国内经济建设上,加速中国经济发展,把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好就是对人类进步的最大贡献。他说:“中国能不能顶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压力,坚持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关键就看能不能争得较快的增长速度,实现我们的发展战略。”(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56页。)加速中国经济发展,不仅具有重大的国内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国际意义。
“韬光养晦”的国际战略思想的深刻内涵有二:其一,珍惜和平、友好的国际环境,尽量避免卷入不必要的国际纠纷中去,抓紧时间发展自己,提高综合国力。邓小平说:“中国要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安定的国内环境与和平的国际环境。”(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60页。)“从现在起到下世纪中叶,将是很要紧的时期,我们要埋头苦干。”(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83页。)其二,中国在国际上不要追求过高的国际目标,不要在国际上当头,即使在第三世界也不要当头,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纠缠和束缚。他指出:“我们千万不要当头,这是一个根本国策。。”(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63页。)“不当头”的国际战略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上争取对外关系的主动权,更有利于中国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
(六)主持正义,有所作为
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历史时期,中国作为多极格局中的一极自然应该为世界的进步发挥应有的作用。邓小平认为,要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中国在韬光养晦,致力于国内经济建设的同时,应注重对国际战略的运用。中国应将“韬光养晦”的战略与“有所作为”的战略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国际事务中,中国必须坚持原则,声张正义,反对形形色色的霸权主义和侵略政策,维护世界和平,致力于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促进人类的进步。邓小平指出:“我们奉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外交政策。谁搞和平,我们就拥护;谁搞战争和霸权,我们就反对。”(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56页。)“社会主义中国应该用实践向世界表明, 中国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永不称霸。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83页。)
邓小平的国家利益观指明了中国国际战略的价值目标,确定了中国国际战略的最高准则,为制定中国国际战略指明了方向。建立在中国人民利益和世界人民根本利益有机统一基础上的中国国际战略,必将为中国的繁荣昌盛、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重大的贡献。
标签:邓小平文选论文; 霸权主义论文; 和平与发展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国家经济论文; 利益关系论文; 经济学论文; 中国军情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