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网融合,创新活力——人民网2013年媒介融合发展实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民网论文,媒介论文,活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新兴媒体迅猛发展、媒体格局深刻调整的新形势下,人民日报社积极推进报纸传播形态创新,从传统媒体全面升级为全媒体,带领纸媒从“读报时代”进入“扫报时代”。为进一步促进报网融合,2013年4月,人民网成立报网互动部。报网互动让《人民日报》和人民网“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我就是你,你就是我。”通过报网互动,让《人民日报》和人民网互为增量。新闻生产方式的变革给纸媒带来活力,也赋予新闻门户网站机遇,其示范效应和潜在影响不容小觑。 新团队:报网互动部成立助力《人民日报》传播形态创新 人民网报网互动部人员组成:主任一名,下设两个组,报网互动组和微博组。报网互动组主编一名,报网互动组编辑八名,其中三名负责视频、图文稿件的编辑发布及二维码、人民云拍制作等相关工作,另外五名负责《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及《人民日报》下属子报子刊的电子版制作;微博组主编一名,微博组编辑四名,主要负责维护运营人民网在新浪、腾讯等各大平台的官方微博账号及人民网官方微信。 2013年7月1日,《人民日报》传播形态创新工作正式启动。人民网报网互动部携手四部门团结协作,攻克难题,确保传播形态创新按照《人民日报》的要求如期完成。这一创新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实现。一是通过用户移动终端扫描二维码浏览视频和图片,二是通过移动终端扫描图片浏览视频。 6月6日,《人民日报》第20版发表《校园女足冠军这样炼成》一文,记者魏薇为实现报道的视频化,还拍摄了这条新闻的原创视频,在人民网发表。人民网通过技术手段把这条视频转换成二维码,推荐给《人民日报》。《人民日报》对该条视频严格审核后,把二维码印刷在报纸上,读者通过下载移动客户端,即可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浏览视频。至今,二维码新闻在《人民日报》的使用已形成常态化。 《人民日报》开设“美丽中国——寻找最美乡村”专栏,文字和图片很难形象直观展示中国各地的美丽。5月27日,专栏发表“太行深处于家村”文章,介绍山西的一个美丽村庄。《人民日报》配了两幅图片,并对主图进行了“人民云拍”技术处理。读者如果想浏览视频,可免费下载“人民云拍”移动客户端,通过手机扫描主图,浏览于家村的视频宣传片。云拍技术已进入测试阶段,在《人民日报》正式实施传播形态创新工程后,读者即可通过扫描图片浏览视频。从此,《人民日报》媒体形式创新开启了新的篇章。 为确保《人民日报》传播形态创新应用的安全,《人民日报》记者、编辑负责文字稿件,记者编辑可独立拍摄视频,也可与人民网合作拍摄或由人民网独立拍摄,人民网负责音视频制作。视频稿件坚持“分编统审”原则,《人民日报》和人民网分别实行三级审稿制度。《人民日报》稿件分别由主编、部门主任、值班副总编辑审定。人民网专门研发报网互动系统,购置专用服务器,确保二维码、图片识别技术应用安全,文本干净。 此外,《人民日报》专门举办了两期培训班,社长张研农作开班动员,总编辑杨振武出席并讲话,副总编辑马利主持。百名编辑记者参与多媒体培训,学习应用全媒体技术。培训邀请了社内、社外专家,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 从2013年7月1日至11月30日,人民网报网互动部共制作二维码671个,平均每天5条,见报564个。其中视频423条,其中一线记者共提供319条;图文248篇。传播形态的创新有效提升了《人民日报》的传播力、影响力,完善了报网互动工作的相关体制机制。 近期,为及时了解国内外报网互动最新动态,报网互动部门赴成都、广州、深圳等多地调研,对当地媒体传播形态创新进行深入考察与学习,完成包括《云报纸:对传统报纸新闻、广告、发行等生产方式的变革》等4篇调研报告。 新成果:盘点2013年报网融合精品栏目 1.“人民云拍”发现图片背后的故事 “人民云拍”客户端是由人民网官方出品,通过云计算与图像识别技术获取《人民日报》和更多丰富媒体内容的应用,体现了《人民日报》传播形态创新。读者和网友通过智能手机下载APP客户端后便可通过其扫码和云拍功能对《人民日报》版面上的二维码或图片进行扫描或拍摄,从而收看与报纸新闻相关的视频或图文新闻,实现了新闻阅读的延伸。其采用安全快速的云平台数据库更新,摆脱了纸质媒体发行周期限制,让读者了解事件的最新动态,发现图片背后的故事;大大扩充传统媒体报道空间,强调读者与新闻当事人之间的交互;通过多种媒体格式立体化呈现,打破传统单一内容形式,让阅读更便捷、更简单。 2.“问政——看领导干部用网”搭建官民互动的桥梁 2013年1月17日,《人民日报》新媒体版与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联合推出“问政——看领导干部用网”栏目,希望通过官员的实际经历和深入思考,为各级领导干部提供一个“读懂网”、“用好网”的样本,构建一个交流用网经验与教训的平台,搭起一座官民良性沟通的桥梁。 “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为各级领导干部了解群众所思所想,了解群众诉求以及他们的呼声,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手段。网络就像一条绿色通道,把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毫无障碍地传递到我们面前,因此,在现代社会里,网络联系应该是干部联系群众的重要形式之一。对于网民的留言、要求和看法,领导干部应该重视。”这是陕西省委书记赵正永在“问政——看领导干部用网”栏目第一期中所写的一段话。据统计,从2010年6月到2012年6月,网民给陕西省委书记的留言共计2229条(包括历史累积),得到办理的留言为1431条,公开回复的留言为1169条。 3.“美丽中国·寻找最美乡村”量身定制百姓的出行指南 2013年1月4日,《人民日报》开设“美丽中国寻找最美乡村”栏目,人民网旅游频道配合推出专题,并定期根据《人民日报》内容更新,新闻稿件、视频赏析、微博互动、网友留言、高清图片一应俱全。报网互动部成立以后,每期都配发相应的二维码,让网友更直观、更快速、更立体地感受最美乡村的美景。 4.“假日生活”呈现N种人群的休闲方式 2013年1月1日,《人民日报》推出假日生活版,人民网旅游频道同时推出“假日生活”专题。一年来,人民网旅游频道为《人民日报》“假日生活”提供了油菜花观赏地、中秋食俗、秋季赏红叶等素材,合作完成旅游类报道工作(《人民日报》10月12日要闻4版《假日办征集意见首日近200万人次参与》使用人民网旅游频道提供的网友留言;8月30日要闻第6版《尊重他人,才能赢得尊重》使用频道访谈文字)。 目前,《人民日报》假日生活版与人民网旅游频道已形成合作关系。人民网旅游频道积极发挥网络资讯平台的优势,与假日生活版积极互动,携手打造假日生活新潮流,把报网互动的优势发挥到最大,也为人民网赢得了声誉。 5.“微态度”汇集民生观点反映社会问题 “微态度”是人民网强国社区与国内专业民意调查机构北京美兰德信息公司合作推出的一档专注于社情民意的调查栏目,于2012年2月发布首期调查报告,迄今共组织了9期调查。“微态度”在关注食品浪费、节日观、青年价值观、公民慈善态度及公民道德等重大主题的同时,与《人民日报》相关版面合作就“苹果售后服务”、“电视购物维权”、“双节来临,你会不会送礼?”等关系公众切身利益的微观话题开展调查,针对调查结果发布的多篇新闻稿、专家解读稿被电视、平媒、门户网站转载,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栏目影响力日益提升。 11月18日,强国社区与《人民日报》社会版联合推出微调查“二胎政策放开将带来什么?你愿意生二胎吗?”再次获得高度关注,网络问卷发布后4小时内即获得4万点击,3000余人次参与答卷;截至11月19日11时已有超8万点击,近6000人次答卷。民调领域业内人士曾对《微态度》栏目表示,与线下调查相比,网络调查的突出优势在于,以较为低廉的人力物力财力支出,短时间内获得大量有效样本,更能满足新闻媒体对时效性的要求。 “一说到底”犀利而不偏激、深刻而不呆板 2013年两会,“一说到底”视频栏目创立。11月29日,该栏目在“首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获得了“十佳品牌栏目”奖。 半年来,《人民日报》十余位编辑、记者陆续在该栏目亮相,担任评论员,就热点话题进行点评、分析,节目推出后广受好评。这标志着《人民日报》评论“视频化”迈出了实质性步伐。栏目目前为周播,每周五播出。话题直面社会热点,紧紧围绕网民关切,以《人民日报》重要评论和重点报道为依托,做到犀利而不偏激、深刻而不呆板、理性而不失热情,对化解社会情绪,引导网络舆论,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一说到底”是报网融合的产物,除评论员队伍之外,选题大都是对于大报评论和重点选题的二次开发。节目播出后,在《人民日报》、人民网法人微博中推荐,覆盖到论坛、微博等各种受众群。 《人民日报》编辑记者在网络视频节目中的华丽亮相,是《人民日报》的评论优势在网络视频领域的延伸。这表明,《人民日报》的评论产品已经拥有文字、视频等多种表现形式,形成覆盖传统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传播链条,极大地提升了《人民日报》和人民网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报纸与网络的整合与创新的活力--2013年人民网媒体整合的发展实践_人民日报客户端论文
报纸与网络的整合与创新的活力--2013年人民网媒体整合的发展实践_人民日报客户端论文
下载Doc文档